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2、意识的特征:能动性、目的性、具有自我意识3、心理现象的构成答: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部分组成。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性构成离心力发展的动力因素。心理过程包含: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注意是独立的心理特性,不属于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4、心理的实质答: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与实践活动:发展、制约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得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研究任务: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教师的教学行为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以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为标志7、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1)教育任务:高专2)教育对象:大学生3)教育职能:三大职能4)教育地位作用:最高层次、经济政治文化5)培养方式不同:科研引入教学、教学方法特殊性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的比重逐渐降低,教师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活动增加;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究式转化;③教学内容上,由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向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转化,由注重教知识向注重教思维方式转化;④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8、理解并能与实际相结合阐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其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第三,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三种心理过程的概念及其关系※答: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属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即,是为了搞清楚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称为认识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产生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确定目的、制定计划步骤、克服困难、最后把计划付诸行动,这种自觉确定目标,并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这三者统称为心理过程,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绪情感体验。2、请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活动过程的关系)※教学过程六个方面:①明确教学目标: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正确规定和陈述目标。②分析任务: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分析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主要策略。③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借助各种测量工具,确定学生知识、动机、技能、身心发展的准备状态。④设计课程:借助心理学知识,选择适当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⑤教学:教师运用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授活动。一般模式为:呈现教材,激发动机,引起反应,给予强化。⑥评价:借助心理测量的知识,制定或选择恰当的测评工具,对测评结果作合理的解释。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原则※答:①客观性:实事求是②发展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③理论联系实际:面向高等教育实践④教育性:伦理道德原则,身心健康第二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种类答:(1)奥苏伯尔的分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组成:内部动机:认知内驱力;外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交往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儿童后期少年期:同伴赞许。青年期:认知和自我提高内驱力(2)根据作用:直接近景、间接远景(3)根据状态:主导、辅助(4)根据来源:内部、外部2、成就动机理论答:(1)概念: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也是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激励个体了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2)主要观点麦克利兰:成就动机影响个体对任务或职业的选择,以及个体决策。阿特金森: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3)教育应用:求成者——任务难度、竞争环境、分数;避败者——少竞争、强化、宽松分数、不在公众场合指出其错误3、成败归因理论答:(1)概念:归因,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动机的主要来源。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归因的影响:①导致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②导致出现不同的情感反应③导致产生不同的责任意识④最终影响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2)主要观点海德:最早内外因;罗特:可控、不可控;维纳: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三维度: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3)教育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学会积极合理的归因尤为重要。①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②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③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④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4、自我效能感理论答:(1)概念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的,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2)构成①结果期待:人对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某一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这一行为就有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一般意义)②效能期待: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断,意味着人确信能否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就个人自身而言),是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3)功能①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个体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4)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5)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有关技能;发展敢于尝试的精神;获得成功经验;获得反馈;观察他人成功范例;受到鼓励;营造宽松氛围,减少焦虑。