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集_第1页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集_第2页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集_第3页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集_第4页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全集学校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1分)

1.学校心理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的年龄一般界定在()

A.0-18岁

B.5-18岁

C.6-12岁

D.6-15岁2.学校心理学家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A.认知疗法

B.药物疗法

C.食物疗法

D.行为矫正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将学习障碍归于()类别下

A.知觉障碍

B.运动障碍

C.后天脑外伤

D.发育障碍4.当前最有影响的职业辅导理论是()

A.发展理论

B.人格类型理论

C.心理动力理论

D.行为理论5.瑞文推理能力测验的材料是由()组成

A.60道逻辑题

B.60张图案

C.60道数学题

D.60道文字题6.社会技能缺陷是一种()缺陷

A.无情绪唤醒反应的获得性

B.无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

C.有情绪唤醒反应的获得性

D.有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7.到1940年为止,美国至少有()州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给学校心理学工作者颁发资格证书

A.1个

B.2个

C.5个

D.10个8.的时间限定一般为()

A.30分钟左右

B.1小时左右

C.2小时左右

D.3小时左右9.心理的技法不能归为下述理论领域()

A.精神动力论

B.人本主义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10.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观察学习的作用有()

A.学会新的行为方式

B.抑制或去抑制某些行为

C.促进某些行为

D.以上3种作用都有11.学习障碍者的神经系统有这样的特种()

A.脑结构轻度异常

B.脑结构严重异常

C.低级中枢功能异常

D.以上3种都有12."班级戏剧"是一种社会测量法的()操作形式

A.同伴提名法

B.同伴行为描述法

C.同伴等级提名法

D.同伴成就评定法13.美国心理障碍协会〔AAMD〕的心理障碍分类系统提供的发展标准认为,人的一生分为3个年龄阶段,即:()

A.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B.儿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C.学前期、学龄期和成人期

D.小学期、中学期和成人期14.非结构访谈的特点是()

A.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容易定量分析

C.不利于加深和拓宽对问题的研究

D.对访谈者的要求低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9分)

1.学校心理学服务范围有()

A.高等学校

B.慈善机构的心理诊所

C.宗教团体

D.地区教育机构

E.社区机构2.心理测量有下述特征()

A.间接性

B.相对性

C.代表性

D.直接性

E.普遍性3.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教师

B.学校行政人员

C.学生

D.学校所在社区的人员

E.家长4.在有关儿童社会技能的大量文献中,对社会技能的定义方法主要有()

A.专家定义法

B.行为定义法

C.测量定义法

D.同伴接受定义法

E.社会效度定义法5.用于行为矫正的刺激控制技术主要有()

A.排除

B.增强

C.重复

D.限制

E.代替6.按测验的目的,心理测验可分为()

A.能力测验

B.描述性测验

C.个性测验

D.诊断性测验

E.预测性测验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诊断性评价

1.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2.心理动力理论

2.将个体的发展看成是一系列连续的发展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解决一些冲突,对这些冲突的合理解决就意味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3.间歇强化

3.不定期的强化来维持某种行为,而不是每次出现该行为就予以强化的方法。4.追踪研究

4.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称纵向研究。5.社会技能操作缺陷

5.具有各种行为技能,但却不能在可接受的水平上表现出来。社会技能操作缺陷是由于某些社会性行为的操作缺乏足够的次数,与缺乏作出这种行为的动机或机会有关。6.塞耶(Thayer)会议6.1954年召开,这次会议促进了有关培训、证书颁发和业务思想的形成。四、简答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6分,共16分)

1.简述对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中的适应性行为进行评估的理论基础和评估方法.

1.(A)理论基础A.对于5-17岁的人来说,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一项关键的发展任务B.社会文化团体对学习能力的预期和强调是非常普遍的(B)评估方法A.广泛收集和考虑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教师访谈,收集累积资料的考查B.对课堂作业进行的抽样检查,课堂观察C.团体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结果,个体成就测验结果,诊断测验结果,的信息测量2.简述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2.(1)义务教育使儿童在校的比例和年限增加,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2)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的儿童大量存在。(3)特殊教育的出现。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学习障碍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特征.

