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理论教案_第1页
排球理论教案_第2页
排球理论教案_第3页
排球理论教案_第4页
排球理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排球理论教案】排球理论课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排球运动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与繁衍2、掌握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了解在世界的发展。3、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排球产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作铺垫。教学重点: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教学难点:排球运动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题目:排球运动的简介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据史料记载,排球运动于19世纪末始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比较激烈,于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老少皆宜的室内游戏。1896年,美国普林菲尔得市立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把摩根游戏取名为“volleyball”,并沿用至今,1896年在斯美国普林菲尔德体育专科学校举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1897年,摩根制定了排球比赛规则,它有力的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1905年传入中国,1906年一名美国军官约克把排球带到了古巴,1908年传到日本,1910年传到菲律宾。排球传入欧洲时间较晚,于1917年传入法国,以后才传到苏联、波兰等东欧诸国。亚洲最早的排球比赛是在1913年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1947年,排球运动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则也逐步完善。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二、排球运动的特点(一)、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排球运动的场地设备比较简单,可设在室内亦可设在室外。地板上、沙地上、草地上、雪地上,甚至水中都可以进行排球活动,其形式多样,比赛规则容易掌握且可以变通。参加人数可多可少,运动负荷能大能小,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和训练程度的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活动。因此有广泛的群众性(二)、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排球比赛中,任何位置上的队员都要参与防守和进攻;而且在大多数形式的比赛中,规则还要求队员轮换位置。因此每个队员都须全面的掌握各项攻、防技术。由于排球比赛具有球不能落地、以及必须将球击出不能持住、同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每队击球次数又有规定等特点,决定了排球技术的高度技巧性。(三)、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其对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网上的扣与拦之间。一分球的争夺往往要经过七八个回合。水平越高的比赛,对抗争夺越激烈。排球比赛双方都在利用规则允许的3次击球机会,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配合,在瞬息间完成激烈的攻防转换和完美的战术组合,体现了严密的集体性。(四)、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排球运动不拘泥形式,可支网相斗,亦可围圈嬉戏。只要有一块空间,或沙滩或草地,尽可享受击技的的乐趣。排球比赛隔网进行,双方斗技,没有身体接触,安全儒雅,是人们欢悦、休闲的理想方式。(五)、活动的全身性与良好的观赏性排球规则规定,球可以触击身体的任何部位、使技术动作越来越多样化,既可使用手打,也可运用脚击、头顶等技术,加上前扑、倒地、滚翻、鱼跃等防守动作,从而扩大了防守范围,增加了起球机会,使比赛显得精彩纷呈,吸引观众,具有良好的观赏性。总之现行的排球规则赋予了排球比赛新的生命力,比赛时间相对缩短且固定在一定的时间里,得失分手段增多,比赛日趋增多,强弱队差距缩小,胜负悬殊增大,观众兴趣增厚,赛场气氛热烈。简而言之,新规则的实施,增强并提高了排球比赛的观赏性,有利于该项运动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六)、攻防技术的两重性在排球比赛中,各项技术都既能得分,又能失分,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排球各项技术都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相互转化、相互制约。所以,要求技术准确熟练,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三、排球运动的功能(一)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协调、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还能够培养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坚强果断的心理品质。(二)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训练和比赛,增进运动队之间的交流,运动员之间的团结,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普及、提高体育运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四)通过比赛,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四、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一)采用六人制排球前的我国排球运动体育历史学家一致公认排球是1905年传入我国的。1913年2月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东远会上,东道主临时决定增设排球比赛,但报名者只有东道主一家,为了完成计划,执意要求中国队参加。中国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田径和足球队员中挑选出队员组成排球队,在听取了东道主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之后就上场比赛。第一届东远会后,参加比赛归来的广东选手就在广州推广。我国女子排球是1921年在广东运动会上开始的。排球运动传入我国后,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1905年到1919年我国排球比赛采用的是16人制,16名队员分成4排,每排4人,位置不轮换,当时水平很低,打法比较简单。