1、学习动机的概念※答: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由需要转化成内部驱动力。●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外部的动力因素要想成为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过程才能实现。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它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是学习的诱因。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答:(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大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求知探索、友情交往、成就建树、自尊自主、报答、谋生、自我实现(2)学习动机的自律性。大学生的自律性较高,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学习动机。(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大学生在确立学习动机时,更多考虑自己对社会的贡献。(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中学生相比,增加了更多的职业化倾向。3、学习动机培养的方法※答:(1)创造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2)确立适应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成功经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合理的归因4、学生动机激发的方法※答:(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单地说,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研究表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不仅是指材料内容要正确,符合客观规律,逻辑结构严谨,它还包括材料内容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材料的趣味性是指材料的内容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3)利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其一,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即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并激发其上进心。其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其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竞赛并进行竞争教育。一般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要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竞赛有时也具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会因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在某些情况下,竞赛还可能带来人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影响。第三章高等学校的学习心理1、理解广义学习和狭义学习概念(或者简述学习的心理实质)答:广义:指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首先:学习是凭借经验引起的,不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不能称之为学习。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暂时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结果。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可以是内隐的,也可以是外显的。第四,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多方位、多侧面的。第五,学习者、学习情境、行为变化构成了学习的三要素。狭义:专指学生学习。在教育目标指引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进行,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目标、方式、结果)2、桑代克的联结说答:(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3)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准备律:联结的增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增强,否则就会削弱;(孰能生巧)效果律:刺激反应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削弱。(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形成的。)现实应用:1.“做中学”,体验学习的乐趣。2.允许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学习。3.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赏识教育。4.加强合理练习,及时反馈结果。5.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学习,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应答:(1)两种行为与两种条件反射。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有机体的自发反应。与应答性行为相联系的是应答性条件反射,也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行为相联系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2)强化:一个中性术语,指任何能提高反应率的刺激和事件。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惩罚不是强化。(3)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惩罚只能压制不良行为,不能塑造好行为。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大学生学习特点※答: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大学生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以满足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在大学活动中,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知识,还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和趋势。学习方法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占有重要地位。大学教育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时间,使学生实现更好的自主发展。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减少,自学的时间增加。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知识概念答: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分类答: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记忆性知识、语义知识、言语信息静态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步骤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动态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用口头和书面言语能清楚明白表述,主要陈述一个事实或观点。如,事实,概念,原理)程序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怎么做、怎么办。是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指导实际操作,涉及策略与方法。)程序性知识分两类: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运用概念和规则调控自己的加工活动。