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省一等奖课件: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1页
岳麓版 省一等奖课件: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2页
岳麓版 省一等奖课件: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3页
岳麓版 省一等奖课件: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4页
岳麓版 省一等奖课件: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把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通过学习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奠定了基础,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与创新的前提,树立创新精神及开放的世界视野。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黑色星期四”1.原因(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

与需求的矛盾。①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急剧增加。②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③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

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直接原因:

过度。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3.结果: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供给自由放任股票投机一、“黑色星期四”课前预习课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范围广: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

。(2)破坏性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达

年。3.影响

(1)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加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

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爆发,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2)1933年,罗斯福以实行“

”改革为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

》等法案,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法》,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府还举办了许多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三、罗斯福新政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3.评价(1)对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好处。(2)对世界: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

的时代。(3)实质和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干预经济3.评价干预经济四、凯恩斯主义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

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内容(1)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

。(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被称为“

”,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1927年,6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的,其他如电冰箱、洗衣机及私人住宅也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当时全美国各种中短期的私人贷款,总数高达65亿美元,其中仅汽车贷款一项,就占了14亿。——[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有何危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人贷款”等概括。“危害”要密切结合设问关键信息“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进行思考。第(2)问,注意材料中“汽车贷款”的比例之高。它一方面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一方面限制了以后的社会购买力,故引发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结论】

(1)方式: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危害: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2)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③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地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④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市股价的暴跌。⑤政策原因: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启示①注意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和私营企业无序生产的矛盾,做好指导性经济计划。②防止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分期付款、存贷款利率等金融刺激手段的使用要适度。③调控股票等金融市场,防止金融腐败和过度金融投机。④面对危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⑤国内要注意综合平衡,稳定社会,防范极端势力,适当加强政府干预等。(2)启示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材料一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材料二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解读】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结论】

(1)措施: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成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或立法、行政、财政)。(2)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1)目的①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评价①积极性a.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b.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c.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d.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问题】(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何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指的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含义是什么?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解读】第(1)问抓住“叛变了他的阶级”“社会主义”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并选取新政具体措施来举例。第(2)问第一小问从罗斯福的阶级立场出发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注意从限制角度“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去思考;第三小问“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明显强调的是以“新应用”对“旧民主秩序”即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维护,这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结论】

(1)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2)原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严重缺陷:自由放任政策。含义: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解读】第(1)问抓住“叛变了他的阶级”“社会主义”等关键【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新”的四大表现(1)新的理念: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新”的四大表现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经济危机1、2罗斯福新政34、6凯恩斯主义5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解析:D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故D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2.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解析:C

“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反映出胡佛在大危机面前仍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C项正确。2.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整顿银行金融体系B.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避免盲目竞争解析:A

整顿银行是为了恢复银行信誉,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让银行正常运转起来,这涉及诚信问题,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但与诚信问题无关。3.“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D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长远而非“临时措施”,故A项错误;新政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是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即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C项错误,D项正确。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5.对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C.收入分配的不公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解析:B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发生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国家缺少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故B项正确。5.对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二、非选择题6.(2017·山东临沂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二、非选择题(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内容”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据以上分析回答“原因”。第(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无论认同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2)国家立法。(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概览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主要线索】本单元主要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工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等方面讲述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概况。1.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3.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4.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虽然高度发展,但由于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主要线索】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学习目标】(1)通过对铁犁牛耕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完善等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长期领先世界,从而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深家国情怀。(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自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过程: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时间、地域: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长江流域出现。3.生产格局:北方以旱地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4.特点之一:以种植业为主、

为辅,出现“六畜”,即猪、马、牛、羊、鸡、狗。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黄河流域粟麦家畜饲养业一、农业的起源课前预习课前自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农具材质的更新(1)原始社会:

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2.牛耕技术的演进(1)出现: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2)发展: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3)完善: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4.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

等。刀耕火种铁农具曲辕犁筒车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刀耕火种铁农具曲辕犁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设施(1)春秋战国:兴修了芍陂、

、郑国渠。(2)两汉时期①建成漕渠、

等水利工程。②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③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如西域地区的

。2.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

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江堰白渠坎儿井农学知识理论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都江堰白渠坎儿井农学知识理论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集体耕作(1)时间:

时期。(2)原因:农具原始。2.个体农耕(1)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2)时间:出现于春秋时期。(3)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

