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九下《曹刿论战》知识点/r/n一、/r/n作品及其相关知识/r/n1./r/n《左传》/r/n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r/n

/r/n/r/n《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r/n2./r/n写作背景/r/n/r/n/r/n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r/n3./r/n关于历史散文体例/r/n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r/n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r/n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r/n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r/n

/r/n4/r/n.长勺之战背景简介/r/n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r/n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r/n

/r/n5./r/n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评价/r/n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r/n二、/r/n字音/r/n曹刿(ɡuì)/r/n/r/n又何间(jiàn)焉弗(fú)/r/n/r/n小信未孚(fú)/r/n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r/n/r/n败绩(jì)遂(suì)逐(zhú)齐师/r/n/r/n/r/n夫(fú)战/r/n/r/n旗靡(mǐ)/r/n/r/n玉帛(bó)/r/n三、/r/n朗读节奏/r/n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r/n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r/n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r/n既克,公/问/r/n/r/n其故/r/n。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n四、/r/n词语解释/r/n齐师伐我/r/n/r/n师:军队。伐:攻打。/r/n/r/n曹刿请见/r/n/r/n请:请求。见:拜见。/r/n肉食者谋之/r/n/r/n食:吃。谋:谋划。/r/n/r/n又何间焉/r/n/r/n间:参与。/r/n肉食者鄙/r/n/r/n鄙:浅陋无知。/r/n/r/n未能远谋/r/n/r/n远:长远地。/r/n何以战/r/n/r/n以:凭。/r/n/r/n乃入见/r/n/r/n入:进入。/r/n衣食所安/r/n/r/n安:养。/r/n/r/n弗敢专也/r/n/r/n专:独自享有。/r/n小惠未徧/r/n/r/n惠:恩惠。徧:同“遍”,普遍,遍及。/r/n民弗从也/r/n/r/n从:听从,顺从。/r/n/r/n牺牲玉帛/r/n/r/n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r/n弗敢加也/r/n/r/n加:虚报夸大。/r/n/r/n必以信/r/n/r/n信:信实(的态度),这里是指对神说实话。/r/n小信未孚/r/n/r/n信:信用。孚:信任。/r/n/r/n神弗福也/r/n/r/n福:赐福,保佑。/r/n小大之狱/r/n/r/n狱:诉讼案件。/r/n/r/n虽不能察/r/n/r/n虽:即使。察:明察。/r/n必以情/r/n/r/n情:实情。以:根据。/r/n/r/n忠之属也/r/n/r/n忠:尽本职。属:类。/r/n可以一战/r/n/r/n以:凭。/r/n/r/n战则请从。请:请允许我。从:跟从。/r/n公将鼓之/r/n/r/n鼓:击鼓进军。/r/n/r/n公将驰之/r/n/r/n驰:驾车马追赶。/r/n齐师败绩/r/n/r/n败绩:大败。/r/n/r/n下视其辙轼/r/n/r/n车厢前的横木,扶着车厢前的横木。/r/n登轼而望之/r/n/r/n之:代词,指齐军。/r/n/r/n既克/r/n/r/n既:已经。克:战胜。/r/n公问其故/r/n/r/n故:原因。/r/n/r/n夫战,勇气也/r/n/r/n夫:发语词。/r/n一鼓作气/r/n/r/n作:振作。气:勇气,士气。再而衰/r/n/r/n衰:衰弱,低落。再:第二次。/r/n三而竭/r/n/r/n竭:尽。/r/n/r/n彼竭我盈/r/n/r/n盈:充满,这里引申为旺盛。/r/n难测也/r/n/r/n测:预测,估计。/r/n/r/n惧有伏焉/r/n/r/n惧:害怕。伏:埋伏。/r/n忠之属也/r/n/r/n忠/r/n:/r/n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r/n。/r/n/r/n/r/n必以情情/r/n:/r/n实情/r/n。/r/n/r/n战则请从/r/n/r/n请/r/n:/r/n请允许/r/n。/r/n/r/n/r/n小大之狱/r/n/r/n之/r/n:/r/n的,结构助词/r/n。/r/n必以分人/r/n/r/n以/r/n:/r/n把/r/n。/r/n/r/n公与之乘/r/n/r/n之/r/n:/r/n代词,指曹刿/r/n。/r/n/r/n理解性默写/r/n

/r/n默写/r/n(/r/n一/r/n)/r/n1/r/n./r/n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r/n

/r/n2/r/n./r/n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r/n

/r/n3/r/n./r/n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r/n

/r/n4/r/n./r/n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n

/r/n5/r/n./r/n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r/n

/r/n6/r/n./r/n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n默写(二)/r/n1/r/n./r/n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r/n

