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娴熟程度,培育同学总结归纳的技能。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同学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同学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争论〕

汇报:〔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假如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老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纳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同学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很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同学口算后老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当怎样算呢?

三、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同学独立完成后,老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留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同学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同学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统计图的重要基础。这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同学知识体系的形成。

统计的相关知识是一个体系,前后的知识关联性比较紧密,所以在复习时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同学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楚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重视同学实践技能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收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同学独立思索、分析、解答,开阔同学的思路,让同学亲身经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全过程,让同学懂得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依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同学小组内沟通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后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师巡察指导。

小组长汇报:

一组: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进行分类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运用画“正”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诞生年月来进行分类的。运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上半年诞生的有18人,下半年诞生的有27人。

三组:我们小组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进行分类的。运用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我们班同学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组:我们小组是把同学们按喜爱足球运动和不喜爱足球运动两类来进行分类的。运用画点线图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喜爱足球运动的有15人,不喜爱足球运动的有30人。

五组:……

集体评议。

2.复习依据统计的结果,并参照数据进行分析,感受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师:谁能说一说从我们整理的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觉?

同学独立思索后汇报。

预设:

生1:从男生和女生统计的结果来看,我知道了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生2:从同学们喜不喜爱足球运动这份数据来看,我发觉班级里喜爱足球的人数不多。

生3:……

设计意图:让同学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同时经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同学能够比较娴熟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控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同学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控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高校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同学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须要的预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育、提高同学的计算技能。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涌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次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援助同学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同学经受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援助同学掌控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由于,同学掌控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那么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同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同学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同学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同学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同学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并且,对于培育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良好的数感是非常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同学经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同学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4、使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同学娴熟掌控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育同学的类推技能;能正确进行口算,培育思维的敏捷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加口算,使同学佯称积极动脑、仔细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沟通。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同学独立完成。

〔3〕全班沟通。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沟通。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沟通。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班级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使同学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育方向感,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详细情境,使同学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1、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是不变的。

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教具预备:

课件、指南针、方向牌、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

1、活动:我们先来活动一下,大家一起来

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用到那些方向词?〔前后左右〕

〔请2人一起面对面做游戏〕

老师同样这么说,为什么他们做的不一样?〔朝向不一样〕

小结:看来单单用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晰。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

2、师:生活中还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词?〔揭题,板书课题〕

对于东南西北,你们已经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这么多,你们真爱学习,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讨论怎样辨别东南西北。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学习辨别方向

师:你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那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呢?〔发方向牌:东〕

还有3个方向呢?看来有点难,请电脑博士帮帮忙吧。

出示儿歌

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齐读,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发方向牌:西北南〕

同学一起面对太阳〔面对东〕站立,边指边说,同桌互说。

2、活动巩固方向

活动一:指一指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辨别东南西北,接着老师报方向,你们能快速地指出来吗?

东,西。南,北。

现在你们发觉什么?〔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板书〕这是辨别方向的一个好方法。

练一练:咱们来一道填空题

我的前面是东,我的后面是〔〕,我的左面是南,我的右面是〔〕,

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前面是〔〕,我的右面是北,我的左面是〔〕。

活动二:转一转

现在老师再报出一个方向,你们能很快地面对着这个方向吗?

面对东,面对南,面对西,面对北,〔再来一次〕

在这个活动中你发觉什么?〔顺时针转,板书〕

这是辨别方向的又一个好方法。

只要告知我们一个方向,就能根据顺时针转的方法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练一练

我的前面是西,大家用顺时针转的方法,指出其余三个方向。

我的前面是南呢?

活动三:写一写

发觉了这么多的辨别方向的好方法,真不错。现在老师要收好方向牌,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要求是:一人,先东南西北选一个方向站好,再说说其余方向。还有一人记录。

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你们又发觉什么?〔小结:人的朝向是可以变的,但方向是不变的〕

活动四:猜一猜

蒙住一同学的眼睛转几圈,然后大家告知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再让他猜出其余方向,大家产裁判。

再让他当小老师出题考考大家吗?

