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PP课件_第1页
医学免疫学PP课件_第2页
医学免疫学PP课件_第3页
医学免疫学PP课件_第4页
医学免疫学PP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

1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2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生物学(CellBiology)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推动现代生命3一、免疫学与生物学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免疫细胞间信号转导揭示生命奥秘、免疫遗传学(MHC/HLA)揭示遗传控制免疫应答,从而在基因水平探讨机体生理功能、免疫学技术和试剂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手段,现代生物学进展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免疫学新技术的建立、应用和推广。免疫学促进了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发展现代生物学发展促进免疫学发展一、免疫学与生物学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4二、免疫学与医学免疫性理论与临床医学

现代免疫学理论直接指导和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应用免疫学与医学

免疫学预防、免疫学诊断、免疫学治疗。免疫学与医学教育

免疫学理论覆盖面极广,几乎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在应用领域,免疫学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实验技术。免疫生物疗法是临床治疗学的主要方案之一。二、免疫学与医学免疫性理论与临床医学5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Immunity)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基本概念6免疫学(Immunology)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科。包括: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等。免疫学(Immunology)7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与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以及免疫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的学科。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8一、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一、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9医学免疫学PP课件101.免疫器官或组织1.免疫器官或组织11医学免疫学PP课件12免疫分子RestingcellsActivatedcells免疫分子RestingcellsAc1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immunedefence)免疫自稳(immunehomeostasis)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免疫系统的功能14医学免疫学PP课件15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respo16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非针对特定抗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固有免疫识别病原:共有物质,脂多糖或多糖应答时间:几分钟~几十小时是否特异:否是否有记忆效应:否作用:第一线防御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非针17主要组成:皮肤黏膜局部分泌物质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主要机制:物理屏障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化学屏障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生物学屏障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主要组成:18适应性免疫应答

(adaptive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由个体接触特定抗原产生,仅针对该抗原而发生的反应。也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

(adaptiveimmunity)19获得性免疫抗原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决定基产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个体接触特定抗原(决定基/表位)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基/表位)而发生反应。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

即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又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获得性免疫抗原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20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特定免疫细胞克隆仅能识别特定抗原应答所形成的效应细胞和分子,仅能与诱导其产生的特定抗原发生反应。记忆性耐受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21医学免疫学PP课件2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发生规律个体发生系统发生免疫细胞的进化免疫器官的进化免疫球蛋白的进化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发生规律23三、免疫性疾病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三、免疫性疾病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24四、免疫学应用免疫学诊断免疫预防免疫学治疗四、免疫学应用免疫学诊断25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21世纪免疫学发展趋势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21世纪免疫学26医学免疫学PP课件27第二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28免疫系统(immunesystem)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系统(immunesystem)29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初级(中枢)免疫器官次级(外周)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脾脏淋巴结其它淋巴组织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APC抗体补体细胞因子膜免疫分子体液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初级(中枢)免疫器官次级(外30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31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人和哺乳类其他动物的中枢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鸟类腔上囊(法氏囊)的功能相当于骨髓。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32骨髓骨髓的功能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骨髓骨髓的功能33医学免疫学PP课件34AdaptiveimmunityDendritic

cellAgpresentationLymphocyteMacrophageMonocytePhagocytosisAgpresentationNeutrophilPMNPhagocyticAnti-bacterialEosinophilAnti-parasiteimmunityBasophil?Protectionofmucosalsurfaces?MastcellProtectionofmucosalsurfacesFunctionofimmunecellsAdaptiveimmunityDendriticcel35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呈淡36RBCNeutrophilsrepresent60-70%ofleukocytesintheperipheralblood.Theirgranulescontainalkalinephosphatase,lysozyme,lactoferrinetc.Theyaretheearliestphagocyticcellstoappearinthebacterialinfectionandareprominentconstituentofpus.RBCNeutrophilsrepresent60-7037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密物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38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39

