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_第1页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_第2页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_第3页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_第4页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物理教学指南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12月目录观课篇一、观课及其前期行为………………(1)(一)什么是观课?………………(1)(二)观课有几种类型?…………(1)(三)物理实习生可以开展哪些观课活动?……(1)(四)观课前要做哪些准备?……………………(1)(五)观课的最佳位置怎么选择?………………(2)(六)目前观课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2)二、观课中的行为……………………(3)(一)观课要观察哪些内容?……………………(3)(二)观课时思考什么?…………(4)(三)观课时记录的内容有哪些?………………(4)三、观课后的行为……………………(5)(一)观课后怎样进行教学整体的分析?………(5)(二)观课后怎样进行教学细节的分析?………(5)(三)观课后怎样进行自我反思?………………(6)备课篇一、教学内容的研习…………………(7)(一)解读物理新课标应注意哪些问题?………(7)(二)怎样厘清物理教材的逻辑结构……………(8)(三)如何确定物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8)(四)何谓物理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并应用于物理教学?……(9)二、学生情况的探究…………………(10)(一)何谓物理前概念?农村中学生的物理前概念有何特点?………………(10)(二)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差异有哪些?…………(11)(三)农村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物理学习特点是什么?………(12)三、教学策略的遴选…………………(12)(一)概念图教学策略及基本要求是什么?……(13)(二)探究性教学策略及基本要求是什么?……(14)(三)合作学习及基本要求是什么?……………(15)(四)自主学习策略及基本要求是什么?………(18)(五)研究性学习策略及基本的要求是什么?…………………(19)(六)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与方法是什么?……(20)四、教学媒体的运用…………………(21)(一)物理教具的种类及特点是什么?…………(21)(二)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21)五、教学方案的生成…………………(23)(一)怎样确定与阐释物理三维课堂教学目标?………………(23)(二)在教学设计中怎样体现并表征教学目标的层次与具体要求?…………(24)(三)编写教案的常规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25)(四)编写教案应注意哪些问题?………………(28)(五)学案的一般范式及编写学案注意事项?…………………(29)上课篇一、上课的一般要求…………………(31)(一)物理教师上课前应做哪些功课?…………(31)(二)物理教师课堂基本礼仪规范有哪些?……(31)(三)课堂行为常规有哪些?……………………(32)(四)物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应对策略有哪些?………(32)(五)维持物理课堂高效益的基本策略有哪些?……………(33)二、不同课型的上课…………………(34)(一)物理绪论课的基本构架是什么?………(34)(二)物理概念课的基本构架及注意事项是什么?……………(35)(三)物理规律课的基本构架及注意问题是什么?……………(36)(四)物理习题课的基本构架及注意事项是什么?……………(37)(五)物理复习课的基本构架式及注意事项是什么?………(38)三、教学技能的施展…………………(39)(一)物理导入技能及其作用、方法、注意事项是什么?………(39)(二)物理讲解技能及其作用、方法、注意事项是什么?……(40)(三)物理提问技能及其作用、方法、注意事项是什么?……(41)(四)物理互动技能及其方法、注意事项是什么?……………(42)(五)物理板书技能及其作用、类型与注意事项是什么?……(43)(六)物理结束技能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是什么?………………(43)(七)物理强化技能及其作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是什么?…(44)(八)物理调控技能及其作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是什么?……(45)(九)物理反思技能及其作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是什么?……(46)评课及说课篇一、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48)(一)如何评价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48)(二)如何评价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及课程资源的开发?……………(48)(三)如何评价教师的基本素质?………………(49)(四)如何评价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49)(五)如何评价教学策略的遴选与实施?………(49)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50)(一)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最佳学习状态的表征有哪些?……………(50)(二)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佳学习过程的表现是什么?……………(50)(三)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最佳学习结果的特点是什么?……………(50)三、课前说课…………(51)(一)说教学理念涵盖哪些因素?………………(51)(二)怎样说教学内容的研习?…………………(51)(三)怎样说学生情况的探究?…………………(52)(四)怎样说教学策略的遴选?…………………(52)(五)怎样说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设计?…………………(53)四、课后说课…………(55)(一)如何说教学预案的达成?…………………(55)(二)如何说教师的导学?………(55)(三)如何说师生及生生的互动?………………(55)(四)如何说教学策略的实施?…………………(55)(五)如何说课堂教学技能的施展?…………(55)(六)如何说教与学的效果?……………………(55)实验教学篇一、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有哪些新要求?………(56)二、实验教学有哪几种类型?……………(56)三、首次实验教学应注意什么?…………(57)四、做好演示实验要遵循哪些原则?……(58)五、如何把握演示实验出现的时机?……(58)六、做演示实验时怎样调动学生兴趣?…………………(59)七、怎样利用身边的物品丰富演示实验资源?…………(59)八、能否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60)九、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做哪些准备?…………(60)十、一节完整的物理实验课,应做好哪几个几个环节?………………(61)十一、分组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62)十二、分组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序?………(63)十三、举例说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63)十四、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读数和处理数据?……………(63)十五、用图示法表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注意什么?…(64)十六、怎样确定边教边实验的内容?……(64)十七、边教边实验可以设置哪些教学环节?……………(65)十八、课外物理实验活动的类型有哪些?………………(66)十九、课外实验活动有哪些要求?………(67)二十、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是什么?……………(67)二十一、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探究性?………………(68)二十二、探究实验活动时间不够怎么办?………………(69)观课篇一、观课及其前期行为(一)什么是观课?“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观课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被界定为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课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二)观课有几种类型?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三种类型。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常用到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和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过程中观课双方(即观课者、授课者)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交流,用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三)物理实习生可以开展哪些观课活动?1.观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课2.