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㈠目的: 1.检查系统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使用;3.为系统的经济合理运行积累资料。㈡阶段及内容:⒈设备单机试运转;⒉系统联动试运转;⒊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整;⒋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设计、施工和设备性能等1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⒈暖通空调2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㈠目的: 1.检查系统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使用;3.为系统的经济合理运行积累资料。㈡内容:⒈设备单机试运转;⒉系统联动试运转;⒊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整负责:施工单位配合: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2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12.13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试项目:⑴风机测定风量、风压及转速;⑵风量测定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10%⑶设备噪声测定风机、制冷机、空调器等⑷制冷系统测定流量、压力、温度⑸室内静压测定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3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试项目:12.1概述12.14⑹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少于8小时;⑺洁净空调系统,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室内洁净度级别测定;⑻设计要求的其它项目。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4⑹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12.1概述125 ⒋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负责:建设单位;配合:施工安装单位和设计单位。综合效能测定和调整项目:⑴室内温、湿度的测定与调整;⑵室内气流组织的测定;⑶室内洁净度和正压的测定;⑷室内噪声的测定;⑸自动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和联动试调。12.1基本要求12.1概述检验室内设计参数的实现状况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5 ⒋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12.1基本要求12.16二、测定与调整的准备工作⒈熟悉资料:全部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各种设计参数;熟悉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如空调、制冷、供热及自控等。⒉编制测定调整计划:调试的目的、任务;时间;方法;人员安排。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6二、测定与调整的准备工作12.1概述⒈暖通空调7⒊准备测定仪表:精度等级相当;正确校正标定。⒋能源动力的准备水源、电源、蒸汽接通;制冷设备、各处理设备能正常运行。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7⒊准备测定仪表: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8三、空调运行管理⒈运行管理的工作内容:⑴作好设备维护和人身安全工作;⑵建立健全设备档案;⑶定期检验和校正测量、控制仪表、设备,保证测量控制仪表准确可靠;⑷定期测量空气参数,保证空气参数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8三、空调运行管理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9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 准备→开车→运行→停车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回风机)空调机组(电加热器)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开车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制冷机组→送风机→回风机→电加热器膨胀水箱冷水机组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空调房间9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10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 准备→开车→运行→停车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回风机)空调机组(电加热器)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停车顺序:电加热器→回风机→送风机→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膨胀水箱冷水机组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空调房间10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11⒊运行节能控制
新风控制:⑴新风量按在室人员数调节;⑵新风量按二氧化碳浓度调节;⑶过渡季节加大新风。
室内状态控制:⑴空调房间温、湿度按季节改变;⑵加班、就寝或预热时间,降低室内温、湿度要求。
再热控制:取消非恒温建筑物再热过程,节省减湿再热的能量。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1⒊运行节能控制12.1概述12.1基本要求12⒋运行管理制度⑴岗位责任制规定班长、值班长、维修和运行人员、师徒等的工作内容及职责。⑵运行管理守则值班守则、维修守则和调试守则。⑶仪表设备安装运行操作制度规定各种仪表设备的安装、使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⑷仪表工具保管制度。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⒋运行管理制度12.1概述12.1基本要求1312.2风系统的测定风量测定与调整可在设备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一、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测定的内容: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新风量和各支管风量。㈠风管风量的测定基本原理:L=3600Fvm3/h
风管断面面积尺寸和断面平均流速
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312.2风系统的测定风量测定与调整可在设备运行的情况下1412.2风系统的测定1.测定断面的选择要求:避开涡流(图12.1);①位于直管段②离开弯头、三通等局部构件
③调节阀前后避免布置测定断面若距离不能保证,则增加测点数目。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412.2风系统的测定1.测定断面的选择12.2基本152.测点位置与数目的确定因气流速度的分布不均匀,取断面平均风速。
(1)基本要求:按风道断面的形状与尺寸确定测点位置与数目。
(2)基本方法:等面积布点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52.测点位置与数目的确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6①矩形风管:断面划分,面积相等且≯
0.05m2在各小断面中心布测点。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6①矩形风管: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17②圆形风管:同心圆环——面积相等;测点置于圆环直径线上。小圆环的个数根据风管的直径确定,(表12-1)。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7②圆形风管: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183.断面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1)间接式——测动压,算风速。 测试装置:皮托管和微压计配合用于气流速度V>4m/s的风管断面。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83.断面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19求均方根动压Pdp;平均风速:
n——测点数,包含动压为负及为零的全部测点。测点动压为负则Pdi按零处理。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9求均方根动压Pdp;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0(2)直读式——采用风速仪直接读取。对风速较小的风系统也能准确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0(2)直读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21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1.排风罩阻力损失罩口断面0-0与1-1断面的全压差0-0断面罩外大气,全压为0;故1-1断面全压即为排风罩阻力。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1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2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2.排风罩风量
(1)动压法测1-1断面动压;将动压转换为平均风速(式12.1、12.2);由风速和风道断面积,确定风量(式12.3)。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2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32.排风罩风量
(2)静压法无气流稳定断面时,动压法不准,改用测断面静压。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测孔孔径尽量小,<2mm;接头长度:常温50mm,热风200mm。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32.排风罩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测孔孔径尽242.排风罩风量
(2)静压法局部排风罩1-1断面流速:Pj1——1-1断面上的静压,Pa;ρ——空气的密度,kg/m3;μ——流量系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42.排风罩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25㈢风口风量的测定首先考虑通过测定连接风口的直风管风量;不能在管道处测定时,才在风口处测定。小风口直接测定,大风口划分区域。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5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26㈢风口风量的测定送、回风口计算公式相同:(12.5)风口修正系数C有区别,回风口系数大于送风口系数。F——风口轮廓(内框)面积,m2;fx——风口的有效面积,m2;vp——断面平均风速,m/s。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6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27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测点位置:①避开阀门和百叶影响,直风管连接。②叶轮风速仪或热球风速仪贴近风口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7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282.风口面积的确定:(12.5)①格栅和网格:
fX=F·kk――修正系数,0.7~1F――风口内框面积
②叶片:
fX=F·cosαα――风口叶片与水平线的夹角。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82.风口面积的确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93.测定方法(1)风口常数法风口常数由实验室装置测定,作为现场测定值的修正系数。风口常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93.测定方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30风口常数:
vi’――风口在实验装置特定位置上测的各点风速,m/sL0――风口在实验装置上测的风量,m3/hn――测点数,一般n=1~5F――风口内框面积,m2
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0风口常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31现场实测风量:
m3/hvi――现场实测风口各点风速,m/sn――现场风口测点数,一般n=1~5
F――风口内框面积,m2A——风口常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1现场实测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32(2)加罩法风口常数,难于获取时,风口出口加罩直接测定风量。加罩目的:使气流稳定,风速分布均匀,便于准确测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2(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33(2)加罩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散流器的风量测定。
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3(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34(2)加罩法特点:加罩后阻力增加,风量减小,辐度取决于系统的阻力特性。若系统原有阻力大,则罩影响小,可忽略不计;否则需要采取措施,如采用特殊尺寸罩子。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4(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35(2)加罩法特殊尺寸罩(图12.4)
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5(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36(3)吸引法为了克服加罩的影响,罩子出口处加可调速轴流风机(图12.5),以补偿罩子阻力。调节轴流风机的转数,保持罩内静压与大气压力相等;此时测得的风量即为实际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6(3)吸引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37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一、空气处理设备性能检验㈠加热器性能
⒈通过加热器的空气量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Pd动压风速风量37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一、空气处理设备性38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2.加热器的加热量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t1t2GtCPdtZ38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2.加热器的加热39PdG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3.加热器的传热系数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t1tCt2tZ39PdG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3.加热器40t1tCt2PdGtZ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加热器的阻力损失由U型管压力计测得加热器进出口静压差。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ΔP40t1tCt2PdGtZ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41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5.工况转换:
实际检测时的工况与设计工况有不同时,需要进行工况的转换。热水按教材式(12.10),有:蒸汽见教材式(12.11)。12.3基本要求设计工况下的加热量设计工况下的热媒温度和空气温度实际工况下检测的加热量实际工况下检测的热媒温度和空气温度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1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5.工况转换:12.3基42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空气混合后经过空气冷却装置处理到机器露点;在焓湿图上,冷却装置的处理容量即混合点与机器露点的焓差。