三、走进生活,活学活用:〔课件〕

1、完成书上例题1

2、要求:同学当向导,介绍以本学校的学校为中心,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综合练习

《帮迷路的小兔回家》:一天下午,一只小兔在树林里迷路了,它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记得自己的家在树林的东面,可树林的东面在哪儿呢?它怎么也找不到,这下,小兔可焦急了。你们有方法吗?

小结:数学知识能够援助我们辨别方向,〔课件〕使我们不会迷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东南西北方向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学习。

四、总结

1、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2、回去看看自己家的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写一那么《我帮迷路的小兔回家》的数学日记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同学计算技能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同学认识并掌控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索: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假如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引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讨论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让同学思索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末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留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竞赛的形式完成思索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活动,让同学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同学经受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进展同学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约而有趣的试验,向同学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同学们剧烈的爱好和新奇心,进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本校的同学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同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仔细认真观测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认真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觉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或许同学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舞同学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觉类似的现象?〔让同学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同学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涌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涌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老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同学观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觉?

A、看到了完全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同学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8

〔4〕全班沟通,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同学拿出课前预备的小镜子,按此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同学在小组内沟通想法。

〔3〕全班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同学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智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试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同学,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同学。

D、让同学观测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同学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老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同学,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同学观测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同学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查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同学明白,假如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假如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方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

〔1〕让同学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同学,自己动手剪一些简约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同学的爱好、爱好和性格得到张扬,满意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同学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同学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控。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同学进一步熟识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技能目标:培育同学观测比较分析问题的技能,逐步养成积极思索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同学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

1、掌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讨论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假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同学动手操作,老师巡察。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老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径直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同学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争论一下。

同学争论,师巡察,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由于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同学读。

师:现在,谁来告知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依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同学说出由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以下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二)、料事如神(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8平方米=()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日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共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受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约试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约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教学重难点

不遗漏的列出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预备

3个转盘、假设干个纸杯纸箱、4个红色乒乓球、3个黄色乒乓球、3个黑色乒乓球。同学自制转盘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师:今日,我带来了一位老伙伴,他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录音〕同学们好,我是调皮!我来玩个游戏,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师:〔出示转盘〕假如转动指针,指针可能停在什么颜色的地方?

有生说指向紫色,有生说也可能指向黄色。

师动手转动指针,进行验证。

〔录音〕小伙伴猜对了吗?两种颜色都有可能指到。那么谁的可能性大一些,谁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生答。

师:小伙伴们说的有道理,在这个活动中,两种颜色都可能指到,只是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今日我们就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讨论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游戏的连续

1、〔录音〕调皮:我还带来了一个转盘,这次还要请大家来猜猜指针会指向哪种颜色?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些?

师:〔出示转盘〕谁情愿来猜?

生:可能转向紫色。

生:也可能转向黄色。

生: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师:为什么说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一样?

生:由于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大。

师:小伙伴说的很好,两种颜色的面积一样时,转动指针,指向两种颜色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请同学到黑板前动手拨一拨,进行验证。

2、师:昨天小伙伴在家也制作了一个转盘,拿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然后动手转一转,看看你猜对了吗?生出示自制的转盘,在小组内活动。

老师下到各组参加活动,对同学的错误判断实时订正。

3、〔录音〕调皮:刚才你们活动的好喧闹!我也很想参加。我预备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转盘,你们帮我想想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小状况,好吗?

师出示转盘。让同学说一说看法,以及理由。

生:转向橙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向黄色的可能性最小。由于面积大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大,面积小的指向的可能性最小。

师:在玩转盘的过程中,你们发觉了什么道理?

