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学向度关注音乐行为过程的生命体验_第1页
从人类学向度关注音乐行为过程的生命体验_第2页
从人类学向度关注音乐行为过程的生命体验_第3页
从人类学向度关注音乐行为过程的生命体验_第4页
从人类学向度关注音乐行为过程的生命体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人类学向度关注音乐行为过程的生命体验内容摘要:从人类学的视角关注人类音乐行为的过程,而不是音乐行为过程产生的结果,旨在强调艺术的独立精神,作为艺术既不能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附庸,更不能沦为社会开展经济的工具。音乐研究者和音乐理论的目光应侧重于音乐行为的过程,这既是人类生命和艺术的本质要求,也是防止人类音乐活动舍本求末的迷失。关键词:人类学音乐行为音乐理论在人类生活中,乐器、乐谱、乐音音响是人类音乐行为产生的结果,而制造乐器,写出乐谱,演唱、演奏等,但凡人类围绕着音乐所产生的各种活动,都可以称之为人类的音乐行为,而音乐行为的延续施行就是人类的音乐行为过程。关注人类音乐行为的过程,而不是音乐行为产生的结果,旨在强调艺术的独立精神,因为艺术既不能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附庸,更不能沦为社会开展经济的工具。音乐研究者和音乐理论的目光应侧重于音乐行为的过程,这既是人类生命和艺术的本质要求,也是防止人类音乐活动舍本求末的迷失。一、音乐行为过程是生命过程体验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一种,音乐的存在特别表达了物质存在的时间特性,因为音乐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过程,而且与时间的表现形态一致,是一个看不见的过程。这种音乐的运动形式连续地呈现,被称之为时间的艺术。而人类生命的存在也是一个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延续的过程,于是,我们就可以确立关于生命过程和音乐过程有某种同构的性质。音乐的概念很难确定,广义地说,只要满足生命的需要,任何声音形式都没有理由否认它是一种音乐。而实际上,在详细的音乐理论中,对音乐艺术乃至整体人类音乐行为的理解和评价,却过于看重音乐过程产生的结果,有无视音乐行为过程的倾向。一个创作者的作品假设没有得到社会评价标准的认可,便不会关注其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了怎样的个体生命体验,或这种体验对于其个人是否构成积极意义。音乐理论总是以有形的结果来断定整个音乐活动的价值,假如音乐行为的结果符合艺术价值标准,那么过程就会得到肯定,反之过程就会被否认,不受到所谓知识价值体系的认同。再比方,面对学习音乐困难的孩子,很轻易地否认其天分,由此,将错误地,甚至永远地破坏其对音乐的兴趣。用这样的价值标准,错误地站在一个抽象的“社会〞角度,一个脱离人的“音乐专业〞的角度来评判,外表上看来是当然的,是符合现实逻辑的,而实际上是违犯了人类个体生命行为的合理性。音乐历史学虽然也研究音乐的行为过程,但研究仅侧重对“认可的结果〞所涉及的事件过程,这种由结果引出的判断,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自然不同。科学思维的特性强调好的结果是对过程的肯定,好的过程也必然是为追求一个好的结果。而艺术活动却不能套用这个逻辑。因为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艺术思维之所以有别于科学思维,就是因为它是人类一种更加超然的认识途径。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是人类在自己的音乐理论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各种科学式的既定美学标准和技术化操作程式作为对音乐结果的目的要求,这种观念越来越使得人类音乐,特别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音乐更加具有工业社会的职业色彩和运作标准性。这种被预定结果所制约的艺术过程,是与人类通过艺术活动获得自由的无任何限制的精神状态,从而不断获得自我反思才能的宗旨是相悖的。当然,艺术有它本身的存在逻辑,它的逻辑就是用完美的形式寻求对于生命的完美解释。人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和人所创造的艺术结果对人的影响的过程中实现艺术的价值。而我们当下的艺术理论更多地只强调了后一个过程对人的影响而忽略了前者。因此,假如我们考察音乐的价值过多地渲染音乐开展所积累的技术成就,渲染人如何掌握这种直觉符号系统的逻辑构造本身,而无视生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无视生命对变化着的声音的直接感受,无视在体验艺术的过程中人们获得的某种整体感受,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很可能避重就轻,很可能陷入一种不实在际的学究。正像卡西尔所说:“艺术不探究事物的性质和原因:它给我们关于事物性质的直觉……艺术是一种确实的真正的发现。一个艺术家就是一个对自然形式的发现者,正如一个科学家是事物和自然规律的发现者一样……在艺术那里,我们生活在一个纯粹形式的王国里而不是生活在分析和细察感觉对象,或者研究它的效果的领域中。