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2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43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⒈需要达到的测定条件⑴混合点焓值与设计值相等 实际情况:冷却装置工况设计工况解决办法:调整新风比,改变混合点的位置,实际混合点的焓设计值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3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44㈡空气冷却装置容量
⒈需要达到的测定条件⑴混合点焓值与设计值相等⑵风量、水量和水初温与设计值相同在满足上述条件下,校验测定结果与设计值:若机器露点焓,有iL’=iL则,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符合要求。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4㈡空气冷却装置容量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45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⒉空气冷却装置的测定方法
⑴空气侧测定冷却装置的容量:Q=G(i1-i2)kW G――通过冷却装置的实测风量,kg/s;
i1、i2―冷却装置前、后空气焓,kJ/kg;由测定冷却装置断面面积和风速计算得到。干、湿球温度计测得干、湿球温度,再从i-d图中查得。12.3基本要求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5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⒉空气冷却装置的测定方法由测定冷46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⑵水系统侧测定 冷却装置的容量:
Q’=Wc(tW2-tW1)kW
W――通过冷却装置的冷水流量,kg/s;
c――水的质量比热,c=4.19kJ/kg℃ tW1、tW2――冷水的初、终温度,℃;⑴⑵两种方法:空气侧测定Q=水侧测定Q’允许误差为10%,若超过须重测。超声波流量计测得,或容积法计算水容器水位变化得出。由热电偶或水银温度计测得。12.3基本要求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6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⑵水系统侧测定超声波流量计测得,47二、室内工况的测定㈠室内温、湿度的测定
⒈测定仪表:水银玻璃温度计、热电偶、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相对湿度计等。所有仪表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对象级别。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7二、室内工况的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48⒉测定方法⑴全面测定测点布置:纵、横断面等分方格,中心布点。
绘制温湿度分布图按断面绘制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布图。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8⒉测定方法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1249⑵回风口测定回风口参数代表室内平均参数当没有条件进行全面测定时,可以采用。 测定时必须连续地运行,每隔0.5~1小时测一次。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9⑵回风口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50㈡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
任务与内容:1.检验气流流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测定温、湿度场是否均匀。
舒适性空调:检查室内风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若局部风速过大,可调整风口出流方向。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0㈡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51㈢室内正压的测定调整
1.测定方法:⑴微压计测量门窗关紧,将微压计的接头用皮管接至室内外测点,测其正压值。⑵纸条测向用纸条等置于细小门缝处,以纸条飘向判定。
2.调整:调整回风阀开度即可。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1㈢室内正压的测定调整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52㈣空调房间噪声的测定⒈仪器:声级计2.测定内容主要测A声级,必要时测倍频程频谱。3.测点离地面1.2米。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2㈣空调房间噪声的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534.本底噪声的影响本底噪声——是指被测声源停止发声时的周围环境噪声。设Δ为被测声源噪声与本底噪声之差:Δ≥10dB,本底噪声不计;Δ=6~9dB,测定值减1dB;Δ=4~5dB,测定值减2dB;Δ=3dB,测定值减3dB;Δ<3dB,测定值无意义。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34.本底噪声的影响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54系统调整的目的:使系统各管段流量达到设计要求。流量的调整,也称流量平衡。基本依据:管网特性方程式(式12.14):分支管段流量比不变(式12.15):调整手段:调节管道阀门的开度,改变系统中各管道的阻力损失。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4系统调整的目的: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55如图示风管系统C-A管段:风量LA
阻力特性系数SA阻力ΔHAC-B管段:风量LB阻力特性系数SB阻力ΔHB于是有:ΔHA=SALA2ΔHB=SBLB2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5如图示风管系统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56由于
ΔHA=ΔHB则或C-A管段和C-B管段的阻力特性数不变,即SA和SB不变:
A、B两点的风量分配比固定不变。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6由于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57一、供暖系统的调整目的:使所有散热设备的热量分配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调整顺序:1.从温度较高散热设备或环路开始;2.先调整立管上各散热器流量平衡;3.再调整各立管流量平衡。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7一、供暖系统的调整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58二、空调系统风量的调整1.流量等比分配法方法:从系统的最远管段,即从不利风口开始,逐步调到风机。特点:准确、省时;每一管段都需要打孔。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8二、空调系统风量的调整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59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调整示例(如图):1号风口为最不利风口,则管段1-5-9-11为最不利管段,故从支管1开始进行测定调整。调整支管1和2的风量,使其比值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等,即(C为测得的值,S为设计要求值。)1159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调整示例(如图):调整支管160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依次测定调整各支管、支干管的风量,使得:(C为测得的值,S为设计要求值。)1160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依次测定调整各支管、支干管的61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
测定调整风机出口段11,即系统总风量,使其等于设计总风量。11
若系统中无风量漏损,则各支管、支干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的设计风量比值进行等比分配,自动符合设计风量值。61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测定调整风机出口622.基准风口法