观同年级物理教师课(教学进度基本一致)3.观不同年级物理教师课4.观学校举办的各学科的公开课5.校外观课(一般有所在学校统一组织)6.实习生之间互助观课(四)观课前要做哪些准备?观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观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观课活动实效性的重要环节。观课时,不仅要携带笔记本,还可以带录音机、一些仪器,摄像机等,全面收集课堂信息。还要做以下准备:1.心理准备观课者在进入课堂前向上课教师表明观课的目的与意思,解除上课教师的的心理障碍,避免出现怀疑、误解不满等消极情绪。要做好情绪上和态度上的准备,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观课,充当学生,使自己处于“学情”当中,按学生水平去观课。观课者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如果课堂出现一些问题,观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而影响课堂秩序,抑或中途离开等不礼貌的行为。2.备教师观课前应该备教师的基本情况,如教龄、文化程度、职务职称、业务水平、教学经历、性格特点,教学风格等,这样我们更容易通过课堂观察解读授课教师的想法和思路以及隐藏在教师背后内在的观念。3.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得好与坏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做为一个观课者,如果在深入到班级观课前,对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以及勤奋程度都有一定的了解,便更能准确判断教学效果。4.备教材熟悉教材,对所观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要求等有所了解。可以利用观课前或观课初,用简短时间看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观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五)观课的最佳位置怎么选择?观课主张在不干扰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收集信息,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它要求深入学习活动,探询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只有深入到学生中间,才能使观课活动真正实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观课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从教室后方观课,看到的是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坐在前方侧面观课,看到的就不只是教师了,而且可以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细节。因此以帮助者和沟通学习的参与者的身份坐在学生旁边,走进学生中间,才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千差万别。(六)目前观课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1.观课等于听课观课和听课,二者的侧重点确实有所不同,各有其范围。“听”重声音,“观”重形象,观课不仅要听,还要观察课堂上的种种表现,需要运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2.授课者在黑板前"大讲",观课者在下面"小讲"。观课者一定要尊重授课教师的劳动,态度要诚恳,观课的同时不能影响课堂纪律。对授课教学环节存在不同意见和建议,可以作为教学评点记录,下课后再与教师交流。在学生出现躁动或者课堂上呈现新奇的演示实验时,更要沉着仔细观察、记录。3.观课时只侧重教师行为,不观察学生表现传统的听课一般只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能客观地反映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因此一定要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观察学生的情绪等表现。4.观课时只观察不记录观课时需要观察的内容很多,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涉及教学细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等多项内容,只有详细记录,才能在下课后对教学整体和细节进行完整回忆,进行分析。5.观课时只做客观记录,不加以思考观课时只做一名"忠实的看客与听众",而没有更多的思考,是错误的。观课作为第一感受,必须有反馈式的交流,才有进一步的深化。观课中要使思维和老师、学生的思维一致。但也要思考、质疑,课下交流后才能更好的理将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助于自己教学技能的提高。6.只观课,不议课观课议课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教师,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议课是围绕观课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以促进反思为主。因此观课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议课的环节,最大限度发挥观课的效果。7.观课后的评课形式化、表面化在观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发言者少,旁观者多,发言的面不广,评课过程形式化。评课内容过于表面化,只限于板书工整,条理清楚,语言清晰,教态自然等等,只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就事论事,不能对这些现象深入透视,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也欣赏不了课堂中真正的精彩,对观课者和授课者帮助不大。二、观课中的行为(一)观课要观察哪些内容?对教师的观察,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对学生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二)观课时思考什么?观课时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例如: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否?好不好?(2)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3)如果你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4)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5)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6)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观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三)观课时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观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1.课堂实录包括:(1)观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3)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4)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5)学生活动情况;(6)教学效果。

2.课堂评点:观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实验等。观课笔记应详略结合,突出重点。记录的一般内容包括板书、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和质疑、师生活动的主要情况,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教学中的创新之处和失误之处,并对出彩之处和失误之处及时点评。在记录的同时观察学生的情况,可以把自己的感悟、想法、不同意见、欣赏之处等记录下来。三、观课后的行为(一)观课后怎样进行教学整体的分析?观课后教学整体的分析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学目标的表述及达成程度;第二,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第三,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第四,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即全班学习、小组讨论、个别化学习三者的配合和运用;第五,教材的恰当运用程度:第六,教学手段的合理程度;第七,师生关系、角色;第八,课堂的管理与秩序。(二)观课后怎样进行教学细节的分析?对观课中记录的教学进程中引发自己思考或困惑的课堂教学细节,在课堂上或下课后写下自己对此细节的分析。1.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分析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2.重点、难点突破。教师是怎样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3.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分析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怎样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4.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5.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观课后怎样进行自我反思?