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篇多题_第1页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篇多题_第2页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篇多题_第3页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篇多题_第4页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篇多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诗歌首联“徙倚”即徘徊之意,生动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B.诗歌颔联由远及近,巧用“皆”“唯”二字,宏观描绘出浓浓的秋意。C.诗歌颈联描绘了牧人、猎手满载而归的画面,反衬了诗人的落寞。D.全诗语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格律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B.中间两联写景,描绘了薄暮时分的田园风光。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态、近景,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态、远景。二者搭配得恰到好处。C.尾联抒发情感,由外物回归自身,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放声高歌。D.全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于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3.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颌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C.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4.下面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作者想象登楼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6.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首联借仙人乘鹤的神话传说为寻常江楼罩上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B.颔联中“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C.颈联忽转写登楼所见朦胧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诗人也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D.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8.对杜甫《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这首诗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诗人即景设喻,用“蓬”、“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联,巧用“燕然”的典故,写到了边塞听到探马说都护率军杀敌已深入前线,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9.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心情。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D.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军正在前线呢,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10.对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11.下面对《渡荆门送别》的赏析,不恰当的一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交代了诗人此行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B.颔联描写了山势与流水,“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原野位置的变换和水奔腾直泻的气势,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画面,令人陶醉。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1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展现出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C.颈联用两幅画面展现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D.尾联“送”字用的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晚春的轮廓。B.颔联写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细腻地描了生机勃勃的春之景象。C.颈联写乱花初放,芳草才生。“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D.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1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这就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B.颔联写莺与燕,“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这联可谓描摹细致,充满生机。C.颈联写花和草,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D.尾联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15.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待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B.颔联和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写了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C.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整首诗歌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16.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17.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C.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18.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B.首联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落笔勾勒西湖早春轮廓。C.颈联诗人描写了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绿草如茵刚刚能把马蹄淹没。D.尾联点明行踪,与首联呼应,诗人完全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19.对《使至塞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象征了诗人此时漂泊异乡的飘零之感,蕴含着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激愤与抑郁。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20.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2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B.颔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C.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2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这两句诗写近景、动态,侧重细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明,富于音乐美。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此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此联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2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此联承“望”字而来。紧扣薄暮。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此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蔼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此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江水在河道中奔涌,水势极大,流猛且急。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联写花和草。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早春时节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24.对下面白居易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项————()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25.下列对诗歌鉴赏,说法错误的是()A.《野望》一诗中,诗人内心淡淡的苦闷与惆怅,因为晚秋山景的点染而得到鲜明的表现,而晚秋的山野景致也因诗人复杂的情感注入增强了它的感染力。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长”“圆”二字朴实无华,却是抓住了事物最本真的状态,描绘出一轮圆圆的落日下,那一条黄河杳无尽头的画面,逼真传神,其难以言其妙处。C.《黄鹤楼》中颔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D.“月下飞天镜”,着一楼“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引起了诗人的美好联想。其想象之奇特,意境之奇丽,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好遐思。26.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这两句诗交代了诗人“望”的时间和地点,“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这两句写诗人登楼想象昔日黄鹤楼明丽之景色,长江对岸树木葱翠,芳草如茵,境界扩大,色彩鲜明。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写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7.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这两句写诗人感觉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放声高歌,向前贤寻找一丝慰藉。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这两句写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后登楼所见的迷茫之景,境界阔大,朦胧凄迷。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是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的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孤”“直”二字让简单纯净的景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这是诗的尾联,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以别致的角度含蓄地护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参考答案:1.B【详解】B.“由远及近”表述不准确。颔联理解为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都是远景描写,写出了秋季静谧的大背景;故选B。2.B【详解】B.有误。颔联总写秋色,是远景;颈联转写牧人和猎马,是近景。3.C【详解】C项,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故“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的”理解是错误的。4.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鹦鹉洲上草木凄清荒芜”分析不正确,“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可见鹦鹉洲上草木生长茂盛。故选B。5.C【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C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6.C【详解】C.“颈联忽转写登楼所见朦胧之景”理解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之明丽之景,阳光、绿树、芳草、沙洲,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选C。7.B【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后四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实写,不是想象。故选B。8.D【详解】D.“流露出作者见不到主帅的失望之情”说法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结句点出了诗人对不怕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赞美。故选D。9.D【详解】D.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表达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对他们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精神的歌颂,并未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故选D。10.B【详解】B.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所以选项中“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有误。故选B。11.D【详解】D.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委婉地表达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不是直抒胸臆;故选D。12.C【详解】C.《渡荆门送别》的颈联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故选C。13.A【详解】A.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选项中“西湖晚春”的说法表述错误;故选A。14.D【详解】D.从“最爱”可知,尾联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故选D。15.D【详解】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热爱之情。故选D。16.B【详解】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联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前一联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后一联则抓住“乱花”和“浅草”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并非选项所说“暮春时节”。故选B。17.D【详解】D.错误,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