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3海南省洋浦中学教师教案页码课时序号1授课日期授课班级7-8学生人数57、58出席缺课学生课题正确运用成语(熟语)课型新授课标要求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1、掌握成语的概念。2.、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3、了解该考点的一些情况。过程
与方法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积累、记忆,练习中巩固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成语这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的热爱。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成语的结构特点。内容分析与整合学情分析学生积累的成语太少,且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了解。教学方法讲解法、记忆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
(多媒体)数字展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例题引入1、下列各句中,倾斜成红色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答案:C【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解析】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答案:D解析: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①形容衣服破烂;②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答案:D【解析】考查熟语的使用。放在语境中动态考查。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二、规律总结:1、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仑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2、既要理解成语意义,更要注意语境(句子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内容)。否则,即使知道成语或熟语的含义,也会判断错误。3、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在成语。4、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5、成语或熟语试题整体难度较低,容易得分,所以这个考点应从容对待,扎实复习。6、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7、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和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三、成语(熟语)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①古代寓言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②历史故事例、破釜沉舟乐不思蜀
③诗文语句例、老骥伏枥万马齐喑
④口头俗语例、一言为定三教九流
3、成语的特点:
①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水落石出
三头六臂
泥牛入海
②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例、“千方百计”不能作“百计千方”;“铜墙铁壁”不能作“钢墙铁壁”。
③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④感情的褒贬性。含有褒贬色彩
例、无所不至(贬)无微不至(褒)
⑤结构的丰富性。
例、(1)联合式,
披坚执锐
苦尽甘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承接式,
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主谓式,
胸有成竹
杞人忧天
叶公好龙
毛遂自荐
(4)动宾式,
不见经传
莫名其妙
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5)动补式,
退避三舍
逍遥法外
荒谬绝伦
轻如鸿毛
(6)动宾补式,
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入木三分
(7)因果式,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连动式,
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指桑骂槐
(9)目的式,
削足适履
守株待兔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10)兼语式,
引狼入室
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化险为夷
(11)偏正式,
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四、熟语的类别广义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熟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这里只谈成语。学生做题,教师讲解。板书设计成语的特点:
①意义的整体性。②结构的凝固性。③色彩的文言性。④感情的褒贬性。含有褒贬色彩
⑤结构的丰富性。
例、(1)联合式,
披坚执锐
苦尽甘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承接式,
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主谓式,
胸有成竹
杞人忧天
叶公好龙
毛遂自荐
(4)动宾式,
不见经传
莫名其妙
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5)动补式,
退避三舍
逍遥法外
荒谬绝伦
轻如鸿毛
(6)动宾补式,
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入木三分
(7)因果式,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连动式,
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指桑骂槐
(9)目的式,
削足适履
守株待兔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10)兼语式,
引狼入室
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化险为夷
(11)偏正式,
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检查意见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反思海南省洋浦中学教师教案页码课时序号2,3授课日期授课班级7-9学生人数57-58出席缺课学生课题正确运用成语(熟语)课型新授课标要求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1、把握成语运用常见的错误类型。过程
与方法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积累、记忆,练习中巩固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成语这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的热爱。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成语运用常见的错误类型。教学难点成语意义和用法的把握。内容分析与整合学情分析学生积累的成语太少,且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了解。教学方法讲解法、记忆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
(多媒体)数字展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复习旧知。二、讲解成语运用中的错误类型。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成语,首先要了解含义,注意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买椟还珠",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失当"。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其次,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以下为成语误用的类型。第一类
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3)、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风。“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4)、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2004年广西题)“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地。(5)、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凸起的肩胛骨;他的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例(6)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10.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10.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18.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人贫穷。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31.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32.独辟蹊径:比喻独立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方法。第二类
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例(1)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例(2)
、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后常用来称美女,不用于“各种花卉”。例(3)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1992年题)“巧夺天工”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景观;例(4).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题)“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多,不能指人多。例(5).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2004年湖南题)“无出其右”指没有谁人能胜过,此处误指“生活”。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⑹“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⑻"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象踩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强调环境极为险恶。)豆蔻kòu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折冲樽zūn俎zǔ: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萱并茂:指父母都健在。是可忍孰不可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现在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运斤成风: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醍醐灌顶:醍tí醐hú:由牛乳提炼的精华;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第三类
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例如(1)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例(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这是个贬义词,例句(2)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类似(1)、(2)的误用,情况较多。