方法:以系统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的风口风量为基础,对其它风口进行调整。特点:只测风口风量,不测管道风量,不用管道打孔。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622.基准风口法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63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如图系统,三通阀开启到中间位置,测出所有风口风量,列表:分析发现,各支管最远风口风量最小,支路间风量分配是支路I风量最小。风口编号设计风量(m3/h)最初实测风量(m3/h)1200160802200180903200220110支管I6005609343002408053003301106300360120支管II90093010363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如图系统,三通阀开启到中间位64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
以支管I上的风口1为基准风口,用两套仪器,同时测基准风口1和风口2的风量,利用三通阀A,使:再利用三通阀B使:同此方法,使支管II上有:和64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以支管I上的风口1为65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
以风口1代表支管I,风口4代表支管II,调节三通阀E,使支管I和支管II的风量分配比达到2:3的设计要求。
风量分配比调整完成。
将总风阀调整到设计风量,系统风量测定与调整即全部完成。65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以风口1代表支管I,663.逐段分支法逐段反复调整,最终达到要求。用于较小的系统。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663.逐段分支法12.4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基67第十二章67第十二章68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㈠目的: 1.检查系统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使用;3.为系统的经济合理运行积累资料。㈡阶段及内容:⒈设备单机试运转;⒉系统联动试运转;⒊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整;⒋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设计、施工和设备性能等1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⒈暖通空调69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㈠目的: 1.检查系统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使用;3.为系统的经济合理运行积累资料。㈡内容:⒈设备单机试运转;⒉系统联动试运转;⒊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整负责:施工单位配合: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212.1概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12.170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试项目:⑴风机测定风量、风压及转速;⑵风量测定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10%⑶设备噪声测定风机、制冷机、空调器等⑷制冷系统测定流量、压力、温度⑸室内静压测定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3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试项目:12.1概述12.171⑹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少于8小时;⑺洁净空调系统,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室内洁净度级别测定;⑻设计要求的其它项目。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4⑹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12.1概述1272 ⒋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负责:建设单位;配合:施工安装单位和设计单位。综合效能测定和调整项目:⑴室内温、湿度的测定与调整;⑵室内气流组织的测定;⑶室内洁净度和正压的测定;⑷室内噪声的测定;⑸自动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和联动试调。12.1基本要求12.1概述检验室内设计参数的实现状况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5 ⒋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12.1基本要求12.173二、测定与调整的准备工作⒈熟悉资料:全部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各种设计参数;熟悉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如空调、制冷、供热及自控等。⒉编制测定调整计划:调试的目的、任务;时间;方法;人员安排。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6二、测定与调整的准备工作12.1概述⒈暖通空调74⒊准备测定仪表:精度等级相当;正确校正标定。⒋能源动力的准备水源、电源、蒸汽接通;制冷设备、各处理设备能正常运行。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7⒊准备测定仪表: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75三、空调运行管理⒈运行管理的工作内容:⑴作好设备维护和人身安全工作;⑵建立健全设备档案;⑶定期检验和校正测量、控制仪表、设备,保证测量控制仪表准确可靠;⑷定期测量空气参数,保证空气参数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基本要求8三、空调运行管理12.1概述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76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 准备→开车→运行→停车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回风机)空调机组(电加热器)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开车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制冷机组→送风机→回风机→电加热器膨胀水箱冷水机组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空调房间9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77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 准备→开车→运行→停车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回风机)空调机组(电加热器)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停车顺序:电加热器→回风机→送风机→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膨胀水箱冷水机组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空调房间10⒉空调运行基本程序12.1概述新风排风送风机78⒊运行节能控制
新风控制:⑴新风量按在室人员数调节;⑵新风量按二氧化碳浓度调节;⑶过渡季节加大新风。
室内状态控制:⑴空调房间温、湿度按季节改变;⑵加班、就寝或预热时间,降低室内温、湿度要求。
再热控制:取消非恒温建筑物再热过程,节省减湿再热的能量。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1⒊运行节能控制12.1概述12.1基本要求79⒋运行管理制度⑴岗位责任制规定班长、值班长、维修和运行人员、师徒等的工作内容及职责。⑵运行管理守则值班守则、维修守则和调试守则。⑶仪表设备安装运行操作制度规定各种仪表设备的安装、使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⑷仪表工具保管制度。12.1概述12.1基本要求⒈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⒉空调系统启停顺序;⒊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⒋运行管理制度12.1概述12.1基本要求8012.2风系统的测定风量测定与调整可在设备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一、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测定的内容: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新风量和各支管风量。㈠风管风量的测定基本原理:L=3600Fvm3/h