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5

分钟激活后60

分钟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5分钟激活后60分钟40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体积较大,41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sandmacrophages)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sandmacrophag4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上皮组织中的LC(1,普通光镜)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C(并指状DC)(2,扫描电镜照片)。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上皮组织43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DC)IDC表达高水平的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DC)IDC44未活化淋巴细胞直径6~7微米,浆/核比例很小(左,普通光镜)。投射电镜显示未活化淋巴细胞胞核致密,胞浆中细胞器很少(右)。未活化淋巴细胞直径6~7微米,浆/核比例很小(左,普通光镜)45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46胸腺胸腺的解剖结构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微环境胸腺的功能胸腺胸腺的解剖结构47皮质上皮细胞Hassall’s小体皮、髓交界胸腺细胞髓质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皮质髓质胸腺小叶的结构皮质上皮细胞Hassall’s小体皮、髓交界胸腺细胞髓质上皮48胸腺的细胞组成和胸腺微环境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并指树突状细胞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血清因子、促胸腺生成素、胸腺体液因子、胸腺抑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分子、末梢神经组成。胸腺的细胞组成和胸腺微环境胸腺的细胞组成49胸腺的功能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产生胸腺激素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胸腺的功能50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它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51淋巴结(lymphnode)结构功能淋巴结结构功能52淋巴结结构初级淋巴滤泡

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胸腺依赖区福皮质区髓索髓窦HEV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浅皮质区淋巴结结构初级淋巴滤泡胸腺依赖区髓索髓窦HEV53淋巴结(lymphnode)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针对来自淋巴液中抗原淋巴结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54脾脏(spleen)结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滤过作用,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脾脏结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产生免55外周免疫器官:脾(spleen)外周免疫器官:56红髓白髓脾脏的结构中央动脉淋巴鞘生发中心淋巴小结髓索髓窦红髓白髓脾脏的结构中央动脉淋巴鞘生发中心淋巴小结髓索髓57脾脏(spleen)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滤过作用,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脾脏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产生免疫应答的场58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等。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59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1、黏膜滤泡M细胞、圆顶区细胞、淋巴滤泡2、弥散淋巴组织上皮内淋巴细胞:40%άβT细胞、60%γδT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比例几乎相同的T细胞和B细胞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1、黏膜滤泡60医学免疫学PP课件61MALT的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参与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的IgA参与口服抗原的免疫耐受MALT的组成62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合理分布2、协同作用(T、B、APC)3、增加抗原与淋巴细胞接触的机会4、充实淋巴组织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63淋巴细胞再循环模式图组织脾脏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胸导管HEV淋巴细胞再循环模式图组织脾脏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胸导管64第三章抗原第三章抗原65主要内容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特异性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抗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主要内容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66具备以上两种特性者免疫原性

lmmunogenicity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抗原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者TT蛋白质载体特性具备以上两种特性者免疫原性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67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68抗原的两个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hapten)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抗原的两个特性69免疫原诱导机体产生正免疫应答的抗原。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免疫的抗原。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免疫原70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异物性取决于抗原与宿主的亲缘关系。异物性不是专指体外物质,而是以免疫系统胚胎期或淋巴细胞发育的微环境是否曾与之接触而决定。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异物性取决于抗原与71特异性特异性72医学免疫学PP课件73AD的性质、数目、空向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AD的性质、数目、空向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7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也称为表位(epitope)。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75抗原表位的类型线性表位(linearepitope)构象性表位(conformationalepitope)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抗原表位的类型76线性表位和构像表位线性表位和构像表位77T细胞表位

可存在于抗原物质的任何部位,必须由APC将加工处理后才能暴露,从而被TCR识别.B细胞表位

多位于抗原表面,可直接被BCR能识别。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可存在于抗原物质的任何部位,必须由APC将加工78医学免疫学PP课件79epitopesvalence=6=4抗原结合价:绝大多数的抗原是多价的epitopes=6=4抗原结合价:绝大多数的抗原是多价80交叉反应与交叉抗原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共同表位交叉反应与交叉抗原81