广义的知识包含: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1)加涅:符号、事实、有组织的知识(2)奥苏泊尔: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3、记忆的概念与分类答: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识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知识的识记:记忆的第一个环节,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知识的保持:记忆的第二个环节,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按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按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答:视觉编码、语音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5、保持规律与知识存贮的组织形式答:空间组织、系列组织、联想组织、网络组织、更替组织6、知识遗忘的进程及其特点答: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内容是先多后少,到一定时间遗忘不在发展。遗忘的特点: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现象,出现遗忘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发生遗忘;第二,机械学习的材料比有意义学习的材料,遗忘的速度和数量都大;第三,抽象的事物比形象的事物容易遗忘,具体事实比较容易遗忘,但一般概念和原理不易遗忘;第四,语词容易遗忘,动作技能不易遗忘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答:区别:首先,基本结构不同。陈述性知识是符号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是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其次,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第三,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程序性知识相反。第四,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快,遗忘快;第五,从记忆储存看,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程序性知识呈现独立模块式。第六,从测量的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二者的联系:(1)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陈述性知识掌握越牢固,越有利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2)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3)程序性知识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效率、创造性学习2、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答:(1)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3、大学生思维的特点※答:(1)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进行的抽象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辩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2)创造性思维得到显著发展。人类的思维划分为创造性思维和常规性思维,创造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3)思维的元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首先表现在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知活动,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活动方式;其次,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深刻的反思活动;再次,表现在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内容与意义,还了解法则。4大学生记忆的特点※答:(1)逻辑记忆、意义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表现在:大学生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能把所学的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2)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等品质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记忆方法。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实践,大学生掌握了有效实用的记忆方法,如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等。5、识记规律和知识保持(能够运用大学生识记的规律促进学生的实际效果)※※答:提高识记效果的方法(1)控制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越多,平均需要的时间或诵读次数越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的材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2)考虑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好;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象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3)增强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须特殊努力,不用专门方法,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识记。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可使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使学习任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就能留下较深的痕迹,识记的主动性愈高,识记的效果就愈好。(4)加深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在识记材料时尽可能的建立较多的联系。如果材料本身的所指示的联系很少,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加工,运用一定的“记忆术”,找一些人为的联系,使机械识记意义化。(5)采用多重编码和组块化编码。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6)调动多种感官。多种分析器同时参加活动是提高识记成效的重要条件,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7)提高觉醒状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8)树立识记信心6、遗忘的主要理论与观点※※答:(1)动机说:佛洛伊德。认为,遗忘是因为一些记忆信息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所以我们将这些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也叫压抑理论(2)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熟能生巧、用进废退)(3)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詹姆斯的“睡眠记忆”)。干扰有两种,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来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4)检索困难说: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长时间记忆中的存储是永久的。之所以遗忘,是因为检索困难造成的,即难以找到提出线索的原因。(5)同化说:奥苏伯尔。认为,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说,高级的观念代替了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7、利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简述(试论)怎样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答:1)复习的时机要得当。