观课的目的是为了对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同时也是观察他人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因此观课者应该吧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为旨归,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观课后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他的教学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重难点是怎样突破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观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思考之后,可以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向别人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有赖于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探索,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将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理念,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方法与技巧的增多。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首先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让自己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备课篇一、教学内容的研习(一)解读物理新课标应注意哪些问题?“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订并颁发的,它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解读物理新课标关键要领会新课标的理念、把握内容标准:1.领会物理新课程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科渗透的案例】评估某些物质(如塑料、化肥、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能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分别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电鳐发电;蛙的叫声、蝉鸣、蝉的口器。2.把握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科学内容案例】在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主题下有四个三级主题,下面将就第一个三级主题(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对它的要求和标准研制者的一些思考。《标准》要求对能量、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标准规定了具体的可评价的要求,即能列举一些生活和社会问题中与能有关的实际事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能“简单描述”各种形式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介绍哪些形式的能量,也没有规定介绍哪些事例,但强调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通过生动的实际事例初步感知和了解能量,而不是着眼于对能量及其存在的各种形式下定义。介绍的能量形式不限于物理的,也可以是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各学科的,体现出学科间的渗透。例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光能、声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生物能、核能、太阳能等等。人类是在能的世界中生活的,太阳的光能使我们看到东西;阳光是植物和动物的能量来源;食物的化学能在我们体内变成了机械能,给予我们维持生命和从事活动的能量。(二)怎样厘清物理教材的逻辑结构教材(此处是指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钻研教材及厘清教材的逻辑结构是备课的主体部分。1.浏览全套教材:对所教学科的全套教材进行粗读,了解全套教材共有几册、几章,分布在哪些年级学习,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从整体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把握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2.通读一册教材:在学期之前要通读所教的教材,全面了解该册教材包含哪些教学内容,各章节、各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结构,从而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领会编排或修改的意图。3.细读一个单元教材:一个单元的教材是相对独立的一块知识,教师在单元备课时,要分析其内部结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个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强调其逻辑思维的顺序及因果关系构建知识结构图。。4.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对即将施教的教材要认真阅读,细心分析,深钻细研,逐字逐句推敲、研究,做到“字字落实”,从而明确以下问题: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要使学生学会哪些基础知识?熟练哪些基本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进行什么情感教育?②本节课教材有什么内在联系?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最难理解与掌握的问题是什么?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各个例题、习题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搭配使用?【案例】人教版新教材“功和能”具体内容的编排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先学功,然后把能理解为“做功的本领”。以此为基础,引入机械能,再从能的转化扩展到其他形式的能。在过去的学习体系中,功是基础,然而为什么功是力距离,只能告诉学生,这时物理学的“规定”,不讲任何道理。我们常说,物理学要“就物说理”,而过去关于共和能的教学时违背这个原则的。根据调查,现代少年儿童的事实中早已有了能的概念,尽管不能自主的表述出来,但经过提示,都可毫无困难地理解能的概念。基于这个认识,教材从八年级(上)就开始讨论声与能量的关系,其后的教学中也都涉及能量,使学生对能量有较多的感性认识。教材在能量的基础上首先定线的谈功,然后,分析使用动滑轮增加物体的重力时能的例子引入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有力而没有距离不能说做了功,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也不能说做了功。这两种情况不能改变物体的能量。这里讲的是道理,而不是硬性的强制“规定”。(三)如何确定物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可依据下列原则来确定:1.《标准》中提出较高层次要求的内容是重点,而该内容可能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造成学习的困难,或由于所需延时内容手续繁杂、过程复杂、耗时多,而较难逐步分析清楚等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则该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例如:《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它属于“理解”水平,是知识技能目标中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例如,各种家用电器和仪器、机器的铭牌上都要标注功率。2.在整个教材内容中起基础作用的,如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是重点。其中一些概念或规律由于在教材中起核心作用、承上启下作用,广泛的联系作用,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灵活性难以全面把握,表述中佑比较难懂的词句,有限于学生认知水平而不得已的局限性等,这两个原因造成教学中的困难,则应视为难点。3.教材中一些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其很好的启迪作用的延时实验的剖析,科学方法或科学史实的叙述当做重点。例如:焦耳定律在初中物理中有三个特点:一是综合性强,前边学过的欧姆定律、电功到呢个知识都用到了,二是实验性强,实验难度大,要求较高;三是实用性强,其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它的演示实验的剖析及介绍焦耳在作有关实验的经历等对学生都能起很好的启迪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四)何谓物理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并应用于物理教学?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在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选择合适的教科书,并吸取不同教科书的长处,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其次,教师应利用各种科技图书,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再次,教师收集报纸和科技期刊上相关的科技信息作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科技的新发展。