抗A抗B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反应抗原。

相同决定基

交叉反应AB甲乙AABC抗A抗B抗A抗C抗A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82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交叉反应抗原)

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反应抗原。交叉反应

具有共同抗原的物质其抗原和抗体之间相互结合发生的反应。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交叉反应抗原)83半抗原-载体效应半抗原-载体效应84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2、分子量大小:通常分子量在10KD以上(大分子胶体)。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3、化学组成和结构:抗原物质表面必须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凡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为酪氨酸等)的蛋白质抗原性较强。(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1、化学性质:蛋白质﹥多糖类,脂类无免疫原性。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2、分子量大小:通常分子量在1854、分子构象(conformation)与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

分子构象是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的三维结构,它决定抗原分子是否能与相应免疫活性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互相吻合而启动免疫应答。易接近性是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因与相应免疫活性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5、物理状态环状结构>直链结构聚合状态>单价状态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4、分子构象(conformation)与易接近性(acce86医学免疫学PP课件87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三)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剂量(二)宿主方面的因素88下列哪些物质对人来说具有免疫原性?哪种物质抗原性最强?(1)牛血清白蛋白(2)人血清白蛋白(3)多糖(4)脂多糖(5)糖蛋白(6)脂蛋白(7)单糖(8)脂肪(9)青霉素(10)核酸下列哪些物质对人来说具有免疫原性?哪种物质抗原性最强?(1)89第三节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TI-1抗原TI-2抗原第三节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90医学免疫学PP课件91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又称为Forsman抗原,指一类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豚鼠脏器—SRBC大肠样菌O86—人B血型物质有共同抗原肺炎链球菌14型—人A血型物质有共同抗原大肠样菌O14—人结肠粘膜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92根据抗原是否由抗原提呈细胞所合成分类外源性抗原APC从外部摄取的蛋白质抗原。内源性抗原在APC内合成的抗原.根据抗原是否由抗原提呈细胞所合成分类93第五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延长抗原滞留时间;增强免疫细胞激活所需要的协同刺激信号;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形成局部炎症;刺激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性增殖等。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在极低剂量水平就能活化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反应的特殊抗原。丝裂原第五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94免疫佐剂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称为免疫佐剂。弗氏佐剂

Freundadjnvant不完全弗氏佐剂抗原水溶液油剂(石蜡油或植物油)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制成油包水抗原乳剂即为不完全弗氏佐剂完全弗氏佐剂不完全弗氏佐剂+死卡介苗生物佐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免疫佐剂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95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特点

超抗原

普通抗原

刺激能力强(1/5~1/20)较好(10-4~10-6T细胞)抗原处理不需经APC处理需经APC处理MHC限制性 无 有 外源性的Sag,如SE、TSST-1内源性的Sag,如病毒SAg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特点96SuperantigensConventionalAntigenMonoclonal/Oligoclonalresponse1:104-1:105SuperantigenPolyclonalresponse1:4-1:10SuperantigensConventionalAnti97丝裂原PHA、ConA、PWM、LPS丝裂原(mitogen)

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的抗原,亦称有丝分裂原。丝裂原受体丝裂原丝裂原PHA、ConA、PWM、LPS丝裂原(mitog98抗体

(Antibody)NextLecture抗体NextLecture99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

100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

10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生物学(CellBiology)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推动现代生命102一、免疫学与生物学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免疫细胞间信号转导揭示生命奥秘、免疫遗传学(MHC/HLA)揭示遗传控制免疫应答,从而在基因水平探讨机体生理功能、免疫学技术和试剂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手段,现代生物学进展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免疫学新技术的建立、应用和推广。免疫学促进了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发展现代生物学发展促进免疫学发展一、免疫学与生物学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103二、免疫学与医学免疫性理论与临床医学

