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闿运教育观简论[摘要]王闿运为晚清书院教育倾注了半生心血,做出了历史奉献,其教育思想对近代川湘两省的学风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培育了一批英才。王闿运“老而劬学〞的为学观、“有教无类〞的施教观、“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观。[关键词]王闿运;教育观;为学观;施教观;人才观Abstrat:angKai.yundevtedhislifetaadeieduatininthelateQingDynastyandadehistrialntributin.HiseduatinthughthadgreatinfluenenthehangeflearningliateinSihuanandHunanprvinefdernties.Heeduatedaltfutstandingpersns.angKai.yunhaduniqueeduatinalvieshihinludetheviefaadeistudyveringthebeliefflife.lnglearning,theviethatthereshuldbenlassdistintinineduatin,andtheviethatlearnersshuldunderstandaadeiresearhandputtheintpratialuse.Keyrds:angKai.yun;viefeduatin;viefaadeistudy;viefeduatin;vieftalent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湖南省湘潭县人,因自署所居曰“湘绮楼",学者称其为湘绮先生。湘绮先生为晚清书院教育倾注了半生心血,做出了历史奉献,其教育思想对近代川湘两省的学风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培育了一批英才,其为学观、施教观、人才观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观。一、“老而劬学〞的为学观王闿运尝谓“自强不息,老而劬学"[1](P797),终身为学是其一贯主张,他自己亦为学至终老,并极其强调为学须具备立志、持恒;深思、尚问;谦逊、好学;艰辛、自立等品质。立志、持恒。志者,心之所至。志向端正,而后渐进,至于智滤通达。湖湘学者非常重视立志在治学中的作用,王闿运承湖湘学脉之濡染,对立志在为学中的作用极为重视,并将其列为士子治学必备的第一品质。在他看来,“士莫先于立志,志定那么能自立矣。〞[1](P515)立志能使人自定而后自立,而后知治生,“官不先事那么无政,士不先志那么无本〞。[1](P523)王闿运曾与弟子廖春如言立志为学的意义:“孔子言为学先在志,又曰‘匹夫不可夺志',那么志即勇也。治人先智,治己先勇,皆仁之用耳。故罕言仁,而惟曰克己,己非私也。古之学者为己。己欲立达,志乃克之。故吾论士人,先须有壁立千仞之气,振其昏惰,去其瞻徇,审于义那么达于世情矣。世情俗见,何关荣辱?决然不惑,那么其心专。作事迟疑,智缺乏也。智之缺乏,学不至也。学之不至,志不立也,志立那么免俗矣。"[1](P526)立志能克人之昏惰之气、免除俗见,使人专意尚学、用智为学,最终到达“学至"。王闿运认为立志之后在于学贵有恒,他极为强调“恒心"在持恒为学中的作用,尝语:“‘无恒产有恒心者,唯士为能'。盖富贵家子弟多损其志。故俊士多起于贫贱。"[1](P516)贫困能鼓励恒心的产生,而富贵那么易使恒心沦丧。身为为学之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重视恒心之养成,“恒"是士人非常可贵的品质。王闿运于此曾作过一番精辟的阐述:凡学贵有恒。有恒者如寝食日有常时也。陶士行云:圣人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惜分阴者何?朝暮运甓是也。一日之间,接人应事,皆非己课。岁月堂堂,去不可寻,惟此运甓有可验焉。余那么代以抄书,日必一纸,十年那么三千六百纸矣。故积书盈箱,亦自快也[2](P33)。自1853年起,王闿运定每日抄书,以抄助读,此后坚持不懈。其弟子杨钧亦曾谓“王湘绮先生自谓写字之多,古今第一"[3](P311)。以抄助读是王闿运与众不同的读书和教学方法,其对书院院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规定诸生每日必须抄书。他自己亦是在持恒治学中表达出勤勉之精神,用尽二十二年光阴方阅完?五代史?。在阅完该书的当日,他于日记中记载道:“?五代史?阅毕,竟日钩考,随阅随作赞,未遑他事,至夜毕工。自己巳起,至今廿二年。"[4](P1666)湘绮先生持恒治学于此可见。在坚持学贵持恒的前提下,湘绮先生亦不倡扬疲劳战术,“学以有恒为贵,又不可疲其神智〞。他认为治学应“课当有常,无常课者,虽忘寝食无益也"[5](P366)。深思、尚问。在立志和持恒的根底上,王闿运认为深思与尚问亦是为学中必不可缺的根本品质。他尝道:“假设学问并无前后代。圣人,我师也,伏羲至孔子无尊卑而皆师之,余那么友之,然那么伊尹、召公亦我同学,如此乃能读古人书。"