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要点解读与监管姜永基南京大学2022/11/71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要点解读与监管姜永基2022/11/2112022/11/722022/11/2222022/11/732022/11/2332022/11/742022/11/2442022/11/752022/11/2552022/11/762022/11/2662022/11/772022/11/2772022/11/782022/11/2882022/11/792022/11/2992022/11/7102022/11/210102022/11/7112022/11/211112022/11/7122022/11/212122022/11/7132022/11/213131.试验抽样原则:1)按单位工程计算,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静载试验试样数量不计入验收检测的抽检总数;2)具体的抽检数量遵循各种检测方法的规定;3)单位工程相近的地质条件,相同的地基类型、规格、设计要求、施工工艺等地基基础作为一个抽检批次。验收检测的试样位置应在施工完成后随机确定,并应均匀分布,确定试样位置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a.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b.设计方认为重要;c.委托方认为必须选取;d.施工中有异常。2022/11/7141.试验抽样2022/11/214142.仪器设备1)使用的计量器具均应在检定(校准、验证)的有效期内,性能符合相应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2)所用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唯一性自编号,并在设备上标识3)专门的档案管理,包括采购、检定、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4)现场使用仪器的信息必须在检测报告中显示。2022/11/7152022/11/215153.检测人员1)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持有地基基础检测岗位证书,并在岗位证书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检测工作2)地基基础检测工程项目负责人应为检测工程师,检测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3)技术负责人具有建设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持有检测工程师岗位证书,并通过地基基础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专项培训。技术负责人负责签发检测报告。4)检测工程师具有建设工程类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且持有检测工程师岗位证书。检测工程师主要负责检测方案的编制、实施、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并编写报告。5)检测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可持有检测员岗位证书。主要配合检测工程师完成现场检测工作。2022/11/7163.检测人员2022/11/216164.备案与归档1)检测单位在检测前应将检测方案(包含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和检测合同通过监管系告知工程所在地监管部门。2)检测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设计参数、依据的规范标准、抽检方案(数量)、时间进度、机械设备和人工配置。同时还应明确需要委托方配合的现场试样制备(含桩头开挖、加固、处理),及场地平整、道路修筑、现场环境、供水供电等事宜的相关要求。3)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合同、检测方案、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等应建档保管。2022/11/7174.备案与归档2022/11/217172022/11/7181.基桩检测方法选择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可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现场条件选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或高应变检测2)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单桩水平承载力分别采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3)判定桩身完整性可选择两种或多种合适的方法,包括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4)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测。2022/11/2181.基桩检测方法选择182022/11/7192.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验收检测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静载试验: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b)施工过程变更施工工艺参数或施工出现异常;c)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d)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e)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难以确定其影响程度;f)设计单位必须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工程或具体桩位。2)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测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3)采用高应变法时,应同时评价桩身完整性。2022/11/2192.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验收检测192022/11/7203、检测数量1)灌注桩静载试验数量采用静载试验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采用高应变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10根(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5根)。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2)灌注桩低应变抽检数量
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0%(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2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50%。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2022/11/2203、检测数量202022/11/7213、检测数量(续)
对于直径≥800mm的灌注桩,应增加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3)预制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测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采用高应变法时,应同时评价桩身完整性。4)预制桩静载试验数量采用静载试验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得少于2根;采用高应变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10根(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5根)。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2022/11/2213、检测数量(续)212022/11/7223、检测数量(续)5)预制桩低应变抽检数量评价预制桩桩身完整性时,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30%(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20%),且不得少于20根(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1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30%(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20%)。对于多节预制桩,采用高应变法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5%),且不得少于10根(JGJ106-2003规范规定不少于5根)。6)抗拔、水平静载试验数量对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2022/11/2223、检测数量(续)222022/11/7234.预制桩承载力验收检测1)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测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2)采用高应变法时,应同时评价桩身完整性。5.桩身完整性分类原则桩身完整性的检测结果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022/11/2234.预制桩承载力验收检测231.