风管断面面积尺寸和断面平均流速
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312.2风系统的测定风量测定与调整可在设备运行的情况下8112.2风系统的测定1.测定断面的选择要求:避开涡流(图12.1);①位于直管段②离开弯头、三通等局部构件
③调节阀前后避免布置测定断面若距离不能保证,则增加测点数目。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412.2风系统的测定1.测定断面的选择12.2基本822.测点位置与数目的确定因气流速度的分布不均匀,取断面平均风速。
(1)基本要求:按风道断面的形状与尺寸确定测点位置与数目。
(2)基本方法:等面积布点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52.测点位置与数目的确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83①矩形风管:断面划分,面积相等且≯
0.05m2在各小断面中心布测点。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6①矩形风管: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84②圆形风管:同心圆环——面积相等;测点置于圆环直径线上。小圆环的个数根据风管的直径确定,(表12-1)。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7②圆形风管: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853.断面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1)间接式——测动压,算风速。 测试装置:皮托管和微压计配合用于气流速度V>4m/s的风管断面。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83.断面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86求均方根动压Pdp;平均风速:
n——测点数,包含动压为负及为零的全部测点。测点动压为负则Pdi按零处理。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9求均方根动压Pdp;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87(2)直读式——采用风速仪直接读取。对风速较小的风系统也能准确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0(2)直读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88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1.排风罩阻力损失罩口断面0-0与1-1断面的全压差0-0断面罩外大气,全压为0;故1-1断面全压即为排风罩阻力。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1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89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2.排风罩风量
(1)动压法测1-1断面动压;将动压转换为平均风速(式12.1、12.2);由风速和风道断面积,确定风量(式12.3)。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2㈡局部排风罩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902.排风罩风量
(2)静压法无气流稳定断面时,动压法不准,改用测断面静压。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测孔孔径尽量小,<2mm;接头长度:常温50mm,热风200mm。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32.排风罩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测孔孔径尽912.排风罩风量
(2)静压法局部排风罩1-1断面流速:Pj1——1-1断面上的静压,Pa;ρ——空气的密度,kg/m3;μ——流量系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42.排风罩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92㈢风口风量的测定首先考虑通过测定连接风口的直风管风量;不能在管道处测定时,才在风口处测定。小风口直接测定,大风口划分区域。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5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93㈢风口风量的测定送、回风口计算公式相同:(12.5)风口修正系数C有区别,回风口系数大于送风口系数。F——风口轮廓(内框)面积,m2;fx——风口的有效面积,m2;vp——断面平均风速,m/s。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6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94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测点位置:①避开阀门和百叶影响,直风管连接。②叶轮风速仪或热球风速仪贴近风口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7㈢风口风量的测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952.风口面积的确定:(12.5)①格栅和网格:
fX=F·kk――修正系数,0.7~1F――风口内框面积
②叶片:
fX=F·cosαα――风口叶片与水平线的夹角。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82.风口面积的确定: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963.测定方法(1)风口常数法风口常数由实验室装置测定,作为现场测定值的修正系数。风口常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93.测定方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97风口常数:
vi’――风口在实验装置特定位置上测的各点风速,m/sL0――风口在实验装置上测的风量,m3/hn――测点数,一般n=1~5F――风口内框面积,m2
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0风口常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98现场实测风量:
m3/hvi――现场实测风口各点风速,m/sn――现场风口测点数,一般n=1~5
F――风口内框面积,m2A——风口常数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1现场实测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99(2)加罩法风口常数,难于获取时,风口出口加罩直接测定风量。加罩目的:使气流稳定,风速分布均匀,便于准确测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2(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100(2)加罩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散流器的风量测定。
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3(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101(2)加罩法特点:加罩后阻力增加,风量减小,辐度取决于系统的阻力特性。若系统原有阻力大,则罩影响小,可忽略不计;否则需要采取措施,如采用特殊尺寸罩子。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4(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102(2)加罩法特殊尺寸罩(图12.4)
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5(2)加罩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103(3)吸引法为了克服加罩的影响,罩子出口处加可调速轴流风机(图12.5),以补偿罩子阻力。调节轴流风机的转数,保持罩内静压与大气压力相等;此时测得的风量即为实际风量。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要求⒈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⒉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⒊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6(3)吸引法12.2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基本104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一、空气处理设备性能检验㈠加热器性能