2.加快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教师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参与幻灯片、挂图、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课程资源素材库的构建,通过网络实现校际间的素材共享,利用这些素材将有利于创设物理课程情境,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电视、广播中的科技信息,它们是非常重要而直观的课程资源,例如:某校的物理教师在电视上播放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新闻后,组织学生探究核潜艇沉没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要学生设计打捞核潜艇的方法以及人员救助方法等,又如:央视的“走进科学”、“国宝档案”栏目介绍的喷水鱼洗、汲水器、透光镜等内容都被纳入到课程资源;再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一般教科书的编制者都会提供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及大量的网站信息,教师应该在网络平台下积极获取和交换课程信息,例如:人教版教材提供的网络资源可登录获取。3.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设条件。其次,改变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模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例如:可以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又如:各活动小组的探究课题不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课题做不同的实验;再次,应重视发挥日常器具的实验功能,丰富实验课程资源,例如: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探究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实验,还可以制作滑轮等,又如:根据鸡蛋的物理特性,可以开发惯性实验、大气压强实验、物体平衡条件实验、重心实验、浮力实验、滑动与滚动摩擦比较实验等一大批实验内容;另外教师要重视即将现代新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中,例如利用DISlab实现阻尼电磁振荡实验、碰撞实验、晶体的熔化和凝结、摩擦力实验等探究实验,数据准确、误差小、能动态显示物理变化过程。二、学生情况的探究(一)何谓物理前概念?农村中学生的物理前概念有何特点?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两类。日常概念又称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实质上是学习者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农村中学生物理前概念的特点是:1.广泛性与局限性并存:农村学生活动空间大,实践能力强;农村有山有水有农田,农村孩子在土里、在水里长大,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较多;农村孩子在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中长大,他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对“惯性”的概念就是在看扬麦子、“甩沟泥”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对于杠杆知识,也是在压井水、摇拖拉机摇把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农村学生的前概念具有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广泛性。然而,农村孩子报纸、杂志、参考书等资料很少,网络媒体条件差,接触现代生活方式及高科技的机会少,也使得他们的前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顽固性:前概念是学生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可谓根深蒂固,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例如,“惯性”概念,学生早已有了与亚里斯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相类似的观念,如果让他们叙述惯性的概念时,他们往往能“倒背如流”,而让他们运用惯性去解释一些问题时,又往往用他们的前科学概念的经验去解释。3.自发性:学生前概念是自发形成的,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经验在头脑中逐渐深化、发展,经过感觉、知觉、表象阶段,最终形成图式。例如:大部分学生看到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草地上滚动,当没有人或现成的经验告诉他们为什么时,他们会自己去解释这个现象:足球是受到了冲力才会继续向前滚动的。4.隐蔽性:前概念往往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当教师讲授科学概念时,如果不特别与前概念联系起来比较,则在学生的头脑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观念“和平共处”的情况。面对简单的问题,科学知识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前概念则隐蔽着。遇到复杂的问题,科学概念抵挡不住前概念,前概念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5.负迁移性:前概念对后续的科学概念的学习多起负影响。【负面影响案例】学生头脑中有“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念,那么他们会认为足球在空中飞行理所当然受到冲力作用,认为物体静止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个错误观念会影响到一系列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二)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差异有哪些?1.学习热情高,思想纯朴:农村学生渴望求知,学习热情高、思想纯朴,他们遇到学习困难时,便直截了当表述出来,不找借口推辞,劳动中遇到一些脏活累活,总是毫不犹豫迎上前抢着干。2.学习自律性差:农村学生对土地的天然热爱,崇尚自由快乐,较少受到约束限制,体现在课堂上的是学生课堂上坐姿不端,有时在课堂上乱串座位,不关注课堂秩序,三五一群交头接耳在课堂上随处可见。3.学习潜能未能释放:农村学生早期教育缺失,导致对数字的敏感度低,逻辑运算能力差,进入到青少年时,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掉队的学生比比皆是,学习的潜能未能很好开发出来。4.学习缺乏自信:农村学生从小是在比较单一的文化氛围中长大,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对落后,信息闭塞,生活学习条件艰苦,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或不幸福等心理,整体自我概念水平较低。5.理解能力受限:农村经济条件所限,学生的阅读量小,使得他们阅读理解能力较差,课堂上经常启而不发,对于遇到信息题时,经常不知所措。6.学习缺少目标:农村学生中普遍缺少人生目标的定位,以至于在学习上没有学习的动力。到了学校不是学习,仅仅是消磨时间,所以扰乱课堂纪律,挑衅老师,成了他们课堂学习的常态。(三)农村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物理学习特点是什么?按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时期,形式逻辑思维在初一开始发展,高二趋基本成熟。其心理特征的变化势必对学习物理产生影响。1.直观与模仿:初中生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通常需要借助事物的表象作支持。他们对有直观教具或丰富性经验作支撑的教材内容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对那些抽象程度高,又缺乏感性材料的知识,普遍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形象而直观的图表、模型、实验和生动的描述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再造想象。中学生学物理时表现出强调直观和善于模仿,教师有责任加强直观性教学,进而做好发散性思维训练,时时处处为学生提供好的模仿榜样,包括自己的言行。2.好奇与好动:初中生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无意注意,他们对时间长、内容单一的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究其原因,处于“过渡期”的中学生的好动与好奇都是一些尚待进一步完善的心理表现。教师有责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利用生动的物理现象实验、动态变化过程和各种物理表象的建立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合理按照学生注意水平变化的规律安排有关操作和智力活动,适时提出新颖的问题和具体的学习任务,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注意尽快有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让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向也有利于智力的方向发展。3.批判性与情绪性:中学生喜欢争论,对一些事物表示怀疑,不轻信盲从,有的还喜欢提出不同意见,有时具有独创性。