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课件_第1页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课件_第2页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课件_第3页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课件_第4页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1一、小儿体液特点1.小儿体液的总量:年龄越小,水分的比例越大.体液的总量在新生儿为80%年长儿为65%成人为60%.一、小儿体液特点1.小儿体液的总量:2小儿体液特点2.体液的分布:年龄越幼,细胞外液的量相对的多.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间质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分泌液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小儿体液特点2.体液的分布: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3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广义上也包括静脉营养、胶体液的输入、输血或腹膜透析等。小儿体液特点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4液体疗法目的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液体疗法目的纠正体内已经存在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恢复正5小儿的基本特征是生长发育快,除了保证其摄入和排出的平衡,还要包括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需要,以防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需求量多)小儿体液特点小儿的基本特征是生长发育快,除了保证其摄入和排出的平衡,小儿6水在细胞内外,血管内外,自由渗出渗入,由渗透压来控制,渗透压由细胞膜两侧液体所含的渗透分子浓度来决定渗透压:水从低渗溶液穿过半透膜进入高渗溶液时产生的压力如下模型小儿体液特点小儿体液特点7控制细胞内外的水,除供给足量水以外,控制钠才能使细胞内外水量保持平衡。同时调整碱储备抢救病人时补充充足的钠、碱离子小儿体液特点控制细胞内外的水,除供给足量水以外,控制钠才能使细胞内外水量8小儿水代谢的特点1.体液交换量高成人1/5婴幼儿1/2-1/32.小儿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水,排尿多。(边吃边喝边拉)3.调节机能及代偿机能较差(发育未成熟))4.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差。小儿体液特点小儿水代谢的特点小儿体液特点9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血6%间质37%细胞内35%间质20%间质10~15%间质25%细胞内40%血5%血5%血5%细胞内40%细胞内40~45%新生儿80%~1岁70%2~14岁65%成人55~60%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血间质细胞内间质间质间质细胞10小儿液体疗法如何去计算呢?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需要从三方面计算1.日需量:每日代谢作用基本需要量2.额外损失量:胃肠减压及其他引流量3.累计损失量:矫正当时失衡情况需要小儿液体疗法如何去计算呢?11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用药剂量=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体重(kg)2.按体表面积该方法更为准确,但方法复杂。用药剂量=体表面积(m2)×每平方米体表面积需要量小儿体表面积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小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大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12药物剂量计算3.按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年龄+2)×5%×成人剂量4.从成人剂量折算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一般不常用,方法如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药物剂量计算3.按年龄计算:13小儿液体疗法日需量①按体重计算液体量<10Kg100ml/Kg10-20Kg80ml/Kg>20Kg20ml/Kg液体组成4:1(糖比盐)②体温升高1℃时,代谢快,需要增加日需量10%。小儿液体疗法日需量①按体重计算14小儿液体疗法体重怎么算?3-12月Kg=月龄+9/21-6岁Kg=年龄×2+87-12岁Kg=年龄×7-5/2小儿液体疗法体重怎么算?15小儿液体疗法新生儿补液1.24小时内不给电解质(尿少电解质排除少,可不给)2.3天内代谢率低60-100ml(新生儿可多一点)3.出生后5-8天体重降至最低,每日下降占出生时体重1.5%,称生理性体重下降4.7天后恢复出生时体重,100-120ml/kg/d5.初生儿高氯、高钾、4天内不补氯,需补钠,可补碳酸氢钠。2天内不补钾(出生后红细胞破坏,血钾高)小儿液体疗法新生儿补液16水分需求量

小儿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紊乱

处于较快生长发育期,每天保留摄入水分的0.5%~3%用于体格生长。不显性失水相对多:约为成人的2倍消化道液体交换快水代谢旺盛:婴儿占总液量的1/2;而成人则为1/7。水代谢调节功能较差:肾、肺。水分需求量

