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微观经济学》
讲义北京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
《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组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引论 1\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什么是经济学 1\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4\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经济学的内容 5第六节经济学的简要回顾......' 8\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理论 12\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需求 12\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供给 15\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7\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弹性 18\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25\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25\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基数效用分析——边际效用分析法 26\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序数效用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8\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市场需求曲线 31\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2\o"CurrentDocument"第四章 生产理论 34\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生产函数 34\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ー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36\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39\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41\o"CurrentDocument"第五章 成本理论 46\o"CurrentDocument"第"节 成本的概念 46\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48\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51\o"CurrentDocument"第六章 完全竞争理论 54\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市场类型的划分 54\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市场结构及其特征 55\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 56\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59\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60\o"CurrentDocument"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63\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 63\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垄断竞争 68\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寡头垄断 72\o"CurrentDocument"第八章 分配理论 75\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75\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エ资理论 80\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利息理论 82\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地租理论 83\o"CurrentDocument"第六节 利润理论 85\o"CurrentDocument"第七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86\o"CurrentDocument"第九章 市场与政府 88\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市场失灵 88\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垄断 88\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外部性 90\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公共产品 91\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不对称信息 93\o"CurrentDocument"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96\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引入 96\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97\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国民收入帐户的其它总量 103\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105\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中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107\o"CurrentDocument"第十一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108\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 109\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11\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15\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三部门经济 116\o"CurrentDocument"第十二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19\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投资函数 119\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IS曲线 122\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123\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LM曲线 127\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1S-LM分析 128\o"CurrentDocument"第十三章 总需求ー总供给模型 130\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30\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总产出与就业水平 131\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132\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模型及宏观经济运行 134\o"CurrentDocument"第十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35\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失业理论 135\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失业和代价与治理 137\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通货膨胀及其经济效应 138\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43\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反通货膨胀政策 145\o"CurrentDocument"第十五章经济周期理论 147\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147\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 148\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乘数一加速数模型 150\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51\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周期 152\o"CurrentDocument"第十六章经济增长理论 155\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一般概述 155\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经济增长源泉与核算 156\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 158\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161\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经济增长理论的启示及正确认识GDP 162\o"CurrentDocument"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165\o"CurrentDocument"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65\o"CurrentDocument"第二节 财政政策 167\o"CurrentDocument"第三节 货币政策 169\o"CurrentDocument"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171\o"CurrentDocument"第五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73\o"CurrentDocument"第六节 供给管理政策 174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首先,经济学是ー门基础课程,它是我们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介绍了许多基本原理,对这些原理如果不了解,我们学习今后的课程会很麻烦。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理解周边的经济现象,分析周边的经济问题。我们的的生活不仅取决于自己,而且依赖于其他人的决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理解我们周围现象的原理,自然有助于改进我们的决策。