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答复,教师适时提问,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红蓝色彩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中午12:00——夜里12: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16:30下午5:00夜里11:30

上午8:00下午4:2521:340:00

4、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稳固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观察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拟适宜?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小组讨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阅读课后常识局部:“你知道吗?〞上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局部,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2.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3.认识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判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A、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B、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三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6-58页。

《三角形的分类〔2〕》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图形概念教学内容,本内容的教学分为2个课时,教材第一课时呈现了小亚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的小棒来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长度的边来拼搭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比拟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教材第二课时是通过“折一折〞与“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来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利用对称性了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脚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还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对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

1、通过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比拟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3、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中开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数学思考的逻辑性。

能按边的长短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类三角形及其特征。

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彩色小棒、多媒体课件。

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复习三角形知识

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帆船。这艘帆船是由多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组成的。

回忆:关于三角形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反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三角形〕

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

1、拼搭三角形框架

〔1〕观察学具盒: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

操作要求:选好学具先在桌面围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再进行拼搭。

小组合作:用所提供的学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组拼搭的不重复的三角形最多。

合作要求:轻声讨论怎样搭不重复,再独立拼搭。

〔3〕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拼搭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

分类比拟,探究特征

〔1〕分类比拟

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小组合作出了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谁搭的和他们不同呢?

看来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寻找起来了更方便?〔让学生思考方法,表达分类的需求〕

小组讨论:还有没有新的方法将这些三角形分类?

预设: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可以按颜色来分,分成三根小棒颜色都相同的三角形、两根小棒颜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颜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按颜色分,其实也就是按边的长短来分。

汇报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将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边分类,边分边介绍方法。〔其他小组一起分类〕

特例分析:

思考:为什么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因为两根蓝色的小棒的长度和与一根红色小棒的长度相等,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探究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1〕认识三角形名称

归纳:这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书〕

〔2〕小结并补充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把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类。

〔3〕稳固复习:请同学们轮流将自己搭的三角形框架放回学具篮,边放边说它是个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4〕同桌互评:在整理学具的过程中,同桌已经知道按边来分这些三角形的名字的小朋友举手。

归纳总结,完善分类

〔1〕介绍等腰三角形各局部名称

人们形象地将等腰三角形两条长度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所夹的角叫顶角,一条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底角。

观察:每个等腰三角形都有2条腰,1条底。有1个顶角和2个底角。

找一找:等腰三角形框架中的腰

〔2〕提问:你能在等边三角形里面找到腰吗?〔等边三角形中有三组相等的边〕

反应: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完善分类

小结:由此看来,三角形按边的长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一类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练习稳固,内化知识

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用手势表示。

1、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

3、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本p56-58,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想知道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P7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开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局部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拟适宜?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局部,也可以是空白局部〕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答复。提问: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为什么0.8元的小圆点左边要写0呢?那1.2元和3.5元为什么就不写0呢?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三、稳固练习,拓展小数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

一、口算题

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应,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出例如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以下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某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应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某除数=被除数。〔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

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某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某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答复以下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

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局部,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某除数+余数=被除数;

3、注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

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开展。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2小时=〔〕分60秒=〔〕分60分=〔〕小时

二、新授。

1、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2、认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答复以下问题: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教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拟、动手操作,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假设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快乐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参加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拟〕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拟〕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刚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外表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外表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刚摸的课桌外表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外表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拟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拟中你发现了什么?

〔1〕(2)(3)

〔学情预设:大局部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拟,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外表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一〕观察法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拟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拟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拟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方法比拟出它们的方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拟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拟,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想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想:老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比拟,发现: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14〔厘米〕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如果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老师要提供怎样的学具比拟适宜?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老师所提供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然出现困难〕。在这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形状不同,无法比拟。

②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形状相同了,大小确不同,无法比拟。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认识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认识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到底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想、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大概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星期六天气睛

今天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送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赶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国庆节我过得真开心!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观察法物体外表

重叠法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剪拼法封闭图形

测量法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

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根底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