地基检测方法选择1)确定天然地基或处理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应选择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2)评价岩土性状、地基均质性及施工质量可选用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钻芯法等。3)处理地基从施工结束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2022/11/7241.地基检测方法选择2022/11/224242.抽检数量1)采用钻芯法抽检岩石地基时,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6个孔,钻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孔芯样截取一组三个芯样试件。岩石地基特性复杂的工程应增加抽检孔数。当岩石芯样无法制作成芯样试件时,应进行岩石地基载荷试验。对强风化岩、全风化岩宜采用平板载荷试验,试验点数不应少于3点。2)天然地基、处理地基的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抽检数量为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的工程,每100m2不少于1个点,3000m2以上的工程,超过3000m2部分每300m2不少于1个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3)复合地基(含增强体)应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进行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还应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抽检数量分别为增强体总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处。施工工艺对桩间土承载力有影响时还应进行桩间土承载力检测,同一条件下不少于3处。2022/11/7252.抽检数量2022/11/225252.抽检数量(续)4)复合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施工质量检测,采用钻芯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抽检数量应为增强体总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增强体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时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10根。2022/11/7262.抽检数量(续)2022/11/226261.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由原检测机构扩大检测。扩大检测宜采用原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桩承载力试验、平板载荷试验、锚杆及土钉试验、钻芯法等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测点数量加倍检测。2)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等发现的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10%时,应按原抽检比例扩大检测。因未埋设声测管而无法采用声波透射法扩大检测时,应改用钻芯法,检测数量参照规程有关规定。3)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发现的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孔数大于已检孔数的30%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孔数加倍检测。2022/11/7271.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由原检测机构扩大检测。扩大检测272.当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或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时,应进行验证检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方法,验证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的土(岩)层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的检测结果。2)采用高应变法、钻芯法,验证低应变法的检测结果。3)采用钻芯法,验证声波透射法的检测结果。4)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验证高应变法的承载力结果。5)采用水平荷载试验或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验证预制桩桩身的疑似缺陷(含接头缺陷)。6)采用开挖方式,验证桩身的疑似浅部缺陷。2022/11/7282.当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或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时,28需要指出的是静载荷试验、高应变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会改变试样的工程状况,不得在原测点上再次进行承载力检测,应在原测点附近相近工程状况的试样上重新选取。扩大检测及验证检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具备可操作性,并及时调整检测方案。当对检测数据和结论有质疑或有争议但工程已不具备再次检测的条件时,由建设(监理)单位会同设计方共同研究确定工程的处理方案。建设单位在获得验证检测和扩大检测的检测数据和最终结论后,无论抽样检测、验证检测、扩大检测是否由同一检测机构承担或前后检测结论是否一致,都应及时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提供全部检测数据和结论。2022/11/729需要指出的是静载荷试验、高应变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291、地基基础检测原始记录应能再现检测过程,并由试验、复核人员及时签字确认。2、检测原始记录不得随意修改,检测中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现场检测工程师应查明原因。3、静载试验的原始数据应自动采集。4、检测报告应根据原始记录出具,结论准确,用词规范。2022/11/7302022/11/230305、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外,还应包含下列内容: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2)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3)检测点或受检桩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4)主要检测仪器设备;5)检测方法;6)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检测数据汇总结果;7)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描述;8)检测结论。6、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报告应当按年度统一编号,编号应连续,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相关规定。2022/11/7315、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312022/11/73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静载仪器设备由加载反力装置、荷载测量装置、变形测量装置三部分组成。无论哪个装置出现问题,都无法得到准确的试验结果。2022/11/232322022/11/7331.加载设备1)静载试验采用液压千斤顶工作时千斤顶的有效出力不得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
2)活塞行程不应超过额定行程的80%、也不宜小于额定行程的25%3)千斤顶、精密压力表、油泵、油管的最大压力不超过各自额定压力的80%。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千斤顶型号、规格均相同;2)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3)使用电动油泵控制荷载。2022/11/2331.加载设备332022/11/7342.荷载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1kN。3.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2)基准梁具有一定的刚度,且一端固定、另一端简支。3)位移测定平面宜在桩顶合适部位,测点与桩身牢固结合。4)当试桩(或试样)的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时,对称设置2个测点;否则,对称设置4个测点。5)安装后的测量仪表,位移测量方向与桩身位移方向一致。6)安装夹具及基准梁、基准桩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2022/11/2342.荷载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FS、分辨342022/11/7354.加载反力装置2022/11/2354.加载反力装置352022/11/7364.加载反力装置(续)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2)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宜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每个锚桩提供的抗拔能力(含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应小于设计值的80%。