△成语中,像"生龙活虎,赤胆忠心"之类,一看便知色彩是褒义,但还有不少褒义成语,色彩容易被搞错。如"狼心狗肺,害群之马",一看便知是贬义,也有相当部分不易看出。褒词误用贬义:⑴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⑵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⑶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⑷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⑸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⑹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⑺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8)别出机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9)有头有脸;比喻有名誉,有威信。(10)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11)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12)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13)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14)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贬词误用褒义:⑴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⑵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⑶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⑷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⑸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⑹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⑺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⑻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⑼费尽心机;挖空了心思,用尽了计谋。⑽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11)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12)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13)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14)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15)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16)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17)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1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19)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20)如丧sàng考妣bǐ:(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25)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26)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多含讥讽意)。(27)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28)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29)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30)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31)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32)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33)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34)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35)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36)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37)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38)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39)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40)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42)暴虎冯píng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贬义词。(43)连篇累lěi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贬义词。(44)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以上所谈是色彩误用,关于这个问题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像"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贬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为错,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的成语。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⑴情投意合臭味相投
⑵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⑶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⑷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⑸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⑹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⑺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⑻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⑼开山祖师始作俑者
⑽昂首阔步趾高气扬
(11)从容不迫--故作镇静△近义词的褒贬辨别:
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5.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6.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缺误。
7.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思考。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9.开山祖师:指某一事业创始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一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创始人。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11.从容不迫:形容不慌不忙,沉着镇静。故作镇静:故意装作镇静。第四类
语义轻重的误用诱你不知深浅,在大小轻重不分上设题。例1、刚一起跑,高三(4)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的第一名。例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例3、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发挥。例4、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分析:第一句夸大了,大词小用。第二句言重了,言过其实。第三句“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用此句。第四句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显得用轻了,该用“无可厚非”(不可多加责难)。第五类
语境不合成语、熟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熟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有些成语、熟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或风马牛不相及,或前后矛盾而造成误用。例(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这个语境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强人所难",例(3)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后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但无论何意与“不合身”均油水不相溶。类似这种毛病的词语还有:
⑴"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⑵"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⑶"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⑷"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⑸"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学生介绍作者师补充师指导朗读析情板书设计望文生义二、对象误用、三、褒贬误用四、语义轻重不分五、语境不合。检查意见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反思海南省洋浦中学教师教案页码课时序号4,5授课日期授课班级学生人数出席缺课学生课题正确运用成语(熟语)课型新授课标要求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1、把握成语运用常见的错误类型。过程
与方法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积累、记忆,练习中巩固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成语这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的热爱。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成语运用常见的错误类型。教学难点成语意义和用法的把握。内容分析与整合学情分析学生积累的成语太少,且对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了解。教学方法讲解法、记忆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
(多媒体)数字展台、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复习旧知。二、讲解成语运用中的错误类型。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第六类
形义相近的误用有些成语有一个或多个共同语素,它们的意思可能有相同的部分,但是,仔细辨析,又同中有异。如“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前者是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后者是舍去事物根本而去追求细枝末节;“不足为凭”与“不足为训”,前者指不能作为凭证、根据,后者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因为有相同的语素,容易使我们见同而忘异,而机关多半就设在这里。例1.一个月后,王小明的病逐渐好起来,他又一次起死回生了。“起死回生”是说医生的医术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这里应该是“死里逃生”;例2.进入高三以来,一向成绩平平的陈刚一直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另眼相看”是指对某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有优待或歧视意,应改为“刮目相看”。例3.有些人对骑自行车带人之类的事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样既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应改为“不以为意”。例4.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所以他也喜欢上了音乐。“耳闻目睹”是亲自听说,亲眼看见的意思,应改为“耳濡目染”。下列举出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因形义相近误用,请注意:
⑴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⑵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⑶耳濡目染耳闻目睹
⑷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⑸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
⑹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⑺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⑻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⑼不拘一格无拘无束
⑽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11)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12)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13)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14)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15)刮目相看绘声绘色
(16)首当其冲首屈一指
(17)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18)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容易用错语境的成语:
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褒义)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贬义词)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希望。(褒义词)
12.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应接不暇:指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信口开河:随口乱说话,语义较轻。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常误为“目光轻蔑地看”。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胫jìng而走:消息传得很快。不翼而飞:表示东西丢失用。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态度。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不理:把它放在一边,不加理睬。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杯水车薪xīn: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第七类
多重含义的误用有些成语、熟语具有双重含义,许多考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命题者也在这里巧设机关。例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题)“灯红酒绿”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2.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义词,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多重含义的误用灯红酒绿: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也指声音低沉、悠长,时断时续。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jīn见肘zhǒu: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蚁附膻shān:既比喻许多臭chòu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耿gěng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可褒可贬。第八类
表意重复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例(1)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此词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句中"让人"重复。例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例2、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孑然一身”同“独自”重复。例3、祸及八年的“安史之乱”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即百姓,句中“人民”与这重复。例4、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样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出奇制胜”是指“用奇兵、奇计战胜对方,取得胜利”,作谓语时后面的宾语造成语意重复。这类词语误用较为常见,如: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⑶百姓生灵涂炭
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⑸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
⑹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⑼众多的莘莘学子
⑽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11)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12)目前当务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等第九类
语法功能的误用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例: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的练动作。“指手画脚”是动词性成语,应作谓语,不能误作状语。语法功能易误用的成语: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动词性成语,不能作宾语。莘莘学子:莘莘:众多。众多的学生。前不加“许多”。何足挂齿:怎么值得一提?一般用于反诘句。不足挂齿:不值一提。可用于各种句式。一语道破:一句话就说到了事物的要害。能带宾语。一语中的dì:的:箭靶,一句话就说明关键。不能带宾语。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只用于否定句。等量liàng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一般只用于否定句。类似的有: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善罢甘休。均用于否定句。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后面不能带宾语。第十类
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例: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类似的词语还有:
⑴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⑵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⑶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⑷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⑸心向往之:用于表示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6)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7)千虑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8)蓬荜bì生辉:敬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9)鼎力相助:敬辞,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绵薄之力”才是谦词。比喻尽自己微薄的力量。)(10)卓尔不群:敬辞,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人的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2、弄清词的感情色彩3、掌握词的适用对象、范围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1、准确把握成语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是决定它是否适合语境的先决条件,如果意思不明了,使用起来就难免产生错误。2、弄清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成语的属性之一,其与语境相协调,会使句子表意更加生动、完备,否则,会表意不清,甚至闹出笑话。3、把握成语的多重含义。有些成语不但有本义,还有后起义,因此具有多个义项,要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义项使用。4、区分意义相近的成语。成语中有些意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就不同。成语常见误用形式示例※望文生义分析:句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该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例: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近义混用例: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分析:例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褒贬失当例: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分析:句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跃跃欲试)※顾此失彼例: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分析: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前后矛盾例: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多是不刊之论、没有份量的稿子。分析:句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词性误用例: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分析:作者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易误解的成语集锦一.字面义的误解1不可理喻:不讲理。(误:不可理解)2不足为训:法则。(误:教训)3视而不见:在意。(误:看见)4痛心疾首:憎恨。(误:伤心)5屡试不爽:差错。(误:成功)6不刊之论:更改。(误:刊登)7文不加点:修改。(误:标点)8万人空巷:街中家中都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协议
- 海外二手车采购协议
- 合同终止的法律协商
- 怎样制作炫酷的创新创业项目
- 怎样预防春季疾病
- 辛集中学高二历史限时训练PDF版含答案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运输服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文本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概论(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有机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施工项目部标准化配置达标检查表(新模板)(1)
- 茶叶产业园项目计划书(参考模板)
- 入伍简历当兵简历.doc
- 国家旅游局新版团队出境旅游合同模板
- 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excel模板
- 一元立木材积表
- 4S店三表一卡标准模板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 素材
- 高中生物竞赛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课件
-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