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儿童少年伤害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儿童少年伤害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儿童少年伤害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儿童少年伤害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儿童少年伤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少年伤害与

健康危害(wēihài)行为InjuryandHealthRiskBehaviorsofChildrenandAdolescents第一页,共七十九页。从广义(guǎngyì)上说,吸烟、酗酒、静坐少动、不健康饮食行为、吸食毒品、自杀、不安全性行为等属于对自身的伤害行为,它们和其他易导致意外伤害的行为一起,统称为“健康危害行为”,又称健康危险行为。第二页,共七十九页。第一节儿童少年(shàonián)伤害的预防控制

PreventionandControlforInjuryinChildrenandAdolescents案例: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名韩裔学生冲进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个学生宿舍和一间教室后开枪杀人,共有32名教师和学生死亡,持枪歹徒也在袭击事件中丧生。问题:1、什么是伤害?伤害如何进行分类?2、伤害的操作性定义(dìngyì)目前有哪些?3、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4、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第三页,共七十九页。伤害(shānghài)一般认为,凡因为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事件而导致人体发生暂时(zànshí)或永久性损伤、死亡或残疾、失能,影响个人正常生活,需要医治或看护,统称为伤害(injury)。第四页,共七十九页。伤害(shānghài)的界定截至目前为止,研究者对如何界定伤害未形成统一标准。1986年美国国家(guójiā)卫生统计中心提出:伤害是指由于各种伤害原因必须到医疗部门诊断或活动受限一天以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中使用的定义为:由于伤害,需要到医院就诊,或者休学,活动受限一天及以上。第五页,共七十九页。伤害(shānghài)的界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儿童安全联盟将伤害分为伤害发病和伤害死亡:伤害发病是指任何(rènhé)非致死性伤害事件,造成就医或误学、误工一天及以上;伤害死亡是指由于伤害事件导致的死亡。第六页,共七十九页。伤害(shānghài)的界定1996年我国提出的伤害的界定标准:凡具有下列(xiàliè)三种情况中任何一项可以作为伤害统计的对象:①到医疗单位就诊,诊断为某一类损伤;②由家长、老师、同事或同伴对受伤者做紧急处置或看护;③因伤请假半日及以上。第七页,共七十九页。伤害(shānghài)的分类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中根据伤害的外部原因将伤害分为以下几种:⑴运输伤害⑵跌倒⑶无生命机械力伤害⑷有生命机械力伤害⑸淹溺⑹窒息⑺电流、辐射和气温、气压伤害⑻烟火、火、火焰⑼接触(jiēchù)热核烫物质⑽接触有毒动植物⑾自然力量伤害⑿过劳、旅行和贫困⒀故意自害⒁加害⒂依法处置和作战行动等第八页,共七十九页。按照伤害发生的意图(yìtú)分为: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injury)和故意伤害(intentionalinjury)。故意伤害包括:自杀与自伤(suicideandself-harm)、儿童虐待(childabuse)和他杀(homicide)。伤害(shānghài)的分类第九页,共七十九页。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特征伤害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500万人,致残800万人,平均每天16000人死于各种伤害,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5%,是全人群的第3位死因。伤害是我国和许多国家青少年的首位死因。伤害还是导致人类短期或长期(chángqī)失能的主要原因。第十页,共七十九页。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导致15-29岁人群死亡的主要10种死因中,有7种与伤害有关,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他杀、溺水、烧烫伤、战争、中毒。大多数伤害发生在低收入国家。在高收入国家,道路交通伤害、自我(zìwǒ)伤害和人际间暴力是15-29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第十一页,共七十九页。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特征我国居民伤害死亡率自15岁开始(kāishǐ)逐步上升,在35岁达到高峰,以后维持在较平稳水平,65岁以后伤害死亡率迅速上升。0-14岁溺水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15-2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13-15岁是青少年儿童伤害的高发年龄,主要包括跌伤、锐器伤、碰撞伤和烧烫伤。第十二页,共七十九页。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特征1995年前前五位伤害死因为(yīnwèi):自杀、道路交通事故、溺水、跌落和中毒。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跃升为伤害第一位死因,自杀其次,其后依次为跌落、溺水和中毒。第十三页,共七十九页。一、儿童青少年意外(yìwài)伤害

Unintentional

injuryofChildrenandAdolescents意外(yìwài)伤害指无目的性的、无意识的伤害。第十四页,共七十九页。(一)儿童(értóng)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1、个体因素(yīnsù):2、家庭因素:3、社会因素:

第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二)儿童(értóng)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1、安全教育(jiàoyù)和社区康复:2、法律对策:3、监测:4、主动和被动干预:5、意外伤害预防的概念性模型:

第十六页,共七十九页。意外(yìwài)伤害预防的概念性模型

表7-1Haddon阶段因素矩阵:交通事故实例伤害发生流行病学维度阶段个体因素致病因子物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前年龄、经验和生理安全检查,特别是公路状况和维修汽车报废制度,儿状况车闸、轮胎、灯光情况童安全教育与看护的检查发生时司机应变能力和乘车速,车刹和轮胎路面状况和路边目击者立即报警车者、行人自我保的性能障碍物护意识(yìshí)发生后年龄和生理状况油箱质量(防止漏完善的急救系统,对儿童急救医学服油起火)伤害救治中心、务的政策支持儿童重症监护室第十七页,共七十九页。二、儿童青少年自伤(zìshānɡ)与自杀

Self-harmandsuicidalofChildrenandAdolescents

第十八页,共七十九页。(一)自伤行为(xíngwéi)

self-harmBehaviors自伤(self-harm):指对身体的自我伤害,但目前对各类自伤(zìshānɡ)的概念尚未统一。故意自伤(deliberateself-harm):主要指没有自杀意图而仅为身体损害。自杀企图(para-suicide):个体故意实施、不受他人干扰、不产生死亡后果,但造成自我伤害的非习惯性行为,也包括故意服用超处方量或一般治疗量的药物。第十九页,共七十九页。第二十页,共七十九页。危险(wēixiǎn)因素

(1)躯体虐待或性虐待史;(2)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尤其是男性;(3)冷漠、无助、失眠,既往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史;(4)抑郁;(5)物质(wùzhì)滥用。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九页。(二)自杀(zìshā)

suicide自杀(suicide)是自发完成(wánchéng)的、故意的自我伤害行为,行为者本人完全了解或期望这一行为的致死性后果。自杀死亡(completedsuicide)是15-34岁青少年和青年的主要死因之一。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九页。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九页。1、自杀(zìshā)死亡和自杀(zìshā)行为自杀意念(suicidalideation):是指一个人想要自杀或体验到自杀动机,但没有采取(cǎiqǔ)实际行动也无实现该目的的外显行为。自杀计划(suicidalplan):是指不仅有自杀的动机,还有自杀的具体实施计划,但未实施自杀行动。自杀准备(suicidalpreparation):是指做了自杀行动的具体准备,但没有采取导致伤害生命的行动。自杀未遂(suicidalattempe):是指实施了以死亡为目的的自伤行为,但未导致死亡。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九页。2、自杀(zìshā)行为的长期变化近10年来,青少年自杀在部分欧洲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增加(zēngjiā);在英格兰和威尔士,15-19岁男青少年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自杀发生率增加,但10-14岁青少年自杀率未增加;芬兰是高自杀率的国家,但从1991年起青少年自杀率以每年20%的速度下降;我国全人群自杀死亡率在20世纪90年代相对平稳并呈下降趋势。但1993、2003年合肥地区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由15.3%上升至27.2%,自杀计划由7.6%上升至11.8%,自杀未遂由2.5%上升至4.7%。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九页。3、儿童青少年自杀的

危险因素(yīnsù)和保护因素(yīnsù)

危险因素:家庭不完整(分居、离婚、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精神障碍或自杀行为家族史、工作极不稳定、物质滥用、既往自伤史等。物质滥用是自杀的另一危险因素,且物质滥用往往与情感障碍共存。同伴间的暴力行为增加自杀的危险,且对男女作用(zuòyòng)相同。保护因素:家庭凝聚力(familycohesion)。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九页。(三)儿童青少年自伤和自杀的

预防(yùfáng)和控制

PreventionandControlforself-harmandsuicideBehavior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1、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yùfáng)2、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3、以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础的预防