1.自我概念差、自我评价低。他们把自己在学业自我、一般自我和非学业自我方面的表现都看得比正常儿童低;在归因上存在消极倾向,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很少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更多地归于外在不可控的因素,而对于失败,则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在社会信息知觉上偏于消极、敌意。知觉准确性差,对社会情景、言语与非言语社会交往信息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他人的意图与观点的意识与理解都比较困难;在社会关系的知觉上,他们把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都倾向于低估。2.论述我国建设学校心理学的必要性.2.(1)我国学生人数多,有问题的学生也很多。(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身心素质都很重要,特别是心理健康。(3)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1.B2.A3.D4.B5.B6.A7.B8.B9.C10.D11.A12.B13.C14.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分)1.ABD2.ABC3.ACE4.BDE5.ADE6.BD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2.将个体的发展看成是一系列连续的发展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解决一些冲突,对这些冲突的合理解决就意味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3.不定期的强化来维持某种行为,而不是每次出现该行为就予以强化的方法。4.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称纵向研究。5.具有各种行为技能,但却不能在可接受的水平上表现出来。社会技能操作缺陷是由于某些社会性行为的操作缺乏足够的次数,与缺乏作出这种行为的动机或机会有关。6.1954年召开,这次会议促进了有关培训、证书颁发和业务思想的形成。四、简答题(第1题10分,第2题6分,共16分)1.(A)理论基础A.对于5-17岁的人来说,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一项关键的发展任务B.社会文化团体对学习能力的预期和强调是非常普遍的(B)评估方法A.广泛收集和考虑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教师访谈,收集累积资料的考查B.对课堂作业进行的抽样检查,课堂观察C.团体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结果,个体成就测验结果,诊断测验结果,的信息测量2.(1)义务教育使儿童在校的比例和年限增加,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2)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的儿童大量存在。(3)特殊教育的出现。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自我概念差、自我评价低。他们把自己在学业自我、一般自我和非学业自我方面的表现都看得比正常儿童低;在归因上存在消极倾向,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很少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更多地归于外在不可控的因素,而对于失败,则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在社会信息知觉上偏于消极、敌意。知觉准确性差,对社会情景、言语与非言语社会交往信息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他人的意图与观点的意识与理解都比较困难;在社会关系的知觉上,他们把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都倾向于低估。2.(1)我国学生人数多,有问题的学生也很多。(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身心素质都很重要,特别是心理健康。(3)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二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1分)

1.学校心理学是()一个分支.

A.临床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应用心理学2.在《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中,将儿童多动症理解为().

A.轻微脑功能失调

B.一般性脑功能失调

C.重度脑功能失调

D.注意缺乏障碍3.时间序列设计的变式中,最常用的是().

A.A—B—A设计

B.A—B—B—A设计

C.A—B设计

D.A—B—A—B设计4.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B.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C.社会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5.第一个学校心理学的培训项目是()在美国纽约大学开设的.

A.19世纪90年代

B.二战结束时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由()个分测验组成.

A.6个

B.12个

C.18个

D.24个7.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非常重视().

A.幼儿期的体验

B.最近的体验

C.经历过的重大刺激

D.生活环境的影响8.社会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关系是().

A.社会能力包含社会技能

B.社会技能包含社会能力

C.二种相似的心理结构

D.二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结构9.儿童人格量表的简表(131个项目)有()个分量表.

A.2

B.4

C.6

D.810.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观察学习的作用有().

A.学会新的行为方式

B.抑制或去抑制某些行为

C.促进某些行为

D.以上3种作用都有11.信度是指().

A.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B.对测量对象测量的正确程度

C.计算的准确程度

D.可预测的准确程度12.危险儿童(childrenatrisk)不包括().

A.可能的辍学者

B.怀孕的少女

C.父母离异的儿童

D.监狱中的少年犯

13.聚合交叉设计的特点是().

A.充分发挥了纵向研究的优越性

B.充分发挥了横向研究的优越性

C.纵向、横向研究的优越性都得到发挥

D.纵向、横向研究的优越性都得不到发挥14.国际学校心理学学会成立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9分.)

1.在西方,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是().

A.酗酒

B.犯罪

C.毒品

D.家庭破裂

E.学习压力2.心理动力理论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包括().

