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词名家讲”之《清诗三百首》(一)_第1页
诗词研究:“诗词名家讲”之《清诗三百首》(一)_第2页
诗词研究:“诗词名家讲”之《清诗三百首》(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名家讲”之《清诗三百首》(一)清诗继宋、元、明诗以后,有它独具的特色。但人们对清诗的评价,却颇有分歧,一般对它是评价不高的。看法大致可分两种:一种看法,以为唐以后诗,愈趋愈下,清诗自不在话下。明“七子”承严羽《沧浪诗话》之说大谈诗必盛唐,后人对此虽早有驳斥,而近代学者,又夸大其论,如章炳麟说:“唐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其语则不足诵。”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佛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王国维则进一步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的观点立论,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说“唐之诗”,“后世莫能继”,与上引诸家说相同,而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立论,却是新的说法(亦略同于清人焦循)。近人所撰各种文学史,基本上沿用王国维的观点。又一种看法,从清诗的成就着眼,也认为无足取。如文廷式说:“国朝诗学凡数变,然发声清越,寄兴深微,且未逮元明,不论唐宋也。固由考据家变秀才为学究,亦由沈归愚以正宗二字行其陋说,袁子才又以性灵二字便其曲谀。风雅道衰,百有余年。其间黄仲则、黎二樵尚近于诗,亦滔滔清浅。下此者乃繁词以贡媚,隶事以逞才,品概既卑,则文章日下。采风者不能不三叹息也。”梁启超也说:“以言夫诗,真可谓衰落已极。吴伟业之靡曼,王士之脆薄,号为开国宗匠。乾隆全盛时,所谓袁(枚)、蒋(士铨)、赵(执信)三大家者,臭腐殆不可向迩。诸经师及诸古文家,集中亦多有诗,则极拙劣之砌韵文耳。嘉道间,龚自珍、王昙、舒位号称新体,则粗犷浅薄。咸同后,竞宗宋诗,只益生硬,更无余味。其稍可观者,反在生长僻壤之黎简、郑珍辈,而中原更无闻焉。直至末叶,始有金和、黄遵宪、康有为,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如上的种种说法,是不是一种偏见呢?柳亚子曾说:“宋词元曲称作手,明清何遽非明堂。自珍变体金和继,平心未拟菲黄康。”看来,这不失为持平之论。而前面两种看法,虽角度不同,范围有别,其为否定清诗则一。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关于第一个问题,一代有一代突出的有代表性的新兴文学体式,这当然是事实。但问题应该看全面,新的文学体式登上文学舞台以后,并非原有的文学体式就一定无发展余地,就不能有杰出的作家出现,原有的文学体式就不可能反映时代现实。宋代文学是词的天下,但宋诗仍然足与唐诗分庭抗礼,仍然出现了不少大家名家。那么,在戏曲、小说极盛的清代,诗歌是不是也可以同时取得一定的发展呢?还是已经走到了尽头呢?答案涉及第二个问题。无可置疑,元明两代,诗歌出现了倒退的摹仿逆流。元诗主要摹唐,明人变本加厉,出现了诗必盛唐的“七子”流派,明后期“公安”“竟陵”二派力图挽此狂澜,而其创作却并无此力,较之明“七子”形式虽摹古,而尚有反映现实内容者,转逊一筹。穷则变,变则通,“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文心雕龙·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