比如说,为什么我国经济增长这么快,但就业却越来越困难?为什么大城市的就业形式这么严峻,却还有那么多人要进城市务工?同样从事劳动,为什么大家的工资差别会这么大?第三,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个人决策。比如,你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后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工作?如果工作,应选择哪个行业会更有发展前景?经济学是ー门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它会有助于你更好的决策。第四,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国家和地区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好处的。比如,分析国家或地区为什么要出台这项政策,它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这项政策。我们学习的是西方经济学,它的研究背景和出发点都是西方社会的ー些东西,这和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存在着诸多差异,所以在研究我们具体情况时,不能够原样照搬。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西方经济学中所介绍的的这些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关键看我们怎么样结合具体情况来用。第二节什么是经济学ー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就是研究ー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保罗•萨缪尔森)。简单说,经济学就是在稀缺性条件下研究2M挂2问题的学问。而选择(Choice),就是要决定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限欲望中的哪些欲望。迄今为止,在经济学界并没有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都一致接受的说法,但不同的定义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性及由此而产生的选择。要深刻了解关于经济学的概念,就必须了解这个定义背后隐含着的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稀缺性和效率。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对稀缺的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并有效的进行分配,其目的是追求效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稀缺性。什么是稀缺性,稀缺性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吗?稀缺性就是相对于无限的人的欲望和需要来说,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那么这种稀缺性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吗?这就涉及到人的欲望和需要是否是无限、资源是否有限这个两个命题是否成立的问题。欲望,所谓欲望就是ー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受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它是ー种心理现象,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就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ー种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欲望。资源是否是有限的呢?一般来说,资源包括经济资源和自由资源。经济资源在经济学中又称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土地,指的是生产过程中从大自然获取的物品。它包括:农业、住房、エ厂和道路所使用的土地;给汽车加油或给房间供暖的能源;还有诸如铜、铁矿石等非能源资源等。劳动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资本是ー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它包括机器、道路、计算机、卡车、建筑物等。世界上一切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使用它们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由资源指无需付费就可得到的物品,历史上,许多自然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因而自由取用物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少。新鲜空气和自然界的水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物品,但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使用量的增加,在许多地方它们都已成为具有稀缺性的资源。稀缺是个绝对也是个相对的概念,绝对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相对在它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清心寡欲就没有稀缺。由于稀缺就是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愿望,这就必然导致选择。选择就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式生产和生产出来如何分配的问题。经济学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这就产生了一个效率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效率呢?效率就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效率”进行理解。首先是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是否有效率的问题,它强调资源的配置应使产出的数量达到最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这是微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考虑的是资源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使用效率问题,提出应使有限的资源在现有的经济制度、法律规定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尽量提高资源的就业水平。这是宏观经济学集中研究的问题。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是现实存在的,并研究ー个社会如何组织,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的独特贡献。从资源的稀缺性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作为经济学考察对象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或其它经济问题,实际上都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2)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是各不相同的;(3)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即可以支配利用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4)每ー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用途。比如,ー块土地可以种稻谷,也可以种棉花,还可以种油菜,那么怎样分配使用这些可能有多种用途但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的需要?我们必须考虑两个方面:ー是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二是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需要所需付出的代价。由此,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分析工具中提出了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概念。机会成本是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ー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比如:ー亩地可产稻谷600公斤,价值240元;而花费同样的劳动和资金在这块地土地上可以产出100公斤棉花,价值215元;或者产出油菜150公斤,价值200元,那么,ー亩地用来生产稻谷的机会成本,就是该地用于另ー最佳途径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具体来说,就是100公斤棉花或215元。机会成本产生于任何ー种选择行为。例如,人们对于时间的选择也存在着机会成本。像工作和学习,工作和度假等。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一个国家欲将其既定的资源用于军用品与民用品两种产品的生产。在技术条件不变情况ド,在既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该国要想增加军用品的生产,就必须减少民用品的生产。增加一单位军用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民用品生产的数量。一国所进行的这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就如图所示。图中的曲线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称为产品转换曲线。这条曲线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既定的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A点表示只生产民用品而不生产军用品时一国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民用品,B点表示只生产军用品而不生产民用品时一国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如果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从A点向B点移动,表示社会在增加军用品生产的同时将减少民用品的生产。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从ー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ー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一般来说,稀缺资源的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而稀缺资源的利用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三个: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因为相对于需求来说,物品总是稀缺的,而对于这ー无可否认的事实,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决定如何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它必须在物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之间进行选择(生产什么),在不同的生产技术之间进行选择(如何生产),最后还必须决定由谁来消费这些物品(为谁生产)。