A.皮亚杰的理论

B.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艾里克森的理论

E.信息加工理论3.目前使用最多的多元统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等级相关

B.多元回归

C.典型相关

D.判别分析

E.路径分析4.美国心理障碍协会对儿童适应行为的定义中特别强调的是().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个人的智力水平

C.个人的独立性

D.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E.自我控制5.行为等级评定法有下述局限性().

A.效度不高

B.计算比较复杂

C.有评定者偏差

D.不能确定具体的问题行为或技能缺陷

E.由于教师、父母观察儿童同伴之间密切交往的机会有限,影响评级的合理性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下列要求().

A.具有教学学历或教师合格证书

B.五年以上的教学

C.有硕士以上的学位

D.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的课程

E.年龄在30岁以上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心理

1、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2.学校恐惧症

2、学校恐惧症是儿童因对离家上学极度害怕而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症状,通常表现为腹痛、头痛、呕吐、腹泻等躯体症状并伴随焦虑、抑郁和恐惧等心理症状。3.问卷法

3、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4.正强化

4、正强化是运用某种令儿童、青少年喜欢、愉快的事物或事件偶联于特定的目标行为,借以提高该行为发生率的一种行为干预方法。、5.超我

5、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为达到完美和理想而活动。通俗地讲,“超我”就是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6.社会技能6、社会技能的定义较多,如“同伴接受定义法”、“行为定义法”,较好的应该是“社会效度定义法”,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技能是在给定的情景下,能预测儿童的某些主要社会性发展结果的行为。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学校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区分与联系.答:联系: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研究为学校心理学奠定理论基础,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心理学是从教育心理学基础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科学,所以称“应用的教育心理学”。区别: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来自教育实际,但不少原理来自动物的实验,而学校心理学的原理则都来自学校的实践和学校的课题研究。二、教育心理学尽管也涉及到问题儿童青少年,但主要还是偏重正常学生的心理研究,学校心理学主要是研究问题学生,尽管它也研究正常学生,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辅导与矫正问题学生服务。三、教育心理学家从事教育实践,主要是为了做干预或培养,对学生的某种心理品质进行实验研究,而学校心理学家去学校,他们或是在学校,或是更直接地为学校服务,带有更强的应用性。2.什么是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三步?答:系统脱敏疗法也叫交互抑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分以下三步:首先是评定焦虑单位,制订焦虑梯度;二是放松训练,三是脱敏过程。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职业辅导的行为理论与人格类型理论.

2.举例说明学校心理学家在提供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学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三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2.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想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7.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A.课程功能的角度B.教育阶段的作用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指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5.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A.先行组织者B.最近发展区C.教育与教学D.解决问题1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17.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8.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生产劳动D.社会活动20.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知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2.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3.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等内容。

A.对人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4.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包括()。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E.观察阶段

5.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的客观条件有()。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6.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

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监护与被监护

7.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A.目标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表达清晰

E.气氛热烈

8.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E.《雄辩术原理》

9.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类型有()。

A.双轨制学制

B.六三三制学制

C.单轨制学制

D.分支制学制

E.壬寅学制

10.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学校系统;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_____为标志。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3.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4.质量标准,规格要求;

5.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5.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6.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6.说明部分,本文部分;

7.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方式。

7.讲解,讲演;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8.京师同文馆;

9.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9.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0.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解析】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2.X【解析】初中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3.√【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4.×【解析】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5.×【解析】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6.×【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r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7.x【解析】分组教学有其优点同时也有一些较严重的问题,见教学组织形式章节。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8.√【解析】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是正确的。

9.依据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9.√【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0.√【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题千说法是正确的。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意义学习

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个人本位论

2.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3.隐性课程

3.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4.榜样法

4.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5.教育(狭义)5.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简述素质教育患想的基本观点。

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七、论述题(共10分)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答案要点】

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到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需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好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交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这是重庆一中学由学生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

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桌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要点提示】

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B【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C【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C项与启发项原则无关。

4.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5.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C【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8.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9.B【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C【解析】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

11.B【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12.B【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3.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4.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5.B【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16.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它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17.A【解析】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D【解析】德国是最早的,在1763年,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的规程,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9.A【解析】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20.D【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的支配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二、多项选择题

