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与细胞中“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存在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B.膜结构中含磷元素,无膜细胞器不含磷元素C.细胞膜中糖类含量很少,细胞膜的功能与糖类无关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2.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增殖分化过程是: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从原始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跑的过程中细胞核由大变小而浓缩。晚幼红细胞以后细胞不再分裂,发育过程中核被排出成为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一步成熟,RNA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能干细胞只能分化不能增殖B.网织红细胞中可以完成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C.原始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核浓缩,说明晚幼红细胞已经衰老D.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说明细胞结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3.镜检玉米花粉母细胞时,发现细胞内正在联会的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呈异常的“十”字型结构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可推断()A.①和②、③和④是同源染色体B.图中有一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C.出现“十”字型结构表明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D.该细胞只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bH,aBh的配子4.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的培养基上,大多数菌株死亡,极少数菌株能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菌株经过不断选育,最后可以获得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上的细菌品系。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过程中能将抗青霉素的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B.在此过程中,青霉素起到了定向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的作用C.在此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品系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换高倍镜观察时,可以通过放大光圈使视野变亮B.为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可通过观察煮熟玉米籽粒胚的染色情况来判断C.淀粉用碘-碘化钾染液进行染色,染色后需用50%酒精漂洗D.“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中选择95%酒精对色素进行分离6.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转化实验。对本实验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B.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S型菌落出现C.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D.本实验结果表明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7.图示中心法则中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子链延长的方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外B.酶1为解旋酶,酶3为RNA聚合酶C.图乙中基因2指导的子链延伸方向与基因1一定相同D.对于核DNA分子,细胞一生图甲过程仅发生一次,图乙过程发生多次8.(10分)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B.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C.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D.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要经过精确的四次有丝分裂之后,方能启动减数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科研团队致力于研究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调控机制,用EMS诱变筛选,发现一株果蝇tut突变体,其精原细胞不能停止有丝分裂,而出现精原细胞过度增殖的表现型。(1)显微观察野生型果蝇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6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8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4条染色体。细胞中_________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2)为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___为隐性性状。推测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若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3)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已报道有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性状一样,研究人员为探究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是否就是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人员采用缺失定位法对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将一株一条染色体缺失某片段的果蝇(缺失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如果F1表现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将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这些染色体缺失区域的_______(交集/并集)区域。10.(14分)阅读如下有关钙的资料:资料甲体内钙代谢虽然受多种激素的影响,但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分沁)和降钙素(甲状腺C细胞分泌)是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两种主要激素。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增加,降钙素使血钙降低。资料乙神经肌肉之间兴奋的传递依靠乙酰胆碱(ACh)。降低细胞外液中Ca2+的浓度能抑制ACh的释放;相反,在一定范围内,ACh的释放量随着Ca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据认为,当冲动到达突触前终末时,Ca2+通道开放,大量Ca2+顺着浓度梯度内流。Ca2+是促使囊泡壁和突触前膜的特异分子结构发生反应的必要因素,其结果是导致两层膜暂时相互融合并破裂,囊泡内的ACh全部释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分泌的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弥散到_______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相关的信息。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这两种激素,以维持这两种激素含量的____________。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时,这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2)突触前膜以____方式释放ACh。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则可判断出肌细胞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向神经末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资料乙,若突然降低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会______神经冲动的传递。11.(14分)下图为基因工程操作步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与细胞内同类酶相比,该技术所利用的DNA聚合酶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2)在过程①中,需______________酶将已切开的载体DNA与目的基因结合成基因表达载体。载体DNA上必须要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中若选用的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一般需用Ca2+进行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表达出病毒外壳蛋白(抗原),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基因工程疫苗比接种灭活减毒的病毒疫苗更安全,从疫苗的结构组成来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致残性强。研究表明,该病的病理改变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密切相关,而一种人鼠嵌合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RA。下图为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1)图中的抗原A是______________,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HAT培养基的作用是经选择性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之后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单一抗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____________技术。(4)单克隆抗体主要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详解】A、原核细胞存在生物膜,不存在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存在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A错误;B、膜结构中含磷元素,无膜细胞器也可能含磷元素,如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RNA中含有磷元素,B错误;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交流等功能,因此细胞膜的功能与糖类有关,C错误;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正确。故选D。2、D【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红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排出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详解】A、干细胞是一类既能分裂又能分化的细胞,A错误;B、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形成的,不能完成核基因的转录过程,B错误,C、原始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胞,细胞核浓缩,最终被排出,为血红蛋白提供空间,但并不能说明晚幼红细胞已经衰老,C错误;D、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寿命也较短,说明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红细胞为素材,结合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根据题干信息理清“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相关信息,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3、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左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右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根据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可以看出,①和③、②和④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中有2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B错误;C、由于染色体联会时,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因此②上a所在区段与③上的B所在区段发生了易位,或①上A所在区段与④上b所在区段了生了易位,二者均发生了易位,C正确;D、由于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复杂,该细胞减数分裂时,既可形成AbH、aBh配子,也可形成AaH、Bbh配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情况,意在考查考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而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此过程中青霉素起定向选择作用,B错误;
