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1.gif)
![【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2.gif)
![【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3.gif)
![【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4.gif)
![【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78449a22e418728c8db065f3d1aa512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课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导入课文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魏征2魏征【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4、熟读课文,争取背诵。魏征【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3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作者简介】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4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5【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6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背景介绍】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7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8求木之长()浚()殷()忧谗()邪黜()恶谬()赏垂拱()壅()蔽塞()源
载()舟
jùnyīnchánchùmiùgǒngyōng【正音】
zhǎngsèzài求木之长()浚()jùnyīnchánchùmiù9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1.提出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2.分析问题3.解决问题【细读全文,理清思路】(以“固本思源”为喻)(总结历史教训)(提出具体做法)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1.提出问题载舟10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一段分析求:要求,需求.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长(zhǎng):生长。(高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高)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根本:树根.本:本义是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的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流: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jùn)疏通.其:他们的。德义:恩德,恩义.义:适宜的道德行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11“闻”到什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闻”到什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12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正题:治国必积德。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答: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正题:治国必积德。本1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厚:丰厚.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况:何况.于:介词,对.明哲:明智,贤能的人,哲:聪明.有才能.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14
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15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当:主持,掌管.
神器:帝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念:考虑.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戒:戒除.以:第一个是动词,用.实行,厉行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塞sè流:水流,名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16
赏析: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简)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么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赏析: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1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反正↓↑→→↓↑比喻对比第一段排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18简析、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正题:治国必积德。、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简析19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第二段凡百:指所有的.元首:指帝王.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承:承受,秉承.景:大.殷:深切的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繁:多.
翻译: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克:能够.终:坚持到底.盖:语气副词,大概.岂:难道取:攻取守:保卫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20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殷忧:深切的忧虑.以:而,表修饰。下:指臣民.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以:而,表并列。傲:轻视.物:指自己以外的人.一体:整体.行路:陌生的路人.
虽:即使.董:监督.
以:介词,用.振:威吓.这两句是状语后置.
苟:苟且.而:转折连词.
免:免于罪罚.
怀:怀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翻译:大概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2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惟:只有.覆:颠覆.宜:应该.深:深切.慎:警惕.语出:《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业,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赏析:这一句是对段首“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这一问题的总结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后,在此郑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严肃地告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确实切中要害,无怪乎唐太宗读后,说它“言穷切至”,使自己“披览忘倦,每达宵分”,不但取消了当年耗费民脂的封禅“盛举”,而且常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并以此作为临终遗训。的确言简意深,语重心长,能振聋发聩,令人警觉。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惟:只有.覆:22总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君王厚积德义的重要性。总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君王厚积德义的重要性。23【简析】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以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用古人的论述以的关系比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水和舟民和君第二段【简析】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24【问题思考】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问题思考】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明确】盖25第三段分析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其:反问语气词,难道忽:轻视,怠慢。君:名作动,统治。诚:假设连词,如果.
以:表目的,来.可欲: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思:想到。以:以便,目的连词.戒:通”诫”.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建筑宫殿一类的事情.安:使动,使….安定.高危:(地位)高而险.
冲:谦虚.
牧:修养.惧:担心。满溢:比喻骄傲自大,听不进批评.下: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三驱:围打禽兽时,只合三面,留一面,以示人君的好生之德.
以为:以(之)为,以:把。度:限度。
翻译: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自己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要想到从三面驱赶,留一面。第三段分析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26
赏析:提出“十思”的内容:前五思:一思知足不纵欲,二思知止不扰民,三思谦冲不傲物,四思居下不自高,五思三驱不纵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赏析:提出“十思”的内容:前五思:一思知2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忧:担心。懈怠:意志松懈。而:递进连词.
敬:慎重.
雍(yōng):堵塞.雍蔽:被蒙蔽.虚:使动用法,使……谦虚。以:表修饰谗:动词作名词,说坏话污蔑别人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正:使动,使….端正.
黜(chù):排斥.恶:形作名,奸恶小人加:施加.无:同“毋”,不要。以:因果连词,以致.谬赏:不恰当的奖赏.而:以致.
滥刑:不加节制地滥用刑律.翻译: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已的品行来斥退好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赏析:六思慎重不懈怠,七思兼听不妄行,八思正身不近恶,九思施恩不谬赏,十思加罚不滥刑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28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总:归纳.
宏:扩大,弘扬.
兹:这,此.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而:顺承连词.
择:分辨选用.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尽:形作动,用尽。播:扩大.惠:惠泽.
信者:诚信的人.效:献出。.垂拱:垂衣拱手.