后来,双方从托来托去发展到由前两排中间的队员打高远球进攻,但尚未出现拦网技术。1919年到1927年采用的是12人制,12名队员分成3排,每排4人,位置不轮换,技术发展到采用上手发球,并且出现了单人拦网和倒地救球。进攻从中间转为两侧队员扣球。1927年到1951年采用的是9人制,9人制在我国经历了24年之久,9名队员分成3排,每排3人,位置不轮换。(二)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球运动和其他项目一样,有了较快的发展,1951年根据国际规则,结合国内情况制度了我国6人制排球规则,经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审定通过并在全国试行。同年举行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正式采用6人制排球比赛。我国6人制排球的发展分7个阶段进行概述。第一阶段:继承学习阶段(1951年-1956年)这一阶段主要继承我国9人制排球的上手传球,勾手大力发球,正面及勾手扣球,快球和拦网等技术,以及快球掩护进攻和集体拦网等技术,学习苏联和东欧先进技术,并逐步推广6人制排球。第二阶段:摸索发展阶段(1956年-1966年)这一阶段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可是摸索发展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打法。周总理邀请大松博文带领当时的世界冠军日本女排访华。明确的提出了“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对当时的排球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走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第三阶段:低潮阶段(1966年-1972年)十年动乱使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排球运动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优良传统遭到彻底破坏。第四阶段:恢复阶段(1972年-1980年)1972年召开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了战术指导思想,制定了五年排球发展规划,建立了排球训练基地,有计划的组织每年集训。第五阶段:高峰阶段(1981年-1986年)这一阶段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大赛五年冠,男排或第五名的佳绩,均属历史最好成绩。第六阶段:低潮阶段(上世纪80年代-2002年)中国女排上升下降几经反复,男排下降后还没有赶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第七阶段:回升阶段(2002年至今)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两夺世界冠军,男排正继续奋斗。四、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从中间具有一定高度的球网上面,根据规则要求,以身体的任何部位将球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内落地的一种集体的、攻防对抗的球类项目。排球比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方法是由后排右侧的队员在发球区内,用单手将球从过网区直接击过球网开始的。除拦网外,每方最多击球3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员犯规。场上6名队员分前后排站立。发球队员胜一球后该队同一名队员继续发球。接发球队胜一球后可以获得发球权,全队6名队员按预先登记的发球顺序换由下一名队员发球。在每球得分制的比赛中,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接发球的队胜一球得发球权的同时得一分。比赛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计分的方法也有发球得分制、每球得分制之分。每球的胜负为限分支,即首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为胜队。五、世界排球大赛简介(1)世界锦标赛:1947年开始。每隔四年举行一次。(3)奥运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增加排球项目比赛。四年一届。沙滩排球在1996年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4)世界青年锦标赛:1977年在巴西进行首届比赛。参赛队年龄在22周岁以下,每四年一次。(5)世界排球联赛(也称世界排球大奖赛):从1993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六、排球练习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排球虽是隔网对抗项目。不像足球、篮球、手球等直接对抗球类项目那样存在身体冲撞受伤的危险,但排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参加排球运动的练习者仍然存在劳损、挫伤、意外受伤的危险。(1)加强预防运动损伤意识。对队员要进行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了解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及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和情况,从而在思想上对可能产生的损伤有所准备。(2)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特别要注意加强膝关节,肩关节,手指,手腕关节等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3)教练员(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要了解每次教学训练课及练习中易发生损伤的技术动作,事先做好准备及采取相应措施,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4)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所要进行练习的活动性质、队员的个别情况及气象条件而定。如扣球、拦网等跳跃练习前应多做一些下肢的准备活动,发球、扣球前多做一些肩关节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一般做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冬天量可以大。作业:排球运动的特点、功能、谁发明的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是什么?【篇二:排球理论教案】排球理论课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排球运动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与繁衍2、掌握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了解在世界的发展。3、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排球产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作铺垫。