3)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特殊情况下,当为设计提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估不足,又试图获得单桩竖向真实极限承载力时,可采用边堆载边试验的方法。但前提是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若场地地基土强度很低时不适用,二是适用时要保证试验过程中桩顶的堆载量不小于试验荷载的1.2倍。4)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堆载量大时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压重平台的支点。2022/11/2364.加载反力装置(续)36压重平台装置示意图地锚装置示意图2022/11/737压重平台装置示意图地锚装置示意图2022/11/23737锚桩横梁装置示意图2022/11/738锚桩横梁装置示意图2022/11/238382022/11/7395.不同反力装置安装要求1)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中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2022/11/2395.不同反力装置安装要求392022/11/7405.不同反力装置安装要求(续)采用不同的反力装置时,应考虑:a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或多支盘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尚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b当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重平台法支墩下2~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可采用括号内数值c软土场地或压重平台反力装置≥10000KN时,宜增加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和试桩中心之间的距离2)安装后的加载反力装置重心、千斤顶合力中心、被测桩桩身竖向轴线应重合,保证系统合力中心方向垂直。2022/11/2405.不同反力装置安装要求(续)401.使用的仪器设备1)静载试验的主梁长度、强度能否满足本工程静载试验的最大加载要求。2)现场静载试验的千斤顶、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规格、型号能否满足本工程试验要求,查验检定证书中相关参数是否与现场最大试验荷载相匹配。2、反力装置的安装1)荷重:查验现场堆载构件的单件重量和累计总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1.2倍,以杜绝偷工减料行为。2)安装:a.查验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与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能否满足规范(程)要求。b.反力装置是否偏心、倾斜、失稳等因素,否则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问题。2022/11/7411.使用的仪器设备2022/11/241413.现场检测方法(1)维持荷载标准法:
a.采用逐级等量加卸载,其中第一级加载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
b.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增量连续两次在每一小时内小于0.1mm(从每级开始记录后的第30min开始计算)。
c.当桩的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继续记录至3h。2022/11/7423.现场检测方法2022/11/242423.现场检测方法(续)(2)维持荷载收敛法:
a.采用逐级加卸载,第一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3倍,第二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5倍,第三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7倍,第四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8倍,第五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9倍,第六级加载取分级荷载的10倍;卸载可分为3级,第一级取分级荷载的5倍,第二级取分级荷载的3倍,第三级卸载至零。b.沉降趋于收敛条件:每级荷载作用下,连续两次出现后10min沉降增量小于前10min沉降增量(从每级开始记录后的第40min开始计算)。c.当桩的沉降趋于收敛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加载时,每级荷载的维持时间不得少于1h,第六级荷载的维持时间至少为2h。d.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20min,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继续记录20min。2022/11/7433.现场检测方法(续)2022/11/243433.现场检测方法(续)(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a.荷载-沉降(Q-s)曲线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连续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或连续4h尚未趋于收敛;c.25m以上的非嵌岩桩,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80mm;d.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大于100mm;e.试验荷载已不小于设计荷载的2倍时,最大加载量达到了试验反力装置的最大加载能力;f.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g.已达到设计要求(或验收要求)的最大加载量。2022/11/7443.现场检测方法(续)2022/11/244443.现场检测方法(续)(4)测试桩身内力、应变和桩身截面位移时,应与记录实测荷载和实测沉降同步。4、检测数量1)建设单位为了降低开支,少做检测,工程桩验收规定的检测数经常有工程桩施工前为设计试桩补充;2)不同吨位的单桩竖向抗压试验在一套静载设备情况下均有时间周期,其中包括进场堆载、观测、卸载、转点各自需要的时间,应不定期突击抽检检测流程和估算检测总需时间,避免数据造假或编造数据。2022/11/7453.现场检测方法(续)2022/11/245455、检测机构和人员1)检测机构:a.查验机构所在地资质条件是否符合、是否超资质检测、是否转包b.是否经过计量认证,计量认证证书中检测参数范围等;2)检测人员:a.查验现场检测人员上岗证书是否符合在岗检测项目b.对检测项目是否有相应检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6、静载试验前、后宜对试验桩和锚桩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分析结果宜附于静载试验检测报告内7、对大直径灌注桩的静载试桩,在成孔后灌注混凝土前对孔径、孔深、沉渣厚度及垂直度进行实测,并记录实测数据8、测试桩身内力、应变和桩身截面位移时,应与记录实测荷载和实测沉降同步2022/11/7465、检测机构和人员2022/11/246461、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确定:1)Q-s曲线陡降明显,取相应陡降段起点对应的荷载值;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或经4h尚未趋于收敛)时,取前一级荷载值;3)Q-s曲线呈缓变时,取桩的总沉降量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4)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5)对桩基沉降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6)当试验已达到设计要求(或验收要求)的最大加载量而未能出现1~4款条件时,可取最大试验荷载值。2022/11/7471、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确定:2022/11/24747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极限承载力统计取值应符合以下规定:1)同条件下,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极限承载力;2)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桩数量并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取值。2022/11/748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极限承载力统计取值应符合以下规定:202482022/11/7492022/11/249492022/11/7502022/11/25050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加载设备要求、荷载测量装置、位移测量装置与单桩竖向抗压载静试验的规定相同。2、加载装置的支座反力可由反力桩(或工程桩)或天然地基提供,示意图见下图。支座反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2)反力梁的支点重心与支座中心重合;3)由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时,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度。4)由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3、试桩反力装置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的规定与单桩抗压静载试验相同。4、对于大直径、高承载力的基桩,可采用两台或四台千斤顶对其加载。为了避免受检桩偏心受荷,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应并联同步工作。