1.ACDE【解析】现代教育还不具有公益性和免费性。

2.ABCDE【解析】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说法。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ABCDE【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4.ABCD【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5.ABCDE【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定者及儿童本身的特点也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制定。

6.CD【解析】学校和学生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叫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由教育法调整。

7.ABCDE【解析】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包括:(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8.CE【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作《雄辩术原理》。

9.ACD【解析】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10.ACD【解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三、填空题

1.学校系统;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质量标准,规格要求;

5.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6.说明部分,本文部分;

7.讲解,讲演;

8.京师同文馆;

9.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0.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四、判断题

1.√【解析】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X【解析】初中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3.√【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解析】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

5.×【解析】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6.×【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

7.x【解析】分组教学有其优点同时也有一些较严重的问题,见教学组织形式章节。

8.√【解析】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是正确的。

9.√【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题千说法是正确的。五、名词解释

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3.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4.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5.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六、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到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需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好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交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八、案例分析题

【要点提示】

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卷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心理特性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2.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3.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人格特征D心理活动特性或心理状态4.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常量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的活动来实现A神经系统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到神经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A绝对感受性B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觉阙限7.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8.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方位知觉D似动知觉9.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渡学习10.各种感觉的后像就是()的不同表现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11.“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具有()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具体性12.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的趋势A下降B上升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13.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却只能择其一时引发的冲突叫()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4.()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A热情B应激C激情D心境15.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的提者是()A詹姆斯、兰格B坎农、巴德C阿诺德D沙赫特、辛格16.()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A比率智商B离差智商C一般智商D绝对智商17.()是人的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A幼儿期B青年期C童年期D成年期18.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A自我观察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19.()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A霍尔B达尔文C荣格D普莱尔20.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B获得创生感(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D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21.“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学派所倡导的A精神分析论B行为学习论C社会文化历史论D认知发展论22.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A演绎推理能力B守恒法C直观形象性D自我中心23.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以上答案都不对24.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A手的动作B脚的动作C头部动作D躯干动作25.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是()A乔姆斯基B巴甫洛夫C斯金纳D班杜拉26.下列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中,哪一种是积极依恋()A安全性依恋B回避型依恋C反抗型依恋D合作型依恋27.幼儿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A典型事例B定义C言语讲解和概括D概念名称的组合28.罗森塔尔关于教师期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A教师期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B教师总是有偏见C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D学生的智力情况会影响教师的偏见29.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榜样是()A活的榜样B符号性榜样C诫例性榜样D活生生的人30.学习形成两个或更多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是()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概念学习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威特洛克32.在1948年首先用投射法对成就动机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麦克里兰德B阿特金森C默里D布鲁纳33.关于某种特殊条件可能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可检测的预测叫做()A推论B数据C外化解释D假设34.若使区组间的被试尽量做到同质,可以()A用同一个被试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B使用配对法分配被试C区组内的单位使一个团体,以不同团体为区组D以上都对35.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变化,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A历史B选择C成熟D亡失36.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之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A反应准确性B反应强度C反应频率D反应组织37.