而:结果连词.翻译: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洒播他的恩惠,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赏析: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29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惧谗邪9.恩所加10.罚所及1.见可欲2.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正己安人正心修身治平天下第三段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30除十思外,还要:宏九德选拔任用人才听从善言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除十思外,还要:宏九德智者尽其谋文武并用垂拱而31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境界?32莫谓谏臣空议论
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④魏徵谏太宗止泰山封禅——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⑤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⑥魏徵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⑦魏徵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⑧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⑨魏徵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⑩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莫谓谏臣空议论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33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34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大臣王珪进见唐太宗时,唐太宗指着身边一个美人说:“庐江王太不道德了,竟将这个女子的丈夫杀死,把她据为己有。像他这样,哪有不灭亡的?”王珪说:“臣听说,古时候齐恒公到郭国去,问那里的人说:‘郭国为什么要灭亡啊?’人们说:‘因为他喜好善行,厌恶恶行。’齐恒公说:‘照你们这么说,郭君还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会灭亡呢?人们说:‘他喜好善行,但并不身体力行;他厌恶恶行,但自己的恶行又不去掉,所以最后灭亡了。’现在庐江王既然因恶行而亡了,可是他的妻妾又被安置到这里。臣以为陛下这是知恶、厌恶,可是又不能去恶呀。”
唐太宗听了,称赞王珪说的很好。王珪谏太宗出美人35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中将出降,敕有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361、“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思考题1、“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答:“十思”是“积37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二.总结历史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出警告提出十思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善始实繁克终盖寡三.反面正面居安思危一.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二.总结历史比喻论证对38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盈……乐盘游……忧懈怠……虑壅蔽……惧谗邪……恩所加……罚所及……(正)(反)取江山守江山结构图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39十思的现实意义魏征指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积聚德义,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厉行十思。
在我看来,魏征所提出的通过“积德义”实现长治久安的纲领性意见,所强调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安国良策,以及通过“十思”自戒和选贤任能的干部政策,从而达到“垂拱而治”战略构想,对今天我们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惜,更多的干部领导愿意去崇洋媚外,也不愿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十思的现实意义魏征指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40《古文观止》点评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剀(kǎi)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mógào,君臣谋议政事的文体)并传。魏征的谏议中你认为今人最值得铭记的有哪些?说说理由。《古文观止》点评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出。世41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论证方法:1)正反对比论证
2)比喻论证【写作特色】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论证方法42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言基础知识归纳通假字43【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
2.载舟覆舟覆,使动用法3.则思知止而安人安,使动用法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动用法宏,使动用法
6.何必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
7.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动用法5.宏兹九德【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2.载舟覆舟覆,使动44【词类活用】8.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9.惧谗邪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0.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1.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3.貌恭而不心服貌,名词做状语
14.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名词活用做动词12.择善而从之
15.乐盘游乐,意动用法【词类活用】8.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9.惧谗45
【通假字】振之以威怒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振通震无通毋【通假字】振之以威怒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振通震无通毋46
【古今异义】根本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虚心使心虚,今,谦虚的美德以为以之为,今,认为【古今异义】根本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放47【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载舟覆舟,所宜深慎48【一词多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疑问副词项王曰:”沛公安在?”什么,疑问代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养人治垂拱而治治理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一词多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49信信者效其忠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神孚福也忌不自信诚实信任信用相信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求闻达于诸侯要求探求祈求追求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信信者效其忠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神孚福也忌不自信诚实信任50以必竭诚以待下虽董之以严刑则思知之以安人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同”而”注释为:”来”介词,用,拿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目的连词,以便介词,因,因为介词,把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助词,呢语助词,表反问语助词,呢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以必竭诚以待下虽董之以严刑则思知之以安人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同”51卑以自牧牧,养.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功夫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成语积累】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卑以自牧牧,养.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功夫垂拱而治君52课堂练习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课堂练习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53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之长(cháng)者浚(jùn)其泉源B.虑雍(yòng)蔽正身黜(chǔ)恶C.克终者盖(gai)寡董(dong)之以严刑D.垂拱(gó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A
D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543、下列句子中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
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B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3、下列句子中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4、下列四组句5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56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57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58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④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⑥⑧C.①③⑤⑥⑦D.③④⑤⑥⑧6.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冶金的高手。C
C
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6.对下列句597.“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8.斗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A
A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7.“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AA优秀公开课课件下60【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结合自己的见闻,谈谈学习“十思”的现实意义。3归纳文言知识点。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作业】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61再见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再见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62导入课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导入课文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63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魏征64魏征【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4、熟读课文,争取背诵。魏征【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65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作者简介】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66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67【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68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背景介绍】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69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70求木之长()浚()殷()忧谗()邪黜()恶谬()赏垂拱()壅()蔽塞()源
载()舟
jùnyīnchánchùmiùgǒngyōng【正音】
zhǎngsèzài求木之长()浚()jùnyīnchánchùmiù71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1.提出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2.分析问题3.解决问题【细读全文,理清思路】(以“固本思源”为喻)(总结历史教训)(提出具体做法)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什么思思些什么1.提出问题载舟72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一段分析求:要求,需求.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长(zhǎng):生长。(高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高)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根本:树根.本:本义是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的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流: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jùn)疏通.其:他们的。德义:恩德,恩义.义:适宜的道德行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73“闻”到什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闻”到什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74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正题:治国必积德。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答: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正题:治国必积德。本7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厚:丰厚.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况:何况.于:介词,对.明哲:明智,贤能的人,哲:聪明.有才能.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76
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77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当:主持,掌管.
