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文学概论课件秦汉文学概论课件秦汉文学从朝代上包括秦、西汉、新、东汉,秦汉文学的主体是两汉文学。先秦文学的主体是周代文学,最为辉煌的是春秋战国分裂时代的文学,而秦汉文学则属于大一统时代的文学。秦汉文学继承和发展先秦文学,包括汉诗、汉赋、秦汉诸子和两汉史传。其中汉诗和诸子散文的规模与成就不如先秦壮观,汉赋和史传散文的规模与成就则超越了先秦,文体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秦汉文学从朝代上包括秦、西汉、新、东汉秦代文学
秦代文学秦代社会(一)时间:前221-前208年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意义重大的王朝,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后代王朝的一面镜子。(二)秦的功绩:1.结束了200多年七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2.为巩固国家统一,实行了一系列的进步措施:如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筑长城,修驰道,颁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
这些改革措施,无疑对秦及其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秦代社会(一)时间:前221-前208年(三)秦的罪恶1.漫无休止地使用民力、财力(共2000万人,每年征用200万)修长城、修驰道、修骊山陵墓、营建阿房宫、攻打匈奴、炼药求仙2.愚民、虐民政策(摧残文化、专制独裁)严刑酷法,光杀头罪有2000多条实行文化专制,采取了“焚书坑儒”的强暴措施。(三)秦的罪恶秦代的刑法枭首、绞杀、腰斩(李斯)、磔[zhé]刑车裂(商鞅、赵高、荆轲)、戮刑(戮尸)、弃市、定杀之刑黥[qíng]、劓[yì]、剕[fèi]、宫、辟烹刑、剖腹、凿颠刑囊扑之刑(太后与嫪毐通奸所生的两个儿子)流刑(吕不韦)、笞刑、三族之刑、连坐之刑秦代的刑法枭首、绞杀、腰斩(李斯)、磔[zhé]刑
“焚书”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qíng]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焚书”坑儒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秦朝统治者的目的在于打击复活的旧贵族政治思想,强化思想统治,但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深远:一是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使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坑儒文化专制,文学冷落陕西秦“坑儒”遗址文化专制,文学冷落陕西秦“坑儒”遗址秦代文学
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秦能留给后人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刻石文和诏令奏议一类的应用文字,大多出自丞相李斯之手。
“秦世无文”
秦:“一人一书”秦代文学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
秦统一之后,仅有秦始皇巡游封禅时留下的一些石刻。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留下《峄yì山刻石》、《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文》、《碣石门刻石》等共有7篇。现存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质实雄壮,对后世的碑铭文有影响。如《峄山刻石》: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秦统一之后,仅有秦始皇巡游封禅时留下的一些石刻。秦始皇另外,秦代民间尚有民谣流转。《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之言。传到今天的,仅有一首,即:“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另外,秦代民间尚有民谣流转。《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东巡留下的邹峄山石刻拓片。秦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峄山石刻拓片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东巡留下的邹峄山石刻拓片。秦刻石文吕不韦与《吕氏春秋》(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后在赵国遇秦质子子楚(异人),为其入秦活动,使子楚回秦为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即位后,吕不韦为相,封文信侯。秦始皇即位,尊不韦为仲父,主政。后被罢官,流放四川,自杀。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吕不韦与《吕氏春秋》(一)吕不韦其人
《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史记·吕不韦列传》
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千古奇人经商成功奇货可居理论国际贸易第一人官商勾结的开创者开创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最成功的文化传播经纪人广告业的老祖宗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既为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成,内容自然不免驳杂,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但“杂家”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相比较而言,在该书所取的各家学说中,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更多些。编者在兼收并蓄、杂取各家为己所用的过程中,也对各家学说进行了发展和改造,从而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正是《吕氏春秋》一书的重要创造。《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辑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这自然也就把各家不同学说巧妙地纳入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吕氏春秋》的写作,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
