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一二节课件_第1页
医学基础一二节课件_第2页
医学基础一二节课件_第3页
医学基础一二节课件_第4页
医学基础一二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基础顾萍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一、人体结构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足要涉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使学习营养和食品卫生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之一。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细胞细胞是人体和其它生物体形态和机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的大小不一,如卵细胞较大,直径约120μm,而小淋巴细胞的直径只有6μm左右。细胞形态也是各种各样,与其功能以及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如:血细胞、神经细胞细胞的内部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份。细胞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目前公认的细胞膜为:液态镶嵌模型脂质:磷脂和胆固醇磷脂占总量的70%以上,胆固醇不超过30%膜脂质的熔点较低,在体温条件下呈液态,因而膜具有流动性,使细胞膜具有变形运动和自我修复功能脂质双分子层细胞核核膜核纤层核基质(核液)染色质,染色体核仁线粒体细胞活动所需的总能量,其中95%均来自线粒体,所以线粒体是细胞供能的中心或“动力站”或“供能站”组织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上皮组织上皮细胞、细胞间质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骨骼、血液肌肉组织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器官、系统二、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组成:骨、关节、骨骼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一、骨(bone):是一种器官,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含骨髓,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能力。骨骼:骨借骨连接连在一起称骨骼。颅骨:脑颅骨、面颅骨中轴骨1、根据部位分躯干骨:椎骨、胸骨、肋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2、根据形态分类:长骨:又名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两端膨大,称为骺,光滑面称关节面。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

骺软骨(epiphysialcartilage):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该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体,融合遗留下来的痕迹,称骺线。

短骨(shortbone):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扁骨(flatbone):扁宽的板状,常围成腔,如颅骨、肋骨。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形状不规则,如椎骨含气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另外尚有发生于某些肌腱的籽骨,其体积一般甚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腱牵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二)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血管等构成1、骨质:(1)骨密质(compactbone):构成骨的外层,质地致密,抗压。(2)骨松质(spongybone):分布于骨的内部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呈海绵状排列与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外板

颅盖骨内板板障: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骨密质,内板易骨折。2、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1)骨外膜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3、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4、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烧骨,质脆易碎2、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柔软有弹性。3、幼儿:有机物多,青枝折老年人:无机物多,粉碎折。二、骨连结(articulation)概念:骨连结(articulation):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接或关节(jiont)。纤维连结直接连结软骨软骨分类骨性结合间接连结滑膜关节每块骨骼肌分为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外包有结缔组织外膜。由此肌外膜发出纤维性隔进入肌腹内将其分割为较小的肌囊。肌腹主要由横纹肌纤维组成,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肌腱位于肌腹两端,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囊构成,色白,坚韧,无收缩能力,肌肉一般以腱附着在骨骼上,是力的传递结构。运动系统常见的疾病运动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肩周炎、生长痛、骨质增生、(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氟骨病、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有:肝胆疾病(胆结石、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痔疮、腹泻、胃肠痉挛性腹泻、消化道溃疡、慢性肠胃炎、胃酸过多等。四、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机体在生命活动中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内的氧化过程。细胞在氧化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以确保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完成气体交换功能的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循环系统功能将氧气、营养物质以及激素运送到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内,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循环系统组成和功能心脏血管淋巴器官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心脏心脏的构造2、肺动脉A、左心室B、右心室6

动脉瓣7

房室瓣1、体动脉C、左心房D、右心房5、体静脉3、肺静脉4、上腔静脉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小动脉、静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等

血管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淋巴系统淋巴器官以淋巴组织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结脾扁桃休