当噪音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的条件概率A击中B漏报C虚报D正确拒绝38.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39.在能力测验中,代表测验量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40.在200个学生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是120人,则该项目的难度P值是()A120B60C0.40D0.6041.初测用的测验并非正式测验,初编题目的数量根据要求应()最终所需要的数量A少于B等于C多于D有时多于、有时少于42.采取前测-后测方法,可获得在前测中错误回答某项目而在后测中能够正确回答的被试人数比例,此即该项目的()A信度B效度C个人获得指数D通过率43.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A一般适用于学前儿童B以思维的精确性记分C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D包括30个分测验44.职业测验最重要的两种效度是()A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B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C预测效度和内容效度D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45.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A圆形图B散点图C条形图D线形图46.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可以用()表示A简单次数分布表B相对次数分布表C累加次数分布表D双列次数分布表47.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A方差B标准差C百分为差D平均差48.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呈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A积差相关B斯皮儿曼等级相关C二列相关D点二列相关49.以下几个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值,相关程度最高的是()A0.8B0.1C-0.9D-0.550.在次数分布中,曲线的右侧部分偏长,左侧偏短,这种分布形态可能是()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D常态分布51.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A正态分布和f分布Bf分布和t分布C正态分布和t分布D正态分布和卡方分布52.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A越高B越低C越明显D越不明显53.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不包括()A问题的提法不同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C结论不同D否定域不同54.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对区组划分的基本要求是()A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B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C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D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55.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A达尔文B高尔顿C高斯D瑟斯顿56.以下关于测定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不显著B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C测定系数不可能为1D测定系数不可能为057.在相关样本四表格的检验中,如果期望次数小于5时,可用()检验法A卡方检验BZ检验Ct检验D费舍精确概率58.某学生通过测评后,得到他的算术是6年级水平,阅读是5年级水平,那么,该测验采用的是下面哪种类型的发展常模()A发展顺序量表B智力年龄C百分等级D年级当量59.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与样本的大小()A没有一定关系B成反比C毫无关系D成正比60.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A十分精确的B自由分布的C大量的D等级形式的61.进行变量筛选简化回归方程的方法,称为()A方差分析法B回归统计法C回归检验法D逐步回归法62.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A父亲的月工资是1300元B小明的语文成绩是80分C小强100米跑了第2名D小红某技能测试得了5分63.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A综合虚无假设B部分虚无假设C组间虚无假设D组内虚无假设64.统计学中称()为统计检验力AαBβC1-αD1-β65.检验一个因素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接近,这种卡方检验是()A配合度检验B独立性检验C同质性检验D符号检验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66.坚持脑功能整体说的主要有()A潘非尔德B拉什利C波伊劳德D弗罗伦斯67.产生闪光融合的原因是()A视网膜在光刺激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又需时间停止反应B在闪光频率超过感受器启动和停止兴奋速度时,神经反应就会相互重合、叠加在一起C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D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减少,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68.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界产生了许多有关学习方面的理论,它们是()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D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69.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是()A开始形成同伴团体B同伴交往的形式复杂多样C开始建立友谊D朋友关系变得相对稳定70.关于负启动的起因有()A情景恢复B观察时间C编码协调D认知去活化71.ROC曲线能够反映出()A信号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B同一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C信号检测标准变化时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变化D不同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72.等值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有()A共同组设计B运用严格平行测验C“锚测验”设计D运用问题行为测验73.情绪的测量方法有()A形容词核对表B维量等级量表C面部表情D生理指标74.下列关于配合度检验方法中的自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与实验或调查中分类的项数有关B通常情况下,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一般为分类的项数减1C配合度检验的自由度一般为理论次数减1D在正态拟合检验时,自由度为分组项目减375.样本容量是由()等因素决定的A统计抽样的基本原理B研究的内容C采用的统计方法D课题本身的客观条件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76.请你谈谈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答: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结合物。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第一,现象学上的区分。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第二,实验操作上的区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度的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纬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这时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内隐学习的经典实验研究中都发现了这种内隐的优势效应。第三,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不同的,它们有着相互独立的生理机制。第四,学习机制上的区分。从学习机制上探讨两者的区别是从根本上将两者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的有效方法。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个方面。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深层联系:第一,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外显学习有时阻碍内隐学习,有时又促进内隐学习。第二,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对促进外显学习,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三,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说,任何一种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77.简述聚合交叉设计的特点,并进行评价答:聚合交叉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主要的研究设计之一。它是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研究方法。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优点是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从纵向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78.