下面我们举例解释ー个这三个问题的内容。首先来看ー个生产什么?确切地说,应该是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应该生产哪ー种并且生产多少。今天,我们应该生产面包还是衬衫?生产少量优质衬衫还是大批普通衬衫?我们应当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如面包),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如生产面包的机器),从而让明天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如何生产物品?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谁来种田,谁来读书?用煤炭发电,还是太阳能发电?设备是由人还是由机器来操作?为谁生产?由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呢?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呢?企业家、工人、运动员、农民,谁应当得到较高的收入?社会应该给穷人提供最低消费,还是严酷遵循不劳无获的原则?解决这三个问题有两种本质不同的经济组织方式: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计划机制中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如我国改革开放前,政府拥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而用拥有并指导大多数行业中的企业经营:同时还决定社会产出如何分配等等。现在的北朝鲜也是类似的机制。市场机制中多数经济问题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机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如企业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生产那些利润最高的商品,消费则取决于个人如何决策去花费他们的收入。需要说明的是,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ー个经济体完全属于上述两种机制之ー,相反,所有社会都是既带有市场经济成分也带有计划经济的成分的混合经济。从来就没有过ー个纯粹的市场经济,19世纪早期的英国也许较为接近。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ー个社会的既定的稀缺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现实社会中实际上经常有些劳动者陷于失业状态,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也经常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改进这种情况?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最后说明一点,我们这门课程主要以介绍西方经济学为主,因此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第四节经济学的内容在纯粹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不同经济理论的各自不同的假设条件中,有两个假设条件是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基本假设条件。ー是“经济人”的假设条件。在经济学里,“经济人”的假设条件又叫“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被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所谓“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ー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经济人”假设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每ー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ー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发生的经济行为都是カ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2)每ー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有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的人应该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二是完全信息。它是指市场上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买者和卖者)都了解其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比如,市场上的消费者知道特定商品的性能、价格以及消费既定数量所获得的满足等。同样,市场上的生产者知道投入与产出的各种技术、产品和投入的价格等。因此,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上述两个假设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比如,在现实中就很难达到完全信息的目标。西方经济学家也承认这一点,并在经济学分析中不断的修正。在这里之所以还保留这两个假设,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微观经济学把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重心在于了解厂商、产业、家庭的行为,以及其交互作用的方式。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配置,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就是我们老是听到的“无形的手”),而研究方法主要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价格论等。供求论主要介绍供给和需求分析,这是整个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工具;效用论主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生产论和成本论主要分析厂商行为,该章和市场论结合在ー起,推导出了不同市场类型中厂商的供给曲线;这样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厂商的供给曲线ー起决定了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配论主要考察了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并由此决定了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关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问题,书里面给了很详细的介绍,我们这里来分析一下。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ー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状态。每ー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ー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了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这样,微观经济学中所提出的问题都在市场中得以解决,市场通过公平与效率的机制,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对机会成本进行选择,最终的结果是使市场实现均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分析的是整个经济社会中的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如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怎样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经济总体、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有关宏观调控的理论,又叫“有形的手”),它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还有开放经济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属于国际经济学研究范畴,它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两者是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的特征,那么微观经济学则考察的是构成森林的树木,我们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才能对整个森林有个充分、全面的认识。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ー定的微观分析为理论基础。比如说,就业或失业理论以及通货膨胀理论等宏观经济理论,必然涉及到劳动的供求与工资决定理论,以及商品价格如何决定的价格理论。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参考这个表来看两者的区别。第五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包括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两种。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即用理论对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则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与实证经济学相比,规范经济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实证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而规范经济学则要对经济现象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分析其好坏、是对是错,因此它具有特别明显的主观性。第二,实证经济学要通过客观经济规律的深入研究发现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依据来分析、预测未来;而规范经济学则分析特定的经济活动是好还是不好,对社会有现实意义。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极具客观性,其结论通常可以接受事实的检验,检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规范经济学则由于主观性过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经济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评价。总而言之,实证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的基础,规范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的指导;越是具体问题实证的成份越多,而越是决策问题越具有规范性。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进行实证分析时,最常使用的几种分析方法首先看下边际分析方法。它是把研究ー种变量的变动会对其它变量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有关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法是构成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概念有点抽象,我们可以把“边际”理解成为“最后ー单位”,这样,边际收益、边际效用就可以理解为“最后ー单位(的付出)”所产生的收益,所产生的效用。