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九页。三、青少年暴力(bàolì)

violenceofAdolescents

广义的青少年暴力包含自身暴力(self-directedviolence)和人际暴力(interpersonalviolence)。自杀、自伤行为是常见的自身暴力,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吸烟、酗酒、滥用违禁药品等也属于自身暴力。人际暴力可以是对伙伴施暴,也可以是对陌生人施暴。校园暴力(schoolviolence)是社会中常见的,其施暴者和受害者主要(zhǔyào)是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九页。案例:2004年2月23日下午1时20分,有学生在云南大学鼎新校区学生公寓闻到异味,打开一栋317房间,异味更浓,同时发现该宿舍一柜子往外流黄红色(hóngsè)液体,学生随即叫来学校保安。保安撬开柜子,发现里面居然装了一具男尸。保安立即向警方报案。刑警赶到现场后,撬开另外3个柜子,发现每个柜子里都装有一具男尸。经查,这4具男尸正是云南大学失踪学生。经警方认定,云南大学在校学生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九页。第三十页,共七十九页。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九页。案例:2010年3月23日上午7时20分许,正逢孩子上学的时间,一名中年男子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手持砍刀,连续砍杀正在(zhèngzài)排队进校门的无辜学生,连续砍伤砍死13名小学生,其中8名孩子已经死亡,5名孩子受伤。被送往福建南平第一医院救治的重伤学生中,不幸又有一名遇难,下午5点10分左右,因抢救无效死亡。目前已造成9名学生死亡,4名学生重伤。经初步调查,凶手郑明生,1968年4月30日生,福建南平人,中专毕业,未婚,原为马站社区诊所医生,2009年6月辞职。据犯罪嫌疑人供认,作案动机为周边的人看不起他,辞职之后,另谋新职不成,觉得活着没意思。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九页。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九页。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九页。影响(yǐngxiǎng)因素

1、生物学因素:脑影像学研究发现,暴力犯罪与额、颞叶功能异常或结构缺陷有关。2、个性心理因素:暴力犯罪者有冲动、社会适应差、多疑、敌意、愤怒、情绪不稳定等个性特点。3、同伴影响:同伴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与青少年罪犯或吸毒者为友,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高。攻击行为(ɡōnɡjīxínɡwéi)的产生是社会习得的结果,青少年若在特定情况下做出反抗并获得成功,将强化其攻击行为(ɡōnɡjīxínɡwéi)。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九页。4、家庭因素:人的心理、行为直接或间接受早年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中,家庭教育态度、方式起重要作用。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都是导致青少年家庭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5、传媒因素:传媒的作用非常重要。相当多的青少年对暴力内容的传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6、亚文化因素:暴力亚文化,指与主流文化不同(bùtónɡ)的,以暴力为中心形成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总和。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九页。青少年暴力(bàolì)的预防

1、普通性干预(1)学校:学校应通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人格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家庭:家长以身作则,杜绝家庭暴力。(3)社区:社区卫生人员应加强宣教,利用卫生讲座等形式在青少年中开展防爆健康教育。社会治安等部门应严厉整顿不安全社区环境。(4)社会:青少年暴力预防控制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合作。2、选择性干预:针对(zhēnduì)暴力的高危青少年人群,着重开展有针对(zhēnduì)性的生活技能训练。3、指向性干预:针对已表现出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建立早期监测与预警系统。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九页。第二节青少年健康(jiànkāng)危害行为

HealthRiskBehaviorsofAdolescents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九页。案例:每年大约有170万10-19岁的青少年死于伤害(shānghài)、妊娠期疾病以及其他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数百万的青少年忍受慢性病和失能的折磨。更为严重的是70%的早死均与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行为有关。问题:1、什么是健康危害行为?2、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有何特点?3、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健康危害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5、如何应对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九页。一、健康促进行为(xíngwéi)和健康危害行为(xíngwéi)

healthpromotingbehaviorsandhealthrishbehaviors第四十页,共七十九页。(一)健康促进(cùjìn)行为

(healthpromotingbehaviors)是个人或群体(qúntǐ)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九页。1、基本特征(1)有利性:行为的表现有益于自己、他人和社会,如不吸烟、不酗酒等。(2)规律性:行为表现有恒常的规律,如定时、定量进餐(jìncān)。(3)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既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如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又有根据整体环境随时加以调整。(4)一致性:行为本身具有外显性,但它与内心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或表里不一的表现。(5)适宜性:行为强度由理性控制,无明显的冲突表现,且其强度对促进健康有利。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九页。2、分类(fēnlèi):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充足睡眠、积极锻炼等。(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yìngyòng)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持自身健康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如对有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采用调适、主动回避、积极应对方式等行为。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九页。(4)戒除不良嗜好行为:如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5)预警行为:如乘飞机、坐汽车先系好安全带,发生车祸后能自救、他救等在预防事故发生和发生事故后的正确处理行为。(6)求医(qiúyī)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在察觉到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7)遵医行为:如在已知自己患病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九页。3、对健康影响的中介(zhōngjiè)因素