在教学中应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的原则。在及时复习时,刚学过的新知识应该多复习,每次复习时间长一些,而间隔的时间短一些,随着记忆的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间隔的时间长些。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集中复习和分散相结合,在教学中指导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综合使用整体复习和部分复习。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试前集中搞“突击”。3)复习的次数要适宜。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的愈快。4)反复阅读和尝试错误相结合。教师在教学尤其是文科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总之,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答:(1)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支持物(2)智慧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3)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2、智慧技能的培养要求答:(1)形成条件化知识(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3)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科学的进行练习3、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答:认知策略与与智慧技能的异同:两者同属于程序性知识,但认知策略是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而智慧技能是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4、几种主要的认知策略答:(1)注意策略帕克研究问题位置效应(2)编码组织策略科克的教科书结构实验(3)精细加工策略。简单加工:记忆术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如何做笔记(4)复述策略阅读与尝试背诵、划重点1、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答:冯忠良经过长期的“结构—定向教学”研究过程,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1.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就是典型样例。)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顷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5)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2.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3.原型内化,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而后逐步转向内部言语。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依据活动的掌掘程度逐渐缩减。(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2、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答:第一:要选择一些策略行为开始,并跨越各种内容,将其作为当前课程的一部分,教授这些策略,在最初的阶段真正确立之后,更多的策略逐渐引入;第二:描述要教得策略,并把他们的作用示范给学生看,评论这些策略如何应用,第三:再次示范这些策略,重新解释所使用的但没有被很好理解的策略,第四:解释这些策略的作用、使用情境和使用条件;第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对他们应用情况进行指导、提高评价和反馈;第六,在使用策略时,鼓励学生提高其行为表现,第七:在不同情境和材料中让学生使用策略,使学生对所使用材料产生一般化和概括化了解和运用,第八:对学生认识到的起到核心作用的智力技能进行命名,以提高学生运用策略的动机;第九:重视反思作用,鼓励学生排除干扰,参加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认知策略。3、认知策略的教学的具体方法※答:(1)在认知策略教学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规律教授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答: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熟练操作。所谓熟练操作是指动作已经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研究标明,熟练操作具有以下特征:(1)意识调控或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4)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5、动作技能的培养方法※答:动作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将动作技能的结构、内容,依据其联系划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分阶段进行有计划的培养。(1)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的目的与目标(2)示范和讲解(3)练习和反馈:●要采用多种练习方法:①实地练习法;②程序训练法;③动作-时间分析法;④心理练习法;⑤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克服高原现象:不同的练习曲线。●提供恰当的反馈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学习迁移的含义答: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试论述教育心理学各流派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答:形式训练说(1)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的心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如肌肉的锻炼(2)形式训练说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通过训练官能带来迁移。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是所学东西的难度及其价值。选择深奥、难度大的项目训练。如:古典语言可以训练记忆力;运动竞争可增强意志力;数学可训练注意力,推理力和判断力。相同要素说(1)詹姆士的记忆实验,对形式训练说提出质疑(2)桑代克:形状知觉实验。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桑代克主要关注共同的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评价:这一理论特别有助于避免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经验泛化说代表人物:贾德水下打靶实验。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产生泛化的共同原理。概括就等于迁移,概括是学与教的结果.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核心的基本概念进行抽象或概括,实现最大程度的迁移。经验泛化说是加强“双基”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觅食实验。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之中存在的某种关系的结果,学习者对学习情境中关系的“顿悟”是迁移产生的决定因素。认知结构说代表人物:奥苏伯尔。学习迁移是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结果。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否有效同化新知识、促进新的学习与迁移,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1)可利用性: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2)可辨别性:新观念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3)稳定性和清晰性:原有观念的清晰性和稳定性。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答:(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效果就越差。