2022/11/751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加载设备要求、荷载测量装置、位移测512022/11/75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2022/11/25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52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a.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b.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试验前、后采用低应变法检测试验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宜附于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报告内c.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应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验算接头强度。2、测试桩身应变和桩端上拔位移时,宜与记录实测荷载和实测桩顶上拔量同步。3、静载试验方法按JGJ106-2003规范和DGJ32/TJ142-2012规程执行。2022/11/753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2022/11/253531、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1)陡变型U-δ曲线,取相应于陡升段起点的荷载值。2)缓变型U-δ曲线,取δ-lgt曲线尾部显著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3)试验荷载达到桩受拉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取其前一级荷载值。4)当试验已达到设计控制要求(或验收要求)的最大加载量时,取最大试验荷载值。2、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统计取值与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取值方法相同。2022/11/7541、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2022/1543、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当桩身配筋能满足裂缝宽度设计要求时,按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2)当桩身不允许带裂缝工作时,取桩身开裂的前一级荷载;3)按设计允许的上拔变形量所对应的荷载取值。2022/11/7553、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2022/11552022/11/7562022/11/256562022/11/7572022/11/257571、仪器设备要求、荷载测量装置与抗压、抗拔装置规定相同。2、桩的水平位移测量系统与抗压、抗拔装置相同之处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力作用水平面的试桩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位移测点;2)当需要测量桩顶转角时,在力作用水平面以上50cm的试桩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测点;3)基准桩应设置在试桩及反力结构影响范围以外,当基准桩设置在与加荷轴线垂直方向上或试桩位移相反方向上,基准桩与试桩净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2m。2022/11/7581、仪器设备要求、荷载测量装置与抗压、抗拔装置规定相同。20583、水平推力的反力可由相邻桩提供;当专门设置反力结构时,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验桩的1.2倍,当采用顶推法加载时,反力结构与试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倍桩径;采用牵引法加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0倍桩径。试验装置示意图见下一页。并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力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试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2)千斤顶和试桩接触处应安置球形铰支座,千斤顶作用力应与桩试桩身竖向轴线垂直;3)千斤顶与试桩的接触处宜适当补强。2022/11/7593、水平推力的反力可由相邻桩提供;当专门设置反力结构时,其承59单桩水平静载装置示意图2022/11/760单桩水平静载装置示意图2022/11/260601、宜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需要测量桩身应力或应变时宜采用维持荷载标准法。2、测试桩身横截面弯曲应变时,宜与记录水平荷载和水平位移同步。3、静载试验方法按JGJ106-2003规范和DGJ32/TJ142-2012规程执行。2022/11/7611、宜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需要测量桩身应力或应变时宜采用维611、一般情况下,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是对应于桩身折断或桩身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时的前一级水平荷载。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统计取值与前述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取值方法相同。3、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按以下方法综合确定:1)单桩水平临界荷载Hcr可取H0-ΔY0/ΔH0曲线第一直线段终点或H0-σs曲线第一拐点对应的荷载值对应的荷载;2)当桩身不允许裂缝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3)当桩身允许裂缝时,取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统计值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且桩身裂缝宽度符合相应规范要求。2022/11/7621、一般情况下,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是对应于桩身折断或桩身钢筋622022/11/763实例一2022/11/263实例一632022/11/764实例一2022/11/264实例一642022/11/765实例二2022/11/265实例二652022/11/766实例二2022/11/266实例二66对于天然地基、人工处理地基、大直径钻孔(挖孔)桩持力层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三种方法。1.天然地基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压板宽度宜据基础宽度确定;2.a.人工处理地基(预压、强夯、强夯置换、砂石桩、振冲碎石桩、石灰桩、粉喷桩、深搅桩等的处理效果和承载力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b.压板规格严格按照基础宽度、处理深度或桩土置换率确定。3.人工处理地基中的复合地基除应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检验承载力外,还应考虑由施工工艺对桩间土有影响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4.人工挖孔桩终孔时,或大直径灌注桩灌注前,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深层平板载荷检测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5.大直径(D≥800mm)嵌岩桩持力层的承载力可采用岩基载荷试验方法。2022/11/767对于天然地基、人工处理地基、大直径钻孔(挖孔)桩持力层采用浅67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卸载,并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1条规定。承压板的材料、刚度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应不出现变形。2)荷载测量应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2条的规定。3)位移测量系统的要求除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3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a)均应对称安置不少于4个位移测量仪表;b)测点应对称牢固的固定于承压板预先设定的位置上;c)承压板边缘与基准桩中心不应小于2.0m距离。4)试验反力装置一般采用压重平台或地锚反力。除符合规程第4.2.4条规定外,加载反力装置与千斤顶的作用力应与承压板的中心重合,复合地基承压板的中心还应与实测单桩或多桩所承担的面积的中心重合。2022/11/768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2022/11/26868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图2022/11/769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图2022/11/269692、现场检测1)天然地基和处理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复合地基承压板面积应与实测单桩或多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相等。