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 (新教材专用)_第1页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 (新教材专用)_第2页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 (新教材专用)_第3页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 (新教材专用)_第4页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 (新教材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魏晋至隋唐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阶段特征】专题二: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民族交融:2、区域开发:3、制度创新:4、文化交流: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到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佛教和道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三教合一趋势;在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背景下,唐朝儒学复兴;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艺术辉煌灿烂,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一)政权更替(1)三国鼎立魏:蜀:吴:_____年,________建立魏国,定都____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蜀国,定都____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吴国,定都_______220曹丕221刘备229孙权洛阳成都建业(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灭亡: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1、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2、东晋与南朝(1)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南朝更替:420年,刘裕灭晋,建立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一)政权更替1、三国与西晋(3)士族形成:三国、西晋以来,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有特权,从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2、东晋与南朝(一)政权更替1、三国与西晋3、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①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②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呈,学习汉族典章制度;民族差异缩小。③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前秦政权崩溃。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2、东晋与南朝(一)政权更替1、三国与西晋3、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2)北朝①北魏的建立与统一: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439年统一北方。②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原因内容主要影响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土地抛荒和兼并严重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和赋税徭役的征收;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宗主督护制不利于北魏的统治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加强了对基层的管理;有利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北魏前期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得到一定改善,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493年,由平城迁到洛阳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有利于民族融合。改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说汉语;改行汉制迁都洛阳后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快民族融合。为进一步推行改革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2、东晋与南朝(一)政权更替1、三国与西晋3、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2)北朝①北魏的建立与统一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北方政权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_______和______,分别被_____________取代,北周灭北齐,______取代北周。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一)政权更替(二)民族交融1、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内迁。2、十六国政权,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呈,学习汉族典章制度;民族差异缩小。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南北统一打下了基础。精准突破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延续。(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精准突破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一)政权更替(二)民族交融(三)江南开发1、原因: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③相对优越的气候环境;④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与民族交融(一)政权更替(二)民族交融(三)江南开发1、原因:2、影响:①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②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向东、向南移动。③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吸引了北方人口的进一步南迁。精准突破材料一: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编自沈约《宋书》材料二: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少数民族,半因于避兵祸及北人之酷虐,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南,当其相率而来也。——摘编自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1、江南的开发(1)根据材料一,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精准突破(1)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北方经济因战乱频繁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3)商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交融的加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相互交融。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色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1、隋朝建立:_____年,_______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统一:_____年,隋灭_____,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建设:广设_____;遍置_____;兴建_____;开通_______581杨坚长安589陈仓库义仓洛阳大运河灭亡:_____年,隋朝灭亡。618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1、隋朝2、民族关系①隋时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②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③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589年百越女首领被册封为__________。④加强了与________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礼部鸿胪寺谯国夫人流求突厥、吐谷浑、党项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朝前期的统治:①唐太宗“贞观之治”:②武则天的统治:③唐玄宗“开元盛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经济上发展生产;文化上大兴文治;军事上改革兵制。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朝前期的统治3、唐朝的民族关系与突厥关系①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后分裂为东西突厥②唐太宗大败东突厥,设安西都护府③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④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与回纥关系①兴起:7世纪初,游牧在色楞格河一带②归附: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③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④瓦解: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与吐蕃关系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和亲,促进汉藏交流

③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与南诏关系南诏多位王经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与靺鞨关系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①武力征服:唐太宗时大败东突厥;唐高宗时,灭西突厥。②设置机构: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③和亲:唐太宗派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④册封:唐玄宗册靺鞨首领大祢荣为渤海郡王。⑤会盟:唐蕃会盟。⑥招抚:如唐太宗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事务。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概况:中央集权被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边防空虚;唐朝由盛转衰。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