生答。〔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游戏二〔抛纸杯〕

1、宣布规章。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抛纸杯”的试验,

每个同学抛5次纸杯,每次的结果都要记录在试验单上。4人都抛完5次,再与同伴沟通自己的结果,组长并将涌现各种结果的次数进行,最末得出结论。

2、小组活动。〔师下到各组参加活动。〕

3、沟通结果。尽量请每个小组都汇报他们的试验结果及结论。

师将各组的试验结果进行,这样累计的次数多了,更简单得出正确的结论。

4、形成结论。

纸杯抛出,落地后侧放的可能性最大,由于侧面的面积最大,正放的可能性最小,由于底部的面积最小。

游戏三〔摸球〕

1、师:刚才的游戏同学们都玩的不错,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出示纸箱,并放入2个黄球和1个白球〕

师: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

师请一生到讲台前摸球验证。

2、师:〔在箱内再放入3个红球〕现在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生答。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

师: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生答。

3、〔在箱内放入2个白球和2个黄球〕师:一次摸出2个球,可能涌现几种结果?

生在小组内争论。

汇报结论。

师:小伙伴,这节课我们上得真开心,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延伸作业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涌现什么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板书设计

猜一猜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5~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同学娴熟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控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3×3040×3060×70032×40

80×7090×4265×100700×2

60×7248×2037×2087×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让同学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老师讲评,讲讲时要提示同学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

让同学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同学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示: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要让同学分析出每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6题。

依据班级详细状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相同,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上。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和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319×453×861×7

14×1020×4250×6080×30

700×2071×2056×4047×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32,要求同学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留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留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同学完成后,老师讲评,重点要让同学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依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依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活动。在“租车”的活动中,通过解决40人如何安排车辆的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用餐”活动中,通过搭配快餐,让同学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算用餐的费用,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在旅游计划中,通过让同学了解旅游的路径、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技能。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同学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受、体验。加之我班同学经济条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机会少,要体会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难。但学校处在旅游之地,离旅游景地较近,对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选择了带领同学们去模拟旅游。将租车、买门票、参观、用餐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在活动中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进展数学思维的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同学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约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受观测、思索,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进展实践技能与创新技能。

3、情感立场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同时使同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学难点:

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漂亮的地方?谁来告知老师。〔指名同学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临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闻名的旅游景点有华清池、骊山、鸿门宴遗址、西安事变蜡像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你们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同学对以前旅游美妙经受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利用临潼丰富的旅游资源,,创设去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情境,使同学自主参加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创设这样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发同学剧烈地学习爱好,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租车

1、师:那么,我们要想去旅游,该怎么去呢?〔乘车〕让我们一起去租车吧!请大家看,从屏幕中你发觉了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参观。

〔2〕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以租:大车限乘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120元。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租车呢?

〔1〕同桌争论租车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车。大车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车,小车花的钱少。

③我觉得两种车都可以租……

3、老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租车时不仅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还要考虑让车的座位尽量坐满,假如不可能坐满,空位需要尽可能少。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同学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约问题。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同时使同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课题:调皮他们学习今日要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耍,这节课,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游园吧〔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去游园〕。

活动一:租车

1.出示情境图:

师:观测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数学信息是:有48人去游园,需要租车,小车每辆最多乘12人,租金是120元,大车每辆最多乘18人,租金是160元。

生2:问题是: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师: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两遍,独立思索,再与同伴说一说:可以怎么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生:独立思索,与同伴沟通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同学汇报思索的过程:可以租3两大车,坐54人,有6个空位,租金是3×160=480〔元〕;

2.师:究竟有几种租车方案?我们来整理一下吧。

出示列表:把你想到的租车方案,依次序填在表格里。

生:独立完成表格,把各种租车方案都填在表格里,沟通展示。

展示完同学的列表后,师选出同学〔有条理思索的〕代表方案展示:

3.怎样租车最省钱?

1〕观测上面几个方案,如何做最到省钱?你们有什么发觉?