2)试坑底面宜与承台底标高一致,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试验前,应保持试验土层和复合地基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试验点表面宜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3)试验采用维持荷载标准法。试验的荷载分级、荷载控制、记录格式和内容等按规程第4.3.4条和4.3.5条有关规定执行。2022/11/7702、现场检测2022/11/270703、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判定1)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a)当Q-S曲线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承载力特征值。b)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0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为承载力特征值。c)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5㎡,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2022/11/7713、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判定2022/11/271713、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判定(续)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a)当Q-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b)当Q-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Ⅰ.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黏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荷载(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荷载。Ⅱ.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荷载。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荷载。2022/11/7723、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判定(续)2022/11/272723、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判定(续)Ⅲ.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基地,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荷载;当以粉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荷载。Ⅳ.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荷载。Ⅴ.对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3)同一试验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各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其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22/11/7733、承载力特征值分析判定(续)2022/11/27373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卸载,并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1条规定。2)荷载测量应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2条的规定。3)位移测量系统的要求除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3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a)对称安装4个位移测量仪表;b)沉降测定平面宜在千斤顶底传力柱位置;c)传力柱中心与基准桩中心不应小于2.0m距离。4)加载反力装置一般通过传力柱至地表,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除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4条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传力柱的中心应与承压板的中心重合且垂直支撑。b)传力柱和承压板的材料强度、刚度座以下的传,应满足载荷试验的要求,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应不变形。c)承压板放置时,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2022/11/774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2022/11/27474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续)4)加载反力装置一般通过传力柱至地表,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除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4条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传力柱的中心应与承压板的中心重合且垂直支撑。b)传力柱和承压板的材料强度、刚度座以下的传,应满足载荷试验的要求,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应不变形。c)承压板放置时,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2022/11/775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续)2022/11/275752022/11/776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图2022/11/276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图762、现场检测1)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800mm的刚性板,当试井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的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0.8m。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采用维持荷载标准法。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a)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为承压板直径);b)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量不能达到相对稳定;c)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d)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2022/11/7772、现场检测2022/11/277773、承载力特征值判定1)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Q-S曲线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承载力特征值。b)满足DGJ32/TJ142-20129.3.3款中前三条终止加载条件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确定为极限荷载,当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为承载力特征值。c)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2)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22/11/7783、承载力特征值判定2022/11/27878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卸载,并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1条规定。2)荷载测量应符合规程DGJ32/142-2012第4.2.2条的规定。3)位移测量系统的要求除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3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a)对称安装2个位移测量仪表;b)沉降测定平面宜在千斤顶底座以下的传力柱位置;c)传力柱中心与基准桩中心不应小于2.0m距离。2022/11/779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2022/11/27979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续)4)加载反力装置一般通过传力柱至地表,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作为传力柱。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除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第4.2.4条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传力柱和承压板的材料强度、刚度,应满足载荷试验的要求,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应不变形;b)传力柱的中心应与承压板的中心重合且垂直支撑;c)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作为传力柱时,需采取措施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d)放置承压板时,应保持试验岩层的天然湿度和状态。