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一、课标修订与解读启动二、新教材修订的背景分析三、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提纲一、课标修订与解读启动二、新教材修订的背景分析三、教材编写原一、新课标修订及解读一、新课标修订及解读2006年思想品德课标修订组成立2007年底形成课标初步修订稿2011年4月课标修订稿基本定稿2011年11月新课标由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2006年思想品德课标修订组成立2007年底形成课标初步修订(1)完善课标原则。
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和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微调课标的框架结构、修正课标中个别表述或用词不当的地方以及完善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细致审定各部分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小学、初中、高中品德课课程标准之间的衔接问题,努力捋顺课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始终注意兼顾品德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遵循大结构不变原则,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不断完善课标,力求与时俱进。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1)完善课标原则。——遵循大结构不变原则,进行有针对性地修(2)与时俱进原则。
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课标修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2)与时俱进原则。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变化一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变化二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2、明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以前的表述太过宽泛,适合于任何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更准确地进一步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思想性“思想性”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进一步明确为“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实践性进一步明确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综合性目标综合、内容综合、领域综合、方法综合课程特点的变化思想性“思想性”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人核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基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从宏观到微观指出本课程在一些具体方面的任务,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等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核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基础
3、整合、细化、增加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是总目标应高度概括,不宜过细;二是高度概括的写作风格与其他两个学段的品德课程标准保持了一致。3、整合、细化、增加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二)能力(三)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知道基本的法律常识,了解法律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三)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分目标,改变了过去四字形式的表述方式,改用目标导向更强的完整语句来表述。“能力”这一分目标,调整了具体内容的前后顺序,以与“内容标准”相符合。具体还增加了对提高媒介素养的要求,这与时俱进地体现了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知识”这一分目标,主要将实验稿中对我与自然关系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为“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环境教育的急迫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分目标,改变了过去四字形式的表述方●“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词是道德认知要求;●“体验、体会、感受、关注、认识、接纳、分辨、增强、富有、懂得、形成”等词是道德情感要求;●“学会、正确对待、克服、养成、锻炼、形成、掌握、参与、做到、杜绝、提高”等词是道德实践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词是道德认知要求;教师要准确把(1)对原先课标内容框架结构进行微调,使其准确对应“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版块主题。原先第三版块中的有关“我与集体”内容被移到第二版块之中。(2)对版块下的三部分内容进行厘清,明了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原先第三版块“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第一部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第二部分“承担社会责任”合并;原先第四部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第三部分“法律与社会秩序”顺序对调,使体例与第一、第二内容版块一致。4、完善课程内容(1)对原先课标内容框架结构进行微调,使其准确对应“成长中的(3)对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完善。修订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修正具体行为动词,便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达成要求。。
如,“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改为“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懂得自尊和自耻”改为“自尊、自爱”;“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改为“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改为“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改为“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等等。(3)对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完善。修订的
②矫正个别认识局限,使课程内容规定更加科学。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改为“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改为“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改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改为“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改为“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克服‘逆反’心理”改为“调适‘逆反’心理”;等等。