〞[1]这并不是否认音乐研究的音乐学,而是强调不能将目光静止在客观对象的细节上,而忘记人类音乐存在是一个伴着生命变化流动的过程,所谓艺术的“纯粹形式〞应该是人类生命过程的投射。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音乐理论家是对人类音乐活动的描绘、分析和解释。而纯粹艺术理论者的理论思维所惯用的归纳和实证的逻辑,从本质上并不符合艺术特性,因为艺术行为寻求的是直觉经历和独创性,所以,从指导艺术理论的角度来看,艺术理论的作用是有限的。艺术理论要想建立自己独立的经历归纳体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求艺术理论家,除了把音乐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之外,更多地要把人的音乐活动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起加以比拟,把人的音乐行为放入人类的整体存在中加以认识,特别是把人的行为作为人的音乐行为的背景,从而不断地发现其中潜在的价值。而艺术理论家也正是从不断发现的过程中表达其理论价值。二、音乐行为作用于人类生命过程音乐行为作为人类活动的一局部,在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以前,它总是同人类的各种活动联络在一起。欣赏音乐是最普遍的音乐行为,虽然无法考证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场将音乐作为独立的欣赏对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音乐总是伴随着人类其他的行为过程而存在。最早应该是舞蹈,后来的活动几乎离不开音乐。譬如中国古代雅乐、燕乐、俗乐,国事大典、郊宴射、祭祀天地、乞求神灵、婚丧嫁娶、福寿添丁等,音乐始终伴随着人类的一种行为和精神活动过程,极其融洽地交融在天地人神共存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探究音乐作为独立的文化活动对于人类的意义,也就是人类需要音乐的理由,A.P梅里亚从社会群体的需要把它分为:1.情感表达;2.美的享受;3.娱乐性;4.传达信息;5.象征表示;6.律动的信号;7.用于社会标准;8.用于风俗礼仪;9.对于文化的联络和稳定作用;10.社会凝聚作用。[2]但是假如从个体生命对音乐的体验出发,那么音乐对人的作用应该可以归纳为三个功能:第一是释放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将自己的各种生命体验宣泄出来,这种音乐行为纯粹是满足个人的需要,他〔她〕主观上并不考虑别人对这种音乐行为或结果的认同,如某些现代派作曲家,他创作只是为宣泄内心对现代世界的感受,很多人会不喜欢他们的作品,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本身就不是为讨好听众而写的,这类作品只为心灵共鸣和作者本人而存在。宣泄音乐的最大特征是没有一个公认的美学标准,比方现代城市音乐的“卡拉K〞现象,声嘶力竭的家庭演唱,只为个人宣泄,假如排除宣唱者对别人的骚扰因素,这种宣泄过程对于宣唱者个人未尝不是最美妙的生命体验时刻。这只是个极端的例子,宣泄音乐的结果同时也完全可以是符合群众美学标准的。第二是激发的功能,这是音乐可以感染别人的功能,假如从创作者和表演者的角度看,这种音乐是为特定的对象而产生。为激发人内心的情感体验而存在,这种音乐可以是创作者生命体验的投射,也可以是与个体生命并不直接的超验的理性,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作用于人的灵魂。假如说音乐的宣泄是生命从内到外的过程,那么音乐的激发功能那么是由外至内对人精神世界的激发和拓展。激发是刺激人的精神活泼起来,产生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某种沟通。第三是教化功能,是音乐对人类零散无序的精神世界的归纳和梳理。音乐的教化作用使人的精神内心归于平和,趋于理性,教化的音乐是对人的个性的消解,它也许能使人的精神运动同宇宙的其他物质运动形式形成某种交融,从而进入音乐的最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些都只是一些形而上的描绘。而在现实的世界中,具有教化意义的音乐也确实一直是人类最为推崇的音乐,代表着人类的崇高追求和道德理想。譬如宗教音乐、宫廷仪式音乐,以及被医学界选作为胎教和分娩的音乐等。[3]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三、音乐行为应淡泊功利注重体验观察时下创作群体的状况,已经很难说有多少作曲家关注自己的写作状态,更多的时候是以作曲家的职业身份创作,而不是以人的身份来透射生命的感受。是作曲家还是音乐制作人,根本来不及分析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作曲家几乎丧失了使命感,没有了对生命的使命感——宣泄的状态,没有了对艺术的使命感——激发的欲望,没有了社会的使命感——教化的神圣理想。如此,作曲家的行为过程可能会较多地负面地影响群众的音乐生活。目前,高校教育也大多是在为一种职业所作的专业训练,训练的主要现实目的就是培养职业的音乐家。