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院系大调整的前因后果_第1页
建国初期院系大调整的前因后果_第2页
建国初期院系大调整的前因后果_第3页
建国初期院系大调整的前因后果_第4页
建国初期院系大调整的前因后果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初期院系大调整的前因后果一、时间脉络梳理1949年6月,毛泽东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文中提出了“一边倒”的思想并指出:"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1949年10月5日,刘少奇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上说,我们要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学习苏联人民的建国经验。苏联有许多世界上所没有的完全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只有从苏联才能学到这些科学知识。例如:经济学、银行学、财政学、商业学、教育学等等。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教育领域开始了全面学习苏联教育的过程。1949年12月,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教育改革方针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个方针比较全面,切合实际。但在实际教育建设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方针执行,其中突出的表现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1949年12月政务院在《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中提出:“设立中围人民大学,接受苏联先进的建设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国家的各种建设干部」开始全盘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1950年6月,教育部主待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会议,通过了建国后第一个《高等学校的暂行规程》。1952年,在原教育部的基础上,又另设高等教育部以加强管理;接管了旧大学和22所教会大学,收回了我国的教育主权,私立大学也相继改为公立大学;引导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思想改造运动;为适应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1952年开始进行院系洞整,前期为撤并,后期为内迁。由于处于探索时期,对高等教育规律认识不深,也出现了一些急于求成和矫枉过正的失误,如院系调整中,综合性大学削减过多,文、法、商科地位削弱,对民主、法制建设影响甚大;强调与国民经济的业务部门对口,致使专业设置过细、过窄。从1952年秋季起,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起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学研究组,学习苏联教学方法。全国高校普遍出现了从"学习苏联经验"到"全面照搬苏联的做法"的"一切"现象,对苏联教育的利弊得失缺乏客观的分析。相应地,与此持不同的意见受到了压制。在管理层次上,在原学校、学院、学系、学科设置上全面取消了学院制,由校、院、系三级改为校、系两级,并在系下设置专业,按专业招生。关于院系调整的指导思想,《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旧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为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服务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院校的设置是盲目的.是严重地脱离实际的。因此,院系重复,人力物力分散,教学效果很低。加以课程内容广泛笼统,只能培养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所谓‘通才‘。这种‘通才’教育的结果,在旧中国就表现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今天新中国正在向着工业化的道路迅速迈进,我们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各种专门人才,尤其是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因此,如果不对旧的教育制度、旧的高等教育设置加以彻底的调整和根本的改革就不能使我们国家的各种建设事业顺利前进。”据此,规定这次调整的总方针是:改变过去的“通才"教育目标「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逐步地创办函授学校和夜大学,将工农速成中学有计划地改属各高等学校,作为预备班,以便大量吸收工农成分的学生入高等学校。专门学院和专门学校又分多科性和单科性两种,它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培养各种专门的高级技术人才。综合性大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师资〃。在1957年的教育革命中,高校生产劳动、社会活动、政治运动过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过快,脱离了现实条件。二、调整的意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高等教育领域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规模小、地区分布不合理、系科庞杂、层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及办学思想、领导体制教学内容等诸多弊端,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通过院系调整和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院系调整采取全国一盘棋的方式,涉及诸多高等学校和学科。一些教师对此曾持不同意见,但是最终各个学校都能够以大局为重,在计划指导下有序地迅速地开展起来。从1951年底到195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调整,仿照苏联模式,将各综合大学中的工农、医师、财法等系科从原来的学校中分离出来,或者单独或者"归并",建立起独立的工科、农林、医学、师范、财经、政法等专门学院,综院合性大学实际上只剩下文、理二科。这一时期的院系调整主要是调整综合性的高校,设立专科性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少数民族医学预科并入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和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合并,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撤销,其专科学生转人东北财经学院;厦门大学俄文专修科调整到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语言系并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建校并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干路和城市道路专业并人,定名为成都工学院;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校,成为以有色冶金和采矿为重点的多科性工学院,定名为昆明工学院;兰州大学医学院独立建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成为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成为工科门类较为多样的高等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调整为新的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校名撤销;在北京新设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工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机械化农学院、中央财经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等专门学院。经过1952-1953年的洞整,全国高等学校数目从1947年的207所调整为1953年的181所。仅以本科为例,1953年与1947年相比,工、衣、医、师范、财经类的专门学院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其中工科院校增加了34所。在院系调整中,还新建了林科、政法、体育、艺术等类的一批专门学院。本科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比重由64%提高到84%,增长了20个百分点这次询整主要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基本改变了原有系科庞杂、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制旧大学,改组成为培养目标明确的新制大学。将全国高等院校本科分为三类:文理科性质的综合大学、多科性理工学院和单科性的专门学院。全国综合性大学从55所减至14所,其中,除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等所综合大学保有工、衣、医学院及财经系科外,其余综合大学中的上述系科均分别并入其他专门学院或独立设校。此外,还重点加强工科和师范院校建设。(2学校规模扩大了。由调整前每校平均为700人提高到1953年每校平均1172人,到1957年达到1926人。国家建设迫切需要的系科或专业得到加强。如旧中国的资源勘探和开发基本上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国地质专业十分薄弱,人数很少,甚至每年只有几个毕业生。调整后北京地质学院成为拥有5550多名师生员工的专科高校,设立了矿产地质及勘探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地球物理探矿系,为新中国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财经系科基本按大区集中。对设置过多、过散的系科予以集中,如将中南各大学及师范学院的英文系科全部并人中山大学上海、福建和东北的三所航海学院合并成为大连海运学院。对条件太差、一时难以加强的少数学校予以撤销和归并。(3)高校布局有所改善,使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有一所综合大学和工、衣、、医师范等专门学院。这次全国性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是空前的。通过调整,高等教育被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基本上建成机械、电机、土木、化工等专业比较齐备的体系,保证了当时我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对专门人才以及师资的需求,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事实证明,我国20世纪50年代培养起来的人才是建国后从事各方面建设的中坚。到1953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181所,学牛31万多人,比解放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最高年份(1947年)增加了40%。本科及专科中,工科学生占全部学生总数的37.7%(1947年为17.82%)。到1954年,万人以下的高等院校有13所,5000-9000人的高等院校有31所。三、调整产生的消极影响当然,院系调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对“通才"教育思想缺乏具体分析,导致原有综合性大学调整幅度过大,理工分开不利于学科的综合发展和边缘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培养目标太专,影响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工科院校增多但内部比例不当重工业系科偏多,土木、能源等基础工业和轻工业系科薄弱;财经政法类高等院校过少;等等。对这些问题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及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救造成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长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状况。综上所述,通过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基本改变了原有系科庞杂、分散或重复设置以及学校规模偏小等问题,突出了高等工科和师范教育的地位,满足了经济建设对工科人才和师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