(3)认知技能和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4)定势的作用: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既要考虑所学课题与原有经验的同一性,利用积极的定势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干扰。除上述影响的因素之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成就。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出题:联系教育教学实践,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谈怎样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答:(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性的原理、不同变式、应用情境(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布朗实验第七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1、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答:区别:二者的定义不同,其次,问题解决可以用现成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方法,使用非常规方法,就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联系:(1)创造力水平高低通过问题解决体现(2)创造力大小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3)问题解决促进创造力发展2、问题解决的策略答:算法策略:对一个问题解决的所有可能的途径都加以尝试。启发式策略:凭经验解决问题。(1)手段—目的分析策略(正向工作法):论文(2)目标递归策略(逆向工作法):几何证明题3、创造力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答:(1)创造性与智力.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是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中等程度以上的智商(2)创造力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角度寻求答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3)创造力与人格。高创造性与高智力个体:适应良好;高创造性与低智力个体:冲突与不适应;低创造性与高智力个体:学业成就;低创造性与低智力个体:别许多防御机制困1、创造力的概念和特征※答:创造力也称为创造性,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最主要特征: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2、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答:(1)过去的知识经验:专家vs新手(2)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解决问题之前因先前经验导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受到物体原始(固有)功能的影响而妨碍问题灵活解决的现象。(3)问题情境:个体面临的刺激情境与已有知识结构形成的差异。(4)原型启发: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联想、放松、灵感(5)情绪和动机状态。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动机、平和心境(6)个性心理特征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答:(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4)进行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4、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出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教师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2.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1)头脑风暴法: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教学活动要遵循一下原则:a.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b.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c.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d.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2)戈登技术:即在讨论问题之前向与会者或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但戈登技术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3.改变不利与创造力的教育观念课堂上:发散思维训练;课外:创造发明第八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品德的概念、实质、特征答:概念:道德品质的简称(也叫德行或品行、操行等等),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实质: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特征:(1)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2、品德与态度的关系答:共同点:(1)态度和品德都是外在的价值观念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都是个体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品质(2)两者都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共同成分。不同点:(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只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成为品德)(2)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态度的程度变化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品德形成),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3、品德不良的转化答:品德不良的原因主、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个人的认识、观念、人格状态;家庭环境、家教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以前接受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找出品德不良的原因所在。品德不良转化的三个阶段:(1)醒悟阶段:(不良学生认识自己错误)方法:消除依据心理和对立情绪;引发其他需要(2)转变阶段:方法:恢复学生自尊心,帮助恢复集体荣誉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提高道德认识的水平;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学会抗拒诱惑(3)巩固与稳定阶段:避免歧视和翻旧帐,加倍关心其成长;帮助建立积极完整的自我概念,培养敢于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的意识。1、简述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答: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主要观点:(1)个人道德上的成熟表现为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对待别人的人.(2)将儿童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3)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还不能作出道德意义上的判断。权威阶段:他律6-7、8岁只注重行为规则;注重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和动机。可逆性阶段:自律8-10岁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不盲目服从权威,认识道德规范的相对性;既考虑行为结果,又考虑行为动机。也称为道德相对主义。