C、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因此青霉素使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C正确;
D、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故葡萄球菌没有染色体变异的发生,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青霉素的作用:不是诱导葡萄球菌发生变异的作用,而是对葡萄球菌起选择作用。5、A【解析】
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脂肪鉴定实验中,利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后需用50%酒精漂洗;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详解】A、换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可以通过放大光圈或调凹面镜使视野变亮,A正确;
B、煮熟的玉米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用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B错误;
C、淀粉用碘化钾染液进行染色后不需要漂洗,C错误;
D、“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中选择95%酒精对色素进行提取,分离利用层析液,D错误。
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淀粉鉴定的原理和实验步骤,识记并区分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6、B【解析】
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A正确;B、甲组是混合培养,乙组是出去蛋白质后再混合培养,均能发生转化,但转化率低,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B错误;C、乙组实验中加蛋白酶处理后,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则说明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C正确;D、丙组实验中加入DNA酶后,没有S型菌落,说明DNA的结构被破坏了,若是结构完整,则有S型菌落,进一步对照说明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D正确;故选B。7、C【解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基因的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详解】A、图甲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在体外通过RCR技术扩增,A正确;B、酶1在DNA分子复制中断开氢键,为DNA解旋酶;酶3在基因转录中解旋,为RNA聚合酶,B正确;C、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转录起点和模板链,转录的方向不一定不同,C错误;D、在细胞一生中,核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进行多次,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转录的模板、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即可。8、B【解析】
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只能有少数细胞为四倍体细胞,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B正确;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2d与6d处理时间不同,结果相同,C错误;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与时间,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结果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二、非选择题9、8和4过度增殖分离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现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交集【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研究是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野生型果蝇和tut突变体杂交,子代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说明该突变基因为隐性遗传,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F2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7,说明bgcn突变体的bgcn基因和tut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表达互不影响。【详解】(1)含8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含4条染色体的细胞;含16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2)F1中雌雄果蝇杂交,F2中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1,表明过度增殖为隐性性状,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若上述推测正确的话,则F1的基因型为Aa,tut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则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3)据遗传图解可知,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且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若将未突变的果蝇与tut突变体杂交,则F1表型为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与缺失突变体杂交,F1表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染色体缺失区域的交集区域。【点睛】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比例,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比例。有时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比如本题中的9:7。10、体液动态平衡相互拮抗胞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减缓【解析】
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之间形成的结构称为突触。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调节方式。【详解】(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增加,降钙素使血钙降低,所以,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时,这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拮抗。(2)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ACh。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末梢与肌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根据资料乙,若突然降低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会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点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人体两类重要的调节方式,也是常见的考点,其中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是常见的易错点,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11、PCR耐高温DNA连接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或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使大肠杆菌处于容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感受态基因工程疫苗仅具有病毒外壳蛋白,不具有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增殖和感染【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1)通常使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在PCR技术中应用的关键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其特点是耐高温。(2)DNA连接酶能将已切开的载体DNA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由于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能力较弱,所以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处于容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感受态。(3)基因工程疫苗不含有遗传物质,可以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抗体和记忆细胞,但由于其不增殖和感染人体,比常规疫苗安全性更高。【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2、肿瘤坏死因子-α(或TNF-α)聚乙二醇(PE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装修合同范本版
- 个人仓库租赁协议样本
- 小学食堂食品供应合同
- 2024年冷链车运输合同
- 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范例
- 2024售楼处物业服务合同(物业)
- 2024英文股份合同范本英文股份合同
- 2024个人装修房屋合同范本
- 2024《铝合金门窗合同》
- 机动车辆交易协议文本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考题猜想】原卷版
- 逐梦芳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学区三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秋国开《四史通讲》期末大作业试题B答案(第1套)
- 2024年8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题目含解析
- 2024新版(北京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户外广告安装施工方案
- 钠离子电池低成本硬碳负极关键技术开发-2024-10-技术资料
- 2025届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期中测试卷(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现代农业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