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均衡分析方法,首先看一下均衡,均衡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均衡实际指ー种稳定的状态,各种变量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相对静止的平衡状态。而动态均衡则强调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当原有的均衡由于种种原因被打破后,系统会自行恢复到均衡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和前一种均衡状态ー样,也可能不一样。均衡分析则是指对均衡形成原因及其变动条件的分析。均衡分析又可分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种。局部均衡以单个市场的均衡为研究对象,一般均衡则以整个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静态分析法是抽象掉时间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及其形成条件。因此静态分析总是与均衡分析联系在ー起的。比较静态分析法是指对两个均衡状态的比较分析,它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有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过程。动态分析法则是指是指在经济研究中纳入时间因素,分析从ー个均衡状态进入另ー个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第六节经济学的简要回顾和你们学的其它学科一样,我们还是要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ード简要回顾。经济学作为ー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前,对当时的ー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形成了某种经济思想,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它产生于15世纪,兴盛于16-18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托马斯•孟、法国柯尔贝尔。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其政策是主张国家干预,奖出限入。其研究仅限于流通领域。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エ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エ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他所著《国富论》ー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只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税赋论》中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图时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典经济学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这ー“看不见的手”支配社会经济活动,政府在其中只应是ー个“守夜人”的角色。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上升发展的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古典经济学还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进行较为客观的探索,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成份。新古典经济学的起点是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1870年代,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斯、奥地利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学派否定了古典经济学认为商品价值来源于各生产要素的价值的观点,认为ー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而商品的这种能力并非其内在的客观属性,而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虽然关于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一直存在争论,但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为经济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工具,边际分析法使经济学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边际效用各流派的出现被人们称作“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ー书中,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カ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马歇尔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大同幅度的下降,其中降低最严重的是美国,其次是奥地利、德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受到严重影响较少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英国、西班牙、罗马尼亚和荷兰。据统计,1929-1932年各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百分率分别是:美国为44.7%和28%,奥地利为34.3%和22.5%,德国为40.8%和!5.7%,法国为25.6%和11%,意大利为22.7%和6.1%,捷克为26.5%和18.2%,英国为11.4%和5.8%。伴随着工业生产和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失业出现了惊人的上升,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口达到四五千万人。英国1933年失业人数为275万,失业率为22.5%〇美国失业率达到占劳动カ25%的最高峰,1400万失业人口流落在街头,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几乎倒退到20年以前。这使新古典经济理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无法提供摆脱危机的政策方案。在此背景下,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单独依靠价格机制的调节,经济经常只能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政府应干预经济,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这样才能使一国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凯恩斯的理论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建立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使经济学理论进ー步完善,因而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在凯恩斯之后,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1948年出版了《经济学》一书,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结合在ー起,构建了以凯恩斯经济思想为主体的完整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这也是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体系。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滞胀问题,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治理滞胀方面显得无能为カ,这使得凯恩斯经济理论逐渐失去了绝对权威的地位。在这ー时期,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众多经济学流派纷纷出现,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和以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R.E.Locas)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尤为重要,对新古典综合派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虽然在具体内容上存在极大差别,但这两个流派都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各种政策是造成社会经济中滞胀问题的根本原因;若要解决滞胀问题,就必须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因此,这两个流派的兴起也就意味着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复兴。直至今天,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有关经济问题的争论仍未停止。事实上,自从经济学理论产生以来,它就是在不同经济思想的论战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第一节需求首先,我们看一下需求的定义。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在某ー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不同于需要或欲望。从定义来看,构成有效需求有两个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这两者是缺ー不可的。消费者具有购买能力但不愿购买,或者有购买欲望但没有购买能力,都不能构成有效需求。这里关于有效需求,我们可以看ー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一个有关英国人的例子。凯恩斯的学说,可以说就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上的。针对当时情况,凯恩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需求又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两大类。个人需求是指一个人在某ー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他打算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则是指在某ー特定和某ー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总数量。所以说,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总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往往是市场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从我们的生活常识出发可以看到,人们购买ー种商品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价格。