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_第1页
刑事科学技术_第2页
刑事科学技术_第3页
刑事科学技术_第4页
刑事科学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科学技术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它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科学证据的专门技术。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序)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搜集犯罪证据,发现侦查线索,运用一定事实上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检查,对事主、被害人、知情人进行调查访问等一系列活动的法定侦查措施。现场勘查的主体是侦察机关的刑事技术人员,在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技术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凶杀案件(法医)重大盗窃案件(痕检人员)。现场勘查的客体即对象仅限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及围绕犯罪情况、后果所进行的调查访问等。现场勘查的主体与客体有一定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联系在一起,其中策略方法主要是指现场调查询问时,根据与犯罪有关的不同人员及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运用询问策略。通过对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发现侦查线索、搜集犯罪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现场勘查任务划定勘查范围确定事件性质2.查明犯罪活动发现搜集证据3.记录现场提供侦查依据4.分析勘查材料确定侦查方向现场勘查应遵循的原则及时有序原则2.认真细致原则现场勘查紧急措施现场紧急措施,负责现场保护人员有义务对重伤者、险情、交通障碍、嫌疑人等采取抢救、排险、疏导和控制等紧急措施。紧急情况下侦查人员对难于妥善保护的现场要及时进行搜查,发现现场及其附近的罪证,如血衣、凶器、散乱的尸块,发现可疑人等及时捕获,以免继续危害他人。在搜查过程中,对可疑人员及其所携物品一一检查,必要时予以扣留。在明确犯罪分子逃离方向、体貌特征、携带物品、交通工具等时,要布控、追缉、堵截,尽早查获罪犯。实地勘查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方法:1.由中心方向向外围进行勘查2.由外围向中心进行勘查3.分片分段进行勘查实地勘查的步骤静态现场勘查是现场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原始状态、内外环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巡视观察的一种侦察活动。1.整体静态勘查2.局部静态勘查动态勘查是在静态勘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每个局部中的痕迹、物品进行翻转移动地观察、检验、检查、研究、记录采集的一项侦查活动。无论是静态勘查还是动态勘查都不是孤立的,二者相互联系交替进行,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相互包容。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由静态到动态对现场反复勘验,从中发现、提取和保存各种痕迹物证,揭示案件的本质。手纹与手印的定义手印是指手掌面接触客体所遗留的印迹,即手作为造型客体在肌力的支配下,印压接触承受客体,通过客体的局部形变或表面附着物的变化来反映手掌面皮肤花纹形态结构的印痕。手印是指手掌面皮肤花纹,包括手指、手掌面的乳突线花纹、屈肌褶纹、皱纹、伤疤及脱皮等。其中,反映性最好,特定性最强的是乳突线花纹。手印检验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的真伪与分析案情提供可靠的材料2.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3.为串并案件、查获或查缉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手段4.通过对手印的科学鉴定,为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证据手印的分类按乳突纹线的构成分类1.弓型纹印2.箕型纹3.斗型纹4.混杂型纹、按手掌结构分类1.手指纹印2.手指节纹印3.手掌纹印按手印的反映状态分类1.立体手印2.平面手印箕型纹特点和组成箕型纹内部花纹中心有1根以上的箕形成,其上部及两侧外围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一些波浪线和横直线作为根基线的3个系统组合而成。通过只有1个三角,位于箕头的下箕支附近。个别的有2个三角,位于箕头的上、下两侧或左、右两侧。斗型纹特点和组成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1根以上的环行线或螺形线或曲形线,其上部及两侧外围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一些波浪线和横线等3个系统组合而成,有2个以上的三角。寻找和发现手印的方法寻找发现现场手印的重点部位犯罪活动的中心区域2.来往现场途径中可能接触的物体3.作案工具或其他遗留物4.与案件有关的附属设备和物品发现手印的方法在各种物体上寻找发现手印,应根据物体的不同性质,手印的不同种类,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奏效。对立体手印和平面有色手印,通过普通光或打侧光或改变光的色调或增加光强等方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发现手印。对透明物体上的无色手印,通过透光加深背景颜色的方法进行观察时,使光线从物体的背面投射于物体,人的视线从正面观察物体,借助手印纹线部分与物体的透明度不同显示的差别来发现手印。