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4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i)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TOC\o"1-5"\h\z太丘舍去()则是无信()及事讫()先期一日()(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4)文段理解。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答案】(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2)D(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想】(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舍”:丢下。“期”:约定的日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无信”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不讲信用,没有信用”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2)A.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B.前者代词,后者语气助词。C.前者“好像",后者"你”。D.都是介词“用"之意。注意“静以"为宾语前置。故选Do(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译为“您”。“故”:所以。“奉迎”:迎接。(4)乙文选取的正面例子可概括为“郭伋守信”,甲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侧重于描写,如“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等句,都为语言描写或对话描写。故答案为:⑴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⑵D;⑶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⑷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⑶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附参考译文】(一)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译文: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答案】(1)D(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C【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故选D。(2)①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②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C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Co故答案为:⑴D;⑵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⑶C【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⑶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④谓曰:"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①荀巨伯:人名。②值:适逢。③郡:城。④相视:看望。⑤败:毁坏。⑥班军:调回军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2)请用三条7”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答案】(1)C(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解析】【分析】(1)A项的"去”解释为: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分析得出:坚守信义。故答案为:⑴C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胡人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3)翻译下面的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5)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刘义庆(2)不久,一会儿;相比(3)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家庭气氛。(5)略【解析】【分析】(1)《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2)本题中的"俄而”是"一会儿”;"拟”是古今异义词,"相比”的意思。(3)①句中的“何(什么)、似(像)"两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倒装;②句中的“未若(不如)、因(趁,凭依)、起(飞舞)”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4)依据“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乐”等内容,叙写了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们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表现了一家人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据此理解作答。(5)开放性试题。比喻讲究形似。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像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给人以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用“柳絮”来比喻“白雪”,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也有别,用“盐”喻“雪”并不是很恰当。就本文所写的“白雪纷纷”来说,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更能突出其大雪纷飞的特点。但也不是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就不好,在特定的情景下,也许这个比喻更恰当。因为冬雪不全是雪片。故答案为:⑴刘义庆⑵①不久,一会儿;②相比⑶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⑷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家庭气氛。⑸略【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明确《世说新语》的作者。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⑸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附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注】①争人而斗:争吃一个人而打斗。②戾:凶暴。③甘:美。(1)请选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坐山观虎斗狐假虎威虎口拔牙为虎作伥(2)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3)管与认为刺虎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请用原文回答。【答案】(1)A(2)不用刺杀一只虎的辛劳。就可以得到杀死两只虎的名声。(3)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解析】【分析】(1)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章,不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首先要读懂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句中的重点词语联想到平时积累的成语。根据文句的个别字眼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这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如从“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一句分析,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应该是“坐山观虎斗”。(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劳”:辛劳。“有”:获得、得到。“名”:名声。(3)文言文要点的理解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关键信息的前提和基础。如管与认为刺虎的最佳时机可提取“子待伤虎而刺之”作为答案。故答案为:⑴A⑵不用刺杀一只虎的辛劳。就可以得到杀死两只虎的名声。(3)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平时对成语的积累进行理解。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准答题区域和语句。【附参考译文】有两只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的老虎,管庄想要刺死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美味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死的死、伤的伤,后再刺死它们,一次就同时杀死两只老虎。不用费一点儿力气,就一下子获得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6.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狼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②。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D④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聊斋志异》)【注】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②伏焉:躲藏在那里。③顾:然而,可是。④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去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1)解释划线词。惟有小刀不盈寸股直不能屈(2)翻译句子。非屠,乌能作此谋也!(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答案】(1)满;大腿(2)(如果)不是屠户,怎么能有这样的办法呢?(3)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解析】【分析】(1)“盈”,一词多义,有“多余”“增加”“骄傲,自满”“满”“充满”等意,这里的意思是“满”;“股”,古今异义,今义为量词,古义为“大腿”。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非,不是;乌,怎么;谋,办法。