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绪论_第1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绪论_第2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绪论_第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绪论_第4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讲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绪论一、地球的圈层构造二、环境与环境问题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一、地球的圈层构造二、环境与环境问题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外部圈层概念组成意义大气圈地球的气体层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人类关系最密切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地球表层是最适宜的人居环境辐射地表固液气体并存,互相接触,渗透,相互作用强烈。地表进行着复杂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地表是影响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最

地方,产生着各种自然现象,气候变化,特殊的地质和地貌。·(

Rachel

Carson,1907年-1964年)一、地球的圈层构造二、环境与环境问题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环二、环境与环境问题主体环境环境的概念1、广义的概念定义一个物系,物系之外的相关物称之为环境。所关注的事物或研究对象主体所存在的空间及该空间中诸事物的总和2、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的概念3、《中

环境保

》所称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的概念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的分类主体人类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环

境范围聚落环境性质物理环境地理环境化学环境地质环境生物环境星际环境二、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环境问题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资源枯竭和工业化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原生或第一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环境问题自然问题人文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分类人对立的关系环境环境问题环

据环境污染物总量≤环境容量无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物总量>环境容量产生污染问题萌芽阶段阶段第一次第二次1930年12月1948年10月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

烟雾事件1952-1962年伦敦烟雾事件1936年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3-1956年水俣事件1931-1972年富山事件1955年1968年四日时间米糠油事件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硫酸厂、冶炼厂、炼焦厂等排放SO2、SO3等有害气体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60人,数患呼吸道疾病。工厂的废气排放是巨大的污染源伦敦烟雾事件1952,英国伦敦,大气中煤烟、

SO2,Fe2O3粉尘浓度高,久积不散。居民呼吸

,咳嗽、头疼、、 人数达4000人,受害者10000余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36年到50年代,洛杉矶,汽车排气中的大量石油废气、CO、PbO等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刺激眼、鼻、喉等,严重时致人。造成家畜患病,影响农作物生长,损坏建筑物。光化学烟雾笼罩下的洛杉矶水俣事件1953-1956年,九洲南郡水俣镇工厂以氯化、硫酸

为催化剂,含甲基

废水、废渣排入水体。精神失常、耳聋眼瞎、全身麻木、严重时(共43人)。米糠油事件1968年,

九洲爱知县23个府县,生产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

,混入米糠油中患者眼皮发肿、

、肝功能下降,肌肉疼痛,直至

。病患者5000余人,

16人。当前重大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面积酸雨;淡水资源枯竭区域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

及沙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突发性严重污染事故海上溢油事故;核电站泄漏事故;

泄漏事故;油库

事故,南极上空2000年9月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山东滨州段干枯对棕榈油不断上升的需求导致

洲大片热带雨林的殆尽,中拍摄的从而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造成

。是沙捞越热带雨林中的梯田和田间小路。石油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地球上1/3的资源——“自然

”被消耗殆尽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失去淡水生态系统正在以每年4%的速度失去海洋生态系统正在不断的加速,并已开始失去其维持生命过程的全世界每一种生命系统的能力和延续能力。过去半个世纪:全世界已丧失了在

年限内将失去寄生着25%的海洋生物Paracitise表土层(topsoil)森林覆盖(timberland)珊瑚礁(coral

reef)一、地球的圈层构造二、环境与环境问题三、环境科学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酝酿于20世纪60年代,集成于20世纪70年代3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该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2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三、环境科学1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

规境

划地

评学

学生

经物

价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预防和治理水体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提供不同用途和要求用水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研究预防和控制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工程技术措施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与管理工程研究城市

、工业废渣、放射性及其它

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回收利用资源化等的工艺技术措施。4、噪声、振动与其它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声音、振动、电磁辐射等对人类的影响及消除这些影响的技术途径和控制措施。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研究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和防治技术措施进行整体的系统分析,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运行和管理。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成份、来源、含量和分布状态、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判定、解释和

。一、地球的圈层构造二、环境与环境问题三、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1973~1978年)1973年

第一次

环境保护会议“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二、

开放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一)第二次

环境保护会议的历史贡献“三同步”、“三

方针的提出确定了符合国情的三大环境政策提出了到20世纪末的环保

目标(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二、

开放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三)我国环保政策、

体系已初步形成环保

: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章环保

及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其他规章二、

开放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年)(四)第三次

环境保护会议的历史贡献提出努力开拓有总结确定了有的环境保护道路的环境管理制度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一)世界已进入可持续发展时代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原则工业生产发展的环境原则经济决策中的环境原则三、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后)环境保护会议(二)第四次1.

历史贡献“九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2.

作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决定》(三)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四、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中

民 环境保 (自 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

民 领域和中

民 管辖的其他海域。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四、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中

民 环境保 (自 起施行)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