体育锻炼、不吸烟(xīyān)、不滥用药物

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二)健康危害(wēihài)行为(healthrishbehaviors)是个体或群体偏离个人、他人(tārén)、社会的期望而表现出的一组行为。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九页。主要(zhǔyào)特点

(1)对健康的危害性:即对自己、他人、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潜在(qiánzài)的危害作用。(2)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稳定性:即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3)行为的习得性:即这类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又称“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九页。对健康(jiànkāng)的危害

(1)直接的健康危害:各种故意伤害行为,如青少年暴力行为和非故意伤害行为(如违反交通规则等),是儿童青少年的重要死亡原因。(2)成年期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吸烟、饮酒等行为和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往往延续至成人期,显著增加成年后的吸烟、酗酒等成瘾行为的发生。(3)成年期疾病低龄化:肥胖、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áizhènɡ)等成年期多发的疾病目前已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乏体育锻炼、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糖、高脂、高盐膳食结构,不食或少食蔬菜水果的饮食行为等。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九页。(4)社会医学问题:青少年毒品滥用、网络成瘾、不安全的性行为等健康危害行为,既带来严重的健康损害,也是社会(shèhuì)关注的问题。过早性行为和多性伴带来的升值到感染与非意愿妊娠,少女妊娠带来的不安全流产、大出血、死亡、不孕及失学、失业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终身身心健康的损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青少年吸毒不仅增加暴力犯罪、HIV感染和性传播性疾病的风险,社会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九页。二、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xíngwéi)的分类和表现参照美国CDC“青少年危险行为(xíngwéi)监测系统(YRBSS)”的分类,结合我国国情,将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xíngwéi)分为以下七种:第五十页,共七十九页。1、易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2、易导致故意伤害的行为3、物质滥用行为4、网络成瘾5、易导致性传播疾病和意外妊娠的性行为6、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kòngzhì)行为7、缺乏体力活动行为分类(fēnlèi):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九页。1、易导致(dǎozhì)非故意伤害的行为(behaviorsthatcontributetounintentionalinjuries)这类行为可引发交通事故伤害、溺水、坠落、烧伤、烫伤等非故意伤害。主要行为表现:(1)不安全乘车行为:如坐车时从不系安全带,乘坐酒后驾驶的车辆,酒后驾车等。(2)骑自行车违规行为:如骑车带人、闯红灯、互相追逐、逆行、长时间在快车道骑车等。(3)不安全游泳行为:如到非游泳场所(危险水域)或无成人、救生员在场(zàichǎng),没有保护设施的游泳场所游泳。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九页。2、易导致(dǎozhì)故意伤害的行为(behaviorsthatcontributetointentionalinjuries)主要包括携带枪支或凶器,校内外斗殴(dòuōu),自伤和各种自杀行为。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九页。3、物质滥用(lànyòng)行为

(materialabuse)主要包括吸烟、饮酒、吸食毒品和滥用(lànyòng)其他药物等行为。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九页。案例: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制定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然而在这以前,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等均起草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开展本国的控烟活动。如欧盟于1992年欧洲议会上通过了全面禁止烟车广告的规定,范围是以促进烟草产品销售为目的或效果的所有赞助性广告,包括使用没有产品名称的象征。2001-年6月,欧盟委员会再次发起禁止烟草广告的活动;禁止在互联网广告和一些赞助性活动中出现烟草广告。2003年欧规定,需在烟盒正面30%的面积上和烟盒背面40%的面积上印制警告标语,烟盒正面标示:“吸烟杀人”、“吸烟严重危害你和你周围的人”等字样,烟盒背面标示:“烟民早逝;吸烟堵塞动脉,造成心脏病和中风…”等14款文字。要求(yāoqiú)在烟盒上定期替换。烟盒上还贴有协助戒烟机构的电话。