(3)首先要理解文章主旨,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等句子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启示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故答案为:⑴满;大腿;⑵(如果)不是屠户,怎么能有这样的办法呢?⑶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附参考译文】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节选自《荀子•不苟》)(注释)①知:同“智”智慧,聪明。(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太丘舍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不诚则不能化万物(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3)(甲)文段强调了“”和“”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的重要性。(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舍弃;感到惭愧;拉,牵拉;回头看;感化(2)不是人啊!(他)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民众。(3)诚信;礼貌;真诚(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妥。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③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2)重点词语有:“去”,离开。知:同“智”,智慧,聪明。(3)由甲文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文段强调了“诚信”和“礼貌”的重要性,由乙文中“不诚则不能化万民”可知,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4)觉得不失礼,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童真,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机智聪明,懂礼识仪,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或:觉得失礼,客人已经道歉了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理解客人,而且客人是长辈而元方是晚辈,晚辈应该有对长辈的基本礼貌。故答案为:⑴①舍弃;②感到惭愧;③拉,牵拉;④回头看;⑤感化⑵①不是人啊!(他)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民众。⑶诚信;礼貌;真诚⑷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不妥。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结合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握。⑷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做这类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将自己的个性化展示出来。【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坂。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注释】①因:于是,就。②(宿):一宿,一晚。③造门:登门。(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白雪纷纷何所似俄而雪骤夜大雪,眠人问其故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便夜乘小船就之时戴在炎"学而时习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起彷徨公欣然曰/四望皎然用7"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之情。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的为人风格。【答案】(1)什么;不久,一会儿;睡醒;原因,缘故(2)D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①兄长的儿子胡儿(谢朗)说到:“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②我本是趁着一时的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了,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对才华的赞赏;卓尔不群、率性洒脱等【解析】【分析】(1)第一句大意是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故“何"的意思是什么。第二句大意是不一会儿雪下大了。故“俄而"意思是不久,一会儿。第三句大意是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故“觉"意思是睡醒。第四句大意是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故"的意思是原因、缘故。A.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他。B.第一个"时":当时;第二个"时":按时。C.第一个“因”:趁;第二个"因":于是。D.两个"然":……的样子。故选D。这句话的大意是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故停顿是: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差,大致,差不多;拟,比拟。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吾,我;兴,兴致;返,回来。(5)甲文谢道韫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对她大加赞赏,可以看出谢太傅对才华的赞赏;乙文描述了名士王子猷本来是在雪夜去拜访朋友,结果走到门口就返回,别人问起缘由,他说他是乘兴而往,兴尽而回。由此看出他的洒脱率性、卓尔不群。故答案为:⑴什么;不久,一会儿;睡醒;原因,缘故⑵D⑶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⑷①兄长的儿子胡儿(谢朗)说到:“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②我本是趁着一时的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了,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⑸对才华的赞赏;卓尔不群、率性洒脱等【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修辞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自己的理解,考生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⑸本题考查考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参考译文】甲文译文: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还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文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与友期行尊君在丕元方人门不顾(2)翻译下面的句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人门不顾。(3)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陈太丘是从“无信"“无礼"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选文主要是批评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面对客人的责骂,文中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地方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答案】(1)约定;同“否”;回头看(2)①与别人约好同行,却丢下别人离开。②元方走进自家的大门,连头都不回。(3)A【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注意“期”属于古今异义词,“不”是通假字。(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期:约定;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去:离开。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与别人约好同行,却丢下别人离开。②顾:回头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元方走进自家的大门,连头都不回。(3)A陈元方是从“无信""无礼"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BCD理解正确。故答案为:⑴约定;同“否”;回头看⑵①与别人约好同行,却丢下别人离开。②元方走进自家的大门,连头都不回。⑶A【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⑶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10.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划线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2)翻译下列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突出表现了颜回怎样的精神品质?(4)《论语》这本书,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真言,学习完《<论语>十二章》这篇文章,结合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说出一点即可【答案】(1)“说“同“悦”,愉快;生气,恼怒。①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3)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方面谈。【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说”:同“悦”,愉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愠”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2)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斯”:这。“舍”:停止。(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说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和安贫乐道的品质。(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来解读。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等方面任选角度来谈即可。