小儿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17补液途径:口服静脉补液途径:口服静脉18常用溶液一、非电解质溶液——5%和10%GS二、电解质溶液1、盐——NS(等张液)2、碱——1.4%碳酸氢钠(等张液)1.87%乳酸钠(等张液)3、钾——10%氯化钾(补钾原则)三、混合溶液四、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液)常用溶液一、非电解质溶液——5%和10%GS19混合溶液NS5%或10%GS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1:1液(1/2张)112:1液(2/3张)212:3:1液(1/2张)2314:3:2液(2/3张)4321:4液(1/5张)142:1等张液211:1液(1/2张)120ORS液1、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水1000ml2、张力:2/3张3、适用对象: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ORS液21一、适应症:1.腹泻时脱水预防2.用于Ⅰ、Ⅱ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患儿注意事项:二、有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它并发症者不用,或应用过程呕吐频繁、腹泻增多,脱水加重应改为静脉补液三、新生儿不宜用一、适应症:注意事项:二、有明22液体补充1)累积损失量:发病至开始治疗前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2)继续损失量:治疗中继续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3)生理需要量:维持基本生理机能所必需的水分和电解质液体的量、成分及完成时间液体补充1)累积损失量:23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根据脱水程度、性质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一)补充累积损失量累积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根据脱水程度、性质(一)补24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低渗脱水:等张~2/3张高渗脱水:1/3~1/8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先快后慢重症:扩容:20ml/kg30’~1h内其余:8~12h内完成累积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25继续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2~1/3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于补完累积损失后14~16h内均匀滴入约为10~40ml/kg.d确定补液成分(二)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2~1/3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26生理需要量补充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5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4~16h内均匀滴入约为60~80ml/kg.d(包括口服)确定补液成分(三)补充生理需要量生理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5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小时内均27第一天补液方案——三定两步法一、定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而定: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注意:学龄前儿童少补1/4,学龄儿童少补1/3二、定性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补2/3或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或2/3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1/3~1/5张溶液注意:如脱水性质未确定按等渗性脱水先处理。三、定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8~12小时(1/2总量)第二步: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2~16小时(1/2总量)第一天补液方案——三定两步法一、定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28补钾原则1、浓度不超过0.3%(新生儿不超过0.15%)2、不可直接静脉推注3、速度要慢,时间不少于8小时4、见尿补钾5、剂量:3-4mmol/Kg.d即kcl200-300mg/kg.d严重可给300-400mg/kg.d(V+PO)补钾原则291、先快后慢液体疗法输液原则

2、先浓后淡3、见尿补钾4、抽搐补钙1、先快后慢液体疗法输液原则

2、先浓后淡3、见尿补钾4、抽30液体疗法护理特点(一)补液前的准备1.补液开始前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补液目的及临床意义,应以高度责任心,迅速认真做好补液前准备工作;2.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非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3.做好家长工作,以助配合,对患儿做好鼓励以消除恐惧。液体疗法护理特点31液体疗法护理特点(二)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1.按医嘱要求全面安排24小时的液体总量。2.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明确每小时应输入量,计算每分钟输液滴数,并随时检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液体疗法护理特点32液体疗法护理特点(三)认真观察病情,做好记录(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状况。(2)观察脱水情况。(3)观察酸中毒表现:注意酸中毒纠正后,由于血浆稀释、离子降低,可出现低钙惊厥。并注意碱性溶液有无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4)观察低钾变现: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及肌张力改变,有无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有无腹胀,有无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液体疗法护理特点33液体疗法护理特点(四)计算液体出入量24小时液体入量包括口服液体和胃肠道外补液量。液体出量包括尿、大便和不显性失水。呼吸增快时,不显行失水增加4-5倍;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不显行失水每小时增加0.5ml/kg。补液过程中,计算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是液体疗法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婴幼儿大小便不易收集,可采用称尿布法,计算液体排出量。液体疗法护理特点34谢谢大家!谢谢大家!35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36一、小儿体液特点1.小儿体液的总量:年龄越小,水分的比例越大.体液的总量在新生儿为80%年长儿为65%成人为60%.一、小儿体液特点1.小儿体液的总量:37小儿体液特点2.体液的分布:年龄越幼,细胞外液的量相对的多.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间质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分泌液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小儿体液特点2.体液的分布:血浆间质液细胞内液38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广义上也包括静脉营养、胶体液的输入、输血或腹膜透析等。小儿体液特点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39液体疗法目的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液体疗法目的纠正体内已经存在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恢复正40小儿的基本特征是生长发育快,除了保证其摄入和排出的平衡,还要包括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需要,以防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需求量多)小儿体液特点小儿的基本特征是生长发育快,除了保证其摄入和排出的平衡,小儿41水在细胞内外,血管内外,自由渗出渗入,由渗透压来控制,渗透压由细胞膜两侧液体所含的渗透分子浓度来决定渗透压:水从低渗溶液穿过半透膜进入高渗溶液时产生的压力如下模型小儿体液特点小儿体液特点42控制细胞内外的水,除供给足量水以外,控制钠才能使细胞内外水量保持平衡。同时调整碱储备抢救病人时补充充足的钠、碱离子小儿体液特点控制细胞内外的水,除供给足量水以外,控制钠才能使细胞内外水量43小儿水代谢的特点1.体液交换量高成人1/5婴幼儿1/2-1/32.小儿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水,排尿多。(边吃边喝边拉)3.调节机能及代偿机能较差(发育未成熟))4.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差。小儿体液特点小儿水代谢的特点小儿体液特点44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血6%间质37%细胞内35%间质20%间质10~15%间质25%细胞内40%血5%血5%血5%细胞内40%细胞内40~45%新生儿80%~1岁70%2~14岁65%成人55~60%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血间质细胞内间质间质间质细胞45小儿液体疗法如何去计算呢?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需要从三方面计算1.日需量:每日代谢作用基本需要量2.额外损失量:胃肠减压及其他引流量3.累计损失量:矫正当时失衡情况需要小儿液体疗法如何去计算呢?46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用药剂量=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体重(kg)2.按体表面积该方法更为准确,但方法复杂。用药剂量=体表面积(m2)×每平方米体表面积需要量小儿体表面积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小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大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47药物剂量计算3.按年龄计算:用药剂量=(年龄+2)×5%×成人剂量4.从成人剂量折算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一般不常用,方法如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药物剂量计算3.按年龄计算:48小儿液体疗法日需量①按体重计算液体量<10Kg100ml/Kg10-20Kg80ml/Kg>20Kg20ml/Kg液体组成4:1(糖比盐)②体温升高1℃时,代谢快,需要增加日需量10%。小儿液体疗法日需量①按体重计算49小儿液体疗法体重怎么算?3-12月Kg=月龄+9/21-6岁Kg=年龄×2+87-12岁Kg=年龄×7-5/2小儿液体疗法体重怎么算?50小儿液体疗法新生儿补液1.24小时内不给电解质(尿少电解质排除少,可不给)2.3天内代谢率低60-100ml(新生儿可多一点)3.出生后5-8天体重降至最低,每日下降占出生时体重1.5%,称生理性体重下降4.7天后恢复出生时体重,100-120ml/kg/d5.初生儿高氯、高钾、4天内不补氯,需补钠,可补碳酸氢钠。2天内不补钾(出生后红细胞破坏,血钾高)小儿液体疗法新生儿补液51水分需求量

