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明之景到空明之境_第1页
从空明之景到空明之境_第2页
从空明之景到空明之境_第3页
从空明之景到空明之境_第4页
从空明之景到空明之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9—从空明之景到空明之境

廖柔静

1.以“空明〞为审美基点,探究文本中月、人以及心境的特点。(教学重点)

2.抓住“欣然——陶然——黯然〞这条情脉,借助联想和想象,补白本文所隐含的信息,把握小品文文浅而意丰的抒情艺术。(教学难点)

3.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仕途失意却所持的豁达人生态度。

1.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课题导入,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1.揭题:根据预习,同学们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1)文体:形式上是日记,本质上是一篇小品文;(2)地点:承天寺;(3)时间:夜;(4)事件:夜游承天寺。

2.思考: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

预设:通过感知题目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苏轼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和谁去夜游承天寺?

(3)夜游承天寺有何感悟?

明确:(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审美交流,深入透露文本篇性

1.启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承天寺夜游的描写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希奇、感兴趣?这些地方表达了怎样的独特言语表现特性和聪慧?

2.交流:

(1)叙事的规律性:表面上是依照“解衣欲睡——欣然起行——寻张怀民——步于中庭〞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无倒插,无移步换景,却似蒙太奇手法使得画面清楚,先后明显。也可以说是以“夜游〞为切入点,按“为何夜游——如何夜游——夜游感想〞的内在规律叙事的。

(2)描写的复合性:明写月色,暗写内心——譬如,写“月色入户〞而非用“月色映户〞“月色进户〞“月色照户〞,与“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拟人写法异曲同工。

(3)写景的独特性:“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庭下月光如水,竹柏影子如水中藻、荇交横〞?由于一旦这样写,与月色陶然一体的沉醉感,就完全丧失了。

(4)情感的繁杂性:文章最终的抒情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间的“闲〞,可以理解为“清闲〞“闲适〞“达观〞,也可以理解为“闲愁〞“无奈〞和自嘲。被贬黄州,空有闲职,却无实权,生存都存在问题,怎能没有闲愁?但是,苏轼又是一位很会从山水自然中吸取聪慧和能量的。他享受这样的“闲〞,暂时的“闲〞是韬光养晦,为下一次爆发积蓄能量。

(5)友情的深厚性:夜深人静,欣赏漂亮的月色,苏轼第一个想到的是张怀民,可见二人关系非同一般。“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更见两人的心有灵犀,志趣相投,还有苏轼内心的惊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其实也暗含了两人情义的深笃。农历十月中旬的黄州,也就是在今天湖北黄冈,天气应当是对比清冷的。一个夜字,冷气尤重,但字里行间这些冷气全然消逝,有的只是两人与月色的融为一体。

(6)虚实的互补性。前面的叙事、写景是“实〞,最终的抒情是“虚〞,虚实相生,情感的意蕴便丰厚起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实境与幻境交融,更见人月合一的沉醉,使文章自有情趣,自有境界。月下之景好多,苏轼为何独独选择了竹柏呢?竹柏经冬不凋,因而以喻坚贞。这是否意味着苏轼别样的寓情,自励呢?一边是现实的竹柏,一边又是刚直不阿的品格,这不也是虚实相生的妙用吗?庭院之景是写实,可庭院之景构成的澄澈超然意境,何嘗不是苏轼精神的桃园?如是,整体的意境中,也有虚实相生的特点。

3.诵读:读出的惊喜、沉醉、慨叹。

三、梳理思路,补白文本信息情感

1.激疑:方才我们一起分析了文本的篇性。现在,根据文章大意划分层次,你会划成几层呢?并且给划分的层次加上小标题。

明确:五层。情节线:解衣欲睡——月亮邀赏——欣然起行——寻张怀民——步于中庭

根据以上的行文线索,可以看出苏轼的心情起伏是怎么样的呢?

明确:情感线:欣然(欣然起行)——陶然(盖竹柏影也)——黯然(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朗读: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把课文朗读一遍,把情脉变化读出来。

2.延伸:我们在学习中还遇到过以叙事为主线,暗含一条情感主线的文章,大家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明确:如:《秋天的追念》叙事主线:三次看花。情感主线:烦躁易怒——豁达恬静

《紫藤萝瀑布》叙事主线:紫藤萝瀑布盛——衰——盛。情感暗线:欣喜——沉静——释然

3.点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赏析一篇课文可以试着从划分文章层次、添加小标题等方法,通过理清文章叙事主线把握情感线。这是抓住文章线索的一种良好习惯。

4.探究:用什么词形容月、人、境的特点更为恰当?