在相同条件下,ー种物品的价格越高,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而市场价格越低,人们购买的数量就起多。在后面我们将讨论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只改变价格而不改变需求的其他决定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ー种物品的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ー定的关系,这种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ー张表来表示。所以,需求表就是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中对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所列成的表。我们可以看这张某种商品的需求表,比如说是打火机,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商品。如果我们把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上绘制的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在需求表中,我们为方便,把价格和需求的关系表现为ー种线性关系,但在实际中两者的关系往往不是线性关系,所以需求曲线有时也用曲线来表示。确切的说,这里我们得到的一条个人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情况下,大形状和个人需求曲线比较类似,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那么,需求曲线为什么会是向右下方倾斜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讨论的问题:需求原理,也可以就需求定律、需求法则。需求原则是指当ー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其他条件不变),购买者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同理亦然。即价格与需求量变化成反比例关系,需求曲线由左向下倾斜。应对能源危机,春运火车提价关于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我们在后面为讲到。(产生这ー现象的原因有两个,ー个是替代效应,另ー个就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我们会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来替代它。比如,当牛肉的价格上升时,我们可以选择多吃鸡肉。收入效应是指,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当价格上升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穷了一些,比如,北京市的水电价格上调,很多人意见,为什么,因为水电价格上涨使得他们在这方面的付出增加,这虽然起到了大家节约用水用电的效果,但也使他们减少了其他物品的消费开支。低收入家庭在这方面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知道,影响需求量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关于产品本身的价格,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相关商品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则要根据这种相关商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替代品是指消费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互补品是指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比如,苹果与梨是替代品,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品。那么苹果价格的上升就会带来梨需求量的增加,汽油价格的上升则会使汽车的需求量下降。消费者收入对需求的影响,收入高了,购买能力增加了,需求量也会增加,但这里面也要区分ー个正常品和劣等品,如果是正常品,收入增加会带来需求量的增加,如果是劣等品,那么收入的增加则会使需求量减少。消费者偏好。有了偏好,オ会产生购买欲望,正常人很少会买自己不用的东西。我们可以把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写成一种函数表达式,这就是需求函数。在这个函数中,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需求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D=f(a,b,c,d,n),式中的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我们也可以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样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Qd=f(P)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为研究方便,我们可以进ー步简化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时候使用线性的需求函数。Qd=a-BP其中a、B为常数,a为截距,B为斜率倒数。为了后面讨论市场均衡的方面,在这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和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只有价格变动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它具体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它具体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移(增加向右,减少向左)。我们可以参照下面这两张图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结合演示强调不要混淆沿着曲线变动和曲线的移动。关于需求定理,有两个特例需求注意一下。ー个就是吉芬物品,或是吉芬商品,它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也就是价格的升高带来的需求量的增加。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的,所以叫吉芬商品。这种商品的产生是有特殊的背景的。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引起英国靠エ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这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内在原因我们会在有关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讨论中进行介绍。另ー个就是炫耀性物品。它是由由凡勃伦提出来的。是ー种炫耀性消费,这种消费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比如文物、珠宝等物品,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第二节供给现在我们开始学习供给理论,这ー节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一下供给和供给曲线。供给就是厂商(生产者)在某ー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厂商并不决定价格,而是在价格给定的情况下选择生产量。这里,又涉及到ー个隐含的假设条件,就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市场中有无数个企业,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强大到控制市场,企业只能做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成为价格的制定者。这个定义中也有两个需要注意的条件。ー个是厂商生产并出售某种商品的愿望;另ー个就是厂商应具备生产能力。同样,也会有一个供给表,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样我们也可以形成一条供给曲线。同样,为方便举了个直线的例子,大多数情况应该是曲线。关于供给也存在ー个供给原理。供给原理就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供给量与价格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大家可以从关于厂商的假设条件出发分析一下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上方倾斜。需要说明的是,某些特殊商品的供给也会不一样。如土地的供给是即使就长期而言也是固定的,所以上地的供给曲线与表示数量的横坐标轴是垂直的。还有劳动的供给,ー个人在工资达到ー定程度以后,闲暇对于他来说可能价值更大,断续提高工资不仅不会使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反而会使他减少劳动供给。我们说,需求原理和供给原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法则。一般情况下,买者和卖者分别根据这两个原则行事,形成了市场经济特有的秩序。否则就可能出现秩序的混乱。那么,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有这几方面。这里的相关商品的价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轻易进行替代的相关物品的价格。例如,汽车公司通常在同一家工厂内制造类型不同的汽车,如果ー种类型的汽车需求增加,从而在价格上升的话,他们就地将更多的生产线转向生产该种车型,这样其他类型的汽车供给就会下降。劳动、能源或机器等生产要素价格也会影响供给,如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急剧上升,提高了制造商的能源开销,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成本,所以制造商就降低了供给。生产的技术水平也会影响供给。因为技术水平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融合
- 创新科技在小学生阅读推广中的应用
- 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探索
- 农业技术革新与商业机遇探索
- 企业社会责任在客户服务中的应用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 公共设施的定期检查与维护策略
- 农业商业模型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
- 农村校车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 创新型家用纺织品设计的市场前景分析
- 奥迪A7L汽车说明书
- 美育-美即生活 美育期末试卷及答案
- 网站项目功能测试验收报告
- 自考02313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历年(12-19)真题试卷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重庆工商大学
- 合理性、先进性的证明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16
- 选必中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GB/T 34281-2017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
- GB/T 33322-2016橡胶增塑剂芳香基矿物油
- GB/T 23988-2009涂料耐磨性测定落砂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