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课文学常识:1《论语》是统计()一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2.孔子,名字。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家家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从中能够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人格涵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20儒丘仲尼春秋鲁陬邑思想教育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语录体也叫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1、论(lún)语2、不亦说(yuè)乎3、人不知而不愠(yùn)4、三省(xǐng)吾身5、传(chuán)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wăng)7、思而不学则殆(dài)8、诲(huì)女(rǔ)知之乎9、是识(Zhì)也10、弘毅(yì)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12、其恕(shù)乎1、复习好处能够用

来表示2、学习与思索应紧密结合,因为.3、他人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孔子说: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时候,正确态度应是.6、我们是二十一世纪接班人,可谓.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不知而不愠任重而道远理解性背诵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8、越是艰辛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孔子是:曾子是天天三省: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北京朋友,二千多年前孔夫子不是说过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1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话(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12、《论语》中,“士不能够不弘毅”原因是“重”表现在“”,“远”表现在“”。13、《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假如你是故事中孔子,你会用《论语》中哪句话作答?

14、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哪句话?15、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哪一句话?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时,时常习,复习故时有物外之趣。日,天天。能张目对日。重点文言实词:日,太阳。时,经常吾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知:了解。知:领悟,知道。知知:通“智”,聪明智慧知:知道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士不能够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悦”古字,愉快。三省:屡次反省。故:学过知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弘毅:刚强,勇毅。欲:愿意,想要。施:施加。文言代词: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吾,人称代词,我。女,同“汝”,人称代词,你。余忆童稚时。余,人称代词,我。通假字:不亦说乎诲女知之乎是知也通“悦”,高兴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地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他人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行径吗?第1句话讲是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取得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是

。志同道合人来访能够促进情谊,而且可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第3句话讲是

。本则了解:第一二三句分别讲是什么?学习乐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天天屡次反省自己:替他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老实呢?

老师传授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本则讲是什么内容:修身做人3、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学过知识,能够得到新了解与体会,就能够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本则讲是:学习方法4.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了解:讨论正确学习方法:学习和思索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5、子曰:“由,诲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诲你对待事物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了解:讨论正确学习态度:学习要有谦虚,实事求是态度.6、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一样毛病。”7.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老师在其中。选择他们优点学习,(发觉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更正。以上两则讲述正确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他人优点,还要借判他人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毛病。总之,要虚心讨教,取长补短,更正不足。8、曾子曰:“士不能够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有学问有理想或有特殊地位人刚强,勇毅停顿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担负着重大使命,路途又遥远。把“仁”作为自己任务,不也是很重大吗?死了就停顿了,不也很遥远吗?”勉励人们要为实现“仁”理想而奋斗终生。本则讨论内容是?

修身做人“仁”是孔子学说关键,曾子这番话目标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子罕》)孔子说:“(碰上)严寒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终落叶。”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示效果?

用了比喻手法。借“岁寒”比喻社会现象。

用松柏比喻品德高尚人能经受严峻考验,不随流俗,保持节操和坚忍不拔精神,而不一样于一些见利忘义、无骨气小人。本则讨论内容是什么?

修身做人道理。

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哲理:在恶劣艰难环境中,才能显出坚贞不屈人格。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能够终生奉行呢?”孔子说:“那大约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事情,不要施加给他人。”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卫灵公》)谈修身做人道理: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关键——“仁”。“忠”和“恕”是孔子“仁”学说两个方面:“忠”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思想。你怎样对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想要,就不要强加给他人。其中包含相互体谅意思。遇事假如换位思索,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了解,少一分对立,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本则讲了什么内容?一、重点字词解释(直接翻译红色画横线字词,不用抄题):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吾日三省吾身4.传不习乎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7.诲女知之乎8.是知也9.是知也10.士不能够不弘毅学习态度: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乐趣:修身做人: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涵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必要性。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索相结合,说明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第五则是学习态度,经过对话叙述了聪敏好学、虚心讨教可贵。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涵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涵养,强调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涵养,强调怀有理想就该有坚毅意志。不亦乐乎:指高兴无法形容了。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收手。形容为完成一个责任而奋斗终生。

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了解和体会。也指回想过去,能更加好地认识现在。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久奋斗。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人委以重担。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人就想赶上他。

本课中出现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必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