②矫正个别认识局限,使课程内容规定更加科学。③合并或分解前后雷同的德目,使同一个德目只出现在一条条目中。
如,原先第一版块中的3.3“未成年人保护”与3.5“运用法律自我保护”进行合并;原先第二版块中的3.3“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3.4“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3.5“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合并为“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原先第三版块中的2.3与2.4都是关于“责任”的德目进行合并;原先第三版块中的2.1与原2.2“公平与正义”被分解到“维护社会公正”、“善于合作”、“富有正义感”之中;原先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被分解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之中;等等。④删除某些知识或者缩小其内涵,使难易程度适当,落实小学、初中、高中衔接要求。
如,删除“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等内容;调整“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道我国现阶段政治制度”为“了解我国现阶段根本政治制度”等。③合并或分解前后雷同的德目,使同一个德目只出现在一条第一版块“成长中的我”中的第二部分“自尊自强”各条目,按照由外在的、表层的道德逐步指向深层的道德逻辑重新排序;(4)对课程内容条目的排序进行捋顺,明确课程内容条目之间的逻辑顺序。第一版块“成长中的我”中的第二部分“自尊自强”各条目,按照由第二版块“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第一部分“交往与沟通”与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各条目,按照由宏观原则到具体要求的逻辑重新排序;第二版块“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第一部分“交往与沟通”与第二部第三版块“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第一部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各条目,按照由社会要求到个人责任的逻辑重新排序;第二部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各条目按照由具体国情到国策,中国到世界的逻辑重新排序。第三版块“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第一部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本次课程内容修订的整体上的引导和统领,力图有所强化和明朗。同时,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解、渗透到整个课程内容之中,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理想、改革开放、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基本道德观等之中均有体现。5、增加的课程内容(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5、增加的课程内容(2)生命教育的底色更加突出
一是让初中生“体会生态精神与人的生存关系”,从整个生命体的高度来认识各种生命存在的价值,认识人类对于整个生命体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在尊重、珍惜和热爱生命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意义。这体现了中小学的衔接,道德层次的递进,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理解生命。二是强调生命既有多样性问题,也有独特性问题。通过不断接近学生的个体生命,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努力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生存能力、体现生命价值。上述内容的增加,体现了对生命教育理解的全面性,有助于帮助初中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起始阶段,更好地服务于初中生的生命成长需要。(2)生命教育的底色更加突出(3)公民教育进一步凸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至此,公民意识教育的提出正式把公民教育提上了重要日程。“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自觉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意识。(3)公民教育进一步凸显
公民意识最重要体现就是公共精神的确立。公共精神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的认可并体现在践行上。它包括独立的人格精神、社会公德意识、自制自律的行为规范、善待生命社会的慈悲胸怀。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是公共精神、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
公民意识最重要体现就是公共精神的确立。公共精公民教育就是要将公民意识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等思想贯穿于课程内容中,促进初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理解,引导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此,本次课程内容修订,增加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保护环境”、“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正”、“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等内容。公民教育就是要将公民意识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等思想贯穿于一、成长中的我1、“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2、“克服厌学情绪”、“培养正确的成就动机”
3、“体会生态精神与人的生存关系”4、“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和价值性”
本版块增加的内容5、“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违法的含义及其法律责任”6、课程内容的具体调整一、成长中的我1、“体会青春期的美好”2、“克服厌学情绪”一、成长中的我本版块删减的内容◆原1.6“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原2.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原2.3“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原3.1“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原3.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一、成长中的我本版块删减的内容◆原1.6“客观评价自己的优二、我与他人和集体1.“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2.“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3.“与家人共创共享的家庭美德”4.“异性交往要把握原则与尺度”