简述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区别答:常模参照测验是指通过将被试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看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解释分数的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是通过将被试得分与某一绝对标准进行比较,看其是否达到某一绝对标准来对分数进行解释的测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解释分数的方式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适用范围的不同;对题目难度的要求不同。79.简述确保代表性样本的主要方法答:第一,分层取样:根据实验目的及一定的分类特征,把全体成员划分为数目较多并各具不同特征的群体或类别,然后在各种类别中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别的抽样方法。第二,配额取样:此方法在市场调研和民意调查中比较流行。它是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配额进行抽样,但是从各个层次中如何抽取就全要看研究者的选择了。第三,成团取样:在一个特定的城市里,一个特定地理区域集中居住的是工人阶级,或者是中产阶层,既然如此,“成团”(可以是住宅区或者整条街道)就可以从每一个这样的区域随机选择出来,这样的取样方法叫。第四,雪球式取样: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一个研究者可能找几个关键的人来访谈,然后由这些人再提供一些人的名字,也就提供了一些深层次的联系,进而将这些人也纳入样本进行访谈。第五,关键案例: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特殊的案例发现一些能适用于更多一般案例的东西,这种案例就是。第六,自选样本:在研究中,样本并非研究者挑选的。他们只能用那些恰好在研究时经过的人作为样本。第七,方便样本:研究的被试是那些你很容易找到的人。80.简要论述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答: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一)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用各等级重点的Z分数代表该等级分数:1.根据各等级被评者的数目求各等级的人数比率2.求各等级比率值的中间值,作为该等级的中点3.求各等级中点以上(或以下)的累加比率4.用累加比率查正态表求Z值,该Z分数就是各等级代表性的测量值5.求被评者所得评定等级的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为每个评定者的综合评定分数(二)确定测验题目的难易度假设一个测验中不同难易题目的分布是正态的1.计算各题目的通过率2.用0.5减去通过率,不计正负号,获得正态分布表中p值3.依照p值查出Z值,通过率大于50%的Z值计负值,小于50%的Z值计正值4.将查表得到的Z分数加上5(假定正负5个标准包括了全体)便可得到从0-10的十进制的难度分数值(三)在能力分组或等级评定时确定人数假定能力是正态分布1.将6个标准差(假定正负3个标准包括了全体)除以分组的或等级的数目,做到Z分数等距2.查正态分布表,从Z求p3.将比率乘以欲分组人数(p*N),便得到各等级或分组该有的人数(四)测验分数的正态化将非正态的原始分数转换成正态分布——次数分布的正态化(前提: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上应该是正态分布)1.将原始分数的频数转化为相对累积频数(百分等级)2.将相对累积频数视为正态分布的概率,查表求Z值T分数(Tscores)是Z分数转化而来的一种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公式:T=10Z+50T分数正态转化1.将原始数据整理成次数分布表2.计算各分组上限以下的累加次数cf3.计算每组中点的累加次数,即前一组上限以下的累加次数加上该组次数的一半(?该组次数为奇数时如何?)4.各组中点以下的累加次数除以总数求累积比率5.将累积比率视为正态分布的概率,查表求Z值6.用公式T=10Z+50将Z分数转换为T分数。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81.请你谈谈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与作用。答:(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作用程度岁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2)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3)家庭元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4)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些日后行为。”这是麦肯依有关早期儿童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5)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同学、班集体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特别是教师既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又是学生评价言行的标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教师所管辖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师气氛区中,学生欺骗减少。在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管理风格下,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个著名的研究实例是,巴里关于阿拉斯加洲的爱斯基摩人(Eskimos)和非洲的特姆尼人(Temne)的比较研究较好的说明了生态系统对人格的影响。另外,气温也会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的反应,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7)自我调控因素。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和自控系统。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掌握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和谐。具有自知的人,他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有效地利用个人资源,发挥个人长处,努力的改善自己和完善自我。健康的人格是自我的内在统一,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延伸自我和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综上所述,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的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82.依据学习迁移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答: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教学提供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一、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概括化原理”表明,两种学习间的迁移部分地是由于两种学习中的共同成分,其中主要是由于共同的原理造成的。在教学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则的迁移是最常见的迁移现象。为促进原理的迁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学主理解基本原理,最初给予恰当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课题,使学生充分掌握以至达到过度学习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以后,不但要演算基本原理、练习题,也要练习解答复杂的应用题。如果既能理解又能演算任何一个应用题,这说明学生已明确地理解了基本原理。教师不要在学生还未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应用原理去解决应用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造成混乱,很容易发生负迁移或机械地学习。此外,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更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概括学过的知识,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方法,使基本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迁移。二、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学习迁移的定势说说明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另一有效方法。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多半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也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传授或暗示的。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识记和回记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技巧等。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最好途径,复习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结合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情境。另外,还要在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运用情境中的种种情况。例如学习计算,不仅要让学生单纯地学会计算的法则,还应该使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解决计算问题。此外,课堂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日后学生能将其活动应用于相类似的实际生活时才是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