2022/11/7801、仪器设备及其安装(续)2022/11/28080岩基载荷试验装置示意图2022/11/781岩基载荷试验装置示意图2022/11/281812、现场检测1)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2)加岩石地基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采用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3)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a)沉降数据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b)某级荷载无法维持或试验荷载不能保持稳定;c)试验荷载已达设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3倍。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试验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4)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记录一次,记录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30min回弹量不大于0.01mm时,不再记录。2022/11/7822、现场检测2022/11/282823、岩石地基承载力判定1)对应于Q~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2)每个场地荷载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2022/11/7833、岩石地基承载力判定2022/11/28383
钻芯法检测基桩、地下连续墙和处理地基竖向增强体的成桩完整性、桩长和混凝土(水泥土等)质量,抽检时应综合考虑设计要求、结构承重、施工记录等代表性的基桩,以提高检测效果,减少工程质量隐患。 为保证钻取的芯样检验结果的真实,对现场钻芯的钻机设备、芯样保鲜、运输、加工截取、试验预处理、压力机的精度、抗压结果统计分析等全过程应严格按照GB50007-2011、JGJ106-2003规范和DGJ32/TJ142-2012规程相关条款执行。2022/11/784 钻芯法检测基桩、地下连续墙和处理地基竖向增强体842022/11/7851、检测桩的确定1)进行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a.受检桩的成桩龄期应达到28天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b.桩身完整性与桩长检测的受检桩,混凝土强度宜达到15MPa以上2)a.受检水泥搅拌桩的成桩龄期宜达到设计龄期b.龄期小于28天的桩,所测强度值不宜换算为28天龄期强度值,直接采用实测强度值进行桩体质量判定。当实测强度值不满足要求,可在28天龄期时进行复测。3)应根据桩位图、地质资料、结构构件部位的重要性和施工记录等资料随机选定检测桩。2022/11/2851、检测桩的确定852022/11/7862、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混凝土桩,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1.6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1.6m的桩钻3孔。2)当钻芯孔为一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15c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0.15~0.25D内均匀对称布置。3)对桩端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1孔,且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4)当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检测时,钻芯位置应尽可能定在能钻到其他检测方法判定缺陷的位置。5)水泥土搅拌桩一般钻1个孔,检测孔布置在偏离中心100mm左右。6)对水泥搅拌桩的钻进深度应超过施工桩长0.5m。2022/11/2862、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宜符861、截取抗压芯样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长为10~30m时,每孔截取3组芯样;当桩长小于10m时,可取2组,当桩长大于30m时,不少于4组。2)上部芯样位置距桩顶设计标高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1m,下部芯样位置距桩底不宜大于1倍桩径或1m,中间芯样宜等间距截取。3)缺陷位置能取样时,应截取一组芯样进行抗压试验。4)当同一基桩的钻芯孔数大于一个,其中一孔在某深度存在缺陷时,应在其他孔的该深度处截取芯样进行抗压试验。2、当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且岩芯可制作成试件时,应在接近桩底部位截取一组岩石芯样;遇分层岩性时宜在各层取样。3、每组芯样应制作三个芯样抗压试件。每块芯样应标明取样深度。在选择混凝土芯样试件时,应注意观察芯样侧面的表观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及是否存在裂缝或其他缺陷等。2022/11/7871、截取抗压芯样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2022/11/287871、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混凝土芯样特征、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规程的规定和下表的特征进行综合判定。2022/11/7881、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混凝土芯881)同一根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钻芯孔时,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综合考虑各钻芯孔的芯样质量情况。不同钻芯孔的芯样在同一深度部位均存在缺陷时,该位置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大,桩身缺陷类别应判重些。2)桩身完整性分类结合芯样单轴抗压强度值进行综合判定时,宜考虑下列情况:a)蜂窝麻面、沟槽、空洞等缺陷程度应根据其芯样强度试验结果判断。若无法取样或不能加工成试件,缺陷程度应判重些。b)芯样连续、完整、胶结好或较好、骨料分布均匀或基本均匀、断口吻合或基本吻合;芯样侧面无表观缺陷,或虽有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能够截取芯样制作成试件;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不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则应判为Ⅱ类桩。c)芯样任一段松散、夹泥或分层,钻进困难甚至无法钻进,则判定基桩的混凝土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若仅在一个孔中出现前述缺陷,而在其他孔同深度部位未出现,为确保质量,仍应进行工程处理。2022/11/7891)同一根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钻芯孔时,桩身完整性分类89d)局部混凝土破碎、无法取样或虽能取样但无法加工成试件,一般判定为Ⅲ类桩。但当钻芯孔数为3个时,若同一深度部位芯样质量均如此,宜判为Ⅳ类桩;如果仅一孔的芯样质量如此,且长度小于10cm,另两孔同深度部位的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较高,宜判为Ⅱ类桩。2、成桩质量评价应按单桩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定该受检桩不满足设计要求:1)混凝土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Ⅳ类的桩。2)受检桩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桩。3)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4)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强度)或厚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3、钻芯孔偏出桩外时,仅对钻取芯样部分进行评价。2022/11/790d)局部混凝土破碎、无法取样或虽能取样但无法904、水泥搅拌桩应根据钻进过程中芯样描述(状态、搅拌均匀性)、水泥土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标准贯入试验判断桩身强度及桩体连续性,同时观察标贯器中水泥土搅拌的均匀程度、成桩状态以及端承情况,并判断桩长。2022/11/7914、水泥搅拌桩应根据钻进过程中芯样描述(状态、搅拌均匀性)、91采用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为瞬态冲击方式。通过手锤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也称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的弹性波至桩底反射至桩顶,被安装在桩顶的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接收、放大,由专用仪器的数模转换成模拟时域曲线,这种方法称之为低应变反射波法。由桩顶激振产生的弹性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当桩身存在明显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裂缝、断裂、缩颈、扩颈、夹泥、蜂窝、空洞等)时,产生的反射波在时域曲线上反映。