5.“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6.“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7.“正义感”8.“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本版块增加的内容二、我与他人和集体1.“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本版二、我与他人和集体本版块删除的内容◆原1.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原1.5“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原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原2.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原2.3“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二、我与他人和集体本版块删除的内容◆原1.1“正确认识父母三、我与国家和社会本版块增加的内容1、“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2、“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3、“维护社会公正”
4、“民族文化的认同”5、“城乡、区域协调发展”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中华文化传统”8、“全球观念、国际视野”
9、“依法治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10、“保护环境的义务”
11、“公民意识”
12、“公民的政治义务”三、我与国家和社会本版块增加的内容1、“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三、我与国家和社会本版块删减的内容◆原1.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原2.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原3.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原3.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原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原4.8“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三、我与国家和社会本版块删减的内容◆原1.3“正确认识生活二、新教材修订的背景分析二、新教材修订的背景分析教材为什么要修订?1.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2.本轮课改循序渐进的要求。3.十年课改得失总结与矫正的需要。4.“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被提出。5.国内外形势及其重大理论政策的发展。教材为什么要修订?1.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
一个国家一轮课程改革通常为50~100年时间,我国新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启航。今后,课程标准5年一大改,3年一小改,教材也要随之不断修订。1.课改循序渐进的要求一个国家一轮课程改革通常为50~100《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今后走向
1.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依据是2011年版课标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今后二者可能会整合,重新编写课程标准。2.整合三维目标,提炼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提炼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今后走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素养名称具体方面培养目的政治认同道路、理论、制度、价值观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理想精神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新性实践有理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生活意识规则、程序、权利义务有自尊、有规则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公德、公益、社会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素养名称具体方面培养目的政治认同道路一、课程理念的更新转变(一)课程观的转变(二)确立正面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理念(三)教师从真理的权威走向师生共同成长(四)加强思品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二、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活动课程的引入(二)多种教育模式的引入(三)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入
2.十年课改经验反思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成效一、课程理念的更新转变2.十年课改经验反思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成三、评价方式的调整转变
(一)多元性评价方式的运用
(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方式的运用
(三)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四、教材面貌的变化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二)以主题模块方式呈现教材内容
(三)更新呈现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四)增加留白激发教师创造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调整转变一、学科地位缺失问题
(一)课教研工作不受重视
(二)课时得不到保障
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一)品德课教师配备不足,力量薄弱
(二)教师价值判断能力和生活素养积累不足
(三)教师基本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四)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五)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三、教材使用与资源开发问题
(一)教材编写需要进一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习人群的不同需求
(二)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能力不足
(三)校内外课程资源共同作用的潜力尚待挖掘
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一、学科地位缺失问题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一、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之间的博弈与挑战二、升学、应试、竞争对素质教育推进的压力
三、城乡发展、学校发展不均衡对思品课程质量的影响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一、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之间的博弈与挑战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爱国主义(国家主权)教育4.法治教育5.敏感问题的处理:民族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等3.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提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提出/srcsite/A12/s7060/201410/t20141020_177847.html