公正阶段:10-12岁倾向公正、平等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答: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主要观点: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模式中,三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为: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次序取向,社会契约的取向,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1.前习俗水平(10岁前的大多数)着眼于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无内在的道德标准,只有客观责任感。(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以免去体罚与服从权力为道德判断的依据。(2)相对功利取向取向阶段以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偶尔考虑到互利为道德判断的依据。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而且总希望得到比付出的多。2.习俗水平(11-15岁的大多数)以满足社会舆论希望、遵循现行的社会准则、受到赞扬为道德判断的依据。(3)“好孩子”取向阶段一种行为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被别人喜爱、对别人有帮助,取悦于人。(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以是否维护社会秩序、尊重权威、个人尽本分为道德判断的依据。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的部分人)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不违背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是最好的行为。(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法律与道德规范是共同约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重要的是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考虑到道德的本质及不成文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坚持崇高原则,可忍辱负重,作出牺牲,免遭自我谴责。三点启示:首先,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道德行为的选择受道德认识制约,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增强。第三,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有阶段性,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九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调控情绪(5)行为方式和年龄特征与社会角色一致(6)人格完整统一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答:(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的发展。(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3、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答:(1)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2)培养学生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习如何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5)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为将来职业做充分准备4、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答: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尊重性原则、全体性原则5、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答: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校生活适应问题、自我意识问题、与性心理有关的问题6、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答:个人:(1)心理发展尚未成(2)适应能力差(3)心理卫生知识缺乏(4)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5)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6)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学校:(7)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生活、学习保障的变化7、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概念和发展特点答: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特点:(1)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明显的分化、矛盾、统一、转化和稳定的过程(2)大学生自我意识整体发展水平较高(3)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偏差:大部分高估部分低估(4)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卑、自尊交织出现(5)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完善自我的欲望强烈,独立自主意识强烈1、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辅导※答:(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5)端正专业思想2、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心理辅导※答:学习动机辅导、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心理辅导3、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辅导※答:(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开展交往中的心理训练4、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辅导※答:(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3)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性质和就业信息(4)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5、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的方法※答:(1)全面认识自我——以人为镜。通过他人: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他人的比较。通过自我:自我比较,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2)引导学生积极悦纳自我(3)引导学生努力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第十章群体心理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1、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答: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原则2、(1)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社会惰化:也称社会干扰,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三个和尚没水吃(3)从众: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4)服从: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是对命令、群体规范或者是权威意志的服从。(5)模仿: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有意或无意(6)感染:不知不觉,情绪传递(7)群体极化: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从而具有支配性。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造成冒险转移的原因是:1、个人倾向于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2、责任分散;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又较高评价。