通过分析实测时域曲线的特征,以判断桩身完整性。桩身完整性的反射波检测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所有仪器的软硬件研制时均假设了检测的基桩介质、桩周土介质是均匀的。将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复杂地质条件都作了约束。因此,低应变反射波检测的时域曲线特征的分析结果目前还无法达到精确定量的程度。实际检测中,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由于桩身波阻抗面在时域曲线上的响应,对上述提及的缺陷类型是可以判断出桩身存在的可能缺陷和完整性的。但其结果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检测分析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022/11/792采用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922022/11/7931、被测桩(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3)桩顶面混凝土应平整、密实、无积水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2022/11/2931、被测桩(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932022/11/7942、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桩顶平面上均匀对称布置检测点,检测点的数量为:当桩径≤600mm时,不少于2点;当桩径>600mm且≤1000mm时,不少于3点;当桩径>1000mm时,不少于4点。2)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激振点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两者宜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保持合适的距离。3)用耦合剂粘结传感器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安装后的传感器与桩顶面垂直。4)激振方向与桩轴线方向平行。5)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2022/11/2942、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94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2022/11/795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2022/11/295951、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实测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下表规定和所列实测时域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定。2022/11/7961、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实测信号衰减特性以及961)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得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参照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2)因软土地区的超长桩(长径比很大或桩周土约束很大、应力波衰减很快)或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匹配良好或桩身截面多变、渐变或预制桩接头缝隙影响等因素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应以实测信号中2L/c时刻前的特征为重点,识别设定桩长范围是否存在缺陷,并结合经验参照本场地和本地区的相似情况综合分析判定。3)灌注桩中出现对设计条件有利的扩径无其他缺陷时,不应判定为缺陷。2022/11/7971)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972022/11/7982、对于混凝土灌注桩,应区分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的一次反射与扩径突变处的二次反射;或当桩身存在不止一个阻抗变化截面(包括桩身某一范围阻抗渐变的情况)时,都应结合成桩工艺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定被测桩的完整性类别。3、对于嵌岩桩,桩底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其他方法核验桩底嵌岩情况。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的进一步判定应结合其他方法分析: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或无法进行准确评价。2)设计桩身截面多变或渐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3)实测信号复杂且无桩底反射波,软土地区长径比很大或桩周土约束很大的混凝土桩。4)根据实测信号难以识别接桩反射或桩身缺陷反射的混凝土预制桩。5)实测信号复杂,在2L/c时刻前出现异常反射,不能评价异常反射位置以下的桩身质量的混凝土桩。2022/11/2982、对于混凝土灌注桩,应区分桩身截面渐981、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证明,在桩顶激振产生的波长一般可达2-3m左右,故桩顶部位缺陷位置判定误差非常大(桩顶盲区);2、如果桩身上部已存在一明显缺陷并产生二次反射以上,那么此缺陷下部桩身完整性则难以检测和判别。3、大直径灌注桩的时域曲线如存在杂乱、波幅小、频率较高的波形,则说明该桩完整性有待采用钻芯法等其他方法进一步判别;4、对长径比>50以上的长桩,特别是对于大直径(φ≥800mm)灌注桩必须采用力棒在桩顶多点激振,其能量方有可能反映出长桩下半截的完整性的有用信息。此类桩的检测报告宜反映激振方位、激振工具和不同方位的时域曲线。2022/11/7991、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证明,在桩顶激振产生的波长一般可达2995、无法检测桩身倾斜、竖向裂缝、桩身变截面长度和截面渐变。6、小比例抽检的检测报告不能作为判定全部工程桩是否合格或不合格的依据,特别是若发现已抽检的基桩中存在不合格桩,应加大或全部检测。7、长径比(L/D)<5的基桩不建议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方法检测,因为检测的时域曲线难以反映桩身完整性。8、扩底桩的检测结果不能反映扩底状况。2022/11/71005、无法检测桩身倾斜、竖向裂缝、桩身变截面长度和截面渐变。21002022/11/7101实例一预应力管桩、桩长16.0m、桩径500mm、砼强度C702022/11/2101实例一1012022/11/7102实例二钻孔灌注桩、桩长32.0m、桩径1000mm、砼强度C302022/11/2102实例二1022022/11/7103实例三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长7.2~8.0m、桩径800mm、砼强度C302022/11/2103实例三103声波透射法检测是通过预埋在桩身(或墙体内)的声测管,将声波发射、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两管中,由发射换能器发出的声波脉冲穿透桩身(或墙体)混凝土后被接收换能器接收,根据声波脉冲穿越混凝土的时间(声时)和距离(声程),计算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穿透的能量(波幅)、显示的波形、频率等声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发现声波影响范围内桩身(或墙身)混凝土缺陷(如空洞、裂缝、夹泥、蜂窝、缩颈等)的信息,达到判定桩身(或墙身)完整性的目的。2022/11/7104声波透射法检测是通过预埋在桩身(或墙体内)的声测管,将声波发1042022/11/71051、基桩声测管埋设
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侧呈对称形状布置,并可按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D≤800mm,不少于2根管;2)800mm<D≤1500mm,3根管;3)D>1500mm,不少于4根管。当桩径D大于2500mm时宜增加预埋声测管数量。2022/11/21051、基桩声测管埋设1052022/11/7106声测管布置示意图注:检测剖面编组(检测剖面序号为j)分别为:2根管时,AB剖面(j=1);3根管时,AB剖面(j=1)、BC剖面(j=2)、CA剖面(j=3);4根管时,AB剖面(j-l)、BC剖面(j-2)、CD剖面(j-3)、DA剖面(j-4)、AC剖面(j-5)、BD剖面(j-6)。2022/11/2106声测管布置示意图1062022/11/7107检测剖面、声测线、检测横截面编组和编号示意图2022/11/2107检测剖面、声测线、1072022/11/71082、地下连续墙声测管埋设