第一,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暢达,说理生动。第二,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知人不易、掩耳盗铃、生木造屋、良狗捕鼠、利令智昏等。
《察今》刻舟求剑(因地制宜)循表夜涉(因时制宜)引婴投江(因人制宜)《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
第一,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暢达,说李斯与《谏逐客书》(一)李斯其人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主张焚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被诬为谋反,腰斩于长安市。李斯与《谏逐客书》(一)李斯其人《谏逐客书》背景:一般遵照《史记·李斯列传》的说法,认为《谏逐客书》的背景是“郑国渠事件”根据《资治通鉴》的考证与记载,郑国渠完工的时间是公元前246年,李斯上此书却是在公元237年;逐客令另有其背景,郑国渠事件或只能说是其远因之一。真正引致逐客令的导火线,是嫪毐(làoǎi)之乱。嬴政即秦王位时(前247年)十三岁,当时国家大权悉委任于相国吕不韦;嫪毐是吕不韦介绍给太后的,得宠封候,恣意妄为,广收党羽。意义:取消逐客令,追回李斯《谏逐客书》背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官;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内容分析第1段:开宗明义,提出“逐客为过”的论点,并列举“客之功”,说明“逐客为过”。(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第2段:联系秦王的所好所乐,说明“逐客为过”。(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第3、4段:从古今正反两方面,说明逐客的错误和严重后果。内容分析艺术特色:论辩技巧和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政论文的典范。其一,正反论述,说理透辟。其二,气势奔放,极富文采。叙说秦国用客卿之利时,用对偶、排比短句,营造一种气势,富有说服力。而在剖析秦王重玩好而轻人才的问题时,则是循循善诱、启发深思,运用的是较长、舒缓的散句,留有思考的余地。其三,善用比喻,生动形象。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艺术特色:论辩技巧和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政论文的典范。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汉代文学概况汉朝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作家的文学素养、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较高。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汉代文学概况一、汉代的政治与思想文化概况
1、西汉前期的宽缓政治与黄老思想
汉初统治者吸取暴秦迅速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如减轻田赋(连续十一年减免田租)、宽政省刑、入粟拜爵等,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经济得到了恢复。“文景之治”。汉初实行郡国参半的政治体制,天下之半实行中央集权,刘氏同姓诸侯王国相对独立,皇帝委派傅相加以监督。然而自汉惠帝至于武帝,诸侯王国不断谋反。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汉初废除秦朝的挟书之律和诽谤妖言之罪,思想文化呈现出自由活跃的景象。托名于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留侯张良、相国曹参、丞相陈平、汉文帝和窦皇后等都信奉黄老之术。
一、汉代的政治与思想文化概况1、西汉前期的宽缓政治与黄老思2、西汉中期的富强与儒家今文经学
汉武帝时期国势强盛,经济繁荣,财富增长,豪强兼并,权贵骄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取代道家思想的统治,目的在于遏制宗室、权贵和豪强的骄奢无度,以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实行推恩分封,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重用酷吏,以惩治宗室权贵和地方豪强。对外连年用兵,东征朝鲜,西讨大宛,南击百越,北伐匈奴。扩大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但造成国库空虚。由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汉书·食货志》)武帝后期西汉封建王朝逐渐转入衰微。