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审查。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系统完善地落实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srcsite//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srcsite//srcsite/A13/s7061/201601/t20160129_229131.html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组织编写、修订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教材,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srcsite//srcsite/A09/s3081/200811/t20081126_77787.html/srcsite//srcsite/A02/s5913/s5933/201607/t20160718_272115.html初中阶段(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srcsite/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幸福,幸福观是道德观、价值观,幸福是完美生活中的德性实现。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智慧是一种能力状态。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道德判断与价值判断需要价值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根基,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德性文化,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幸福,幸福观是道德观、价值4.形势与理论的发展1.中国梦2.四个全面3.建设法治中国4.东海、南海问题5.实现全面小康社会6.德育研究的新进展4.形势与理论的发展1.中国梦三、人民版教材修订介绍三、人民版教材修订介绍1.现行教材的来历德育四门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3年颁布。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教材一刚多本,但须立项送审的原则。全国有近11家教材送审通过。初中:人民版、人教版、教科版、北师大、苏人版、粤教版、鲁人版、陕教版、湘师大版、沪教版、首师大(一)总体情况1.现行教材的来历(一)总体情况1.依据: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中小学拼的教材更名的缘由1.依据:2.中小学拼的教材更名的缘由2.落实行动1.今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行动2.今年教育部召开2次会议,部署将法治大纲内容与要求落实到2014年送审教材中,六上、八下编写法治专册,1至9年级品德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2.落实为何不用“法制”用“法治”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表现为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法律通知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的方法,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信仰的角度,不用法制用法治更为适切为何不用“法制”用“法治”为何将“道德”与“法治”组合
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了的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才能成为一个负责公民。如果说道德提倡的是比较高尚的境界,那么法律规定了人的行为底线。《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符合唯物辩证法。为何将“道德”与“法治”组合
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于2004—2006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于2005年开始在实验区进行实验。先后在安徽、江西、湖北、新疆、海南、湖南、河南、贵州、云南、辽宁十个省(自治区)使用。使用地区分布广泛,使用数量较大,且使用地区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使用区域与数量3.修订前期的调研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于2004—20对原教材评价的集中点:1.有特点,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的。2.现在看,问题较多。最大的缺陷是说理不够。很多课文虽然大块之间有逻辑,但小块内部就是材料的堆积,内部结构没有条理。3.有一些是超出课程标准的,而个别课程标准有要求的,教材没有反映出来。总体评价对原教材评价的集中点:总体评价
1.本套教材特色鲜明,在使用中得到了实验区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2.本套教材贯彻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对思想品德课教师具有较好的引导和提升作用。3.本套教材注重情感体验,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生活化的情境、开放性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高了德育课程的实效性。教材使用的效果1.本套教材特色鲜明,在使用中得到了实验区广大1.教材本身的问题(1)本套教材理念和设计比较“前卫”,广大教师在教材的理解与使用上有一定的困难。(2)本套教材个别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差距,需要进行微调。(3)配套教学辅助材料和教学资源不足。2.影响教材使用效果的外部因素(1)实验区教学条件差异过大,致使教学效果不均衡。(2)思想品德课师资力量的现状,导致部分地区思想品德课效果不佳。存在的问题1.教材本身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1.2011年3月20日—2011年7月15日原教材五册初步修订2.2013年10月8日—2014年2月10日原教材前四册修订完成,并第一次送审3.2014年2月10日—2015年1月10日修订的前四册先后送审七批次4.2014年10月9日—2014年12月28日修订原九年级教材,并扩容为两册5.2016年1月教育部决定八年级下册为《法治专册》,并更改课程名称为《道德与法治》6.2016年3月—年底确定八年级下册《法治专册》框架并编写7.2017年送审《法治专册》和九年级4.修订的过程1.2011年3月20日—2011年7月15(二)人民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主要观点(二)人民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主要观点1.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3.以学生身心发展为重心的教学理念:
正确价值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相统一4.以综合化为教材内容设计思想:
以生命成长为主线,以品德为聚焦点进行整合,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改变按年级分学科进行的知识性德育模式。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而不是以知识的传播为目的,即从“我们教什么”转变到“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什么”。编写思想1.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2.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初主要观点1.由“见闻之知”走向“德性之知”
见闻之知:听到、看到的,与自己的生命未能融合、共鸣的知识信息,不能直接与人的品格和行为发生联系。德性之知:通过经验和体验获得的,与自己的整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知识、情感和信念,是人的“第二天性”,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主要观点1.由“见闻之知”走向“德性之知”见闻之知:听到、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言行与内心一致,说话算数,言而有信。”
如果仅仅记住这一概念,只能是“见闻之知”,因为并不能保证做到诚实守信。例如:在研究生招生中用泄题来诱惑女考生的北京某高校教授,关于诚实守信的概念他可以做报告,但自己却做不到。