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九页。案例:湖南益阳市赫山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开展公共娱乐场所集中整治,在一KTV包厢内,抓获了一群正在庆祝生日的聚众吸毒者,16名吸毒者竟全部是些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摘自湖南日报2006年8月25日北京大学儿童少年卫生(wèishēng)研究所2001年对北京等五省市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尝试饮酒的学生占57.8%。高中男生饮酒率最高,达77.3%,显著高于初中生;27.0%目前在饮酒的中学生中,初次饮酒年龄小于13岁者占33.3%;近一月内因喝酒而导致事故、暴力损伤者占2.3%。2005年中国18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表明有66%左右的大中学生尝试饮酒,大四学生尝试饮酒率最高,达到78.9%;有27.9%的大中学生现在饮酒,有16.2%的学生酗酒;但一半学生初次饮酒年龄小于13岁。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九页。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全世界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的主题为“爱生命,不吸毒”。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球人吗民共同来抵制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反麻醉品的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InternationalDayAgainstDrugAbuseandIllicitTrafficking)。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都确定有一个主题口号,以达到国际社会(shèhuì)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九页。1998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无毒世界我们(wǒmen)能做到1999年国际禁毒日主题:亲近音乐,远离毒品2000年国际禁毒日主题:面对现实,拒绝堕落和暴力

2001年国际禁毒日主题:体育拒绝毒品2002年国际禁毒日主题:吸毒与艾滋病2003年国际禁毒日主题:让我们讨论毒品问题2004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抵制毒品,参与禁毒2005年国际禁毒日主题:珍惜自我,健康选择2006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毒品非儿戏2007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控制毒品2008年国际禁毒日主题:依法禁毒,构建和谐2009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毒品控制了你的生活吗?你的生活,你的社区,拒绝毒品。2010年国际禁毒日主题: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九页。4、网络(wǎngluò)成瘾

(internetaddiction)案例:北京市4所高校的调查表明,一所招生规模在5000人左右的大学每年约有50人左右退学(tuìxué),其中80%的退学(tuìxué)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有关,主要表现为长时间沉湎网络导致旷课或者所“挂”科目过多。问题:1、何为网络成瘾?2、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分类?3、如何有效控制和预防网络成瘾?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九页。网络(wǎngluò)成瘾指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机,或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并对身心造成一定(yīdìng)伤害的现象。第六十页,共七十九页。

按美国学者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至少(zhìshǎo)出现以下10项中的5项者,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九页。(1)过去7天内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chāoguò)4小时;(2)不上网时仍想网上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4)期望上网的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同学、老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而与老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九页。5、易导致(dǎozhì)性传播疾病和

意外妊娠的性行为

(sexualbehaviorsthatcontributetoHIVinfection,othersexually-transmittedinfections,andunintendedpregnancy)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九页。6、不良(bùliáng)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unhealthydietaryandweightcontrol)主要包括:不吃早餐(zǎocān);牛奶、蔬菜、水果摄入过少;软饮料、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体象(bodyimage)障碍,盲目减肥意念,不健康减肥行为(包括限食、不参加体育活动、长时间禁食、催吐等)。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九页。7、缺乏体力活动(huódòng)行为(physicalactivity-absentbehaviors)主要包括:缺乏体育锻炼、缺乏户外活动、看电视时间(shíjiān)过长、不愿不行或骑车上学、只乘电梯上下楼、长时间(shíjiān)从事静坐活动等。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九页。三、青少年健康(jiànkāng)危害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九页。(一)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危险(wēixiǎn)因素和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引起或增加健康危害行为及其消极后果(hòuguǒ)的各种社会心理变量。保护因素:指能直接或间接降低健康危害行为的消极后果,或使青少年远离健康危害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九页。(二)问题(wèntí)行为理论

(problembehaviortheory)Jessor等将可能影响青少年个体健康危害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为个性、社会环境、行为等系统。个性系统包含个性因素和动机因素,前者包含健康观、成就观、独立观等观念,疏离感、压力、抑郁(yìyù)等消极情绪,自尊、对健康危害行为的耐受性等;生活期望、学业期望等则是动机因素。社会环境包含社区、学校、家庭、同伴等不同类型的因素。行为系统:个体感知到朋友、父母对自身行为的态度,感知到行为的社会接受程度,会影响到健康危害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九页。(三)生态学观点(guāndiǎn)人类生活环境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主要包括微系统、中间(zhōngjiān)系统、外层系统和宏系统。微系统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社区等青少年直接生活的环境。中间系统的社会环境因素是指青少年直接参与的微观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外层系统的社会环境因素是指与青少年并未直接参与但对个人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父母失业影响到家庭的情感环境。宏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九页。第七十页,共七十九页。四、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干预(gānyù)措施第七十一页,共七十九页。(一)以学校为基础(jīchǔ)的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程,提供青少年预防健康危害行为的知识、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zhèngquè)选择。2、同伴教育:由培训过的同年级或高年级学生向同年级或低年级学生实施教育。3、生活技能教育:根据Jessor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