[6](P1141)为学有良师引路是必要的,但“凡学不待师",必须养成自己深化考虑的为学习惯,方利于学问长进。湘绮先生常言“人病不思耳"[5](P56),认为为学中深为忌讳的是只学不思,“不思那么罔,是古今之通病也。"[1](P489)书生只学不思,学问终非己身。所以,在为学路上应懂得深思,对不解的疑问应通过深思作到使其释然而知其所以,此乃为学之良径。与深思相连,王闿运认为为学亦须尚问。学问即是于学中问,问中学,能问方会有学问。“何以为学人?受教是也。何谓学问?教者所不能施力,恃其能问而后有学也。问于师,莫假设问于友;问于友,莫假设问于民。故曰:舜好问;又曰:不耻下问……人莫不讳其所短而炫其所长,虽知学之在能问,而未肯问也。那么又有多见、多闻之术,孔子屡言之矣。人与人接,必有见闻。心之是非不可诬也,是在能自省耳。自劣那么知慎知择,而学在是矣。简册之学,不假设见闻之学。一言一动皆文章也。余每见读吾文诗者,辄诃曰:‘有一生人而不之学,乃学死物耶?'此即轮扁之说。"[1](P488)他认为治学应多问,而师、友、民都应是为学者所应咨问的对象,要做到不耻下问,所问问题必须是深思所得,而并非故做诘难之问,如此方能问有所获,长进学问。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所闻所见,即注重知识的积累。他这种反对死读书,重视知识积累和经历之学,将读书与闻见结合,活泼思维,开阔视野的治学主张,应该说是非常有见地的。转贴于论文联盟.ll.谦逊、好学。王闿运非常注重引导诸生虚心向学,指出谦逊乃学之初基,为学应戒骄吝之气。“先虚其心,无贤迂之见,而皆师焉,自然天机流露,左右逢源矣"[7](P143)。在王闿运的思想意识中,谦逊不仅是为学之重要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其表达了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他尝言:“凡诱进后学最难,抑之使自废,推之使自满,古人所以贵育材也"[6](P728)。他教育院生为学首先要自身谦逊,只有如此,才能放正心态,真正懂得和理解别人的成就,从而不断促进自己学问的长进。同时,谦逊必须辅以一定的“忮求〞。“忮求"为嫉妒之意。王闿运认为必要的“忮求〞在一定程度上亦是需要的。他曾经在?答夏生问“忮求〞?中强调“无忮求之不能立也"[8](P332),提倡人之为学应无谄无骄,但同时认为毫无忮求,在某种程度上是未具进取心的一种表现。必要的忮求能激发奋进之欲望,所以为学之人不得视不忮不求为治学之道。与谦逊教育相连,王闿运非常强调在教育中“强教无益"[4](P1911),主张对人的好学之心绝不可以伤损,只能加以诱进,“真女字生,反复示之,始知强教无益〞。所以其在执教书院期间,始终重视奖掖诸生,以鼓励为先、诱教为责,力戒抑制人之好学天性。艰辛、自立之精神亦是王闿运认为治学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他曾于1903年与弟子廖卓夫言说艰辛自立于为学的重要性:“自宋以来,学者皆以艰辛耐贫为先……知人不贞苦,果缺乏恃……其立功名者,能耐苦也……能自立而后立人,是学者第一要义。豪华跌宕,缺乏以知学;疏食饮水,正足以观人。"[8](P227)富贵使人滋生满足之感,丧失为学之欲,所以缺乏以知学;而贫寒那么易养成艰辛的毅力,锤炼人之品格,培养治学精神。由此,王闿运区分了惰与贫,认为“惰非贫,而有贫之道,以为贫那么大误。贫中悯,惰可恶也。"[4](P2453)在惰与贫之间,他指出惰不等同于贫,贫使人生发怜悯之情,而惰那么是非常可恶之品行,在为学中应坚决予以排挤。在王闿运“老而劬学〞思想意识里,立志持恒、深思尚问、谦逊好学、艰辛自立等品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治学者不可或缺的品质,亦是为教者须时时告诫诸生的。只有在为学和为教中真正践履此品质,方能真正收到治学为教之成效。“老而劬学〞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表达。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1965年在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局部。可以说,王闿运在此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开场践履终身教育思想了。从其自身的治学和从教的经历而言,王闿运确是将此诸多品质实在施行,而此正是其著述和教育成就颇著之重要原因。二、“有教无类〞的施教观什么人可以承受教育,是许多教育家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局部。“有教无类〞由孔子首倡,是针对当时奴隶主教育的“有教有类〞提出来的。“有教无类〞是指人人都可以平等地受教育或人人都可以受同等教育。王闿运在教育上倡导有教无类,他在?论语训?中指出“类,犹流派也,言设教不可立户〞,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不重出身门第,只问人之才学,主张凡人有好学之心,即有诱之之责。