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李斯: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白: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姚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实词,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文言知识。2.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培养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一、解题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登”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

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泰山——五岳独尊泰山一、题目解读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记二、知人论世姚鼐(1732—1815),字

,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kuí]并称为“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

》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姬传惜抱先生桐城三祖惜抱轩全集拓展延伸1.姚鼐字姬传,你认为“传”该读什么音呢?古人的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①意义相同的,如:张衡字平子,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屈原,名平,字原,。②意义相互辅助的: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李渔,字笠翁。③意义相反的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天将黑。。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④意义解释延伸的,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白意的延伸。chuán。鼐,即是大鼎,是王道的象征。姬,为黄帝之姓,姬传即黄帝的传人。象征王道的大鼎,与皇帝传人意义相连。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病归、养双亲”为名,告归故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他这此的目的地泰山。泰山代表的是儒家精神。对儒家信徒来说,登泰山本身就是一个追随孔子的仪式。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义理“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姚鼐《复秦小岘书》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考据(文章)辞章研究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山麓雕砌山巅徂徕悬崖石磴须臾摴蒱戊申岱祠姚鼐绛皓膝盖石罅佝偻若偻读文正音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讨论,理清文章思路并用一句话概括每节内容,确立中心发言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记述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写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四、研读课文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阴:山北水南谓之阴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当:在

……者……也:判断句

文化常识:关于“阴”和“阳”尝试说出这些地名的由来:衡阳湘阴淮阴汉阴淮阴(淮河之南)衡阳(南岳衡山之南)四、研读课文口诀: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湘阴(湘江之南)汉阴(汉江之南)随堂小练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C.乾隆,是清高宗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答案:B四、研读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本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这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这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出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这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小结作者概括介绍了_____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点出_______位置,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作者采用由______到______再到______的写法。泰山日观峰面线点四、研读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四、研读课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以:在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限:界限,这里指城墙是:这丁未:阴历二十八日,天干地支纪日法磴:石级第二段:记述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1.圈划第二段中出现的地点、动词,根据其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京师泰安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乘、历、穿、越由循越复循遂至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五、研读课文2.此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蝉联而下,交代了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①“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②“风雪”言“乘”,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既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笔墨传神。③几个动词,几个短句,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四、研读课文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也:判断句循:顺着崖限:限,门槛。像门槛一样的山崖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云:助词,无实义。四、研读课文第二段:几:几乎既:已经,……以后负:背居:停着烛:照及:等到1.作者描绘了山顶上的什么图景?四、研读课文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2.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描写这两幅图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运用了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晶莹光亮,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充满温柔飘逸美。四、研读课文3.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苍山负雪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五、研读课文3.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真是“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四、研读课文四、研读课文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戊申:丁未日的下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五鼓:五更漫:弥漫……者……也:判断句稍:逐渐采:同“彩”丹:朱砂或:有的;有的人;有的事。……也:判断句绛皓驳:大红、白、杂色。偻:驼背第三段:写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极天:天边四、研读课文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有关的古文化知识——朔、晦、望与既望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晚七点起更,晚上7时至9时为一更,9时至11时为二更,11时至1时为三更(即“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四更,后半夜3时至5时为五更,“五鼓”相当于五点钟。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1.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山顶观日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时间顺序: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四、研读课文2.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泰山日出胜景?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比喻、拟人手法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四、研读课文四、研读课文3.你最喜欢哪一幅图景?说一说你的理由。随堂小练(1)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高高耸立的日观峰的所在位置,为下面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埋下伏笔。(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突出了登山之艰险,进一步点明了风雪中登山的特点。(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上远望所见到的景象。(4)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通过描摹色彩,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四、研读课文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行宫:古代京城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漫失:磨灭缺失当:对着第四段: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四、研读课文1.这一段列举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何好处?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好处: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四、研读课文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圜:同“圆”罅:裂缝,缝隙五、研读课文1.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三多”:“三少”:多(石)、石多(平方)、多(松);“三无”:少(土)、〈石〉(少圜)、少(杂树);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紧扣时令特点,写出了泰山有别于其他山脉的特征,突出了泰山峻峭、苍劲、寒冷的特点。思考:姚鼐是按照什么顺序书写游记的呢?时间、路径周围山川形势山顶所见日出前——风、雪、云日出时——形、色、光日出后——色建筑石刻悠久(略写)壮观(详写)险峻瑰丽雄浑神秀壮美登泰山记总结泰山地理形式、位置记叙登泰山的经过描写泰山日出介绍泰山人文景观介绍泰山自然景观以时间、游踪为序六、思考探究五、思考探究(一)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示例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必须付出艰辛的代价。(二)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全文内容证明此观点。①义理方面②辞章方面③考证(考据)不仅寄寓了“神气”,还描写泰山本身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全文脉络分明,结构有序,语言节奏分明,描写形象。写出了泰山重要的地理位置,介绍了登山路线和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且说明了汶水与长城的位置,是寓考据于文辞的典型。五、思考探究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泰山奇景奇观,尤其是写泰山日出一节尤为精彩生动。色彩相融,动静结合,引人入胜,给我们无限的美感的遐想。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吧,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你会发现明天有太阳更绚烂!

如果你是泰山旅游的开发商,现在你要做一个推广泰山旅游的活动。

首先要像西湖十景一样(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整理泰山十景,你会选取哪一幅图景呢?

请给这幅图景取一个名字,并写一段70字左右的推广词。六、作业布置比较清代孔贞瑄《泰山纪胜》与《登泰山记》对泰山日出描写的异同。

秋末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如觳(hú,绉纱)。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注目久待,苦日不至。

才一转瞬,忽露半体如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

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léi,古时酒器)、樽,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薄蚀状;又次如葫芦、罍、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

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动越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竞天,殆海水也。七、比较阅读相同点:①二者皆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的动态过程,②都注重景物色彩的瞬息变幻,动静结合,③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同点:①课文善于用侧面烘托手法,孔文侧重从正面直接描摹。②课文侧重日出前后的色彩变化,孔文侧重于日出时的形态变化。③孔文对景观成因作了解释,课文没有这一层。④孔文采用了博喻绘形绘色,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课文的比喻没有孔文丰富。七、比较阅读八、拓展补充泰山在儒家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第一段从什么视角写泰山?日出有什么象征意义?“而皆若偻”让你想到哪一群体的人的姿态?泰山,宗岳也,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姚鼐在《与胡雒[luò]君书》中表述:“去秋始得《四库全书》一部,阅之,其持论大不公平。鼐在京时,尚未见纪晓岚猖獗若此之甚,今观此,则略无忌惮矣。岂不为世道忧邪?鼐老矣,望海内诸贤,尚能捄(救)其敝也。”(《惜抱轩尺牍》登泰山后的姚鼐: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三年(1776-1778),主持扬州梅花书院。乾隆四十五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0-1787年),主持安庆敬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