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还常带进个人的感情色彩。如果喜欢某位教师,也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究其原因,处于“过渡期”的中学生,生理上逐渐成熟,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形成,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对外界的独立批判性,但这种自尊又往往和激情掺和在一起,使其情感胜过理智,因此,如果他们的学习经常受到某位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就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情绪性表现。中学生学习物理表现出批判性性和情绪性,教师有责任正确引导和精心配制学生独立批判和创造的心品质,由责任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比如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在课堂上展开追根溯源式的师生讨论;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物理学蕴含着许多科学美的内容的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物理没;以自己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物理教学工作的敬业的种种表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爱学物理......三、教学策略的遴选(一)概念图教学策略及基本要求是什么?概念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Novak于1984年在《学习如何学习》著作中正式提出来的,并在此著作中系统地介绍了概念图,自此以后,在西方国家概念图已被广泛用作教与学的有效工具。概念图是由概念、概念间的连线及连接语、概念的例子组成的一个知识结构网络,反映了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体现了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1.运用概念图设计导学方案: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运用概念图,能将原来显现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于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教学过程,教师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2.运用概念图诊断学生的前概念:概念图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揭示学生在前概念方面的错误,只有教师了解到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才能为“导”指明方向。3.以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激活学生思维: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一种对新旧知识起连结作用的陈述,即“先行组织者”,以帮助学习者顺利地接受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使命一是把课的内容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是帮助学习者组织所学习的材料。概念图可以完成先行组织者的使命。4.运用概念图促进知识的整合:概念图策略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对某一概念的新例做出概括,并能辨别出该概念的反例;通过意义连接,能找到某一概念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及组合关系的概念;找出某概念与其他概念间的各种对应关系(意义连接);解决与某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图无疑是一种高效复习物理知识的途径。学生通过建立概念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长期有效地记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案例】光现象概念图(二)探究性教学策略及基本要求是什么?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学习者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调查与检索、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切实发挥方向性指导作用:虽然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但必须强化教师指导的作用,这样学生的探究才有了方向,教学目标才能达成。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教师希望在创设相应的情境后,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验,讨论并得出相应的规律。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大大超出了预想,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处于无意识状态,不知道做什么、该怎么做,只能对策略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向性指导,对学生的猜想分阶段实验,及时交流,逐个推进,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又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2.关注过程,不求全责备探究活动中的多方面因素都会对探究结构产生影响,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教师若能把握这个契机,及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指导学生提出改进方案,这个错误对学生而言可能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如果教师一味的求全责备或轻率处置,都将打击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研究串联电路特点一节中,有一个小组的探究结构几乎无规律可循,该组代表在陈述中说:“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电路中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都会导致实验失败。这时,教师应对该组的探究表示肯定,对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表示认可,同时让学生就实验现象作原因分析,留待下节课进行交流。3.提高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素养初中生随着知识不断地积累,思维也呈现出活跃和发散的特点,在教学中他们对现象的分析和判断有着多种的方法和结论。例如:课堂中教师提出“剧烈晃动的香槟酒,为什么瓶塞会窜的很高”的问题,本想引导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但又学生却说“晃动香槟酒瓶时,发生了快速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时,就要考验教师的化学常识了。香槟酒或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柠檬酸和小苏打,这个化学变化在加入后就开始了,在开瓶前,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被密闭在密封的容器内,压强较大时,它们大多溶解在饮料中,达到动态地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对它的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从液体中逃逸出来,瓶内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随之减少。4.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上典型的探究活动物理学史中渗透着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只有了解前人的探究历程,才能在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探究。【案例:欧姆定律建立的历史过程】1817年,欧姆开始从事电学研究,这时最初的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已经发明20年了,但是这时还没有电势差和电阻的概念,当然更谈不上测量这些量的仪器了。欧姆从傅立叶建立的热传导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傅立叶假设导热杆中两点之间的热流的大小与这两点的温度差呈正比,然后用数学方法建立了热传导定律。在热传导现象中,两点之间的温度差,起着驱动人热流的作用。欧姆认为电流现象和热流现象十分相似,他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电流的大小也可能正比喻这两点之间的某种驱动力,他把它成为“验电力”,即今天所说的电势差。欧姆做出很大努力对这个假想进行验证。起初他使用伏打电池作为电源进行实验,由于电流不稳定,未能得到理想结果。1822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温差电现象。1826年,欧姆接受德国物理学家波根道夫的建议,用铜和铋制成了一个温差电池,才得到了稳定的电流。