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认同、信奉诚实守信的原则,那就是德性之知。例如,电影《天下无贼》的傻根,他不一定讲出诚实守信的概念,但却凭生命体验信奉诚实守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言行与内心一致,说话算数,言而有
教材编写着力于由“见闻之知”走向“德性之知”
比如八下第四课《伸出你的手》“在关爱中成长”这一内容,教材摒弃传统说教,在引入了《关爱铸就灿烂》这一感人短文后,安排了几个活动:一是围绕“关爱”主题,对短文进行延伸讨论;二是引导学生列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爱以及社会上的关爱活动和规定;三是让学生倾诉对关爱自己成长的人们的感激之情。然后通过《我们都有爱》这一教育主题,引导学生要懂得关爱他人,并且设计了《关爱需要勇气和智慧》(关爱是一门艺术)这一框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教材编写着力于由“见闻之知”走向“德性之知”2.教材是学生探索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平台传统教材仅仅是知识信息载体,“压缩饼干”,是法定文本。新的教材
1.借嘴说话,实现知识的“软着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芳香:。
2.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拐杖”,学习教材不是最终目的。教材是探索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中间站,是一个平台
3.教材安排了许多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空间,其功能就在于给学生构建起一个自我探索的平台。帮助学生以教材中的知识为支撑、以教材中的美文和经典材料为引领,实现自我成长。2.教材是学生探索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平台传统教材
教材中选用了很多与教育主题相切合的各种题材的文章,有的是人生智慧的结晶,有的是人生体会的凝聚,也包括青少年的心得体会。无论这些“思想家”来自何种领域,这些文章本身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教材中选用了很多与教育主题相切合的各种题材的文章,有的是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这些文章的选用,避免了教材编写者“一个人写教材”的封闭范式,使各类“思想家”都加入到教材的“编写”之中。通过“借嘴说话”的编写策略,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可以走进教材之中与学生促膝谈心,深刻性与丰富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借嘴说话”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我们的教育引导往往不是直接写在正文里的,而是隐含在这些“思想家”的人生智慧和体验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这些文章的选用,避免了教材编写者“一个人写教材”的封3.“在场”与“不在场”因素的互动与融合“在场”因素:学生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学生现实的生活和一切学生可以直接感知、体验、领会的东西。
“不在场”因素:人类已有的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作为间接经验是“不在场”的因素。在场与不在场的因素要互动与融合。“不在场”因素只有与“在场”因素发生连接,才能融入个体生命,否则“与我无关”。3.“在场”与“不在场”因素的互动与融合“在场”因素:学生自“在场”与“不在场”因素的互动
九下第四课《兴国之路》中讲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教材并没有如传统教材那样,简单地叙述当前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作用等,而是从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产品和享受到的服务这一“在场”因素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不在场”的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不易理解的“不在场”因素,只有在引导学生观察、体会自己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场”与“不在场”因素的互动九下第四课《兴国之路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
还比如,“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战略,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较弱,处理不好,就成了讲道理的知识课,学生对这些知识没有感觉,无法投入自己的全部生命热情,学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对这一教育主题的设计我们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法律问题切入,通过辩论和围绕实际生活问题的讨论,使“在场”与“不在场”的因素、个人感受与国家法律发生有机连接,在不露痕迹之中实现教育内容的“软着陆”。还比如,“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战略,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4.教材是青少年文化与成年文化的融合
以往教材中存在的“成人主义”的问题:(1)教学内容:成年人意志的体现(2)教材形式:成人偏好的体现:正规与严肃(3)编者和教者:代表国家和社会发话:“同学们,你们应该……”教材是编写者的独白(4)后果:学习者无法认同。异己感、不喜欢、讨厌、甚至仇恨。4.教材是青少年文化与成年文化的融合以往教材中存在的教材文化应是青少年文化与成人文化的融合比如九下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这一课的框题分别是“地球村形成了”、“村里的生活很不错”、“村里的烦恼也不少”、第二课“做一个好村民”。这一课的框题分别是“尊重差异、欣赏差异”、“遵守村民相处法则”、“村里的事情大家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充满着生活情趣的目题,这些标题文字都能一下子就让中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所叙述的问题都与自己密切相关,从而很容易进入主题。在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教材尽可能以美文和经典事例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和感悟主题,避免硬生生的说教和抽象的文字堆砌,同时给中学生留下了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空间。使中学生比较容易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教材内容融合起来。教材文化应是青少年文化与成人文化的融合5.引领学生初涉学术殿堂
德育课程应回归生活,但不能因为回归生活而使课程与教材肤浅化、幼稚化。学生对没有心智和情感挑战的问题和内容不感兴趣,相反,对一些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学术研究却很渴望。基于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尽量摄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引领学生进入学术领域。
我们的教材力图反映新观念:七上第三课“生命的节奏”一课中“捉拿时间窃贼”活动;七下第一课“你会玩吗?”一课中“我们有权利玩”;七下第二课“情绪调味师”中的“愤怒的力量”;八下第一课“生命之间”中对人类与自然关系(人类中心观的批判);九下第六课“幸福的味道”中的“幸福是一种能力”等等。5.引领学生初涉学术殿堂德育课程应回归生活,但不能因(三)人民版教材的修订的依据、指导思想和修订的主要内容(三)人民版教材的修订的依据、指导思想和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依据(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3)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国家主权要求。(4)时代发展和新一代初中生的成长特点。(5)广大师生使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1.修订依据(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修改建议稿)初中阶段