(8)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决策时压制不同意见导致意见高度一致。3、人际关系概念答: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反映了个体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人际关系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答: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礼尚往来)、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5、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答:积极:满足心理需要;及时解决问题;信息沟通。消极:阻碍班集体工作开展;传播小道消息1、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答:(1)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作用2协调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的关系答(1)支持保护积极正面型的非正式群体(2)教育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答:(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5)异性交往愿望的强烈性4、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答:(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赞赏和善意的批评。第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设计与测评1、理解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观答:(1)主要观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情境: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和环境,它提供给学生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始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与媒体之间的友好、平等的支援和帮助;会话: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与商榷;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知识或学习主题的意义,即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3)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发扬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理解教学任务的分析答:(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技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第十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成熟教师的特征答:(1)能够主动为教育教学活动确定目标、选择方法,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能够独立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不希望被人过多干涉;(3)对各种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关心学生、关心工作,对工作有长远目标;(4)有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创新精神,正确认识教师充当的角色,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5)能随时随地监控自身角色扮演情况,尽可能克服角色冲突,扮演好教师职业要求的各种角色;(6)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自己的教育观和教育能力。2、促进教师形成的主要条件(如何促进教师角色的形成)答:(1)全面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答:(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说明高期望具有巨大教育力量。(2)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李比特和怀特实验说明,民主型领导方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3)教师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就学科成绩和学习兴趣,两者无异;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积极动机。以教师为中心(4)教师言行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4、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答: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的监控能力分为3个方面:A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的计划和安排B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反馈C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两类:自我指向型、任务指向型1、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答:(1)社会环境: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2)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完整合理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3)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4)教师要增强自信心,通过虚心向他人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教学上的成功。2、教师威信的建立与维护※答:(1)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2)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3)尊重和关爱学生: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4)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3、教师成长的发展途径※答:1、微格教学:借助录像开展小型教学,培训教学技能。2、教学反思:(1)概念: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2)反思分为3种:对活动的反思,在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3)教学反思过程分为以下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4)教学反思的方法:课后备课、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4、教学反思的方法:课后备课、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常用面料知识一、什么是纤维?纤维是面料中最普通的一种纤维,提取自然棉花植物,如果我们将纤维分为归类,主要可分为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三大种(1)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如:棉、麻、羊毛、兔毛、蚕丝等;(2)合成纤维是:对化工原料单体的聚合物,具有可纺性的熔体,进行纺丝加工制造出的纤维;(3)人造纤维:是植物纤维的重建和化学处理(尼龙)。(一)棉[COTTON]优点:1.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穿着舒适;2.外观朴实富有自然的美感,光泽柔和,染色性能好;3.耐碱和耐热性特别好。缺点:1.缺乏弹性且不挺括,容易皱性;2.色牢度不高,容易褪色;3.衣服保型性差,洗后容易缩水和走形(缩水率通常在4%~12%左右);4.特别怕酸,当浓硫酸沾染棉布时,棉布被烧成洞,当有酸(比如:醋)不慎弄到衣服上,应及时清洗以免醋酸对衣服产生致命的破坏。洗涤方法:1.可用各种洗涤剂,可手洗或机洗,但因棉纤维的弹性较差,故洗涤时不要用大挫洗,以免衣服变型,影响尺寸;2.