对表面光泽的非透明体上的无色手印,可利用物体对光反射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正面投射光线观察,也可用“哈气”的方法,利用“哈气”在客体和手印纹线上附着程度的差异来发现手印。对表面无光泽非透明物体上的手印,需通过显现处理的方法才能发现。粉末显现手印的方法操作方法:1.撒粉刷显法2.直接刷显法3.磁性粉刷显法4.撒粉抖显法。样本手印的收取方式、分类、三面按压样本样本手印分捺印样本、自然样本、实验样本三种收取的方式分为公开捺印、公开搜取、秘密收取等捺印样本分三面捺印、平面捺印、局部捺印三种。三面捺印样本三面捺印就是将手指末节的中心部位和左右两侧至指甲边缘的纹线单向滚动或捺印。即手指纹线的内部系统、外围系统、根基系统、三角等全部乳突线的捺印。1.准备工作:将捺印卡纸铺于桌子边缘,均匀调好油墨(以能看到调墨板下面的字迹为准);2.具体操作:捺印人用右手的拇、示两指捏住被捺者的第2指关节的两侧,左手的拇示指夹住被捺者的指尖,先将被捺者从捺印人的示指侧向拇指侧滚捺涂墨,再以同样方式在规定的表格或部位滚捺印出手印。什么叫足迹足迹是指人体运动中,赤足或穿着鞋袜的足与地面等客体表面接触所形成痕迹的总称。足迹(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发现、提取、分析鉴定与案件相关的现场足迹和嫌疑人足迹可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为诉讼审判提供证据。足迹的形成要素足迹是人足遗留的痕迹的总称,其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三个必要因素是:具有足迹造痕体,具有足迹承痕体,二者之间发生直接相互作用。足迹的分类(一) 按足迹造痕体的种类分类:1.赤足足迹2.穿鞋足迹3.穿袜足迹(二) 按承痕体表面变化分类:1.立体足迹2.平面足迹3.平面加层和减层足迹(三) 按足迹的反映性分类:1.正常足迹2.变形足迹(四) 按足迹的搭配关系分类:1.单个足迹2.成趟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加层足迹是指足迹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将自身分泌的物质或原来黏附的物质脱落黏附在承痕体表面而形成的平面足迹,例如在桌面上的粉末足迹、在地板革上的血足迹等如何寻找现场足迹无论是从外周向中心寻找,还是从中心向外周寻找,均应采取先下后上、先体外后体内、先固定后提取、边观察边标记的方法。一般应从下面几个重点场所去寻找现场足迹:1.现场出入口2.中心现场3.来去路线4.隐身处5.掩尸藏赃处6.踩踏过的物品提取现场足迹的方法:1.照相法2.提取实物法3.立体足迹石膏制模法4.平面足迹复印法5.理化显现法(血足迹)立体现场足迹提取法:立体足迹石膏制模法1.准备工作2.调石膏液3.灌注石膏液4.处理模型照相法特点:照相法是提取足迹的方法也是固定足迹的手段。无论是立体足迹还是平面足迹,在采用其他方法提取前,必须首先选用照相法加以提取、固定。拍照时,对单个足迹,应在足迹内侧放置比例尺,使照相机光轴垂直于足迹表面,调整物距避免足迹过小或过大,注意配光和照相的稳定性;对于成趟足迹,应采用平行直线连续照相,注意保持照相条件的一致性并及时冲洗负片,如果效果不佳,马上进行补照。人体枪弹伤的特点类型和形成(没找到)枪弹痕迹分类枪弹痕迹形成通常分为:1.弹头上的痕迹形成的特征;2.弹壳上的痕迹形成的特征射击弹头上痕迹的形成特点、分类(重点看阳膛线的位置)分为:1.磕碰痕迹;2.拔弹痕迹;3.坡膛痕迹;4.线膛痕迹(包括阳膛线痕迹、阴膛线痕迹、主、次棱线痕迹和技术卷屑)射击弹壳上痕迹的形成特点、分类(重点看击发痕迹特征)过程 特征装弹 弹匣口痕迹枪机下表面痕迹推弹突笋痕迹弹膛后切口痕迹击发 击针头痕迹底窝痕迹指示杆痕迹弹膛内壁痕迹烟垢痕迹等退壳 拉壳钩痕迹抛壳口痕迹弹匣口刮擦痕迹等77式手枪、54式手枪对比发射枪种的鉴定(64式手枪、51式手枪)检验弹头、弹壳结构,确定配用枪种范围;2.检验现场弹头、弹壳上痕迹特征,确定发射枪种发射枪支的鉴定(一)认定发射枪支的依据1.枪种痕迹特征必须符合一致2.个别痕迹特征必须符合一致(二)枪弹痕迹的比对检验1.对照比对2.线条接合对比3.重叠对比4.综合比较上两道题参考/share/link?shareid=1326803943&uk=2602998520密码wmtu工具痕迹的定义及特征及特点工具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时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简称“工痕”。工具痕迹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研究的工痕是犯罪行为所形成的,即是现场犯罪痕迹;2.是持械所为,非持械形痕不归属于工痕范畴;3.是持械直接破坏形成的,间接痕迹不属此类。特点:多发性,多变性,立体性,微量物质多。

工具痕迹的作用1.确定案件性质,分析作案手段;2.利用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3.分析犯罪嫌疑人特点;4.根据现场工具痕迹串并案件;5.利用工痕推断作案工具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科学地检验鉴定现场工具痕迹,正确地认定作案工具,可以为案件的终结、起诉及诉讼提供证据。工具痕迹的形成与分类工具痕迹是由作用力、造型主体----工具、承受客体---被破坏物三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一般将工具痕迹分为撬压痕迹、打击痕迹、擦划痕迹、钳剪痕迹、割削痕迹六种。工具痕迹的形成因素(序):为便于分析工具痕迹形成的因素,如图所示,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工具痕迹形成机制的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工具痕迹的形成必须有三个要素:作用力、造型主体---工具、承受客体---被破坏物。这三个因素是形成工具痕迹的条件,在形成痕迹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的表现。个别的在工具和客观物间还有中介物,中介物是静态类工具痕迹间接接触形成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