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影响①农民具有相对独立性,生活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自给自足)。②生产规模狭小,简单性别分工,阻碍

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分散性、封闭性)。③统治者过度剥削和压榨,使

容易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脆弱性)。商周家庭男耕女织社会分工自耕农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商周家庭男耕女织社会分工自耕农探究主题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探究主题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史料探究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魏晋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问题】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解读】表格中涉及了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和耕作技术等内容,表现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可以从我国人地关系、耕作方式和政策三个角度分析。【结论】

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主要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问题】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深化拓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形成发展原因①我国古代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是根本因素。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③社会经济条件(指经济水平、经济制度等)是重要原因。④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精耕细作的形成和发展。【深化拓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探究主题2小农经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问题】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解读】根据材料中牛耕、犁耕等信息可以得出使用铁犁牛耕;根据“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等信息可以得出精耕细作;根据“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等信息可以得出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根据材料的整体信息可以得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论】

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探究主题2小农经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深化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弱点一是分散性;二是封闭性;三是落后性。(2)评价: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深化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及评价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农业的起源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5、6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2017·广东肇庆期末)“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为了纪念神农氏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解析:D“禾”是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体现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一、选择题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解析:C

依据题干中“入土”“江东”,结合所学可知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是一种耕地工具,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可以随心所欲,故选C。A耧车属于播种工具,B翻车、D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排除。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3.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解析:B

牛是耕地的主要动力,从汉代到唐宋法律规定的对耕牛宰杀的约束的强化,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地位的逐渐强化,B项正确。3.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4.“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B

题干要求是灌溉工具,A项是播种工具,排除;由“脚痛腰酸晓夜忙”可知,该灌溉工具需要人力,故选B项。C、D两项无需人力,排除。4.“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5.(2017·豫晋冀三省月考)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C

材料中“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小农生产也与市场联系,并不是完全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5.(2017·豫晋冀三省月考)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材料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一,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二、非选择题解析:第(1)问,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可以看出政府赋税沉重;“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说明生活窘困;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可看出商人生活奢靡,也显示了贫富分化严重的现象。第(3)问,从国家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分析。答案:(1)生产模式:个体小农经济。主要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③精耕细作。

(2)政府赋税沉重,贫富分化严重,贫苦农民陷入绝境,社会风尚奢靡。(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承担者,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较高,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解析:第(1)问,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概览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主要线索】本单元主要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工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等方面讲述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概况。1.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3.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4.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虽然高度发展,但由于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主要线索】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学习目标】(1)通过对铁犁牛耕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完善等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长期领先世界,从而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深家国情怀。(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自然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过程: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时间、地域: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长江流域出现。3.生产格局:北方以旱地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4.特点之一:以种植业为主、

为辅,出现“六畜”,即猪、马、牛、羊、鸡、狗。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黄河流域粟麦家畜饲养业一、农业的起源课前预习课前自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农具材质的更新(1)原始社会:

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2.牛耕技术的演进(1)出现: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2)发展: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3)完善: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4.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

等。刀耕火种铁农具曲辕犁筒车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刀耕火种铁农具曲辕犁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设施(1)春秋战国:兴修了芍陂、

、郑国渠。(2)两汉时期①建成漕渠、

等水利工程。②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③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如西域地区的

。2.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

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江堰白渠坎儿井农学知识理论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都江堰白渠坎儿井农学知识理论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集体耕作(1)时间:

时期。(2)原因:农具原始。2.个体农耕(1)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2)时间:出现于春秋时期。(3)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

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影响①农民具有相对独立性,生活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自给自足)。②生产规模狭小,简单性别分工,阻碍

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分散性、封闭性)。③统治者过度剥削和压榨,使

容易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脆弱性)。商周家庭男耕女织社会分工自耕农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商周家庭男耕女织社会分工自耕农探究主题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探究主题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史料探究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魏晋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问题】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解读】表格中涉及了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历法和耕作技术等内容,表现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可以从我国人地关系、耕作方式和政策三个角度分析。【结论】

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主要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问题】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深化拓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形成发展原因①我国古代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是根本因素。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③社会经济条件(指经济水平、经济制度等)是重要原因。④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精耕细作的形成和发展。【深化拓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探究主题2小农经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问题】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解读】根据材料中牛耕、犁耕等信息可以得出使用铁犁牛耕;根据“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等信息可以得出精耕细作;根据“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等信息可以得出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根据材料的整体信息可以得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论】