循环系统常见的疾病动脉硬化、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不齐、心肌炎、心包炎、猝死)、妊高症、高血压等。一、心脏(一)心脏的形态结构1.心脏的形态,位置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大约/3居正中线的左侧,1/3居右侧。心脏主要由心肌所组成的中空器官。其大小似拳头,呈圆锥形。心脏分心尖部与心底部。心尖向左前下方,为游离端;心底朝右后上方,与大血管(主动脉、肺动脉、腔静脉、肺静脉)相连,将心脏固定在胸腔中。心脏由中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二半,每半各分为心房和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有致密胶原纤维构成的房室环相连接,而无心肌连接,故心房与心室可在不同时间内收缩。心脏共有四个腔,即右心房与右心室、左心房与左心室。每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心脏的营养是由冠状循环血管来供应的。冠状血管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所组成。一、血液的组成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液体,其比重在1.050~1.060之间。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约占45%。从正常人体内抽出血液,放入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血细胞层中最上面一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下呈红色为红细胞。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积(或压积)。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比积约为40%~50%。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凝块。血凝块收缩,析出淡黄色澄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浆蛋白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3.8g%~4.8g%)、球蛋白(2.0g%~3.5g%)、和纤维蛋白原(0.2g%~0.4g%)等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对于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起主要作用。当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或它经由尿中大量排出体外,使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胶体渗透压也下降,导致全身水肿。免疫作用球蛋白包括a、a、β和γ等几种成分,其中γ(丙种)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能与抗原(如细菌、病毒或异种蛋白)相结合,从而杀灭致病因素。如果这种免疫球蛋白含量不足时,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血浆中的无机物,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阳离子中以Na浓度最高,还有K、Ca和Mg等,阴离子中以Cl最多,HCO次之,还有HPO和SO等。各种离子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如NaCl对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和保持机体血量起着重要作用。血浆Ca参与很多重要生理功能如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在肌肉兴奋收缩耦联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中还有微量的铜、铁、锰、锌、钴和碘等元素,是构成某些酶类、维生素或激素的必要原料,或与某些生理功能有关。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白细胞、浆细胞、肥大细等)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

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分类根据发生部位、表面抗原、形态结构和功能表现分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护清除修补七、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泌尿系统组成和功能功能把人体生理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肾由许多肾单位构成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肾脏尿液形成过程肾小球中的血液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肾小囊原尿肾小管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毛细血管余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终尿(尿液)重吸收收过滤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肾病(急性肾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泌尿系统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八、生殖系统生殖器官按解剖位置可分为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按功能可分为主要性器官(主要生殖器官)和附属性器官(附属生殖器官)两部分。主要性器官又称性腺,女性为卵巢,男性为睾丸。女性附属性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阴道、外阴部等。男性附属性器官包括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射精管、前列腺、阴茎等。两性除了生殖器官不同外,在性成熟期出现的副性特征方面也有很大差异。男性具有胡须、喉头突出、声调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等特征。女性具有发达的乳腺、宽大的骨盆、声调高尖、皮下脂肪较多等特征。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有:围绝经期综合症、不孕症、痛经等。九、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有:智商低下、神经衰退、癫痫病、多动症、老年性痴呆等。十一、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功能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生理食物消化吸收食物的消化

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糖类→葡萄糖或果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机械性消化磨碎、混合、推送。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化学性消化消化腺-→消化液。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吸收:食品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小分子物质→消化道粘膜→血液循环吸收的途径:血液和淋巴液食物消化吸收口腔咽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液肠液胰液消化腺每天分泌6-8L主要成分:水、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消化酶、粘液、抗体

消化腺

作用分解食物中营养物质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的环境稀释食物,使消化道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的吸收所含粘液、抗体保护消化道粘膜的作用消化腺消化腺消化液流入作用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肠腺胃腺唾液口腔初步消化淀粉胃液胃初步消化蛋白质胆汁(呈碱性)小肠小肠小肠溶解脂肪胰液肠液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腺作用胃主要的消化器官:贮存食物并消化部分食物和吸收的功能胃的位置:胃大部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在腹上区胃

胃酸:杀灭细菌、进一步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排放分泌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蛋白分解为多肽)HCl

黏液:保护胃壁细胞。内因子:一种糖蛋白,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胃

吸收:水、酒精蠕动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形成酸性糜食挤入十二指肠。食物在胃中停留3-4小时胃分四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喷门粘膜幽门粘膜喷门腺幽门腺在食管和胃之间,虽然不存解剖上的括约肌,但有宽约1-2cm的一个高压区,其内压力比胃内压高约5-10mmHg,可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到了类似生理括约肌的作用,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胃胃的功能:胃承担着消化、贮存和分泌消化液的主要器官,胃的容量约1~2L胃液的主要成分有90%的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胃胃酸分泌的刺激因素主要有食物,其次是药物、精神因素等。食物的刺激作用包括食物对胃的扩张作用和食物的成分,以脂肪、蛋白质的刺激作用最强。胃酸的生理作用有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提供蛋白质分解的酸性环境。胃小肠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素的主要器官小肠的位置与分部:上接幽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