现代免疫学理论直接指导和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应用免疫学与医学

免疫学预防、免疫学诊断、免疫学治疗。免疫学与医学教育

免疫学理论覆盖面极广,几乎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在应用领域,免疫学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实验技术。免疫生物疗法是临床治疗学的主要方案之一。二、免疫学与医学免疫性理论与临床医学104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Immunity)机体对“自己”和“异己(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基本概念105免疫学(Immunology)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科。包括: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等。免疫学(Immunology)106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与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以及免疫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的学科。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107一、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一、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08医学免疫学PP课件1091.免疫器官或组织1.免疫器官或组织110医学免疫学PP课件111免疫分子RestingcellsActivatedcells免疫分子RestingcellsAc11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immunedefence)免疫自稳(immunehomeostasis)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免疫系统的功能113医学免疫学PP课件114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respo115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非针对特定抗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固有免疫识别病原:共有物质,脂多糖或多糖应答时间:几分钟~几十小时是否特异:否是否有记忆效应:否作用:第一线防御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非针116主要组成:皮肤黏膜局部分泌物质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主要机制:物理屏障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化学屏障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生物学屏障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主要组成:117适应性免疫应答

(adaptive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由个体接触特定抗原产生,仅针对该抗原而发生的反应。也称为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

(adaptiveimmunity)118获得性免疫抗原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决定基产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个体接触特定抗原(决定基/表位)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基/表位)而发生反应。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

即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又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获得性免疫抗原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119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特定免疫细胞克隆仅能识别特定抗原应答所形成的效应细胞和分子,仅能与诱导其产生的特定抗原发生反应。记忆性耐受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120医学免疫学PP课件121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发生规律个体发生系统发生免疫细胞的进化免疫器官的进化免疫球蛋白的进化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发生规律122三、免疫性疾病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三、免疫性疾病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123四、免疫学应用免疫学诊断免疫预防免疫学治疗四、免疫学应用免疫学诊断124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21世纪免疫学发展趋势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21世纪免疫学125医学免疫学PP课件126第二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127免疫系统(immunesystem)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系统(immunesystem)128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初级(中枢)免疫器官次级(外周)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脾脏淋巴结其它淋巴组织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APC抗体补体细胞因子膜免疫分子体液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初级(中枢)免疫器官次级(外129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130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人和哺乳类其他动物的中枢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鸟类腔上囊(法氏囊)的功能相当于骨髓。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131骨髓骨髓的功能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骨髓骨髓的功能132医学免疫学PP课件133AdaptiveimmunityDendritic

cellAgpresentationLymphocyteMacrophageMonocytePhagocytosisAgpresentationNeutrophilPMNPhagocyticAnti-bacterialEosinophilAnti-parasiteimmunityBasophil?Protectionofmucosalsurfaces?MastcellProtectionofmucosalsurfacesFunctionofimmunecellsAdaptiveimmunityDendriticcel134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呈淡135RBCNeutrophilsrepresent60-70%ofleukocytesintheperipheralblood.Theirgranulescontainalkalinephosphatase,lysozyme,lactoferrinetc.Theyaretheearliestphagocyticcellstoappearinthebacterialinfectionandareprominentconstituentofpus.RBCNeutrophilsrepresent60-70136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密物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137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138

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5

分钟激活后60

分钟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5分钟激活后60分钟139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体积较大,140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sandmacrophages)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sandmacrophag141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上皮组织中的LC(1,普通光镜)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C(并指状DC)(2,扫描电镜照片)。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上皮组织142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DC)IDC表达高水平的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DC)IDC143未活化淋巴细胞直径6~7微米,浆/核比例很小(左,普通光镜)。投射电镜显示未活化淋巴细胞胞核致密,胞浆中细胞器很少(右)。未活化淋巴细胞直径6~7微米,浆/核比例很小(左,普通光镜)144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145胸腺胸腺的解剖结构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微环境胸腺的功能胸腺胸腺的解剖结构146皮质上皮细胞Hassall’s小体皮、髓交界胸腺细胞髓质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皮质髓质胸腺小叶的结构皮质上皮细胞Hassall’s小体皮、髓交界胸腺细胞髓质上皮147胸腺的细胞组成和胸腺微环境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并指树突状细胞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血清因子、促胸腺生成素、胸腺体液因子、胸腺抑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分子、末梢神经组成。胸腺的细胞组成和胸腺微环境胸腺的细胞组成148胸腺的功能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产生胸腺激素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胸腺的功能149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它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150淋巴结(lymphnode)结构功能淋巴结结构功能151淋巴结结构初级淋巴滤泡