重在理解和初步认同。初步认识法律的产生、特点、本质与作用,结合与社会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刑事、行政管理、诉讼程序等方面的法治教育,促进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公民意识等进一步发展,懂得依法维护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认知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了解违法行为的性质,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知道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初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权,以及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初中阶段(7—9年级)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观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修改建议稿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懂得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责任。了解合同的性质及违约责任,初步形成契约精神。认知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意义,了解物权、知识产权的价值,懂得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规定。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知道青少年常见犯罪行为,树立防范意识。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知道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了解政府依法征收税款,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职责。初步形成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解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争议解决方式,以及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制度。初步理解法律程序的意义,树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尊重司法权威的意识。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懂得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了解有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
法治专册教材要名实统一,应全部是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重点,有机结合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进行整体规划。
初中专册。重在理解和初步认同。建议设置4-5个主题单元,结合案例分析,以讲规范为主要呈现方式。国家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尊崇宪法权威,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初步了解国家机构的职权。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课件(1)坚持:不是重新编写,坚持得到实践认可并证明正确的教材理念、编写思路和方向。(2)增减:根据社会形式发展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国家主权、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一种是直接的增或减,即增加新课或删掉老课;一种是间接的增或减,即在原有课文内增加或删节相应的内容。无论是增还是减,都以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为标准,都以提高教材质量为目的。(3)完善提高:在修订过程中,始终遵循“完善教材原则”,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和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目标,调整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使之更适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精雕细琢每一课的内容结构、活动设计、文字表达,使教材的质量得到全面提高。2.修订指导思想:坚持、增减、完善提高(1)坚持:不是重新编写,坚持得到实践认可并证明正确的教材理1.风格的变化本次教材修订开始尝试由“前卫”向“前卫与稳重结合”的风格过渡。具体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改变:①从突出自主学习到自主学习与教育引导相结合;②从偏重学习活动到学习活动与知识概念相结合,该出现的概念和知识点一定要出现;③从避讳大段正文到正文的适当容量;④从以情感体验为主到情感与说理相结合,该阐述清楚的道理一定要讲清楚;⑤从突出人文性到人文性与条理性相结合,避免材料的简单使用,解决材料堆砌、杂乱的问题。3.修订的主要方面1.风格的变化3.修订的主要方面2.框架的调整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倾听自然的声音》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大了一些,调至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原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勇敢做自己》则调整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②原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感受现代生活》中的《小康家园》一课与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城乡直通车》《手足情深》合并为《感受祖国心跳》单元,设置为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③为了方便阐述清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将竞争与合作放在一起.原八年级下册《生命共舟》一课调整至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④原八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调至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⑤原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之根本》调至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从这里出发》。⑥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八年级下册为《法治教育》专册。⑦把原九年级全一册拆分为上、下两册,通过合并、拆分、新增,把原来的四个单元(“世界大舞台”“共同生活”“法治时代”“从这里出发”)扩展为六个单元(“我们真的长大了”“感受祖国心跳”“倾听自然的声音”“中国与世界”“复兴之路”“从这里出发”)。2.框架的调整3.查漏补缺
(1)对超出课程标准内容的处理:舍弃与保留。
(2)对课程标准有要求的,一定补上。
