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学_第1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学_第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学_第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学_第4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因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弗洛伊德主义(或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在发展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学观。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内容庞大而复杂的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心理学、医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及其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同时在布吕克生理研究所工作,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并从事脑解剖学和病理学研究。1886-1938年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疾病。1892年,创立自由联想法。1895年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癔病研究》一书,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之作。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一书,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成。1910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梦的解析》(1900)《性学三论》(1905)《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1922)《焦虑问题》(1926)《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梦境弗洛伊德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梦、癔症)。前意识(preconscious):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意识(conscious):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结构包括自我(ego)、本我(id)、超我(superego)。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本我派生出自我,自我又派生出超我。反过来超我管束自我,自我约束本我。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一个正常人身上,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而能较好的适应生活,应付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保持心理健康。这种平衡一旦打破,人就会产生适应困难,表现不良的社会行为,出现心理异常,以至于发生精神疾病。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个本能决定论者,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它是一种能量,并藏在本我之中。里比多要达到成熟,真正行使生殖职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由于里比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放的部位不一样,这些不同的部位被称“性感带”。弗洛伊德根据里比多发展经过“性感带”为标准,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婴儿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的中心,是力比多集中的地方。(2)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性感带转移到肛门,婴儿可以在大小便时体验到快乐。在父母对婴儿施行排便训练之初,婴儿总是反抗,然而婴儿最终会接受这一训练养成了用厕所的习惯,这时性感带也从肛门转移。

(3)前生殖器期(3-6岁)这个时期里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快感的主要来源,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此时儿童会出现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即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俄狄浦斯情结(4)潜伏期(6—11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地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来行事,此时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觉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5)青春期(11-13岁开始)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来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这一阶段,人们可以用很多种社会可接受的方法处理性能量,比如,交朋友、从事艺术活动或运动、工作。性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人格也趋向成熟。(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HErikson,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1902年出生于德国。1933年举家迁往美国波士顿,并以精神分析家的身份私人开业。先后在哈佛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系、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加利福尼亚研究所、匹茨堡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任职。

埃里克森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其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在七十年代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理论。1950

《儿童和社会》1958

《少年路德: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1964

《领悟与责任》1968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1969

《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1973

《共同点的研究》1974

《新的同一性维度》1975《生命历史与历史时刻》1977《玩具和理由:经验仪式化的阶段》1979《同一性与生命周期:一种新观点》1982《生命周期的完成》1986《老年人的重大事件》著作E.埃里克森艾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解决面临的危机,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从而有助于发展个体的健全人格。反之,如果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就会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埃里克森根据人一生中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按生理发展的顺序排列的,但每阶段能否顺利渡过则是与社会环境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关。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学前期主动对内疚学龄期勤奋对自卑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老年期完美无缺对悲观人格发展的八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受着父母的照顾、关切与爱抚,感到了安全,就会对其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感。这样的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阶段1婴儿期(0-1.5岁)发展危机:信任对不信任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可获品质:希望

如果父母的信心不足,对婴儿的照顾不周、育儿方式有缺陷,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儿童开始自己探索周围环境,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自己穿衣、吃饭等,产生了自主的欲求。如果父母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和限制,什么事都由成人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生羞怯、疑惑。

阶段2

儿童早期(1.5—3岁)发展危机: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性和克服羞怯感和疑惑感可获品质:意志

此阶段的儿童精力充沛,好奇多问,喜欢表现自己,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像,儿童将获得主动感;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像,儿童则倾向于缺乏主动性,有愧疚感。

如果儿童在这一阶段获得更多的主动感,更少的愧疚感,他们就会获得“方向和目的”品质,即具备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

阶段3

学前期(3—6、7岁)发展危机:主动对愧疚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愧疚感可获品质:目的

此阶段的儿童多数在上小学。他们努力学习,企求在学业上取得成就,能在同伴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儿童在求学过程中,经验到的是成功多于失败,他将因而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敢于面对困难情境的挑战,以后继续追求成功。

如果求学过程中所经验到的是失败多于成功,甚至只有失败没有成功,他将养成自贬、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对生活中现实的困难。

阶段4

学龄期(6、7—12岁)发展危机:勤奋对自卑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可获品质:能力

此阶段是人生全程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

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对自己心理面貌的整合。如果在前四个阶段建立起信任、自主、主动、勤奋等品质,所想所做的符合自己的实际身份,就能建立起同一性,可以顺利地进入成年期。

如果在前四个阶段形成过多的不信任、羞怯、内疚、自卑,就会产生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陷入无所适从。发展危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发展任务:建立同一性,克服同一混乱感可获品质:忠诚

阶段5

青年期(12—18岁)

此阶段个体已走向社会,进入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之中。他们需要与伴侣、朋友、同事等建立爱情、友谊、团结与亲密的关系,就可形成一种亲密感。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

如果个体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能与别人建立友爱、亲密的关系,就会感到孤独,产生不愿与人接近的孤独感。

发展危机:亲密对孤独发展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可获品质:爱情

阶段6

成年早期(18—30岁)

此阶段的个体已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是指生儿育女,还指通过工作来创造事物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关心和指导下一代的成长。

如果个体家庭美满,能够关怀下一代,并且事业成功,富有创造力,就会获得繁殖感。

如果个体只专注自己,不关心他人和后代,他就不能获得繁殖感,心理就会产生停滞或倒退。发展危机:繁殖对停滞发展任务: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可获品质:关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