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3/33/3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1.以下图表达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D.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解析: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推动地理环境开展变化,气候要素是西北内陆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答案:D2.以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解析:从图中关系不难看出,藏羚羊的存活率和数量与环境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到达某种平衡状态。答案:B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 B.⑥C.⑦ D.⑧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B以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问题主要表达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第5题,从南方山丘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由林地转变为梯田,森林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第6题,该地一种要素的变化而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达。答案:5.D6.B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拟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以下图完成7~8题。7.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选项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解析: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答案:C8.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②④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答案:D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枯燥度的变化。以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答复9~10题。9.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A.地面蒸发 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 D.地面径流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呈上升趋势,由此推断青藏高原阻断了印度洋水汽进入,致使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答案:B10.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②植被覆盖率增大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④太阳辐射更强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解析:青藏高原的隆起使西北地区更加干旱,晴天增多,太阳辐射增强。答案:A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东北地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开展。答复11~12题。11.根据图示信息,以下说法正解的是()A.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B.岛状多年冻土多分布在森林茂盛的阳坡C.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续多年冻土的南界南移D.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向南凸出是受山地的影响12.冻土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开展有重大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冻土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B.冻土层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D.冻土层使地基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解析:第11题,连续多年冻土界线受纬度因素同时也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大兴安岭山区向南弯曲,是山地地形,年均气温低造成的。第12题,冻土层的存在,结冰的岩层不利河流的向下侵蚀;是气候寒冷的表现;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表集水易造成沼泽化;冻土地基在建设时易发生软化,对交通建设不利。答案:11.D12.C二、综合题13.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拟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区域甲:江汉平原乙: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以下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枯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解析:第(1)题,两地中甲为江汉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农作物为水稻;乙为宁夏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化明显,研究性学习针对当地情况,合理选择即可。第(2)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能净化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作用。湖泊减小,湖泊变为陆地,气候大陆性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表达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3)题,河流出现凌汛现象的原因是有结冰期的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结冰和融冰期都有可能出现。该河段自南向北流,深秋、冬、初春季节气温低有结冰期,因此可能出现凌汛现象。第(4)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修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少,蒸发增强,地面变得枯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等(只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可)(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3)深秋至初春季节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4)从上至下依次为A、B、C14.根据材料和以下图,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解析:此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第(1)题,地势与河流三角洲变化相关,结合图中三角洲变化判断即可。第(2)题,首先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第(3)题,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开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