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探究主题2小农经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深化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弱点一是分散性;二是封闭性;三是落后性。(2)评价: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深化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及评价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农业的起源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5、6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2017·广东肇庆期末)“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为了纪念神农氏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解析:D“禾”是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体现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一、选择题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解析:C

依据题干中“入土”“江东”,结合所学可知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是一种耕地工具,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可以随心所欲,故选C。A耧车属于播种工具,B翻车、D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排除。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3.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解析:B

牛是耕地的主要动力,从汉代到唐宋法律规定的对耕牛宰杀的约束的强化,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地位的逐渐强化,B项正确。3.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4.“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B

题干要求是灌溉工具,A项是播种工具,排除;由“脚痛腰酸晓夜忙”可知,该灌溉工具需要人力,故选B项。C、D两项无需人力,排除。4.“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5.(2017·豫晋冀三省月考)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C

材料中“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小农生产也与市场联系,并不是完全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5.(2017·豫晋冀三省月考)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材料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一,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二、非选择题解析:第(1)问,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可以看出政府赋税沉重;“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说明生活窘困;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可看出商人生活奢靡,也显示了贫富分化严重的现象。第(3)问,从国家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分析。答案:(1)生产模式:个体小农经济。主要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③精耕细作。

(2)政府赋税沉重,贫富分化严重,贫苦农民陷入绝境,社会风尚奢靡。(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承担者,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较高,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解析:第(1)问,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小魔方站作品盗版必究语文小魔方站作品盗版必究语文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谢谢您下载使用!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谢谢您岳麓版省一等奖课件: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岳麓版省一等奖课件: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附赠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附赠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群星璀璨---近几年全国高考状元荟萃群星璀璨---近几年全国高考状元荟萃

前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前言高考状元是一青春风采青春风采青春风采青春风采北京市文科状元阳光女孩--何旋高考总分: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数学145分英语141分文综255分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市文科状元阳光女孩--何旋高考总分: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的学校捐书”。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分加分。“何旋给人最班主任: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很重要的是,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数学140分英语141分理综291分报考高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数学1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把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实质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培养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通过学习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奠定了基础,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与创新的前提,树立创新精神及开放的世界视野。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黑色星期四”1.原因(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

与需求的矛盾。①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急剧增加。②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③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

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2)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直接原因:

过度。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3.结果: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供给自由放任股票投机一、“黑色星期四”课前预习课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范围广: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

。(2)破坏性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达

年。3.影响

(1)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加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

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部门四法西斯主义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爆发,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2)1933年,罗斯福以实行“

”改革为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

》等法案,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通过《社会保障法》,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府还举办了许多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三、罗斯福新政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共工程3.评价(1)对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好处。(2)对世界: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

的时代。(3)实质和局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干预经济3.评价干预经济四、凯恩斯主义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

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内容(1)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

。(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被称为“

”,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大危机扩大需求凯恩斯主义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1927年,6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的,其他如电冰箱、洗衣机及私人住宅也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当时全美国各种中短期的私人贷款,总数高达65亿美元,其中仅汽车贷款一项,就占了14亿。——[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有何危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人贷款”等概括。“危害”要密切结合设问关键信息“美国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方式”进行思考。第(2)问,注意材料中“汽车贷款”的比例之高。它一方面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一方面限制了以后的社会购买力,故引发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结论】

(1)方式: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危害: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2)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解读】第(1)问“方式”,据材料关键信息“分期付款”“私【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②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③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地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④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市股价的暴跌。⑤政策原因: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深化拓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启示①注意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和私营企业无序生产的矛盾,做好指导性经济计划。②防止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分期付款、存贷款利率等金融刺激手段的使用要适度。③调控股票等金融市场,防止金融腐败和过度金融投机。④面对危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⑤国内要注意综合平衡,稳定社会,防范极端势力,适当加强政府干预等。(2)启示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材料一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材料二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探究主题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解读】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结论】

(1)措施: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成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或立法、行政、财政)。(2)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1)目的①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评价①积极性a.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b.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c.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d.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深化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评价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问题】(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何拒绝“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指的是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含义是什么?探究主题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解读】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