2、西汉中期的富强与儒家今文经学“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史记•平准书》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西汉中期尊儒家著述为“经”。在太学设立五经博士,用儒家经典培育人才,使居官者通晓儒家学说,“经学”由此兴起。经学是训释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术,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流派,西汉时设立学官仅限于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即汉代学者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和传授的儒家经典,着重发挥经文的“大义”,旨在巩固封建的“一统”。西汉儒家宗师董仲舒治春秋公羊学,杂糅阴阳五行说,将天道与人事牵强比附,认为天有意志,用符瑞、灾异表示希望或谴责,以指导人事,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观念,将封建统治秩序和儒家学术推向神圣化。西汉中期尊儒家著述为“经”。在太学设立五3、西汉后期的衰弱与谶纬神学西汉后期自元帝时逐渐走向衰微。昭帝、宣帝之时,减免赋税,选用良吏,社会较为安定,出现了宣帝“中兴”,但土地日益集中,大地主大官僚与广大农民深刻的矛盾根本不能解决。元、成、哀、平,50多年间,西汉社会更是险象丛生,阶级矛盾更为尖锐,危机严重,“民多饿死,人相食”的现象时有发生,相继暴发了一些农民起义。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王朝就结束了王莽改制引起的混乱愈来愈大,使得“农桑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终于暴发了赤眉、绿林起义。王莽的统治也在农民战争的无情打击下彻底崩溃。3、西汉后期的衰弱与谶纬神学西汉后期元、成、哀、平诸帝莫不尊儒,而儒家的今文经学逐渐衰弱,谶纬之学逐渐兴盛。“谶纬”是流行于汉代的宗教迷信,“谶”是巫师或方士杜撰的关于吉凶祸福的隐语或预言,“纬”相对儒学的“经”而言,是附会儒家经典的著述,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谶纬之学。谶纬之学将自然界的某些偶然现象神秘化,看作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将宗教迷信纳入儒家经典,因西汉后期统治者的支持而盛行一时。经学产生之初便存在今古文派别之争,今文经学立于学官,古文经学受到排斥。古文经学是指先秦时代用篆文书写而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儒家经典学术,重视文字训诂,贴近经文本义。西汉末年古文经学也立于学官,古文经学由此振兴而盛行于东汉。今文经学解读经典繁琐而又牵强,令读书人厌倦,因此古文经学一经立于学官,便逐渐取代今文经学。西汉后期元、成、哀、平诸帝莫不尊儒4、东汉的兴衰与谶纬神学、古文经学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东汉前期实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释放奴婢,选拔贤良,减免赋税,兴修水利,赈济鳏寡孤独,遏制豪强兼并,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出现中兴迹象,但西汉遗留下来的土地兼并状况依然存在。东汉后期自和帝以后,皇帝全是幼年即位,皇权落于外戚之手。待到皇帝成年,便依靠宦官集团向外戚集团夺权。外戚、宦官两大集团的斗争造成黑暗的政治,“清议”兴起,“党锢之祸”接连不断,士人惨遭迫害。东汉的统治愈来愈腐朽,社会到处呈现饥饿和流亡的惨状。灵帝时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取得瓦解东汉王朝的结果。4、东汉的兴衰与谶纬神学、古文经学
东汉王朝延续近二百年,一直沿袭汉武帝以来的儒学独尊,今文经学与谶纬迷信相融合,儒学完全神学化。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东汉初年刘秀起兵,都利用谶语符瑞,号称合乎天意。刘秀称帝之后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神学在东汉更为流行。古文经学经学大师马融、郑玄通训诂,举大义,逐渐取代了今文经学的地位。著名学者王充、桓谭、张衡批判谶纬神学,加速了今文经学的破产。东汉后期在外戚、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士族官僚步履维艰,正直士人无路可走,或循名责实,企图挽救社会,或突破藩篱,彻底否定现实,儒学衰微,思想解放。东汉王朝延续近二百年,一直沿袭汉武帝以二、汉代的文人及文化概况1、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哲学,实行“无为而治”。黄老主张顺应自然,汉初文化学术因此具有相当自由的环境,加之汉初实行分封诸侯制度,文人往来于藩国之间,思想较少束缚,具有独立的人格、能畅所欲言,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从贾谊的政论、司马相如的《哀二世赋》,到司马迁的《史记》,都贯穿着对历史的批判精神。二、汉代的文人及文化概况1、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哲
2、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汉帝国由此进入了鼎盛时期。此时的作家普遍具有开阔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对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他们具有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怀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此同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起完整的社会统治思想。从武帝开始,朝廷对文人以倡畜之,侍从文人很大程度上为迎合天子的口味而创作。文人依附于政治和王权,干预现实的批判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尊严都被淡化了,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这批侍从文人的主要使命。
3.从西汉末年起,向慕人格独立的精神又在文人队伍中萌生,扬雄、班固、张衡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程度不同地摆脱侍从文人、幕僚文人的依附性,努力按照自己的理想从事创作。东汉后期的赵壹、祢衡等人,任性使气,耿介孤傲,从他们身上可以更多地看到党人的影子。从汉初到汉末,汉代文人在经历了一段屈从、依附之后,又向个性独立回归,并且达到更高的层次。