/r/n,/r/n

/r/n,/r/n

/r/n,/r/n

/r/n。/r/n2/r/n./r/n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r/n

/r/n,/r/n

/r/n;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r/n

/r/n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r/n

/r/n,/r/n

/r/n之时。/r/n3/r/n./r/n《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r/n

/r/n,/r/n

/r/n,/r/n

/r/n。/r/n4/r/n./r/n《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r/n

/r/n。/r/n5/r/n./r/n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r/n

/r/n,/r/n

/r/n。/r/n6/r/n./r/n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r/n

/r/n/r/n

/r/n,/r/n

/r/n/r/n

/r/n,/r/n

/r/n/r/n

/r/n。/r/n7/r/n./r/n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r/n

/r/n,/r/n

/r/n。/r/n8/r/n./r/n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r/n

/r/n,/r/n

/r/n。/r/n9/r/n./r/n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r/n

/r/n,/r/n

/r/n。/r/n

/r/n,/r/n

/r/n,/r/n

/r/n。/r/n10/r/n./r/n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r/n

/r/n,/r/n

/r/n。/r/n11/r/n./r/n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r/n

/r/n,/r/n

/r/n,/r/n

/r/n。/r/n答案:/r/n1/r/n./r/n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r/n2/r/n./r/n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r/n3/r/n./r/n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r/n/r/n4.忠之属也。/r/n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r/n/r/n6.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n7.公将战,曹刿请见./r/n/r/n8.十年春,齐师伐我。/r/n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r/n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r/n六、译文/r/n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r/n

/r/n/r/n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r/n

/r/n/r/n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r/n七、/r/n问题探究/r/n1.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r/n

(1)将乡人和曹刿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2)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答出其一即可)/r/n2.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r/n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r/n3.有人说庄公“鄙”,也有人说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4分)/r/n

示例一:庄公不鄙。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或者,示例二: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r/n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r/n

示例:我赞赏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n5.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r/n本文略写战/r/n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r/n6.在分析鲁庄公形象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鄙人”。小红却说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如“齐师伐我。公将战”,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面对强敌他决定亲自统兵参战,勇于担当。老师肯定了小红。请从文中另找一例,对鲁庄公进行简要分析。/r/n

/r/n示例①:如“既克,公问其故。”一方面看出鲁庄公缺乏军事谋略、指挥才能,另一方面看出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示例②:“公将鼓之。”这一段一方面看出鲁庄公不懂战争,没军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说明鲁庄公亲临战场,指挥作战,鼓舞士气,不畏牺牲。示例③:战于长勺时,一方面看出鲁庄公不懂战争,没军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能及时和虚心地听取曹刿的建议和意见,用人不疑、虚心纳言。示例④:“公将战,曹刿请见”“乃入见。……”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他以国君的身份接见乡人曹刿,并接受和采纳了曹刿的质疑和询问。能礼贤下士,(任贤任能,虚心纳言)。示例⑤:曹刿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一方面看出他缺乏远见卓识,以为据此可以战,另一方面也看出他施恩于民,关心百姓。/r/n7.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r/n【链接材料】/r/n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r/n【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r/n

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r/n8.为什么说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r/n

因为鲁庄公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亲自参与打仗,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所以说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r/n9.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r/n①曹刿能预见到“肉食者鄙”,主动请见。/r/n

/r/n②曹刿能认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r/n

/r/n③曹刿在作战中能把握战机,后发制人。/r/n10./r/n“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r/n作战的对象和战争的性质。/r/n11./r/n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r/n“请见”。/r/n12/r/n“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r/n⑴点明请见的原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⑵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r/n13/r/n“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的作用:/r/n⑴结构上,承上启下⑵内容上写出了曹刿的远见,也写出了打了胜仗却不知其故的庄公的“鄙”。/r/n14./r/n找出选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r/n⑴“三而竭”照应上文“齐人三鼓”“齐师败绩”/r/n/r/n/r/n⑵“视其辙乱,望其族靡”照应“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r/n/r/n/r/n⑶“公将战”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遥相呼应/r/n/r/n/r/n⑷“可以一战”与下文两次“可矣”相照应/r/n15./r/n本文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是/r/n语言/r/n描写。/r/n16./r/n“远谋”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篇的文眼,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r/n⑴战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二次答话,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r/n⑵战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r/n17./r/n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r/n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r/n⑴善于抓住有利战机,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后发制人。/r/n⑵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步步谨慎。/r/n18./r/n分析曹刿、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r/n曹刿:⑴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略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⑵有卓越的政治远见,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⑶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⑷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技巧。/r/n鲁庄公:/r/n看法1:⑴政治上昏庸无能,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r/n⑵军事上无知,作战时急躁冒进,不察敌情,迫不及待地“鼓之”“驰之”。战争结束后,不知取胜的原因。/r/n看法2:是位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君主,是能体恤民情的开明君主,是具有乐于纳言,从善如流精神的君主。/r/n19./r/n曹刿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解释。/r/n曹刿这句话是对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答话的肯定,他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作为国君应尽心尽力为人民做好事来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忠于职守在今天依然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我们应努力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r/n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n20./r/n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r/n/r/n/r/n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r/n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r/n战后:鲁茫然不知,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