新课;在原有课文内补充3.查漏补缺删除的课:①原八年级上册《闲话“家”常》,课标没有明确要求。②原八年级下册《黄土的厚重》,区域差距内容弱化。③原九年级《在人群中挺立》,课标没有明确要求。扩写的课:①原八年级上册《我有署名权》扩充为八年级上册《我有署名权》和八年级下册《人身权利不可侵犯》两课,突出人身权利。②原九年级《中国的道路》《人大代表的责任》扩充为八年级下册《当家作主的实现方式》《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九年级下册的《兴国之路》三课,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③原九年级《生活在地球村》扩充为九年级上册的《生活在地球村》《做个好“村民”》两课,培养学生全球观念,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④原九年级《神圣的宪法》扩充为八年级下册《神圣的宪法》《我们是中国公民》两课,增强公民意识。⑤原九年级《依法治国》扩充为八年级下册《依法治国》《共同的责任》两课,强化参与法治的责任意识。删除的课:新写的课:①八年级上册《家门之外》,进行公共生活、公共秩序、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教育。②八年级下册《法律的尊严》,进行法律概念与法律基本知识教育。《为民服务的国家机构》,对国家机构及其职能的认知。《我们拥有政治权利》,突出公民政治权利教育。③九年级上册《新媒体新生活》,培养学生媒介素养。④九年级下册《我的中国梦》,进行国情和共同理想教育。《我们有自信》,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新写的课:4.每一课的修订与完善除了框架调整与增删课文,我们还针对每一课的内在框架、活动设计、材料选择、数据更新等进行了修订,很多课文的修订程度超过50%,有的课文甚至达到70%—80%,多数课文的修订程度都在30%以上。教材的新面貌:循情据理
①不再避讳论说性的正文,该增加的一定要增加。②减少案例、故事在课文中的比重。(改编、压缩、转换为活动和问题、替换、保留)。③注意课文内部每个小环节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知识要点。④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材的知识性。该出现的知识一定要出现。4.每一课的修订与完善(四)人民版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整体安排(四)人民版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整体安排通过三大主题(少年滋味、拥抱青春、成长阶梯)、三大关系(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与四大内容(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综合交叉生成主题,以生活主题为明线、以价值目标为暗线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
通过三大主题(少年滋味、拥抱青春、成长阶梯)、三大关系(成长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
道德·
心理健康·
法律·
国情七年级(上)七年级(下)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九年级(下)走进新天地1.新天地新感觉我是自己的主人1.你会玩吗成长的空间1.我的父亲母亲走进法律殿堂1.法律的尊严我们真的长大了1.新媒体新生活中国与世界1.生活在地球村2.我的自律宣言2.情绪调味师2.亲情与冲突2.神圣的宪法2.这是我的责任2.做个好“村民”3.把握生命的节奏3.生活中的“雷区”3.家门之外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3.当家作主的实现方式3.伸出你的手3.中国的声音生活中有你4.第一次“握手”感受现代生活4.伟大的成就青春自画像4.拔节的声音4.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4.心中的天平复兴之路4.我们的中国梦5.为他人开一朵花5.飞天梦想5.我们不是“水晶人”5.为民服务的国家机构感受祖国心跳5.城乡直通车5.兴国之路6.走近老师6.人类的翅膀6.当冲突发生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6.我们是中国公民6.小康家园6.我们有自信7.我属于……一起成长7.让我们的耳朵醒来7.青春相册7.人身权利不可侵犯7.手足情深从这里出发7.诚信为本勇敢做自己8.别把尊严丢了8.生命的林子法律在我心中8.我有署名权8.我们拥有政治权利倾听自然的声音8.生命之间8.幸福的味道9.生命的韧性9.生命共舟9.维护消费者的权利法治时代9.依法治国9.地球的叹息9.找准自己的位置10.你就是一道风景10.我的朋友圈10.法律为我们护航10.共同的责任10.中华民族的选择11.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
七年级(上)七年七年级教育主题:少年滋味价值目标:积极适应、自爱与健康、关心与友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中学,随着身份、身心的变化与发展,许多新的体会将接踵而至,会遇到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处在这一过程中的青少年,应该学会用心体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自我发展,乃至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在这种体会中适应和创造,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定位在体会“少年滋味”上。七年级教育主题:少年滋味七年级上册单元课题走进新天地(价值目标:积极适应初中生活,自我调适)1.新天地新感觉2.我的自律宣言3.把握生命的节奏生活中有你(价值目标:人际适应与融合)4.第一次“握手”5.为他人开一朵花6.走近老师7.我属于……勇敢做自己(价值目标:自尊与自爱)8.别把尊严丢了9.生命的韧性10.你就是一道风景七年级下册单元课题我是自己的主人(价值目标:心理自主健康)1.你会玩吗2.情绪调味师3.生活中的“雷区”感受现代生活(价值目标:感受、关心社会的进步)4.伟大的成就5.飞天梦想6.人类的翅膀一起成长(价值目标:友谊与共处)7.让我们的耳朵醒来8.生命的林子9.生命共舟10.我的朋友圈七年级上册单元课题走进新天地(价值目标:积极适应初中生活,自八年级教育主题:拥抱青春价值目标:健全与美好、权利与道德、个人与法治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尝少年滋味,而青春期的问题接踵而来。面对青春期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热爱人生的这一特殊时期。当然,“拥抱青春”的前提是解决好这一时期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本年级的教育主题定位在“拥抱青春”上,力图帮助青少年解决好青春期躲不开的、发生在家庭、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社会遵从等方面的问题。八年级教育主题:拥抱青春八年级下册单元课题走进法律殿堂(价值目标:公民的法律观念)1.法律的尊严2.神圣的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价值目标:国家法治意识)3.当家作主的实现方式4.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5.为民服务的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价值目标:公民的权利意识)6.我们是中国公民7.人身权利不可侵犯8.我们拥有政治权利法治时代(价值目标:公民参与法治意识)9.依法治国10.共同的责任八年级上册单元课题成长的空间(价值目标:家庭与公共生活之爱)1.我的父亲母亲2.亲情与冲突3.家门之外青春自画像(价值目标:青春期的健全与美好)4.拔节的声音5.我们不是“水晶人”6.当冲突发生7.青春相册法律在我心中(价值目标:法律权利的享有)8.我有署名权9.维护消费者的权利10.法律为我们护航11.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八年级下册单元课题走进法律殿堂(价值目标:公民的法律观念)1九年级教育主题:成长阶梯
价值目标:公民与国家(权利、责任与幸福)
九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一方面,初中的生活即将结束,每个人都有沉甸甸的收获;另一方面,未来的生活与挑战即将来临,每个人又得做好准备。所以我们将九年级的教育主题定位在“成长阶梯”,意在为学生的初中学习生活和未来生活搭建一个扶梯。九年级教育主题:成长阶梯九年级上册单元课题我们真的长大了(价值目标:责任、关爱、友善与公正)1.新媒体新生活2.这是我的责任3.伸出你的手4.心中的天平感受祖国心跳(价值目标:了解国情与民族团结)5.城乡直通车6.小康家园7.手足情深倾听自然的声音(价值目标:环保意识与生态伦理)8.生命之间9.地球的叹息10.中华民族的选择九年级下册单元课题中国与世界(价值目标:全球意识与国家意识)1.生活在地球村2.做个好“村民”3.中国的声音复兴之路(价值目标:国家意识与自信)4.我们的中国梦5.兴国之路6.我们有自信从这里出发(价值目标:诚信与人生幸福)7.诚信为本8.幸福的味道9.找准自己的位置九年级上册单元课题我们真的长大了(价值目标:责任、关爱、友善感
