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并能熟练应用.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目标要求】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基础回扣加速度v0+at2ax=v2-v02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2)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还等于

的瞬时速度.一半中间时刻v

v=

012345TTTTT2ax=v2-v02即:v=

=____

01234xxxx思考:匀加速中间时刻速度

中间位移速度哪个大?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2)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还等于

的瞬时速度.一半中间时刻v

012345TTTTT2ax=v2-v02即:v=

=____

01234xxxxv=

思考:匀减速中间时刻速度

中间位移速度哪个大?即:v=

=____

<

v

v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2)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还等于

的瞬时速度.一半中间时刻v

v=

2ax=v2-v02(3)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即:x2-x1=x3-x2=…=xn-xn-1=

.aT2xm-xn=__________(m-n)aT2012345TTTTTxⅠx2x3x4x5即:v=

=____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2)平均速度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还等于

的瞬时速度.一半中间时刻v

v=

2ax=v2-v02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比例式(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

.(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

.1∶2∶3∶…∶n1∶4∶9∶…∶n21∶3∶5∶…∶(2n-1)0123xⅠxⅡxⅢx1x2x3TTT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比例式(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

.(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

.1∶2∶3∶…∶n1∶4∶9∶…∶n21∶3∶5∶…∶(2n-1)0123t1t2t3xxxx=aT1212T1=2x=aT2221T2=3x=aT3212T3=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技巧点拨注意:x、v0、v、a均为矢量,所以解题时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用一般问题用两个基本公式可以解决,以下特殊情况下用导出公式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1)不涉及时间,选择v2-v02=2ax;(2)不涉及加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比如纸带问题中运用

求瞬时速度;(3)处理纸带问题时用Δx=x2-x1=aT2,xm-xn=(m-n)aT2求加速度.3.逆向思维法: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采用逆向思维法,倒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图象法:借助v-t图象(斜率、面积)分析运动过程.

例1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x,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考向1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2

(2019·山东潍坊市二模)中国自主研发的“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m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s和1s,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A.20m/s2 B.40m/s2

C.60m/s2 D.80m/s2考向2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a=40m/s21.刹车类问题(1)其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

加速度a突然消失.(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双向可逆类问题(1)示例: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2)注意:求解时可分过程列式也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拓展点两种匀减速运动的比较v0=10m/s,a=5m/s2,分别求汽车和小球2s后、6s后的位移?0θ例3

若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时的速度为60m/s,则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是A.288m B.300m C.150m D.144m√1.(双向可逆类问题)(多选)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B.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C.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

)sD.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跟进训练基础回扣1.自由落体运动(1)运动特点: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g的

运动.(2)基本规律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gt2.③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0匀加速直线v=gtv2=2gx考点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

运动.(2)基本规律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

gt2.自由落体v=v0-gt1.竖直上抛运动(如图3)技巧点拨图3(1)对称性a.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b.速度大小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例4

(2020·浙江Z20联盟第三次联考)跳水运动员训练时从10m跳台双脚朝下自由落下,某同学利用手机的连拍功能,连拍了多张照片.从其中两张连续的照片中可知,运动员双脚离水面的实际高度分别为5.0m和2.8m.由此估算手机连拍时间间隔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A.1×10-1s B.2×10-1sC.1×10-2s D.2×10-2s考向1自由落体运动√例5

(2020·江西六校第五次联考)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s,则A、B之间的距离是(不计空气阻力,g=10m/s2)A.80m B.40mC.20m D.无法确定考向2竖直上抛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2021·山东临沂市月考)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A.15m B.20mC.11.25m D.31.25m√跟进训练56√1.一般的解题步骤(1)准确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画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