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汉代文学以历史的批判发轫,经由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又以现实的批判而告终,完成了一次循环。3.从西汉末年起,向慕人格独立的精神又在文人队伍中萌
总之,汉代文学走过了批判——赞颂——批判的道路,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过程。总之,汉代文学走过了批判——赞颂——批判的道路,三、汉代文学的新发展(一)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二)作家群体的生成。(三)文学创作的兴盛。(四)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三、汉代文学的新发展(一)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一)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这要与先秦时代相对照来看:
1.先秦文学的许多作品,除《诗经》、《楚辞》外,本身都不是文学作品;诸子的散文和历史散文,其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述政见、记载历史或探讨社会生活法则,而不是追求文学的美感。人们即使看待《诗经》、《楚辞》,也不侧重它的文学方面,而是重视它在礼仪和人伦教化方面的作用。孔子把《诗经》的作用概括为:兴观群怨。《楚辞》是富于文采的抒情诗,这表明生长于南方文化土壤上的屈原等诗人,已经率先认识到了文学的价值。但必须注意到《楚辞》只是局部地区和少数作家的作品,而且就诗人的创作目的而言,其政治因素恐怕还是高于艺术因素。
(一)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这要与先秦时代相对照来看:2.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文学开始表现出与学术脱离而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汉代文学的地位即使不如政治、哲学那样显要,至少已经被看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就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尽管还不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具体表现之一,是出现了汉赋这样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这种文学样式的本质,就是经过精心安排的美丽的文字,整齐的句式,严谨的结构,表现社会和自然的种种奇特事物和绚丽景象,刺激读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获得审美快感。2.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文学开始表现出与学术(二)作家群体的生成先秦时期的文化人,可以分为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外交家等等,没有一个就其社会身份而言可以称为“作家”的人。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单单或主要凭借其文学创作的成就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汉代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体,主要指以司马相如为、东方朔、枚皋、王褒、扬雄等一批辞赋作家。汉代这些文人,他们仅仅凭藉文学才能而得到官职,并以文学写作为自己的主要事业。
(二)作家群体的生成先秦时期的文化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的条件
(一)解读文学典籍,尤其是解读辞赋的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二)以文才取士的用人制度,为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三)诸侯王养士的风气。(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四)帝王的爱好与提倡。(西汉武、宣、元、成诸帝,东汉外戚)(五)乐府、洛阳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积极作用。(六)汉代的游宦风气为作家的生成注入活力。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的条件(三)文学创作的兴盛
以汉武帝时代为例,作家和作品数量之多是前代所没有的。写作辞赋的,有武帝本人,有淮南王等诸侯,有御史大夫倪宽等公卿大臣,有董仲舒、司马迁这样的名儒学者,更不用说还有司马相如等一批专门家。据班固《两都赋序》说,成帝时整理从武帝以来各种人士奏献给朝廷并且还保存着的辞赋,总数有一千余篇。东汉张衡更用“作者鼎沸”来形容他那时辞赋创作的情况。这在先秦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三)文学创作的兴盛以汉武帝时代为例,作(四)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其影响极其深远,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后世通行的各种具有特殊语言形态和特殊写作要求的文体,基本上不是在先秦成立的。四言诗和典型的“骚体”,在后世一直有人写,但并不通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是自由的格式。汉代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近人刘师培说:“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中国中古文学史》),这是汉代文学为文学史做出的一大贡献。(四)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1.
