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1页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2页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张*,男,38岁,初诊时间:202*年9月24日。主诉:右侧胸背部疼痛半月余。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自觉胸腔内针刺样疼痛且外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不能寐,继而出现散发黄豆大小水泡,疼痛难忍。检查胸部X线,头颅CT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口服止痛药,疼痛稍有好转,但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故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现症:右侧胸背部疼痛,局部可见皮肤结痂,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纳可,寐欠安,二便调。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诊断:缠腰火丹

证候诊断:肝胆湿热证治则:清泻肝胆湿热。针灸取穴:百会、四神聪、胸部局部阿是穴、背部夹脊穴、背部局部阿是穴、支沟、合谷、太冲、行间。治疗过程:取1.5寸毫刺针针刺,百会、四神聪斜刺,沿肋间神经进行排刺,背部夹脊穴常规针刺,支沟、合谷,行提插捻转泻法,背部阿是穴排刺,行提插捻转泻法,太冲、行间,行捻转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其他辅助疗法:起针后,在痛点处刺络拔罐,胸背部隔日1次。中药:以清热利湿,疏泄肝胆为治则,处方如下:柴胡6g

龙胆10g

黄芩12g

生地15g乳香5g

没药5g

赤芍10g

丹皮10g白芍10g

紫花地丁30g

川楝子10g

丹参15g

郁金15g

桔梗10g

枳壳10g

甘草6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结果:9月25日复诊时,患者诉前胸较后背部疼痛感明显减轻,继续针刺并于背部行刺络拔罐。第3日,患者自觉前后均减轻,且睡眠有所好转,针刺治疗如前,改为前胸部拔罐。10月01日,症状基本消失,针刺如前,刺络拔罐于后背部。治疗半月后,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纳可,寐安,精力旺盛,可安心工作。按语:带状疱疹临床表现有明显的神经痛,皮肤出现或不出现水疱,或仅发为红斑、丘疹。神经痛可因所侵犯脊髓神经节的不同,误诊为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阑尾炎,坐骨神经痛。目前西医主要予抗病毒、止痛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维生素治疗。临床上运用针罐及中药相结合治疗顿挫型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患者为肝胆湿热型,故强刺激太冲、行间,以达清泻肝胆之功;前胸沿肋间神经排刺解决局部疼痛,且支沟穴为治疗胸胁痛的经验穴加之背部阿是穴共达治标目的;神经痛是由于神经受损引起,夹脊穴正位于神经根处,针刺夹脊穴以治本;合谷为止痛要穴。又用益气安神组方(百会、四神聪),通督调神、扶正以驱邪。“苑陈则除之”,刺络拔罐正是应用此原理,疏通局部经络,活血行气。中药制剂亦是以泻肝胆湿热、活血行气化瘀为主。综合治疗标本兼治。临床上常出现一些不典型的带状疱疹,除了根据临床经验外,有时需要进行排除性诊断,分析神经痛的特点,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外,还需要一些辅助检查帮助确诊,如胸片、CT、血常规等。不典型带状疱疹及一些早期带状疱疹未出疹及水疱时极易误诊,因此需要综合分析病情,明确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