白色衣物可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高温洗涤,起漂白作用,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出现黄色汗斑。其他颜色衫最好用冷水洗涤,不可用含有漂白成份的洗涤剂或洗衣粉进行洗涤,以免造成脱色,更不可将洗衣粉直接倒落在棉织品上,以免局部脱色;3.浅色、白色可浸泡5-10分钟后洗涤去污效果更佳。深色不要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褪色,应及时洗涤,水中可加一匙盐,使衣服不易褪色;4.深色衣服应与其它衣物分开洗涤,以免染色;5.衣服洗好排水时,应把它叠起来,大把的挤掉水分或是用毛巾包卷起来挤水,切不可用力拧绞,以免衣服走形。也不可滴干,这样衣服晾干后会过度走形;6.洗涤脱水后应迅速平整挂干,以减少折皱。除白色织物外,不要在阳光下暴晒,避免由于曝晒而使得棉布氧化加快,从而降低衣服使用寿命并引起褪色泛黄,若在日光下晾晒时,建议将里面朝外进行晾晒。(二)粘胶纤维[VISCOSE]粘胶纤维是以木浆、棉短绒为原料,从中提取自然纤维,在把这些自然纤维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最后就制成了粘胶纤维。粘胶纤维包括:莫代尔纤维、哑光丝、粘纤、人造丝、人造棉(人棉)、人造毛优点:1、粘胶具有很好的吸湿性(普通化纤中它的吸湿性是最强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感好;2、粘胶织品光洁柔软,有丝绸感,手感滑爽,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而且不宜褪色;缺点:1、粘胶纤维手感重,弹性差而且容易褶皱,且不挺括;2、不耐水洗、不耐磨、容易起毛、尺寸稳定性差,缩水率高;3、不耐碱不耐酸。洗涤:1.水洗时要随洗随浸,浸泡时间不可超过15分钟,否则洗液中的污物又会浸入纤维;2.胶纤维织物遇水会发硬,纤维结构很不牢固,洗涤时要轻洗,以免起毛或裂口;3..用中性洗涤剂或低碱洗涤剂,洗涤液温度不能超过35度;4.洗后排水时应把衣服叠起来,大把地挤掉水分,切忌拧绞,以免过度走形;5.在洗液中洗好后,要先用干净的温水洗一遍,再用冷水洗,否则会有一部分洗涤剂固在衣服上,不容易洗下来,使浅色衣服泛黄;6.洗后忌暴晒,应在阴凉或通风处晾晒,以免造成褪色和面料寿命下降。7.对薄的化纤织品,如人造丝被面、人造丝绸等,应干洗,不宜水洗,以免缩水走样。保养:1.穿用时要尽量减少磨擦、拉扯,经常换洗,防止久穿变形;2.粘纤服装洗净、晾干、熨烫后,应叠放平整,按深、浅色分开放,不宜长期在衣柜内悬挂,以免伸长变.粘纤服装吸湿性很强,收藏中应防止高温,高湿和不洁环境引起的霉变现象;4.熨烫时要求低温垫布熨烫,熨烫时要少用推拉,使服装自然伸展对正。(三)涤纶[POLYESTER]涤纶纤维的原料是将从石油、天然气中提炼出来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而得到的一种合成纤维。涤纶包括:聚酯纤维、的确良优点:1.面料强度高,耐磨经穿;2.颜色鲜艳且经久不褪色;3.手感光滑,挺括有弹性且不宜走形,抗褶抗缩;4.易洗快干,无须熨烫;5.耐酸耐碱,不宜腐蚀。缺点:1.透气性差,吸湿性更差,穿起来比较闷热;2.干燥的季节(冬天)易产生静电而容易吸尘土;3.涤纶面料在摩擦处很容易起球,一旦起球就很难脱落。洗涤:1.用冷水或温水洗涤,不要强力拧;2.洗好后易阴干,不可暴晒,以免因热生皱;3.熨烫时应加垫湿布,温度不可过高,深色服装最好烫反面。(四)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2.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不过洗后极易干燥,且湿强几乎不下降,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3.聚酯面料是合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褶裥持久。同时,聚酯面料的抗熔性较差,遇着烟灰、火星等易形成孔洞。因此,穿着时应尽量避免烟头、火花等的接触。4.聚酯面料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纶不相上下。5.聚酯面料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五)氨纶[SPANDEX]氨纶包括:弹性纤维、莱卡(拉卡)、拉架、斯潘德克斯优点:1.伸阔性大、保型性好,而且不起皱;2.手感柔软平滑、弹性最好、穿着舒适、体贴合身;3.耐酸碱、耐磨、耐老化;4.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而且不宜褪色。缺点:1.吸湿差;2.氨纶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面料进行混纺。(六)锦纶(又叫尼龙)[NYLON或POLYAMIND]优点:1.结实耐磨,是合成纤维中最耐磨、最结实的一种;2.重量比棉、粘胶纤维要轻;3.富有弹性,定型、保型程度仅次于涤纶;4.耐酸碱腐蚀,不霉不蛀。缺点:1.吸湿能力低,舒适性较差,但比腈纶,涤纶好;2.耐光、耐热性较差,久晒会发黄而老化;3.收缩性较大;4.服装穿久易起毛,起球。洗涤方法:1.对洗涤剂要求不高,水温不宜超过40度,以免温度太热而走行;2.洗涤时不要猛搓,以免出现小毛球;3.对浅色织品洗后应多冲几次,不然日久容易泛黄;4.忌暴晒和烘干,应阴干;5.锦纶耐热性较差,所以要低温熨烫,一定要打蒸汽,不能干烫。(七)麻[LINEN]优点:1.透气,有独特凉爽感,出汗不粘身;2.色泽鲜艳,有较好的天然光泽,不易褪色,不易缩水;3.导热、吸湿比棉织物大,对酸碱反应不敏感,抗霉菌,不易受潮发霉;4.抗蛀,抗霉菌较好。缺点:1.手感粗糙,穿着不滑爽舒适,易起皱,悬垂性差;2.麻纤维钢硬,抱合力差。洗涤方法:1.同棉织物洗涤要求基本相同;2.洗涤时应比棉织物要轻柔,忌使用硬毛刷刷洗或用力揉搓,以免布料起毛,洗后忌用力拧绞;3.有色织物不要用热水泡,不宜在强烈阳光下曝晒,以免褪色;4.在衣服晾到七八成干时可以进行熨烫,若为干衣服则需要在熨烫前必须喷上水,30分钟后待水滴匀开再熨烫,可以直接熨烫衣料的反面,温度可略偏高些,白色或浅色衣服的正面进行熨烫,温度要略低些,褶裥处不宜重压熨烫,以免致脆。(八)毛[WOOL]优点:1.羊毛是很好的亲水性纤维,具有非常好的吸湿透气性,轻薄滑爽,布面光洁的精纺毛织物最适合夏季穿,派力司、凡立丁等毛织物就属于这类织物;2.羊毛具天然卷曲,可以形成许多不流动的空气区间作为屏障,具有很好的保暖性,所以较厚实稍密的华达呢、啥味呢很适合作春秋装衣料;3.羊毛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与棉、麻、丝等其它天然纤维相比较,有非常好的拉伸性及弹性恢复性,熨烫后有较好的褶皱成型和保型性,因此它有很好的外观保持性。缺点:1.羊毛受到摩擦和揉搓的时候,毛纤维就粘在一起,发生抽缩反应(就是通常说的缩水,20%的缩水属于正常范围);2.羊毛容易被虫蛀,经常磨擦会起球;3.羊毛不耐光和热,这对羊毛有致命的破坏作用;4.羊毛特怕碱,清洗时要选择中性的洗涤剂,否则会引起羊毛缩水。洗涤方法:1.如果使用洗衣机来洗,不要使用波轮洗衣机,最好使用滚筒洗衣机来洗,而且只能选择柔和程序。如果手洗最好轻轻揉洗,不可使用搓衣板搓洗;2.洗涤剂要一定要选择中性的,如:洗洁净、皂片、羊毛衫洗涤剂,不易使用洗衣粉或肥皂,否则衣服很容易发生缩水;3.洗之前最好用冷水短时间浸泡(10~20分钟),这样洗涤效果会更好,水温尽可能低,绝对不允许超过40度,否则洗的时候衣服很容易缩水;4.洗涤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以防止缩水,用洗衣机脱水时应用干布包好才能进行脱水,以一分钟为宜;5.衣服洗好人工排水时,应把它叠起来,大把的挤掉水分或是用毛巾包卷起来挤水,此时用力要适度,绝对不允许拧绞,以免衣服缩绒;6.把过净后的衣服放入加有2~3滴醋的水中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净1~2次,中和衣物中的碱,使毛织品颜色鲜明、质地柔软;7.晾晒时应在阴凉通风处晾晒,不可挂晒,只可半悬挂晾干,以免走形,不可以在强烈日光下曝晒,以防止织物失去光泽和弹性从而减低衣服的寿命;8.高档全毛料或毛与其他纤维混纺的衣物建议干洗,夹克类及西装类须干洗。日常保养:1.穿过的服装因换季,需储存时,要洗干净,以免因汗渍、尘灰导致发霉或生虫;2.储藏时,最好不要折叠,应挂在衣架上存放在箱柜里,以免穿着时出现褶皱,应放置适量的防霉防蛀药剂,以免发霉、虫蛀;3.存放的服装要遮光,避免阳光直射,以防褪色;4.应经常拿出晾晒(不要曝晒),在高温潮湿季节晾晒次数要多些,拍打尘灰,去潮湿,晒过后要凉透再放人箱柜5.如果羊毛衣服变形,可挂在有热蒸汽处或蒸汽熨斗喷一下悬挂一段时间就可恢复原状(如:出差住宾馆时,褶皱西装悬挂在有蒸汽的浴室内1个小时);6.在整形熨烫时,不可直接用熨斗熨烫,要求垫湿布熨烫,以免起亮光。毛粘混纺是指用羊毛和粘胶纤维混纺制成的织物,目的是为以降低毛纺织物的成本,又不使毛纺织物的风格因粘胶纤维的混入而明显降低。由于粘胶纤维的混入,将使织物的强力、耐磨、特别是抗皱性、蓬松性等多项性能明显变差(九)什么是莫代尔,它有什么特性?莫代尔属于粘胶纤维的一种,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经过打浆、纺丝而成,原料100%是天然的,对人体无害。莫代尔面料具备棉的柔软、丝的光泽、麻的滑爽,而且其吸水和透气性都优于棉,具有较高的上染率,衣服颜色鲜亮而饱满。莫代尔纤维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如与棉、麻、丝、涤等混纺以提升衣服的品质,使面料具备柔软、滑爽的特性。(十)精棉,什么是半精棉?棉有普棉、半精棉、精棉之份,普棉是由棉花纺成棉之后最先得到的叫做普棉;半精棉是经过半精纺处理过的棉精棉是经过精纺的处理过的棉。经过精纺处理得到的精棉具备的特性:外观精细、平滑、色彩沉稳、面料挺括,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