汉代形成了五言诗,七言诗在汉代也开始孕育。
先秦的主要诗歌样式是四言,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钜制,《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乐府诗也有许多五言名篇。这种诗体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唐以后又与七言诗并列,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基本样式。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
1.汉代形成了五言诗,七言诗在汉代也开始孕育。汉代文学样式七言诗在汉代也开始孕育。西汉时期,七言句子大量出现在镜铭、识字课本等载体中,有的已是标准的七言诗句。汉代辞赋中往往参杂七言诗句或七言段落,有些已可视为首尾完整的七言诗。附属于汉赋的七言诗通常是句句用韵,反映了早期七言诗的特点,后来曹丕的《燕歌行》采用的就是这种诗体。七言诗在汉代也开始孕育。西汉时期,七言句子大量出现在镜铭、识2.形成了新型的辞赋。汉初统治者好辞赋,在辞赋的影响下,文人开始新的创作。既有模仿楚辞传统风格和体式的,也有从楚辞中脱胎出来的新文体。前者被称为骚,后者被称为赋。两者还有有区别的。从根本上说,楚辞虽有散文化的因素,但仍旧是一种感情炽烈的抒情诗,而赋,已经演变成为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的、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当时把这两种合称为辞赋,并未做区分。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西汉: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2.形成了新型的辞赋。3.叙事散文有较大发展司马迁的《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汉书》继承《史记》的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吴越春秋》则进一步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东汉时期大量出现的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走向成熟的新文体。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3.叙事散文有较大发展4.出现了四言韵文。如颂、连珠、赞、箴、铭、碑铭、吊文、哀辞、诔等,在后代大都仍属于流行的文体,产生过大量的作品。4.出现了四言韵文。第一,以巨丽为美的审美风尚。
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加以艺术的再现。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赏那种使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司马相如:“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汉代文学的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它的表现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四、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第一,以巨丽为美的审美风尚。四、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史记》——气度宏大的盛世巨著。
目标宏大:司马迁称撰写《史记》的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结构宏大: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空间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学术眼界宏大: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视野宏大: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1、《史记》——气度宏大的盛世巨著。2、汉赋——帝国山川的伟大赞歌。汉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汉赋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汉室的壮丽河山和郊野苑囿,目的是歌颂盛世,粉饰太平。司马相如的赋正是汉王朝盛世景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子虚赋》中,子虚先生描绘云梦泽是从东南西北进行全方位的描述,甚至对其中小至一土一石的颜色形状无不细致描绘,力图将云梦之全貌展现在听者之前。《上林赋》中,亡是公更是从流经上林苑的八川的水势及其中之物、上林苑的山溪原野及其中生长的草木、苑中的景象及其中的飞禽走兽和其中的树木茂盛这几个方面极言上林苑的盛况。2、汉赋——帝国山川的伟大赞歌。第二,文人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第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四,从批判到歌颂再到批判的创作态度。
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瓴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从武帝开始,思想界由对历史的批判转入本朝理论体系的构筑和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大赋是这种使命的得力承担者。第二,文人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汉代文学以历史的批判发轫,经由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又以现实的批判而告终,完成了一次循环。和汉代文学所走过的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相一致,汉代文人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第五,由浪漫走向现实。第六,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共同繁荣。
从东汉开始,文学界的批判潮流再度涌动。五、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一,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汉代经学的繁琐解读习尚。
第二,汉代神秘化的经学为浪漫文学提供素材和动力,而神秘化的经学也借鉴了浪漫文学的精神和表现手法。
第三,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注重师法家法的习气互为表里。第四,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籓篱,汉代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第五,汉代文学和汉代经学都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
五、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第一,汉代文学以铺张扬厉著称,汉代文学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辞赋:大赋——抒情小赋。史传文学作品:《史记》——《汉书》文学样式上:辞赋——五言诗。汉代经学从东汉初期起,经学界悄然兴起删繁就简之风,解经文字大幅度精减。汉代文学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六、汉代文学的分期
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本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1、政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兴趣定向广告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电动扳手项目营销计划书
- 单板滑雪训练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体操鞋产品供应链分析
-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对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药物测试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农用化学品研究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健康保险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疗设备再处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压缩抽吸和运送谷物用鼓风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2024变电站无人机巡检系统规范第1部分:技术规范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学期 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卷( 人教版)
- 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城票据交换业务操作规程(试行)
-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35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生物炭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桥梁施工手册
- 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课件(完整版)
-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带括号的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