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_第1页
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_第2页
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_第3页
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_第4页
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放文本最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xx头下村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背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对“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等意见中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全面实施县委“四大战略”部署,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努力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本次天台县山头下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就在此背景下展开。二、场地概况1、项目名称:头下村xx乡村建设项目2、项目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淀村。场地背景资料:天台县隶属于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人称“八山半水分半田”。1/7本案山头下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该村北临雷马溪,东靠始丰溪,南依鲤鱼山和金山。三、规划依据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2012.01.13)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

《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82—99

根据项目需要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设计基础资料。四、现状分析现状调研与分析:山头下村内建筑风格杂乱,绿化缺少整体规划,景观平淡、缺少文化特色与品味,公共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公共基础设施缺失,由于缺少公共停车场,机动车乱停放导致公共空间愈发狭窄;道路两侧杂物堆放现象较多,卫生环境差;标识系统的种类不足,缺少一些必要的垃圾桶、景观标识牌等。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无论是景观绿化还是乡村单体建筑设计,其独具特色的山村风貌已无从体现。很多新建或者翻新的居民住宅盲目热衷于效仿城镇的建筑模式,随意选择材料与色彩,使得建筑风格与布局混乱,缺乏传统的淳朴自然的山村特色。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的缺乏,村庄集中绿地少,绿地率低,村民公共游憩空间缺乏。无法提供可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场地。五、设计理念山头下村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为规划主题,本着以人文本、农村地方特色、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原则进行规划2/7与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形成“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村庄生态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景观建设,实现"品质提升、人村本项目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坚持“以保护原生态为基础,保护环境第一、旅游开发第二、经济效益第三”为总原则。1、生态性原则山头下村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在建设过程中不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2、经济性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根据县域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分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安排 整合资源 分期、分批、分阶段实施 力求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 取得最大的效果。3、参与性原则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山头下村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乡村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村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4、特色性原则特色是乡村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山头下村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5、多样性原则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设计在进行休闲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八、项目建设战略3/71.项目建设与分期山头下村xx乡村项目建设共分为四期一期为启动期,包括入口形象区、服务接待区、山地新居区、宗族文化区、果园采摘区。二期为拓展期,包括老屋提升区。三期为成长期,包括乡村体验区、人口文化长廊、龙门堤坝景观带、龙马精神景观区、龙门观景台、沙滩烧烤区。四期为完善期,包括山体林相改造区、民俗展示区、林中木屋体验区、原生态林区、垂钓休闲区。九、总体布局山头下村在结合现状用地特征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的理念和有关的设计原则为指导,形成了“一轴连三片,两溪汇龙门”的布局:“一轴”——串联“三片”的空间景观轴,以龙门观景台为起点,以鲤鱼山、金山为终点。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三片”——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两溪”——两溪是指雷马溪与始丰溪。两溪环绕山头下村在龙门观景台汇聚。设计通过对该村文化的提炼及沿岸景观的提升。展示山头下村的风俗人情与精神风貌,营造优美宜人、富有山水灵性的自然景观。山头下村的规划设计围绕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形式,使整个山村形成一个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十、设计分区山头下村规划总体分为三个区,分别为:乡村文化体验区、新村新貌提升区、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10.1乡村文化体验区(1)xx形象区4/7结合北面水系的优美,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乡村文化面貌的窗口。该区在原有 9棵松树的基础上,设计有增加了 9棵松树,在松树下点缀景观石,或立、或卧。营造 “九石十八松”的宏大气势。10.2新村新貌提升区(1)服务接待区服务接待区位于入村口南侧,承载着该村的服务节点功能。该区主要包括酒店、食堂、停车场。(2)宗族文化区该区位于山头下村中部,这里有一个古祠堂。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宗教文化色彩。本区利用现有丰富的人物、事物等资源塑造地方文化景观。(3)山地新居区该区块建筑根据原山地跌落的地形,采用层层跌落的布局形式。一条蜿蜒的小溪各家各户门前潺潺流过。溪水闪动着细碎的鳞纹,铺抖绸缎一般,水窜岩石,摇铃击磐似的,声声作响。在铺装材料运用上选用乡土性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体现原始自然的乡村民居风格。10.3山体民俗文化展示区(1)山体林相改造区该区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配以针叶树及秋色叶,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2)民俗展示区该区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花海、山顶上设置了平安钟亭与休闲茅草亭及旧件文化展示区,收集原农耕旧件及生活旧件作为展示,例如谷风车、石磨、石臼、等等作为民俗文化展示。(3)果园采摘区5/7果园采摘区主要是由跌落式台地园组成,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台地上种植成片果树,形成果园,游客可以在此地体验采摘。(4)原生态林区该区位于山头下村的东南部,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有大量的自然野趣环境,在此处沿坡向上开辟一道亮丽的透景线,将山下的景色一直延续到山顶,两侧宜建风景林带,以秋色叶为主,配以常绿阔叶乔木和针叶树,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5)林中木屋体验区该区位于金山,区域中心为金山绿林,建筑布局以金山绿林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各功能木屋空间完全独立,互不干扰,同时采用林中木栈道将各个木屋有机相连。既有利于服务的便利性,又为木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方便。使人们尽情游戏于天地之间。为山林增添不少野趣。(6)果园采摘区果园采摘区主要是由跌落式台地园组成,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台地上种植成片果树,形成果园,游客可以在此地体验采摘。(7)垂钓休闲区该区为垂钓休闲区,围绕中心水池设单人、双人、多人垂钓台、茅草廊、多功能花状平台等,游客既可尽兴垂钓。十一、项目建设所需条件及各专项设计1、巷口及山墙改造老屋提升区主要是针对道路、山墙立面、巷口的改造。道路提升主要是在现状道路两侧各加1m宽的人行道.这样可以减少人行与车行的相互干扰。人行道与山墙之间是绿化带。绿化带中种植行道树,行道树主要以枫香、银杏等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