提醒: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思考形容月色之景的句子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使用哪个词来形容积水的呢?

明确:空明。这个词指月光下的“清波〞,大家想一想积水空明由何而来呢?

提醒:“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有恍然大悟的意思。原来那不是积水,是竹柏的影子。纵然是月光的映射而来。(齐读这句话,读出恍然大悟之意)

明确: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大约知道,那晚是农历十二日,挨着十五,月儿又亮又圆,因此这样皎洁的月光才能衬托出如此空明的积水。因而这里的积水空明就是由月之空明造成的。

分析:月光如水,以水喻月,這不是普通的比喻,而是暗喻,给我们一种“真实〞的错觉,以为是藻荇在庭下积水中荡漾,这时诗人貌似已经和景融为一体,分不明了到底是月色还是积水了。而后一个“盖〞字将我们拉回现实,原来这是竹柏的影子。正由于这样的错觉,才将这一轮“空明之月〞呈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全句写月,不着一个月字,却尽得风流。全诗写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苏轼对于月的情有独钟。

追问:诗人为什么和景能够融为一体呢?

提醒:先来看“空明〞一词,涉及两层比喻的转换,月色如积水空明,积水如人性空明,“空明〞给人的审美体验是混乱的,此处毕竟是为写月、写水,还是为写人?细思后又不难觉察,“空明〞是月与水、水与人之间最深刻的联系,在共通之中月色的物理形态渐渐淡化。

明确:空明可看作是一种人与境界的会通。两者之间貌似是有一定关联的。一个人的心境和写文的风格是紧凑联系的,“空明〞二字的意思是空旷澄澈,洞澈而灵明的心性。正由于他是这样空明的人,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空明的景、这样空明的月。

5.深化:月色如积水空明,积水如人性空明。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呈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我们知道苏轼与僧交友,研读佛经,佛老清静无为的思想,让他随遇而安、通达澄澈。所以“空明〞二字,貌似就是苏轼本人的最正确写照,甚至还隐含了心境之空明。

6.延伸:这样的见谁都可以相处,见谁都是好人的人,到底是有着何等的阔达心胸才能在意气风发之时经历了百般挫折之后仍能随遇而安呢?苏轼刚贬黄州时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之人竟能将被贬之事抛之脑后,置身之外,一心只为惬意的生活。苏轼这样一个“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与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不一好人〞。这样的苏轼怎能不令我们喜欢呢?

7.拓展:心境的繁杂:苏轼心境真的是像月色一样纤尘不染、空明至极吗?

明确:不是,苏轼不仅仅有与月色融为一体的陶然,自然合一的空明心境,也有一种壮志难酬的忧伤杂糅其中。

思考:我们学过苏轼哪些诗歌里面也有内心繁杂的心境呢?请举例说明。

8.交流: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面也表现得十分显明,通过周瑜爱情的得意、战场的得意、官场的得意来反衬自己内心巨大的失落。实际上他在羡慕周瑜志得意满的时候,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儒家学者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然而认识到现实中自己是一个不得接触公文的真正的闲人,难免表露出一种无奈之情。因此我们可以读苏子的作品,能从表面自嘲看到文字背后的忧伤,从情感内涵里面去感受到闲人背后繁杂的内涵。

四、课堂小结,升华空明心境意蕴

1.小结:四处不写游,又四处表现游。似游非游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心灵的游目骋怀。四处不写月,又四处表现月。字里行间都饱含着苏轼对于月的情有独钟。四处不写人,又四处表现人。景中却四处表现出人的诗意生活与乐观心态。四处不写心境,又四处表现心境。无一字无一词写心境,却让我们读出了“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心境。我们通过对时间情节、理性规律的明线到情感变化的暗线分析可见,正由于苏轼这种宽大的胸襟和空明之心境,才能造就一个这样空明的人,既而有如此的洞察力,来写出这轮空明之月。

2.引思:相信大家现在对本篇课文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

3.交流:学习苏轼这种豁达的文人情怀,学习他的随遇而安,学习他与友人惺惺相惜。

4.点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