小儿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紊乱

处于较快生长发育期,每天保留摄入水分的0.5%~3%用于体格生长。不显性失水相对多:约为成人的2倍消化道液体交换快水代谢旺盛:婴儿占总液量的1/2;而成人则为1/7。水代谢调节功能较差:肾、肺。水分需求量

小儿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52补液途径:口服静脉补液途径:口服静脉53常用溶液一、非电解质溶液——5%和10%GS二、电解质溶液1、盐——NS(等张液)2、碱——1.4%碳酸氢钠(等张液)1.87%乳酸钠(等张液)3、钾——10%氯化钾(补钾原则)三、混合溶液四、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液)常用溶液一、非电解质溶液——5%和10%GS54混合溶液NS5%或10%GS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1:1液(1/2张)112:1液(2/3张)212:3:1液(1/2张)2314:3:2液(2/3张)4321:4液(1/5张)142:1等张液211:1液(1/2张)155ORS液1、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水1000ml2、张力:2/3张3、适用对象: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ORS液56一、适应症:1.腹泻时脱水预防2.用于Ⅰ、Ⅱ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患儿注意事项:二、有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它并发症者不用,或应用过程呕吐频繁、腹泻增多,脱水加重应改为静脉补液三、新生儿不宜用一、适应症:注意事项:二、有明57液体补充1)累积损失量:发病至开始治疗前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2)继续损失量:治疗中继续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3)生理需要量:维持基本生理机能所必需的水分和电解质液体的量、成分及完成时间液体补充1)累积损失量:58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根据脱水程度、性质决定补液量、成分、速度(一)补充累积损失量累积确定补液量轻度:50ml/kg根据脱水程度、性质(一)补59累积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低渗脱水:等张~2/3张高渗脱水:1/3~1/8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先快后慢重症:扩容:20ml/kg30’~1h内其余:8~12h内完成累积确定补液成分等渗脱水:2/3~1/2张确定补液速度原则:60继续损失量补充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2~1/3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于补完累积损失后14~16h内均匀滴入约为10~40ml/kg.d确定补液成分(二)补充继续损失量继续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2~1/3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61生理需要量补充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5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4~16h内均匀滴入约为60~80ml/kg.d(包括口服)确定补液成分(三)补充生理需要量生理确定补液量一般按1/5张补给确定补液速度应在24小时内均62第一天补液方案——三定两步法一、定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而定: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注意:学龄前儿童少补1/4,学龄儿童少补1/3二、定性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低渗性脱水补2/3或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或2/3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1/3~1/5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