如何测定电流的大小,在当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想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热胀冷缩效应来测定电流的大小,但这种方法很难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创造性地把欧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和库仑的扭秤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才得到了理想结构......5.确立紧扣教材、学生易懂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目标切不可大而空。这是探究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略。其次,要明确探究主题,探究活动的主题基于教材、源于教材和生活、高于生活。提出的主题一定要有深度和梯度,要有思维空间,值得探究,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三)合作学习及基本要求是什么?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相对个体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1.合理分组,组建良好的合作团队:按全班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差的分到一起,每个小组4~6人,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学期调整一次小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2.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时间的保证: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开展合作学习。4.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课堂中,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教师要适当地“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5.引导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层次:在开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比如在学习《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后,对于力的平衡学生只会简单地记住力的平衡条件,而对判断物体受哪些力,哪一对是平衡力时,就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教师应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层层递进,使学生思路打开,问题讨论得非常深刻,考虑得非常周到,使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扩展。6.排除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思维定势或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对大气中存在压强,他们容易理解,但当提到人也受到大气压强时,有学生认为从小都没有感觉到被大气压所压,也没听说过有人被大气压所伤?当发现这一问题后,教师立即对他们进行点拨:因为人体胸腔内也存在大气压,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时,也必须由教师引导使他们走出误区,避免不必要的争论。7.发现合作学习过程中火花的闪现: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应及时发现了这个思维的火花,不断地鼓励他们对问题的研究富有创意,让他们再次通过实验和理解验证结论,为学生思维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更加坚信学生的合作能力。8.正确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关于合作学习的效果,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大的成分还必须有教师的正确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开展评价时注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后,学生的交流得到了肯定,使学生产生强烈合作交流学习的欲望,使所有学生都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了成功的快乐,感受了合作的愉悦。【案例】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的教学教学过程1.“长度单位”教学的基本思路具体呈现过程(l)复习m、km、cm等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问:你还知道有哪些长度的单位?导人新课题。(2)学生自学。阅读理解课本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与同桌交流。(3)师生对话。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m,用符号表示长度的各单位,认识µm、nm并对它们有粗略的感性认识(如将lm分为10亿份,这其中的l份即为lnm),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等(包括信息窗内的内容)。(4)学生练习26nm=()m,3.8cm=()nm。(5)复习小学已有的时间单位h、min、s等。问:课本上还介绍了哪些时间的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6)师生交流。主要内容包括: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s。认识ms、µs,用符号表示时间的单位,时间单位间的换算等。问:从信息窗内“时钟的变迁”,你想到了什么?(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2.“测量活动”教学的基本思路具体呈现过程(l)多媒体演示:实例一,用皮尺测跑道长度;实例二,用游标尺测量工件;问:你会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吗?你会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吗??导入下一内容。(2)实验探究: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包括测量和记录。问: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请与同桌交流。(3)师生交流,归纳结论:(以学生提问,同学或教师帮助解答的方式进行。)问:用刻度尺测量时,使用刻度尺的正确要领有哪些?答:刻度尺要放正,刻度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多媒体演示:正误方法测量的画面对比,加深理解。)问:为什么要估读?估读值是在哪一位?答:使测量结果更接近被测物的真实长度;估读值是在最小分度的下一位。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什么?答:估读值是不准确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阅读信息窗)“测蚤误差”,明白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和减小误差的方法。(4)测量活动。请同学用正确的方法再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正式记录在课本的表中,计算出平均值。与同桌比较一下结果。(以下“长度的估测”、“测量时间”教学过程同“长度的测量”,叙述从略。)(5)多媒体演示:估计建筑物的高、河道的宽等实例。问:在你的生活中遇到哪些需要估计长度的实例?(6)交流讨论:你身边哪些可以做长度估测的工具。如一臂长,一步长、一作(比的长等。(7)估测长度。请一学生上台测量黑板的长和宽;估测课桌的长和宽。与同桌交流。(8)体验1s、lmin有多长。多媒体演示:卫星发射倒计时;春节晚会倒计时等。问:lmin有多长,请你体验一下(如数数、呼吸等)(9)测量时间。用手表或停表测量脉搏跳动20次的时间。(10)估测时间。用脉搏跳动次数测量从到(由实际情况选定,如测从教室门口到操场等)所需的时间,并记录在课本上。5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反馈预测及调控设计1.对长度单位换算的预测:估计学生对换算进率难以理解。调控设计:学习同底幂相乘指数相加的运算。多媒体演示换算进率表并练习。2.对估读的预测:估计学生因初次接触,难以养成估读的习惯或多估读一位。调控设计:多次测量,并请同桌间互相监督,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形成习惯;说明估读值本身不准确,再读下一位已无实际意义(多媒体配合画面演示)。(四)自主学习策略及基本要求是什么?“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学习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要更加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题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题的观念,营造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就是要使活动力求活泼有趣自主学习强调以体验学习和直接经验为主。比如在教学“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可让一名学生穿上带花纹的运动鞋和不带花纹的平底鞋,在教室的地面上滑一滑,就很容易得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并且学后不易忘掉。3.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学中要改变往日45分钟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创造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解疑的课堂场景,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前和课后,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4.