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2年河南省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简析_第1页
1978-2012年河南省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简析_第2页
1978-2012年河南省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简析_第3页
1978-2012年河南省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简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78-2012年河南省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简析1978年以来,鹤壁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开放,鹤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2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545.78亿元。其中,从1978年到2002年突破100亿元用了24年,到2011年突破500亿元用了9年,平均每两年增加100亿元,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9年-2012年,鹤壁市GDP年均增长12%,比全省高出0.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7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66元,1988年突破1000元,1997年突破5000元,2004年突破10000元大关,2012年突破30000元至31763元,扣除价格因素,2012年比1978年增长25.7倍,年均增长8.6%。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财政收入迅速增加,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仅0.35亿元,1991年突破1亿元,2006年突破10亿元,2012年突破30亿元大关达32.66亿元。2012年比1978年增长93.1倍,年均增长14.3%。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35年来,鹤壁经济结构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三次产业结构在调整中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快速增长,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1979-2012年,鹤壁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7%、12.8%和12.0%。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0:41.1:18.9变化为2012年的10.6:70.5:18.9,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9.4%,比1978年提高29.4个百分点。在第一产业内部,推进龙头带动战略,扩大农产品绿色、安全、无害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带动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使畜牧业、粮食生产加工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43.1%,比1978年提高35.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工业结构调整进展明显加快。2012年,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3%,比1978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鹤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8.13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12.2倍,年均增长7.9%。粮食总产量达到116.32万吨,比1978年的32.70万吨增长2.6倍,2004年以来实现“九连增”,连续7年稳定在百万吨以上水平。畜牧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5.08万吨,比1980年增长65倍,1981-2012年年均增速高达14.5%;禽蛋总产量15.50万吨,比1980年增长47.3%,年均增速13.3%;奶类总产量10.15万吨,比2000年的0.10万吨增加10.05万吨,年均增速52.2%。按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四项指标综合评定,鹤壁市位居全省首位,畜牧业已经成为鹤壁市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四、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鹤壁工业增加值达到356.47亿元,比1978年增长66.4倍,1979-2012年平均增长13.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3%,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71.1%。煤炭、电力、机械、电子、金属镁、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鹤煤集团、天海电器、同力发电、豫和水泥、宝马化肥、新亚服装、飞鹤公司、永达公司、大用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2012年全市水泥产量由1978年的7.89万吨增加到473.39万吨,发电量由1978年的0.96亿千瓦小时增加到107.84亿千瓦小时,饮料酒产量由1978年的0.21万吨增加到41.67万吨,畜肉制品产量达到2.73万吨,电子元件产量达到108.91亿只,金属镁产量达到2.11万吨。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运输能力增强,运输效率不断提高。2012年底,鹤壁公路里程达到4460公里,比1978年的218公里增长4242公里,增长了19.5倍。2012年公路货运量6749万吨,比1978年增长18.6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9.1%;货物周转量1656086万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446.7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19.7%。旅客运输量7430万人,比1978年增长11.2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7.6%;旅客周转量173739万人公里,比1978年增长15.8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8.6%。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种类不断丰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45亿元,比1978年增长1172.7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23.1%。2012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43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4.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7.03万户,电话普及率为94.3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3.51万户。六、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鹤壁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197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0.69亿元,截至201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3.07亿元,2012年比1978年增长46.6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12.0%。其中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48亿元,比1978年增长的88.9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14.1%,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邮电运输业稳步发展。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29亿元,比1978年增长34.8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11.1%。在传统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房地产等新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0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32亿元,1979-2012年年均增长12.1%;房地产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0.0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26亿元,1979-2012年年均增长15.4%。新型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增强。七、城镇化建设成绩斐然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各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扩张步伐加快。2012年鹤壁城镇化率达到51.6%,比1990年提高27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9.82平方公里。全市城镇总人口达到81.88万人,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城镇从业人员27.8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8%。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10516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22300人;普通高中12所,在校生27992人;初中学校77所,在校生84259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9%。普通小学417所,在校生186095人,小学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01人。2012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综合档案馆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7350卷。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5%。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2012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49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9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656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315张。卫生技术人员772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65人,注册护士277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14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卫生技术人员164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4个,卫生机构监督检验技术人员82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7个。农村乡(镇)卫生院25个,床位1168张,卫生技术人员1026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县(区)6个,覆盖农村人口数104.55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04.17万人。参合率达99.6%。九、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和提高35年来,鹤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极大改善。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84元,比1995年增长5倍,1996-2012年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9388元,比1978年增长124.2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15.3%。实现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快速增长,同时确保了居民拥有财富的显著增加。2012年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220.37亿元,比1978年增长1223.3倍,1979-2012年年均增长23.3%。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获得极大提升。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2090元,比1995年增长3.6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440元,比1985年增长25.4倍。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由吃穿为主的温饱型向享受和发展为主的小康型生活转变。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7%,比2000年下降4.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6%,比1985年下降21个百分点。居住条件极大改善,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6.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67平方米。消费领域不断扩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彩电、电冰箱、空调、电话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2012年城镇家庭每户拥有移动电话、电脑、家用汽车分别达到224.59部、53.52台、9.4辆。社会保保障事业全面推进。2012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8万人。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达到5.86万人和5.15万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