每个槽段声测管埋设数量不应少于4根,声测管间距不宜大于1.2m,且声测管应布置在钢筋笼内测。4m槽段6m槽段2022/11/21082、地下连续墙声测管埋设4m槽段6m1081、现场平测和斜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个声测管道中a.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左下图)b.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右下图),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o。2022/11/7109斜侧图平侧图1、现场平测和斜测应符合下列规定:2022/11/2109斜1092)检测过程中a.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100mmb.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c.检测时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进行检测d.提升过程中应根据桩的长短进行1-3次换能器高差校正e.提升过程中应确保测试波形的稳定性,同步提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的提升速度不宜超过0.5m/s。2022/11/71102)检测过程中2022/11/21101103)在桩身质量可疑的测点周围,应采用加密测点,或采用扇形扫测(左下图)、斜测(右下图)进行复测,进一步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2022/11/7111复测示意图3)在桩身质量可疑的测点周围,应采用加密测点,或采用扇形扫测1111、因声测管严重倾斜扭曲,而不能对测距进行有效修正时,不应提供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2、桩(墙)身缺陷的空间分布范围可根据以下情况判定:1)桩(墙)身同一深度上各检测剖面桩(墙)身缺陷的分布;2)复测的结果。3、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a.桩身缺陷的数量b.缺陷处声测线的声学特征c.缺陷的空间分布范围等判定4、地下连续墙完整性类别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以各槽段内的每一个检测剖面为基本单元进行完整性判定;2)每一个检测剖面的完整性判定可依据上表的规定按仅有一个检测剖面的桩的完整性类别特征进行判定。2022/11/71121、因声测管严重倾斜扭曲,而不能对测距进行有效修正时,不应提1122022/11/71132022/11/21131132022/11/7114(一)CHA型跨孔透射法超声波检测仪检测成果图2022/11/2114(一)CHA型跨孔透射法超声波检测仪1142022/11/7115(二)RS-ST01D(P)型非金属超声检测仪检测成果图2022/11/2115(二)RS-ST01D(P)型非金属115高应变法与低应变反射波法类似,其理论基础均采用一维杆件的应力波理论,前者在桩头激振产生的是桩土体系的线弹性变形,后者在桩头激振使桩土体系产生的是弹塑性变形。高应变法仪器软硬件的研发是基于一维杆体应力波理论,先假设桩土力学模型及参数,再反演确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和参数,由于假设的桩土力学模型和参数是近似的、经验性的,不能代表复杂的自然界桩土关系,因此高应变检测的数据需要根据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桩型、成桩工艺、类似的动静对比资料综合拟合计算分析所测基桩的承载性状和抗压承载力。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比较,高应变检测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有其不确定性:1、只有在桩身结构强度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检测使用的锤击能量使桩侧、桩端岩土阻力充分发挥,才能得到极限承载力,否则得到的应为承载力检测值。2、完好的检测仪器、规范的传感器安装状态是获取正确的桩土体系信息的基础。3、高素质的分析技术人员能给计算的模型赋于正确的参数。4、所测的基桩满足一维杆件模型。2022/11/7116高应变法与低应变反射波法类似,其理论基础均采用一维杆件的应力1162022/11/71171、锤击设备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重锤应材质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并采用铸铁或铸钢制作。2、锤重要求高应变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的1.0%~1.5%,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取高值。3、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应通过复打确定。4、桩顶面应平整,桩顶高度应满足锤击装置的要求,桩锤重心应与桩顶对中,锤击装置架立应垂直。5、对不能承受锤击的桩头应加固处理,混凝土桩的桩头处理按规程DGJ32/TJ142-2012附录B执行。2022/11/21171、锤击设备1172022/11/71186、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规程DGJ32/TJ142-2012附录D的规定(如下图)。7、桩顶应设置桩垫,桩垫可采用10~30mm厚的木板或胶合板等材料。2022/11/21186、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规程DGJ321181、以下五种情况应采用静载试验进一步验证:1)桩身存在缺陷,无法判定桩的竖向承载力。2)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3)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4)单击贯入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力波﹑端阻力波反射弱,即波形表现出竖向承载性状明显与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条件不符合。5)嵌岩桩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在时间2L/c后无明显端阻力反射;也可采用钻芯法核验。2、采用凯司法判定桩承载力1)只限于中、小直径桩。2)桩身材质、截面应基本均匀。2022/11/71191、以下五种情况应采用静载试验进一步验证:2022/11/21193、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采用的力学模型应明确合理,桩和土的力学模型应能分别反映桩和土的实际力学性状,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能限定。2)拟合分析选用的参数应在岩土工程的合理范围内。3)曲线拟合时间段长度在t1+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20ms;对于柴油锤打桩信号,在t1+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ms。4)各单元所选用的土的最大弹性位移值不应超过相应桩单元的最大计算位移值。5)拟合完成时,土阻力响应区段的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应吻合,其他区段的曲线应基本吻合。6)贯入度的计算值应与实测值接近。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本方法得到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值的一半取值。2022/11/71203、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20221201、现场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规程要求;2、工程概况信息是否齐全,数据采集用的重锤质量,落距等是否注明;3、用于拟合的实测曲线形态是否正常;4、检测报告中各基桩在不同土(岩)层中的分层、分级侧摩阻力、持力层端阻力参数是否合理。2022/11/71211、现场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规程要求;2022/1212022/11/71222022/11/21221222022/11/7123 在地基基础检测中,采用原位测试测定地基(岩)土特性,确定各种地基基础型式的承载力是十分常用的方法。原位测试的方法很多,如1)测试天然地基、人工处理地基、深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的浅层平板试验、深层平板试验、岩基载荷试验2)测试基桩竖向抗压(拔)、水平承载力的静载试验3)判定各类地基土力学特性、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圆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旁压、岩体应力、直剪、十字板剪切试验4)岩土层波速测试等。本节主要介绍其中的圆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三种常用的方法。2022/11/2123 在地基基础检测中,采用原位测试测定1232022/11/7124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击数判定土的力学性质的方法。1、仪器设备动力触探仪由穿心锤、圆锥触探头和触探杆(包括锤座和导向杆)组成。其规格见下表。2022/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生个人实习总结集合3篇
- 石河子大学《饲料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律师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程序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模拟电路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银屑病的辩证施护
- 沈阳理工大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骨灰安放合同
- 生态护林员日常巡护记录本、生态护林员工作职责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主题班会
- 2024年采购部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年总经理聘任书
- 2024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CAD绘图评分表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3年修订)全文1500字
- 2024年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报告
- 2024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社会招聘138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