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改变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观点,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观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特别的重视。(五)研究性学习策略及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基本要求:1.转变教学观念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流、学会做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在课外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制作幻灯片、针孔成像机、用照相机开展摄影活动。通过长期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定会得到培养。3.教师带头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在进行课改实验时首先应当身体力行,对学生探究的内容教师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带动下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探究的方法和渗透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4.研究活动和知识学习并重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会解题得高分,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应该要求学生将探究活动与知识学习并重。5.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很多时候教师教学要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有重点的开展能够开展而且对学生的发展有用的实验。比如农村中学可以用农具、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等开展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撰写小论文等。6.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机会就学生的思维而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难,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由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时候又很容易以偏概全或者抓不住本质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六)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与方法是什么?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没有一种策略是绝对占优势的,很难说哪种策略好,哪种策略不好。对如何选择教学策略的问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如果是传授新知,就要制定和选择掌握知识的策略;如果是培养技能就要制定和选择技能形成的策略,这样才会达到目的。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和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策略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所以,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要考虑学生对某种策略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班级学习氛围诸方面的准备水平。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学策略的运用是要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每个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都要考虑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格及身体等诸方面条件,尽量能扬长避短,选择那种最能表现自己才华、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教学策略。5.依据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每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如探究发现策略、研讨策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但它受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它必须与谈话、讲解等策略配合使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至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四、教学媒体的运用(一)物理教具的种类及特点是什么?正确运用物理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宋代,医学家王唯一便铸造了铜人模型,刻示经络腧穴位置,又绘制十二经图,以诲后学。1.物理教具的种类:①实物教具。把与教材有关的客观事物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供他们观察、聆听或触摸,以获得直接感受。②物理模型。如内燃机模型、发电机模型、太阳系行星运动模型等。③图表,如图画、照片、数据统计表、各种形象化图表。④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影、电视、幻灯、录音、录像、投影器、微机、多媒体教学网络等设备。=5\*GB3⑤实验仪器。按类型可分为演示实验教具和学生实验教具。2.物理教具的特点:=1\*GB3①直观性。物理教具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其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GB3②实践性。实物教具大多是可以触摸、使用,这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3\*GB3③探究性。物理教具所含科技信息是丰富的,有很多内容未被人类提取,它本身就是科研对象。对于知识甚少的学生,许多实物媒介也有其从事研究的价值,如小孩拆玩具,中学生解剖动物,都是在从事研究。=4\*GB3④典型性。物理教具能有效地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引导学生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5\*GB3⑤需要语言媒介、文字媒介配合。实验仪器等教具有的需配说明书,在使用时教师必须给予指导解说。(二)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以其高度智能化,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发挥它优势的同时,也应克服它的不足,在物理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重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前提和关键。选择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无法用实验演示或虽可演示但无法揭示其本质规律的内容。同时,还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凡是能实际操作而且实验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或教师用语言能讲清楚的问题,就没有必要用多媒体教学。2.注重适当留白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表现形式,使用时一定要恰如其分,合理适当。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适当掌握时间,不宜过长,最后适当留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和时间,激励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弄懂知识。3.注重适时介入多媒体资源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果以“激趣、整体感知”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前,以激发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奋度,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如果以“明理”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后,以巩固深化所学内容。如果以“思维训练”或“突破难点”为主的课,媒体则放在新授过程中,用定格、重放、补充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理解新知、发挥新知,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4.注重教学目标选用多媒体资源,首要原则就是媒体要服从于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准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教学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以便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5.