整个训练过程往往会游离于音乐本性之外,因为在成为职业艺术家之前,必须天经地义地进展大量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对技术的崇拜无以附加,认为掌握技术就是具备了灵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的音乐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就很难有本质的区别。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儿童的音乐教育,许多儿童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将来生存,为名利,是极为功利化的行为〔被成人所强加〕,其学习过程,并非都可以真正领略人生的自由和乐趣,而更多的是艺术的灵性被粗暴地消磨,且并不只是个别现象,这种音乐行为过程是令人悲哀的。有那么多儿童想学习音乐,无疑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需要明智的学术介入,挽救儿童就是挽救人性,通过儿童挽救世界。[4]音乐表演的过程就很能说明问题,高超的表演技能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艰辛历程,表演行为是一次次紧张转述乐谱音响的过程,而作为演奏者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无从表达,至多也只能算是“搭载式〞的表达。因为在欧洲中心意义的艺术音乐范畴内,即兴表演的情况差不多快要绝迹了。这使我们不禁想起中国民间艺术家所传承下来的音乐和他们的音乐行为过程。而现如今,自娱自乐的乐器演奏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罕见,乐器演奏者,大多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考学、谋职,抑或是“进步个人素质〞等。另一方面,音乐表演的行为过程是众所周知的,明明为了结果却偏要忘却结果,演出时,表演者会被告知,不要去想鲜花、酬金、赞誉或批评,甚至忘掉技术,只管注意过程,要么把观众当傻瓜,要么把观众当亲人。很显然,前者,可以使演出变成纯粹个人化的宣泄,而不会有后果,后者,无论你表演好坏将没有负担,都会获得好心的接纳。二者都会淡化你的结果意识,从而沉浸在过程之中。“唯乐不可以为伪〞,艺术的过程必须是真实的艺术体验,如此,音乐行为过程的生命体验便充分地显现出来了。把音乐研究者和音乐理论者的目光吸引到音乐行为过程上来,其意义是明显的。首先这是生命和艺术的本质要求:艺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意义都是平等的,带给别人性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缚,是快乐而不是痛苦,是清醒而不是迷失。其二,艺术是手段更是目的,人不只是“通过〞学会艺术“之后〞才获得艺术的恩惠,而是在接触艺术的时刻,艺术已经直接作用于人的生命过程了。一切从事音乐活动的人,不能因为现实功利的借口而牺牲音乐行为的过程。虽然我们很难将音乐的过程和它的结果截然地分开,虽然我们也很难使每个人的音乐行为脱离现实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坚信:人必须在音乐的行为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因为人性从其他的功利世界逃到音乐中来,就是为了获得精神的独立和自由,修复人性的创伤,矫正真善美的坐标,哪怕它是短暂的,也只有这样人性才能在善和恶的世界中寻求到一种力量的平衡。其三,从关注现实的情况来看,人性在物欲的牵引下偏离本身也在所难免,艺术独立精神面临着新的考验:艺术是沦为人们开展经济的工具,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附庸,还是成为保卫人性尊严,维护人类良知的守护神,这是新世纪中国音乐寻求安康开展之路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假如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把人类存在的目的,生命存活的意义,艺术产生的起因,原本来本的含义都一一“复原〞,从生命的整体,从音乐所在的世界整体去看,就会发现,或许在许多不经然的时刻把生命,把音乐歪曲了,甚至好似完全忘记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创作艺术的初衷。就如同柏格森所说:“我们将有生命体装进我们的这个或那个形式,却全遭失败。所有的形式都崩溃了。对我们试图装入的那些东西来说,这些形式都过于狭窄,而首先都是他们都过于刻板……我们很难引述一个依靠靠纯粹推理而得到的生物学发现。而最常见的是当经历最终向我们说明,生命是依靠何种运作获得了某种结果时,我们就会发现:生命的运作方式恰是我们从未想到过的。〞[5]复原了人类与音乐几个概念的根本含义之后,再回到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就生出一些考虑。会发现真正的音乐离我们非常近,但又非常远,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最容易激发人的梦想,并使我们对理想化的东西产生亲切感。假如从事音乐的人知道孔子、柏拉图、爱因斯坦、霍金这些人类顶尖的大智者都是怎样地推崇音乐,我们会多一份生命的满足感。参考文献:[1]卡西尔?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