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胸腺依赖区福皮质区髓索髓窦HEV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浅皮质区淋巴结结构初级淋巴滤泡胸腺依赖区髓索髓窦HEV152淋巴结(lymphnode)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过滤作用:针对来自淋巴液中抗原淋巴结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153脾脏(spleen)结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滤过作用,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脾脏结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产生免154外周免疫器官:脾(spleen)外周免疫器官:155红髓白髓脾脏的结构中央动脉淋巴鞘生发中心淋巴小结髓索髓窦红髓白髓脾脏的结构中央动脉淋巴鞘生发中心淋巴小结髓索髓156脾脏(spleen)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滤过作用,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脾脏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部位产生免疫应答的场157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等。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158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1、黏膜滤泡M细胞、圆顶区细胞、淋巴滤泡2、弥散淋巴组织上皮内淋巴细胞:40%άβT细胞、60%γδT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比例几乎相同的T细胞和B细胞黏膜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1、黏膜滤泡159医学免疫学PP课件160MALT的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参与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的IgA参与口服抗原的免疫耐受MALT的组成161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合理分布2、协同作用(T、B、APC)3、增加抗原与淋巴细胞接触的机会4、充实淋巴组织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162淋巴细胞再循环模式图组织脾脏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胸导管HEV淋巴细胞再循环模式图组织脾脏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胸导管163第三章抗原第三章抗原164主要内容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特异性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抗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主要内容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65具备以上两种特性者免疫原性

lmmunogenicity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抗原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者TT蛋白质载体特性具备以上两种特性者免疫原性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166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167抗原的两个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hapten)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抗原的两个特性168免疫原诱导机体产生正免疫应答的抗原。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免疫的抗原。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免疫原169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异物性取决于抗原与宿主的亲缘关系。异物性不是专指体外物质,而是以免疫系统胚胎期或淋巴细胞发育的微环境是否曾与之接触而决定。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异物性取决于抗原与170特异性特异性171医学免疫学PP课件172AD的性质、数目、空向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AD的性质、数目、空向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17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也称为表位(epitope)。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174抗原表位的类型线性表位(linearepitope)构象性表位(conformationalepitope)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抗原表位的类型175线性表位和构像表位线性表位和构像表位176T细胞表位

可存在于抗原物质的任何部位,必须由APC将加工处理后才能暴露,从而被TCR识别.B细胞表位

多位于抗原表面,可直接被BCR能识别。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T细胞表位可存在于抗原物质的任何部位,必须由APC将加工177医学免疫学PP课件178epitopesvalence=6=4抗原结合价:绝大多数的抗原是多价的epitopes=6=4抗原结合价:绝大多数的抗原是多价179交叉反应与交叉抗原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共同表位交叉反应与交叉抗原180

抗A抗B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反应抗原。

相同决定基

交叉反应AB甲乙AABC抗A抗B抗A抗C抗A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181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交叉反应抗原)

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反应抗原。交叉反应

具有共同抗原的物质其抗原和抗体之间相互结合发生的反应。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交叉反应抗原)182半抗原-载体效应半抗原-载体效应183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2、分子量大小:通常分子量在10KD以上(大分子胶体)。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3、化学组成和结构:抗原物质表面必须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凡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尤为酪氨酸等)的蛋白质抗原性较强。(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1、化学性质: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