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_第1页
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_第2页
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_第3页
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摘要:对高校现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探讨,认为传统的评定方法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并对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实例研究表明,层次分析法是确定毕业论文成绩的较好方法。关键词: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层次分析法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问°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成绩评定是至关重要的,做好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工作,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成绩评定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和指导老师工作的积极性。鉴于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属于典型的多层次多准则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是处理多层次决策问题的有效方法同,因而笔者尝试将层次分析法用于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将克服传统成绩评定方法所带来的弊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同o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引入比率标度方法构造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如表所示),再用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的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最终通过计算最低层(待选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用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并检验一致性;(4)层次总排序并检验一致性表1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取值含义1两目标相比,具有同样重要3两目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稍微重要5两目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明显重要7两目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重要很多9两目标相比,一个比另一个显得极其重要2,4,6,8介于上述两相邻情况之间以上各数的倒数两目标反过来比较

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2.1高校现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老师成绩、评阅老师成绩和答辩成绩。其中指导老师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的表现和毕业论文质量给出的。评阅老师成绩是为了防止指导老师的评价有失偏颇而由独立的第三方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再评定给出的;答辩成绩是学生通过现场答辩后由答辩老师给出的。总成绩由这三部分组成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这三部分成绩各自所占比例如何确定?目前,不同高校规定的比例不尽相同,有些是4:2:4,即指导老师成绩占40%评阅老师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而有些是5:1:4等等。为何这样确定比例,缺乏理论依据。如果学生的毕业论文各部分成绩一样,成绩比例的构成对其总成绩是没有影响的,但现实情况是:在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表现会有一定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答辩环节中的表述能力一般,但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却很好;而有的学生虽然答辩表现很优秀,但毕业论文质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现行的随意确定各部分成绩比例的做法所带来的弊端是:某部分成绩比例定得过高或过低,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毕业论文总成绩例如,某高校规定的指导老师成绩评阅老师成绩和答辩成绩比例分别是和假如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和答辩表现都较好,指导老师成绩评阅老师成绩和答辩成绩均为80分,则其总成绩为:80X30%A80X10%A80X60%=80分,即总成绩不受各部分成绩比例的影响;但如果该学生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辞,答辩环节表现一般,得分为60分(其余部分得分同前),则该学生的毕业论文总成绩为:80X30%八80X10%A60X60%=68分,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指导老师成绩比例过低、而答辩成绩比例过高所致。综上所述,传统的人为规定各部分成绩比例的做法不太合理,导致了毕业论文总成绩被高估或低估。至于各部分成绩比例究竟为多少才合适呢?需定量计算得出。2.2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举例假设某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成绩为80分、评阅老师成绩为70分、答辩成绩为75分,现在需要确定该学生的毕业论文总成绩。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这三部分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的详细过程如下:2.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A顼,B层图1A顼,B层图1层次结构模型图222根据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并求出权重向量(1)根据层次结构模型构造第一层判断矩阵根据评估判断及上表中的规定,确定B层的指导老师成绩B、评阅老师成绩氐答辩成绩B3相对于A层毕业论文总成绩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形成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3max*13max*153Y0.6479“&.9486”AW0=1/511/210.1222=0.3668J/321J06903』(0.2299rJAW0)/nW=3.0039‘1.9438'‘0.6479、按列相加0.3666归一化0.1222=w06896/卫.2299』表2A-B判断矩阵毕业论文总成绩A指导老师成绩B1评阅老师成绩b2答辩成绩B指导老师成绩Bi153评阅来时成绩B21/511/2答辩成绩R1/321(153、勺5/235/86/9)A=1/511/2归一化每一列3/231/81/91.1/321J/.5/232/82/9由此便可计算出判断矩阵A最大特征根,max为Cl二壬'max-n3,0039—30.00195一致性检验过程为:n—13—1Cl0.00195CR0.0034

RI0.58式中:CI表示一致性指标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表示随机一致性比率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当CRC0.10时,认为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这里CR=0.0034<0.10,故认为判断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2)构造第二层判断矩阵依据评估判断及上表中的规定,同样可以构造出第二层判断矩阵,第二层判断矩阵一共有3个,分别为下面的表3、表4、表5所示:表3指导老师成绩子系统层的判断矩阵指导老师成绩B1研究态度G毕业论文质量c2研究态度C11/5毕业论文质量c251表4评阅老师成绩子系统层的判断矩阵评阅老师成绩B2毕业论文选题G毕业论文质量G毕业论文选题G毕业论文质量C4131/31表5答辩成绩于系统层的判断矩阵答辩成绩b33回答同题C5弓我陈述c66回答问题G自我陈述c6611/221经过归一化,得到:WR二0.16670.83330000tWD=000.25000.750000tWB3=(00000.66670.3333)T其中WB,、WB2、WB3分别表示C层中的6种因素相对于B层中的指导老师成绩B、评阅老师成绩R和答辩成绩B的相对权重向量。综合WB,、WB2、WR得到*0.16670.833300W:Wi=000.25000.750000.66670.3333,⑶求出各因素对于总目标的权重w=(W0)t可二0.64790.12220.22990.16670.833300000000.25000-75000.66670.3333,二0.10800.53980.03060.09170.15330.0766W表示层次结构模型(C层)中的6种因素对于总目标层(A层)的相对权重向量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指导老师成绩比例为64.78%(0.10800.5398),评阅老师成绩比例为12.23%(0.03060.0917),答辩成绩比例为22.99%(0.15330.0766),该学生的毕业论文总成绩为77.63分(8064.78%7012.23%7522.99%)。总结综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毕业论文三部分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量化计算,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片面性等缺点;计算过程中一致性检验确保指标权重科学合理,也与现实情况相符因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消化资料,答辩环节固然也很重要,但更容易受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指导老师成绩比例应高于答辩成绩比例。此外,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故其成绩比例应高于评阅老师成绩比例。实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