谢
倾听
欢迎指正
感谢倾听
欢迎指正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一、课标修订与解读启动二、新教材修订的背景分析三、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提纲一、课标修订与解读启动二、新教材修订的背景分析三、教材编写原一、新课标修订及解读一、新课标修订及解读2006年思想品德课标修订组成立2007年底形成课标初步修订稿2011年4月课标修订稿基本定稿2011年11月新课标由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2006年思想品德课标修订组成立2007年底形成课标初步修订(1)完善课标原则。
一方面,进一步厘清和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微调课标的框架结构、修正课标中个别表述或用词不当的地方以及完善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细致审定各部分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小学、初中、高中品德课课程标准之间的衔接问题,努力捋顺课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始终注意兼顾品德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遵循大结构不变原则,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不断完善课标,力求与时俱进。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1)完善课标原则。——遵循大结构不变原则,进行有针对性地修(2)与时俱进原则。
在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前提下,课标修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2)与时俱进原则。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变化一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变化二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2、明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以前的表述太过宽泛,适合于任何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更准确地进一步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思想性“思想性”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人文性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进一步明确为“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实践性进一步明确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综合性目标综合、内容综合、领域综合、方法综合课程特点的变化思想性“思想性”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人核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基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从宏观到微观指出本课程在一些具体方面的任务,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等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核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基础
3、整合、细化、增加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是总目标应高度概括,不宜过细;二是高度概括的写作风格与其他两个学段的品德课程标准保持了一致。3、整合、细化、增加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二)能力(三)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知道基本的法律常识,了解法律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三)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分目标,改变了过去四字形式的表述方式,改用目标导向更强的完整语句来表述。“能力”这一分目标,调整了具体内容的前后顺序,以与“内容标准”相符合。具体还增加了对提高媒介素养的要求,这与时俱进地体现了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知识”这一分目标,主要将实验稿中对我与自然关系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为“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环境教育的急迫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分目标,改变了过去四字形式的表述方●“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词是道德认知要求;●“体验、体会、感受、关注、认识、接纳、分辨、增强、富有、懂得、形成”等词是道德情感要求;●“学会、正确对待、克服、养成、锻炼、形成、掌握、参与、做到、杜绝、提高”等词是道德实践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了解、知道、理解、分析”等词是道德认知要求;教师要准确把(1)对原先课标内容框架结构进行微调,使其准确对应“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版块主题。原先第三版块中的有关“我与集体”内容被移到第二版块之中。(2)对版块下的三部分内容进行厘清,明了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原先第三版块“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第一部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第二部分“承担社会责任”合并;原先第四部分“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第三部分“法律与社会秩序”顺序对调,使体例与第一、第二内容版块一致。4、完善课程内容(1)对原先课标内容框架结构进行微调,使其准确对应“成长中的(3)对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完善。修订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修正具体行为动词,便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练案70理+63文第十章概率文古典概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同步练习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十课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二美国1787年宪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 农村道路改善项目合同
- 行纪合同范本指南模版
- 电商运营专员合同样本
- 医药招投标合同风险防范
- 石油化工钢结构施工劳务合同
- 临时游泳池活动房租赁合同
- 整形美容外科科室规章制度范本
- 绝缘线路施工方案
- 隧洞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大学生性教育》
- 20道游标卡尺题目及答案
- 22G101系列图集常用点全解读
- 食品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台账)
- 决策心理学第三讲课件
- 清洁验证新方法-toc法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 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