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 名师 《张衡传》名师学案_第1页
2022-2023年度 名师 《张衡传》名师学案_第2页
2022-2023年度 名师 《张衡传》名师学案_第3页
2022-2023年度 名师 《张衡传》名师学案_第4页
2022-2023年度 名师 《张衡传》名师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张衡传》学案南昌市豫章中学胡长兰学习目标:一、掌握常用文言实词,了解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二、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基础过关——总结归纳文言常识1、字音辨识西鄂属文连辟公府逾侈邓骘璇机算罔论都柱傍行蟾蜍合契阉竖运筹帷幄河间相骸骨2.古今异义举孝廉不行(古:今:)常从容淡静(古:今:)不好交接俗人(古:今:)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今:)(古:今:)寻其方面(古:今:)覆盖周密无际(古:今:)讽议左右(古:今:)衡下车(古:今:)3.词类活用衡少善属文时天下承平日久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玄机之正皆共目之4通假字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形似酒尊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傍行八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5.文言句式1游于三辅/虽才高于世/验之以事/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4)观太学/果地震陇西5)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重点文句翻译: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5、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6、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7、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8、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10、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7、文化常识积累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经、传:“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6史汉:《史记》、《汉书》。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5郎中:官名。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11行:去应荐。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13就:就职,任职。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15应:应职,接受官职。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1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衡下车”)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其他1年号纪年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2地名①南阳西鄂人也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④京师(京城)3学校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东汉张衡《应闲》相关链接:一、知人论世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和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二、“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东汉张衡《应闲》意思是: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告诫我们,人生应该努力求索,不然就不会有收获。表现出张衡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应闲》,意思是回答诽谤。有的人劝他不要去钻研那些难而无用的技术,应该“卑体屈己,美言以求多福”。他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huo,多),而耻智之不博。”意思是君子不忧虑地位不尊荣,忧虑的是德行不高尚;不以待遇低为羞耻,羞耻的是学识不渊博。表明了他不慕势利而追求德智的高尚情操。《应闲》表明他的志向和理想政治观。张衡就是勤奋努力积极求索的伟大实践者。他少有壮志,刻苦向学,态度谦虚,好学深思,藐视名利,看重科学;珍惜时光,自强不息,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借鉴意义:“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的这句名言,已说过千年,而我们似乎总是喜欢在不经意之间将其挥霍,使我们的人生留下诸多的遗憾!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学生,只有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勤奋,即不懈地努力,努力学习。它具体表现为:勤学、好问、乐读、善思、潜心,把心沉下来,少一点贪玩,少一点浮躁,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把聪明才智用到刻苦钻研上来,给自己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空间,营造一种脚踏实地勤奋向上的氛围。我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日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只有的辛勤耕耘,才有的丰硕收成。趁着这大好时光,青春年少,每位同学都要,全力以赴,全力拼搏,开始新的耕耘,着手新的创造,希望新的收获。古今中外,靠勤学苦练拼搏进取而名垂青史的举不胜举。靠勤学苦练,纪昌成为神射手;靠刺股刺骨勤读,苏秦挂六国相印,成一代纵横家;靠勤奋探索,爱因斯坦从“笨瓜”成长为科学巨人!靠勤奋执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破解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难题,也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人生能有几回搏。”小草因为出土前的奋力一搏,而感受到了春天的爱抚;雄鹰因为飞翔前的奋力一搏,而感受到了天际的广阔;鲤鱼因为跃过龙门前的奋力一搏,而看到了龙门那面的美丽景色……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我们只有拼搏,才可以使自己的生命之路变得更加辉煌。拼搏是一个人穿越森林的勇气,拼搏是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的豪迈,拼搏是拿破仑横扫欧洲的奇迹,拼搏是贝多芬“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吼叫。拼搏是一种生命力的显示,人在拼搏中享受的是自己的生命,它的力量、智慧和勇气。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拼搏,更无权放弃拼搏!既然上天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当好好去珍惜,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无限的价值!人生因拼搏而精彩!没有拼搏,比尔·盖茨怎能将微软打造成软件行业的先锋;没有拼搏,刘翔又怎能改写中国培育不出短跑精英的历史。把人生看作是一种拼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是现代人自我表现的一种特质,也是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为了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为了使我们在生命即将结束回首往事时,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曾经努力拼搏过,我的人生无怨无悔。我们就应当努力拼搏。拼拼搏搏才成其为人生,拼拼搏搏才有人生价值。让我们为自己拼搏出最美好、最幸福的人生!三、现代科技战线杰出人物:1、李振声,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将偃麦草的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小麦中,育成了小偃麦新品种四、五、六号,小偃六号到1988年累计推广面积5400万亩,增产小麦32亿斤;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性状,首次创制蓝粒单体小麦系统,解决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个难题;育成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其缺体小麦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2022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1994年,美国农业和环境问题专家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上撰文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的结论是:中国到2030年,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按400公斤计,进口粮食将达到亿吨。而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不过2亿多吨。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不能养活中国。2022年4月,李振声在博鳌论坛上又有一个发言李振声信心百倍地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现在如此,将来我们相信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台下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2、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在邓稼先同志的追悼大会上说:“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在邓稼先辞世后写下一词悼念: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特地撰文悼念他这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挚友:“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3、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原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22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22年3月28日,他被授予“世界因你而美丽——2022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之“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2022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22年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授予钱学森“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4、侯德榜,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在中国化学工业([1])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5、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生于北京),汉族,江西省人。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2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4月,荣登“2022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袁隆平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奇迹。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6、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为了纪念茅以升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和科技、教育、科普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请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