注重教学实效多媒体资源有其优势,但具体操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切不能摆花架子。多媒体资源一定要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原则进行设计,因此,在多媒体资源中不要添加过多的艺术表现效果,例如加入过多的音效或页面切换效果,都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同时长时间的关注“艺术效果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还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心理不悦,从而降低教学效果。【案例】多媒体应用在新课引入中——“光的折射”的引入(上课开始,教师放映山东电视台拍摄的《海市蜃楼》片段)教师:目睹了“海市蜃楼”的奇观之后,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1:大自然太奇妙了!学生2:海市蜃楼真美,真壮观!学生3:海市蜃楼是怎么产生的?它为什么那样神奇,美丽?.......评析:该课堂引入采用了录像媒体创设了问题情境,从奇妙、壮观的“海市蜃楼”现象出发,联系实际,激起学生对现象产生原因的好奇心,从而自然过渡到课堂过程中的探究活动。【案例】多媒体与实验探究课相结合的教学实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的流程图评析:该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突出体现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应该怎么用。首先是定位好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一个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一个是让学生体验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这两个目标进行。在这两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住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踢例如实物投影,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教师利用课件对注意事项的提示、演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五、教学方案的生成(一)怎样确定与阐释物理三维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前期对学习背景、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分析,教与学的内容已基本清晰,可以确定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这种结果或标准的具体化、明确化就是教学目标的阐明。物理教师可参照“物理课标”中的提法来表述教学目标,作为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依据,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制定了六条目标。第一、二、三条目标是关于对学生掌握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知识的要求,第四条目标是关于渗透STS观念的要求,第五、六条目标则是关于物理技能方面的要求;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制定了六条目标。它们分别是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技能与“过程与方法”中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有区别的,前者侧重于具体的操作,而后者则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制定了七条目标。第一条是关于学习兴趣培养,第二条是关于对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第三条是关于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第四条是关于科学态度,第五条是合作与交流的精神,第六条是关于STS观念的渗透,第七条是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案例】:《电流的强弱》=1\*GB2⑴知识与技能:=1\*GB3①知道电流有强弱;=2\*GB3②说出电流的强弱怎样表示;=3\*GB3③了解电流的单位;=4\*GB3④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2\*GB2⑵方法与过程:=1\*GB3①偶那个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2\*GB3②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移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3\*GB3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3\*GB2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GB3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自作等科学实践活动;=2\*GB3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1.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不合格。2.教育目标只能用教育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育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表述。如“学生应受到物理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是一种不合格的目标表述。它没有表达教育活动最终要达成的结果。3.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教学目标不单是教学过程的指南,也是评定学业成绩的依据,抽象的无法观察,也无法检测,因而也不符合评价教学的要求。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其判断的标准时:如果你能根据这一动词想出一个动作,这个动词就是具体的。(二)在教学设计中怎样体现并表征教学目标的层次与具体要求?知识目标可以分为知道、理解、应用三个层面。把课题涉及的有关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于那些难度大、理解困难的部分,设定为知道即可,【例如】宇宙大爆炸概念,对于一些借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知识,【例如】地球与太阳长期保持和谐关系的原因是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可设定为理解,而万有引力公式的简单计算,可设定为应用。技能目标可分为动作模仿、动作的理解、动作的组合三个层面。【例如】对工具或装置的模仿使用;对某些动作从方法上的理解,对工具、仪器的结构有所理解;对动作、工具、装置进行综合利用。情感态度目标,是一种文化熏陶下的潜移默化,不可以生硬地规定,我们教学的课题中要挖掘物理学的美妙、生动、严谨、和谐、适用的一面,让学生感知、欣赏,进而热爱自然;同时要引导学生接受、思考、喜欢物理学家的求实、探索、创新,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品质,进而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品格,提升科学素养。(三)编写教案的常规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期,想的东西往往是不定型的,写出来的教案才算是有型的教学设计。教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编写教案的常规步骤一般应有:1.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1\*GB3①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2\*GB3②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3\*GB3③组织教材,选择教法;=4\*GB3④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5\*GB3⑤设计好板书、板画。2.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1\*GB3①教案的内容: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分配、授课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教学手段、教具、教学主要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和板画的设计、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2\*GB3②教案的一般要求:教案的编写要从教育教学目的、任务着眼,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具体说:首先,要求编写教案时以教学大纲或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其次,编写教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再次,教案要求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这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决定的。最后,要求教案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