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8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L(合肥模拟)如表为巴西糖坊创办情况统计表(单位:家)。这一现象()A.反映了巴西社会转型加速年份1570160016301711数量60250350528B.冲破了葡萄牙的殖民控制C.促使黑奴贸易的不断兴盛D.冲击了巴西传统经济结构选Do材料体现的是从1570年到1711年巴西的糖坊创办数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2.(大连模拟)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一本书一一《拉丁美洲上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A.建立了拉丁美洲联盟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选D。《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蕴含了拉丁美洲被压迫被欺凌的含义,应该是喻指拉丁美洲遭受西方殖民侵略,故选D;A、B与书名不符,排除;殖民主义时期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但与书名没有直接联系,C错误。.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葡萄牙统治的殖民地为()A.新格拉纳达B.海地C.秘鲁D.巴西选Do根据所学可知,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地是巴西,D正确;新格拉纳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A;18世纪的海地是法国的殖民地,排除B;秘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Co.(潍坊模拟)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二这句话揭示了()A.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C.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掠夺D.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选B。恒河是印度人的母亲河,泰晤土河是英国境内一条著名的河流。题文中“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告诉我们英国把从印度掠夺来的财富带回英国转化为资本,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选B。.19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说:“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用他们土地上的产品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J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东印度公司要与印度进行长期的贸易合作B.英国要把印度变成他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他们的侵略目的C.东印度公司和印度的贸易是互惠互利的D.英国要对印度采取高压的侵略政策选B。由材料“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用他们土地上的产品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可知,英国之所以来到印度,是想要把印度变成他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他们侵略的目的,故选B;英国是要将印度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并不是来谈合作的,排除A;英国向印度输出工业品显然是有利于英国,而不利于印度的,排除C;材料提到的是经济侵略,它不属于高压的侵略政策,排除D。.某学者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一些中国人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在过去就是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现在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的特权。”中国受此不平等对待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西矛盾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选Ao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实力大增,为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侵略扩张,把矛头指向落后的中国,故选A;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排除B;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落后是现实原因,排除C;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18世纪末,非洲国家44%的边界是按经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这两种划界原则的推动因素是()A.西方殖民争夺B.新航路的开辟C.世界市场确立D,两次世界大战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推动西方列强无视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粗暴地按照地图上经纬度或用几何方法划分非洲边界的原因在于,殖民扩张中的争夺,故A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列强瓜分非洲时间不符,与两种划界原则的产生无关,故B错误;世界市场的确立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产物,不是原因,故C错误;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非洲早已经被瓜分完毕,故D错误。.(荷泽模拟)”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直到1865年,非洲还只有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非洲被开发较晚的原因是()A.非洲人民的反抗.非洲大陆被发现的较晚C.非洲自身发展落后D.非洲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选D。材料“直到1865年,非洲还只有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体现的是非洲被开发较晚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1884年柏林会议后,英国提出了“2C”计戈山企图建立从开罗(北非)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的殖民帝国,法国提出了“2S”计戈人打算建立从塞内加尔(西非)到索马里(东非)的横跨非洲的殖民帝国,德国制定一套沿赤道非洲两侧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殖民帝国。这些行动表明()A.西方列强开始侵入非洲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C.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形成D.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进程选Do根据所学可知,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其实质是瓜分非洲的一次会议,从材料“企图建立从开罗(北非)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的殖民帝国……”可知其反映出列强加快了瓜分非洲的进程,故D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排除B;材料与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无关,排除Co10.(济宁模拟)近代以来,亚非拉许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单一,如印度和埃及主要种植棉花、东亚出产橡胶和锡、古巴出产蔗糖等。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C.殖民主义政策D.工业革命选Co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以来,亚非拉许多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单一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地区历史上遭受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侵略,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因此经济发展单一,故选C;A、B、D不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单一的根源,排除。11.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选Co19世纪末欧洲国家已经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水平高,确立了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从材料反映的“大人”“先生”“老爷”“恩主”的称呼来看,说明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故答案为C;A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说法片面,欧洲国家并非仅靠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排除;D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北京模拟)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①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④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选Ao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①②③正确,故选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可能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排除④,故排除B、C、Do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枣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年18.3%18.3%2.4%22.9%5.45亿1750年19.2%13.1%1.6%30.9%7.28亿1850年22.7%8.1%5.1%35.1%11.71亿1900年24.9%7.4%9.0%24.9%16.08亿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⑴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8分)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4分)第(1)题趋势: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变化,找出世界各大洲即欧非美三大洲各自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应其趋势为升、降、先降后升,准确表达即可。共同因素:根据材料一中时间,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联系: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如1650年、1750年,结合所学,分析各大洲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主要为17-18世纪,在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影响下,由美洲涉及非洲、进而引起美洲、欧洲的连锁反应。第⑵题注意题干要求,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二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二“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可知,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答案:⑴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2分)共同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分)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4分)⑵简析:推动了西欧国家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4分)14.(荷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冲击后,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说都是在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保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摘编自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年》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从材料中的“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等信息,可以确定论题,如“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然后根据材料信息,从英国殖民者极力榨取殖民地的资源财富,致使印度森林一度濒临毁灭,来论证说明其“破坏性”;从材料反映的设置近代化的森林管理机构,对印度森林实施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等方面的表现,来论证说明其“建设性”。最后作一小结,论述过程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英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