他在船山书院掌教时,曾将僧人释敬安、铁匠张正炀、木匠齐白石、铜匠曾昭吉四人都纳于门下,收为弟子,悉心点化。其后四人均有造诣,人称“王门四匠"。释敬安,字寄禅,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人,曾在宁波阿育王寺烧残二指,故人称“八指头陀"。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僧,曾刊有?八指头陀诗文集?。王闿运爱其诗才,不因其为僧人,邀其参加“碧湖诗社",并纳于门下受教,专授为诗。王闿运的“复古"诗风于释敬安影响颇深,释敬安诗多仿效汉魏古诗及六朝名家。在释敬安的诗作中,吟咏国恨家仇的诗作颇多,其组诗?感事二十一载句附题冷香塔?为一组著名的感事诗作。张正炀,字正易,湘潭人。家本务锻,爱好读诗。张正炀拜于王闿运门下,从王氏学诗。“乃专心求学,无日不在王先生侧。通?三礼?、?春秋?、?尚书?、?诗经?,?诗经比兴表?、?礼经丧服表?,皆前人所未发"[3](P3)。王闿运在与友人的信中言:“张正炀在此说诗,日有新得。"[1](P1057)张正炀曾经留学日本,学习法政,归国后曾经充任明德、麓山诸学校老师,复任攸县及山西泌县知事。齐白石,名璜,字渭清,湖南湘潭县人,以书画显称于世,为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家境贫寒,少年学花雕木工,雕刻技艺精妙。1899年,齐白石在友人张正炀介绍之下,拜王闿运为师,成为王门弟子。初入师门,齐白石因王师名声显旺,而自己乃穷苦木匠,尝感不安。王闿运在看过齐白石的诗文画作后深爱其才,赞齐白石之才比于释敬安。王闿运不因齐氏贫贱,而竭力提携。齐白石曾将自己所刻的印章拓本,呈于王闿运审阅,王闿运欣然阅之,并为之做序。在序文中对这位木匠出身的弟子作了一番评价:“白石草衣,起于造士,画品琴德,俱入名城,尤精刀笔,非知交不妄应。朋座密谈时,有生客至,辄梭巡避去有高世之志,而恂恂如不能言。"对于老师的评价,齐白石认为“虽是他老人家溢美之言,太夸奖了我,但所说我的脾气,确是一点不假,真可以算做我的知音了"[10](P54)。王闿运去世后,齐白石顿觉此耗于其为“意外的刺激",专程哭奠其师。多年以后,齐白石“回忆往日师门的恩遇",仍“铭感不忘"[10](P64.65)。曾昭吉是湖南衡阳人,出身贫困,为王闿运弟子中为数不多的致力于自然科技的弟子之一。早年曾经在湘潭一带做锁匠,王闿运喜其才,收为弟子,允入船山书院学习。王闿运本人虽不喜自然科技,但其并未限制曾昭吉习之,并常与之谈。他在日记中曾记:“昭吉夜来,谈化学。"[6](P1349)应该说,从中国传统旧学出身的王闿运对于“化学"一门是隔膜的,但其对于曾昭吉之抱负却勉励有加,虽不解其学,仍听而谈之。曾昭吉后来任教于江西南昌高等学堂,并制作大气球飞行,热心现代科学技术和机器制造。其二,王闿运一反过去“男尊女卑〞的传统风俗,平生重视女学,主张女子应承受教育。他非常重视母教的功能与作用,在当时“中国四万万人,只能以二万万人计算,非虚语也……女学之失传也"[11]的晚清时期,亦是难能可贵的。王闿运认为:“妃后所统,人多匹妇,将何所问?有此求贤一念,自能虑心。由闻见而审之,不患无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普及型彩色摄像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考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新量子亚健康检测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字链路复接器数据监测报告
- 小儿假膜性肠炎护理
- 2025-2030年中国三级综合医院行业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规划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三:2免疫调节导学案(第课时)
- 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莎车县2025届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新乡市红旗区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发展与衰落-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
- 静脉溶栓的出血护理
- 4、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家庭教育讲座活动流程
-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在线阅读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
-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 什么叫干槽症课件
- 电缆敷设劳务分包合同(通用)
- 造价咨询公司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