生:最省钱的是方案4:租1辆小车和2辆大车440元。

师:为何方案1和4都是坐48人,相同的人数,为何租金不同?

2〕调皮说:假如我们是4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你们能帮帮调皮吗?学

生用列表的方法试着解决问题,汇报:租2辆小车,1辆大车省钱。

小结:租车最省钱的策略是: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假如坐不满,空座位需要尽可能少,尽可能用大车。

师:解决了租车的问题,同学们快乐的乘车去游乐园里玩耍了。

在游园的时候,同学们又遇到了数学问题,请我们帮忙解决呢。

活动二:

购买纪念品1.师出示情境图:观测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观测,汇报:小包装里有3个玩偶,每盒5元,大包装里有4个玩偶,每盒6元。买30个玩偶,可以怎么样买?

师:大小包装各需要几盒?独立思索问题“可以怎样买?”请你写出3种购买方案,哪种最省钱?

问:怎样写出你的方案呢?〔生:用列表〕

2.同学在题单上完成表格2,沟通展示:

比较:哪种方案省钱?争论:省钱的方案有什么规律?〔尽量购买大包装盒的省钱,由于大包装盒里每个玩偶的单价少〕

生:观测表格,思索,沟通,汇报。

师:利用列表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活动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了租车和购买纪念品时遇到的数学问题。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援助笑笑和调皮解决他们在游园时遇到的问题吗?

1.笑笑的问题是:买50个玩偶,怎样买最省钱?

2.调皮的问题是:假如大车可8人,小车可坐5人,我们28人乘车,怎样安排车辆空座最少?

同学独立思索,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师巡察,个别指导。

同学展示,汇报。

四.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从游园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同学回顾,思索,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同学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约问题。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3

设计说明

1.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把已有的阅历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舞同学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同学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同学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同学的迷惑作铺垫。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爱好。

本设计制造性地运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约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小课堂、大社会”,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3.着重观测,引导发觉,培育技能。

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同学在观测和发觉中掌控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同学的参加爱好,又让同学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究者,使同学在自我探究、自我发觉中猎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PPT课件

同学预备20**年、20**年的年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说一说记忆中美妙的或有非常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

3.观测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选择同学感爱好、熟识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同学用数学的眼光观测,让同学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拓展同学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观测20**年、20**年的年历。(课件出示)

思索: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师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1)一年有12个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年的2月有28天,20**年的2月有29天。

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非常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设计意图:通过仔细观测20**年和20**年的年历,让同学自主发觉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月的非常性,提高同学的观测技能和归纳技能。

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

①伸出左手,手背面对自己,握住拳头。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类推数到七月,转回来,从数一月的地方接着数八月,一贯数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②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同学实践)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一般指农历十二月,在这里代表公历十二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同学的思维水平。用歌诀援助记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起来。

5.知识拓展: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师:每年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播放录音:大月、小月的由来)

(同学茅塞顿开,原来这都是人为规定的)

设计意图:大月、小月的非常安排使同学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同学的视野,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与国王的名字(奥古斯都)印证八月的演化,令同学折服

学校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4

设计说明

发觉和应用乘法的计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关注同学的发觉。

在教学中,出示几组算式,先让同学观测每组中算式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观测乘数和积的改变,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反复观测,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能。

2.关注同学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同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同学理解并掌控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实时地安排同学根据规律写算式,依据规律进行计算,使同学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实时的检验和巩固。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径直写得数。

200×6=30×8=400×5=8×60=

13×4=16×3=

指名口算,并说说算法。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唤起同学已有的知识阅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组算式。

师:请大家先观测一下每组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想想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同学独立观测、思索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2)组织同学争论沟通。

师:计算出结果了吗,是怎样计算的?请说一说。

预设

依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重点理解下面四个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个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30×2=60,所以30乘2个10等于60个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个10,12×4=48,所以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个10乘40,12×40=480,所以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依据同学的汇报,师用课件出示每组算式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