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8045CCSP14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2148—2020公路工程物探规范Specificationforhighwayengineeringgeophysicalprospecting20202020101220201120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III1范引文件 1语符和1术语 1符号 4代号 5本求规定 5一规定 5工程与6程探7一规定 7路工程 8桥工程 9隧工程 9岩探测 10采区11滑探测 11超地预报 12物参测试 14流15一规定 15电深法 17电面法 18高度19充20激极21磁法 23一规定 23音大电法(AMT) 24可源频地法(CSAMT) 25瞬电法(TEM) 28地雷(GPR) 30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公路工程物探规范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公路工程建设中开展的各种工程物探。(文件。GB6722爆破安全规程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3222公路工程物探规程DB45/T983工程物探规范3术语、符号和代号JTG/T3222公路工程物探规程DB45/T983工程物探规范3术语、符号和代号下列术语、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3.1术语3.1.1地球物理勘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3.1.2工程地球物理探测engineeringgeophysicaldetecting3.1.3综合物探comprehensivegeophysicalexploration3.1.4声波探测acousticprospectingHz~1003.1.12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sourceaudiofrequencymagnetotellurics(CSAMT)瞬变电磁法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TEM)3.1.14地质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method(GPR)10MHz~1000MHz3.1.15浅层地震法shallowseismicprospectingmethodf——频率;H——层厚度;h——深度;I——供电电流强度值;K——装置系数;L——回线边长;M——()m——U——点电位;场方向分量;场方向分量;场方向;Hz——磁场强度垂直分量;Rm——最低信噪比;rf——第一菲涅尔带半径;ρ——岩、土体的电阻率;ρs——视电阻率;ρsA——AMNρsB——MNBvc——面波相速度;vp——纵波速度;vR——面波速度;vs——横波速度;——视速度;————岩土的相对介电常数;——波长;——波长-深度转换系数;——岩土的电导率;△U——测量电极间电位差。3.3代号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A——供电电极的正极;B——供电电极的负极;AB——供电极距;C——无穷远极;M——测量电极的一极;N——测量电极的另一极;MN——测量极距;O——观测中心点或记录点;OO′——偶极剖面的供电极距与测量极距中心的距离;f-K——频率波数倾角滤波方法。GB50026100m≤50mGB6722、JTG/T3222DB45/T9833;5%;方法;(CT)1JTGC20JTG/T2231-011132条垂直这些地质体的测线,测线长度宜根据探测深度及采用的物探方法确定;(()DB45/T983放射性气体测量法可用于对隐伏断层破碎带进行辅助性探测并作出定性解释,并应符合DB45/T983的有关规定;(CT)75mm。20m25m~30m,5.3.510m10m方法。1/2;规定:(CT)4.1.1≥35°,构造走向与隧道轴线的夹角应≥45°。100m150m;30m;≤0.1m;支撑或包裹天线的器材应选用绝缘材料,天线操作人员应与工作天线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0.2mPVC峰值<-78dB100MHz5m≤2010mFK滤波、正常0.5m5JTGC20JTGC20AB1表1电位测量分辨率(mV)电位测量精度(%)电流测量分辨率(mA)电流测量精度(%)仪器输入阻抗(MΩ)最大补偿范围(V)电压(V)最大供电电流(A)50Hz干扰抑制≤3mV时>3mV时≤0.1±1±0.5≤0.1±0.5≥25≥±1.5≥500≥3>40dB±2%,不同供电单元间的距离不应小于最大供电极距的5倍;>25MΩ/km;<1KΩ,10.3mV;>100<1.0%;2010AB/2(AO)≤500m;AB/2(AO)>500m应检查所有极距;505V;35△U△U<3mVI<10mA22/3;20%;n(1)nmmaxmmin
100%
............................(1)1(m m )式中:
2 max minmmax——mmin——n——重复观测次数。5%;(2)M,M5%。………………(2)i——第i个检查点的相对误差;ρsi——第i个检查点的原始观测值;si'——第i个检查点的检查观测值。si电性分布不均匀的测区应布置适当的十字电测深或多方向的三极电测深查明地层电性的各向(AB/21.5AB/2AB/2453MNAO的5倍以上;MNAB0.3mVMN距宜固定。>15mA3mVMN5%。AB/2334~61/3;AO31/3;AB/3AB/6,ABABA′B′CCO≥5AO(BO)。102±5测线长度应能保证测区边界异常完整和探测深度满足要求,测线端点应超出测区两端各1/3装置长度;1/10~1/15;1/101/56126.1.75%。TF比值参数、λ比值参数绘制等值线图,突出地质异常;);充电法1050m;10025m;B10NBMN2%;MN10812AB20N1/2;m5(3)、(4)……(3)………………(4)式中:iVi——第i点经电流归一化后原始观测值;V'——第i点经电流归一化后检查观测值;n——检查点总数。i6.1.3n'2si sii12n0.01%;1%;≥1.0%;25.00.4mV;(5)M5%;…………(5)式中:式中:—— 与的平均值;n——检查的总测点数。b)(6)为±0.2;……(6)式中:——第i点原始观测数据;——第i点检查观测数据;n——检查的总测点数。c)视电阻率的均方相对误差按式(7)计算,视电阻率允许均方相对误差M为±7%。M
……(7)1n1n2ni1si 'si2sisiρsi——第i点原始观测数据;ρ’——第i点检查观测数据;sisi——ρsi与ρ’的平均值。sis、sStZs、s电磁法(CSAMT)、瞬变电磁法(TEM)和地质雷达(GPR)等。4.1.1过求测的1/2,一性量差方相误应按算。……(8)式中:ui——(i=1,2n);n——参与校验的全部仪器在校验点上观测次数之和。4.2.54.2.12(AMT)4.1.17.1.24.1.37.1.3:1Hz~100kHz;0mV~2000mV;1V;2V;>10MΩ;0.05μV;50Hz60dB;1Hz~100kHz。4.2.51000m500m200m2mV5kΩ;50m;30cm3m~5m4.1.6±20%;204.2.127.1.5AMT应按式(9)VmaxVmin1 s
s 100%
..............................(9)(VmaxVmin)式中:
2 s s——分别为保留电位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CSAMT)CSAMT)4.1.17.1.20.1Hz~10kHz;0.1Hz~10kHz;>10MΩ;0.1μV;>10MΩ;A、B<8Ω/km2MΩ/500V/km;N>5MΩ/500V/km。TM(TransverseMagnetic)TE(TransverseElectric)两种测量模式:TMTETM4.2.57.1.4、B10°;5A、BA、BA、BDB45/T983规定;A、BA、BMN<10%;MN5kΩ10kΩ,MN(ABMN磁传感器到接收机的距离应>7m,M、NM、NM、NAB3029037.2.6ac10±15%。45°7.1.57.1.57.2.8(TEM)4.1.17.1.24.1.37.1.30.5μV;<1μV;≥140dB;50Hz60dB;GPSH(10)(11)式中:H——中心回线装置估算极限探测深度;ρ1——上覆地层电阻率;——最小可分辨电平;Rm——最低限度的信噪比;N——噪声电平。51°;≥2MΩ/km。………………(10)………………(11)L2LLL/2、10m~20m;2~420m~40m;AB3°;3AB30>10MΩ10%;±10%。4.2.127.1.5)(GPR)4.1.17.1.24.1.37.1.3≥150dB;≤1.0ns;0.5ns,A/D16Bit;4.2.57.1.438MHz~500MHz900MHz~3GHz400MHz~900MHz1/5作为天线间距;2)1/5作为天线间距;2)i)记录时窗的选取可由式(12)估算:式中:——nsmha——(m1.5倍。1/4f径f应按式(13)计算:式中:——雷达波波长;h——目的体埋深。7.5.8……(12)………(13)数;f-k15min>10MΩ;6~102~31~21224480.05ms;模/24>96dB。<1010<0.5ms;10MΩ;GB6722(1/51。0.5m<10确定平均速度或有效速度应考虑近地面介质不均匀性、低速带与下伏层厚度的相对变化的影响;8.1.2<90°;5m~10m10Hz~40Hz44<10m。5ms。1:10001:2000,1cm10ms20ms;时距曲线中个别道出现旅行时突变时,应对照相应地段的相遇或追逐时距曲线旅行时进行检t08.1.2<30°;1/4;52m~5m;100Hz61m~3m;42m~5m2s~4s;1/4~1/2;8.1.232Hz1m~5m,1%;1.5试验选择合适的道间距,防止因采用较大道间距而造成的空间假频现象,检波道数不宜小于12道;4.1.615。4Hz;10(SACF-K)(HRFK)0.3Hz/s;4150m31530min2~4115min;>30s;35m2m;2.5MPa;10MΩ;2MΩ;±0.5%。5.0%;5.0%;3dB。1电测井B(N2m;<10m/min。5mV;50.5m~2.0m;1%;2m~5m40Hz;激发横波宜采用条状板,板的短轴应对准井孔中心,距离井孔2m~5m,检波器固有频率≤15Hz500kg;2m~4m5m~8m;孔深>15mV(14)计算:……(14)式中:2m1m2——s1——mHtV>15mL;HV5%。GdEdμd(15)(16)(17)计算:…………………(15)…………………(16)…………………(17)式中:ρkg/s/sp——/s9.1.30.1μs3%;20kHz;3000µV/Pa。0.20m~1.00m0.20m~0.30m。1:200≤10m/min1:50≤5m/min;55%。<4m/min孔斜>5CTCTCTCT5m~30m1.5CTCT5%;δ5%。2