如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挖掘自身潜能、寻找自身力量、进而推动实践创新的最佳途径。通过反省,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差距,汲取教训,它能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新领悟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功。故答案为:⑴①"说"同"悦”,愉快;②生气,恼怒⑵①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⑶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⑷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方面谈。【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⑶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⑷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方面谈。【附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狄青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注)狄武襄公青:即狄青,北宋名将。(1)在《古汉语词典》中“频”有以下几个义项,“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中的“频”的意思是()危急多次,连续并列同“颦”,皱眉(2)从选出文看,狄青能够被天下称贤,是因为:。【答案】(1)B(2)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理解,“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意思是: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多次建立战功。所以“频”的意思是多次。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文中对狄青的叙述“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可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⑴B⑵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辨析。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多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着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的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传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给下面画线的词注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释下面画线的词。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吾日三省吾身”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5)一天晚上,小明因和同学玩耍而没有完成作业,遭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小明不服气而与妈妈辩驳。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话劝说小明。(50字左右)【答案】(1)wang;dai(2)生气、发怒;忠实、坚守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②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4)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孔子教导我们要“学而时习之”,你没有按时做作业,怎么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呢?何况第二天老师要检查作用。妈妈也是为你好,赶快向妈妈认错,并完成功课吧。【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罔”不要读成mang,"殆”不要读成taio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愠”,本义即为“生气、发怒”;“笃”,一词多义,忠实、坚守。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故,学过的知识;可以,可以凭借。②之,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乐,以……为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可知从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他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本题根据题意,可知是劝说“小明因和同学玩耍而没有完成作业”,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然后结合题意,说明不完成作业的危害,要求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话,找到对应的句子即“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讲明复习的重要性;还要注意应向妈妈道歉的情节。注意语气要委婉。故答案为:⑴wang;dai⑵生气、发怒;忠实、坚守⑶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②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⑷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⑸孔子教导我们要“学而时习之”,你没有按时做作业,怎么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呢?何况第二天老师要检查作用。妈妈也是为你好,赶快向妈妈认错,并完成功课吧。【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题干要求进行作答⑸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注意说话的语气要委婉,注意观点的明确,知识的运用。【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i:闷闷不乐。(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①若屈伸呼吸②舍然大喜兴叹不已④归忧益重(2)请用7"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至杨文广被田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3)翻译下面的句子。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答案】(1)你;同“释",解除、消除;停止;更加(2)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3)①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②家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4)不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乙文中的沈屯子在听书时为历史人物杨文广将军被围困而忧虑,这是杞人忧天。而沈屯子看到尖锐的竹末,怕不小心刺到行人,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算杞人忧天。【解析】【分析】(1)考查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为: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②句意为:那个杞国人解除忧虑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③句意为:站在一旁唏嘘不已。已:停止。④句意为:回到家后,他更加忧郁了。益:更加。(2)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要把握好句子的内容,划分出词语的意义单位,及主谓成分,不要把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划开。也可先进行语句翻译,根据翻译,结合语境和文章大意来划分。本句翻译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根据题干要求“限断三处”,可划分为“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3)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字词:积:集聚;亡:同“无”;因:于是。(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对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乙文内容可知,沈屯子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被围困在城中的杨广;二是担忧竹未尖锐刺到行人。甲文中担忧天会塌下来的那位杞人是没有必要的担心,那沈屯子第一个对过往历史和虚妄未来的担忧同样是没有必要的,只有第二个对竹末尖锐怕不小心刺到行人的担忧还有些居安思危的意识,因此不是“杞人忧天”。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丄、你2、同“释”,解除、消除3、停止4、更加⑵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⑶①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②家人于是劝他出去游玩,来缓解他(焦虑)的情绪。⑷不是。“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乙文中的沈屯子在听书时为历史人物杨文广将军被围困而忧虑,这是杞人忧天。而沈屯子看到尖锐的竹末,怕不小心刺到行人,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算杞人忧天。【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间的停顿要注意: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据此分析,该句可断为: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⑶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在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⑷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先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再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再结合理解文段的内容,思考选文中表达的主旨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参考译文】【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