⒈通过加热器的空气量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Pd动压风速风量37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一、空气处理设备性105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2.加热器的加热量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t1t2GtCPdtZ38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2.加热器的加热106PdG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3.加热器的传热系数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t1tCt2tZ39PdG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3.加热器107t1tCt2PdGtZ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加热器的阻力损失由U型管压力计测得加热器进出口静压差。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ΔP40t1tCt2PdGtZ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108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5.工况转换:
实际检测时的工况与设计工况有不同时,需要进行工况的转换。热水按教材式(12.10),有:蒸汽见教材式(12.11)。12.3基本要求设计工况下的加热量设计工况下的热媒温度和空气温度实际工况下检测的加热量实际工况下检测的热媒温度和空气温度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1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5.工况转换:12.3基109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空气混合后经过空气冷却装置处理到机器露点;在焓湿图上,冷却装置的处理容量即混合点与机器露点的焓差。
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2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110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⒈需要达到的测定条件⑴混合点焓值与设计值相等 实际情况:冷却装置工况设计工况解决办法:调整新风比,改变混合点的位置,实际混合点的焓设计值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3㈡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111㈡空气冷却装置容量
⒈需要达到的测定条件⑴混合点焓值与设计值相等⑵风量、水量和水初温与设计值相同在满足上述条件下,校验测定结果与设计值:若机器露点焓,有iL’=iL则,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符合要求。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4㈡空气冷却装置容量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112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⒉空气冷却装置的测定方法
⑴空气侧测定冷却装置的容量:Q=G(i1-i2)kW G――通过冷却装置的实测风量,kg/s;
i1、i2―冷却装置前、后空气焓,kJ/kg;由测定冷却装置断面面积和风速计算得到。干、湿球温度计测得干、湿球温度,再从i-d图中查得。12.3基本要求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5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⒉空气冷却装置的测定方法由测定冷113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⑵水系统侧测定 冷却装置的容量:
Q’=Wc(tW2-tW1)kW
W――通过冷却装置的冷水流量,kg/s;
c――水的质量比热,c=4.19kJ/kg℃ tW1、tW2――冷水的初、终温度,℃;⑴⑵两种方法:空气侧测定Q=水侧测定Q’允许误差为10%,若超过须重测。超声波流量计测得,或容积法计算水容器水位变化得出。由热电偶或水银温度计测得。12.3基本要求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6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⑵水系统侧测定超声波流量计测得,114二、室内工况的测定㈠室内温、湿度的测定
⒈测定仪表:水银玻璃温度计、热电偶、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相对湿度计等。所有仪表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对象级别。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7二、室内工况的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115⒉测定方法⑴全面测定测点布置:纵、横断面等分方格,中心布点。
绘制温湿度分布图按断面绘制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布图。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8⒉测定方法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12116⑵回风口测定回风口参数代表室内平均参数当没有条件进行全面测定时,可以采用。 测定时必须连续地运行,每隔0.5~1小时测一次。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9⑵回风口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117㈡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
任务与内容:1.检验气流流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测定温、湿度场是否均匀。
舒适性空调:检查室内风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若局部风速过大,可调整风口出流方向。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0㈡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118㈢室内正压的测定调整
1.测定方法:⑴微压计测量门窗关紧,将微压计的接头用皮管接至室内外测点,测其正压值。⑵纸条测向用纸条等置于细小门缝处,以纸条飘向判定。
2.调整:调整回风阀开度即可。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1㈢室内正压的测定调整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119㈣空调房间噪声的测定⒈仪器:声级计2.测定内容主要测A声级,必要时测倍频程频谱。3.测点离地面1.2米。12.3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产策划销售代理合同
- 小区物业服务合同补充协议
- 橱柜定制合同范本模版
- 代收货款合同范本
- 品牌特卖合同范本
- 农资网点合作合同范本
- 运营总监聘用合同范本
- 工地会议制度
- 农村发展对象培训总结
- 2025文具用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上海劳动合同样本专业版(合同版本)
- 第8课 数据需要保护(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一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江苏省苏锡常镇高考数学调研试卷(一)(含答案)
- (二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官方答案)
- 具身智能机器人扩散策略Diffusion Policy基本原理与代码详解
- 2018工程定额单价表
- 城区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再利用设备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炮》课件
- 第11课《山地回忆》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年数学竞赛AMC8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