tt')100%..................................(18)tt'式中:t——旅行时间原始观测值(ms);CT5CTCTCT1.540m;PVCCT105%。CTCTCTCTPVC防护;5CT10cm;9.1.61.2g/cm3;≤20µs25。9.1.6PVC9.1.49.1.6()评价;附录A(规范性)几种主要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一览表见表A.1。表A.1几种主要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一览表方法名称应用范围适用条件直流电法电阻率法电阻率测深法探测地层在垂直方向的电性变化,解决与深度有关的地质问题。被测岩层有足够厚度,岩层倾角<20°;相邻层电性差异显著,水平方向电性稳定;地形平缓,接地良好。电阻率剖面法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在水平方向的被测地质体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电性差异显著,电性界面倾角>30°;覆盖层薄,地形平缓,接地良好。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浅部不均匀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被测地质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显著,其上方没有极高阻或极低阻的屏蔽层;地形平缓,覆盖层薄,接地良好。充电法用于钻孔或水井中测定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和速度。含水层埋深<50m>1m/d;地下水矿化度微弱;覆盖层的电阻率均匀。激发极化法寻找地下水,测定含水层埋深和分布范围,评价含水层的富水程度。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中、深部地质构造、岩溶等。被测地质体有足够的厚度及显著的电性差异;电磁噪声平静。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中、深部地质构造、岩溶等。被测地质体有足够的厚度及显著的电性差异;电磁噪声比较平静;具有适合布设场源的场地。瞬变电磁法可在基岩裸露、沙漠、冻土及水面上探测断层、破碎带、地下洞穴及水下第四系厚度等。被测地质体相对规模较大,且相对围岩呈低阻;其上方没有极低阻屏蔽层;没有外来电磁干扰。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洞穴、构造破碎带、滑坡体;划分地层结构;管线探测等。被测地质体上方没有极低阻的屏蔽层和地下水的干扰;没有较强的电磁场源干扰。浅层地震法直达波法测定波速,计算岩土层的动弹性参数。折射波法探测覆盖层厚度及基岩埋深。被测地层的波速应明显大于上覆地层波速。反射波法探测不同深度的地层界面、空间分布。被探测地层与相邻地层有一定的波阻抗差异。主动源面波法探测覆盖层厚度和分层;探测不良地质体,进行工程建设场地类别评价。被探测地层与相邻地层之间、不良地质体与围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速和波阻抗差异。微动勘探法探测覆盖层厚度和分层;探测不良地质体,进行工程建设场地类别评价。被探测地层与相邻地层之间、不良地质体与围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速和波阻抗差异。排列附近不能有强震源干扰。地脉动测试为工程抗震和隔振设计提供场地的卓越周期和脉动幅值150m宜在深夜安静环境下进行测量。方法名称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声波探测测定岩体的动弹性参数;评价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测定洞室围岩松动圈和应力集中区的范围。井中物探电测井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软弱夹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确定含水层的厚度;划分咸、淡水分界面;测定地层电阻率。无套管、清水洗孔。地震波速测井测定岩土体的纵、横波速度,划分松散沉积层序,计算岩土体动参数。有无套管均可。声波测井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的孔隙度;研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无套管、有井液。超声波成像测井判定断层和软弱夹层的倾向、倾角、厚度以及井壁的孔洞、裂隙等。无套管、有井液。层析成像(CT)评价岩体质量、划分岩体风化程度、圈定地质异常体、对工程岩体进行稳定性分类;探测溶洞、地下暗河、断裂破碎带等。目标体与围岩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弹性波CT法测试段有井液;电磁波CT法测试段无金属套管,外界电磁干扰小;电阻率CT法测试段宜有井液。钻孔全景光学成像确定钻孔中岩层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的位置及结构面的产状;了解岩溶洞穴的情况;检查灌浆质量和混凝土浇筑质量。无套管、无井液或清水钻孔中进行。管波探测钻孔岩土分层;钻孔含水层划分;桩基质量检测等。测试段无金属套管、有井液。井中雷达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