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教学难点:掌握排球起源,排球的运动带来的好处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导入部分27分钟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据史料记载,排球运动于19世纪末始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比较激烈,于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老少皆宜的室内游戏。1896年,美国普林菲尔得市立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把摩根游戏取名为“volleyball”,并沿用至今,1896年在斯美国普林菲尔德体育专科学校举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1897年,摩根制定了排球比赛规则,它有力的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1905年传入中国,1906年一名美国军官约克把排球带到了古巴,1908年传到日本,1910年传到菲律宾。排球传入欧洲时间较晚,于1917年传入法国,以后才传到苏联、波兰等东欧诸国。亚洲最早的排球比赛是在1913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1947年,排球运动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则也逐步完善。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排球运动的特点(一)、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二)、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三)、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四)、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五)、活动的全身性与良好的观赏性(六)、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运动的功能(一)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协调、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还能够培养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坚强果断的心理品质。(二)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训练和比赛,增进运动队之间的交流,运动员之间的团结,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普及、提高体育运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四)通过比赛,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四、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长18米的场地上,从中间具有一定高度的球网上面,根据规则要求,以身体的任何部位将球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内落地的一种集体的、攻防对抗的球类项目。排球比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方法是由后排右侧的队员在发球区内,用单手将球从过网区直接击过球网开始的。除拦网外,每方最多击球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员犯规。场上队员分前后排站立。发球队员胜一球后该队同一名队员继续发球。接发球队胜一球后可以获得发球权,全队名队员按预先登记的发球顺序换由下一名队员发球。在每球得分制的比赛中,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接发球的队胜一球得发球权的同时得一分。比赛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计分的方法也有发球得分制、每球得分制之分。每球的胜负为限分支,即首先达到规定世界锦标赛:1947年开始。每隔四年举行一次。世界杯赛:1964年开始。每四年举行一次。比赛地点固定在日本。奥运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增加排球项目比赛。四年一届。沙滩球在1996年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世界青年锦标赛:1977年在巴西进行首届比赛。参赛队年龄在22世界排球联赛(也称世界排球大奖赛):从1993年开始。每年举行一(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篇三:排球理论教案】排球理论课教案学校:商丘师范学院班级:体育教育姓名:卢启圣学号:120821034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二、排球运动的发展与传播首次排球比赛是1896年在美国斯普林费尔体育专科学校举行的。出场人数由双方共同商定,不限多少,但必须相等。1912年,规定双方上场的队员必须轮转位置。1917年,规定每队上场队员为六人。1922年,规则已趋完备,规定每方必须在三次以内将球击过网。1977年,国际排联对规则又进行了修改。将标志杆内移20厘米;拦网触手后还可击球三次。这两条规则有利于防守,对进攻技术、战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排球运动首先传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在美洲流行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球传入法国、意大利、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由于当时“六人制”,“位置轮转”等项规则已被确定,故欧洲排球运动逐渐普及起来。排球传入亚洲较早,1913年首届远东运动会即把排球列入竞赛项目。六十年代以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尼亚、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排球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地区开展六人制排球之后,特别是中国首创的快球打法得到迅速传播后,水平提高较快,六十年代即变成一支能与欧洲强队相抗衡的力量。在亚洲首先是日本女排刮起“远东台风”,从1962年到1967年,连夺三次世界性比赛的冠军。六十年代末日本男排又跻身于世界先进地位。接着,朝鲜女排和南朝鲜女排取得了世界性比赛第三名的成绩。1981年,中国女排崛起,以全胜的战绩夺得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1982年,中国女排又赢得了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桂冠,取得了参加1984年奥运会的当然资格,誉满世界排坛。七十年代以前,美洲人一直把排球运动看成娱乐性的游戏项目,运动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和亚洲。到七十年代中期,古巴人首先崛起,以惊人的弹跳力,高打重扣结合亚洲打法,刮起一阵“加勒比旋风”。与此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