神器:帝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念:考虑.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戒:戒除.以:第一个是动词,用.实行,厉行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塞sè流:水流,名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78
赏析: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简)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么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赏析: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7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反正↓↑→→↓↑比喻对比第一段排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80简析、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正题:治国必积德。、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简析81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第二段凡百:指所有的.元首:指帝王.
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承:承受,秉承.景:大.殷:深切的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繁:多.
翻译: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克:能够.终:坚持到底.盖:语气副词,大概.岂:难道取:攻取守:保卫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82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殷忧:深切的忧虑.以:而,表修饰。下:指臣民.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以:而,表并列。傲:轻视.物:指自己以外的人.一体:整体.行路:陌生的路人.
虽:即使.董:监督.
以:介词,用.振:威吓.这两句是状语后置.
苟:苟且.而:转折连词.
免:免于罪罚.
怀:怀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翻译:大概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8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惟:只有.覆:颠覆.宜:应该.深:深切.慎:警惕.语出:《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业,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赏析:这一句是对段首“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这一问题的总结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后,在此郑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严肃地告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确实切中要害,无怪乎唐太宗读后,说它“言穷切至”,使自己“披览忘倦,每达宵分”,不但取消了当年耗费民脂的封禅“盛举”,而且常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并以此作为临终遗训。的确言简意深,语重心长,能振聋发聩,令人警觉。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惟:只有.覆:84总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君王厚积德义的重要性。总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君王厚积德义的重要性。85【简析】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以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用古人的论述以的关系比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水和舟民和君第二段【简析】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86【问题思考】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问题思考】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明确】盖87第三段分析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其:反问语气词,难道忽:轻视,怠慢。君:名作动,统治。诚:假设连词,如果.
以:表目的,来.可欲: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思:想到。以:以便,目的连词.戒:通”诫”.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建筑宫殿一类的事情.安:使动,使….安定.高危:(地位)高而险.
冲:谦虚.
牧:修养.惧:担心。满溢:比喻骄傲自大,听不进批评.下: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三驱:围打禽兽时,只合三面,留一面,以示人君的好生之德.
以为:以(之)为,以:把。度:限度。
翻译: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自己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要想到从三面驱赶,留一面。第三段分析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88
赏析:提出“十思”的内容:前五思:一思知足不纵欲,二思知止不扰民,三思谦冲不傲物,四思居下不自高,五思三驱不纵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赏析:提出“十思”的内容:前五思:一思知8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忧:担心。懈怠:意志松懈。而:递进连词.
敬:慎重.
雍(yōng):堵塞.雍蔽:被蒙蔽.虚:使动用法,使……谦虚。以:表修饰谗:动词作名词,说坏话污蔑别人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正:使动,使….端正.
黜(chù):排斥.恶:形作名,奸恶小人加:施加.无:同“毋”,不要。以:因果连词,以致.谬赏:不恰当的奖赏.而:以致.
滥刑:不加节制地滥用刑律.翻译: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端正自已的品行来斥退好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赏析:六思慎重不懈怠,七思兼听不妄行,八思正身不近恶,九思施恩不谬赏,十思加罚不滥刑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90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总:归纳.
宏:扩大,弘扬.
兹:这,此.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而:顺承连词.
择:分辨选用.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尽:形作动,用尽。播:扩大.惠:惠泽.
信者:诚信的人.效:献出。.垂拱:垂衣拱手.
而:结果连词.翻译: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洒播他的恩惠,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赏析: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91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惧谗邪9.恩所加10.罚所及1.见可欲2.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正己安人正心修身治平天下第三段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92除十思外,还要:宏九德选拔任用人才听从善言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除十思外,还要:宏九德智者尽其谋文武并用垂拱而93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境界?94莫谓谏臣空议论
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④魏徵谏太宗止泰山封禅——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⑤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⑥魏徵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⑦魏徵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⑧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⑨魏徵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⑩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莫谓谏臣空议论①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95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96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大臣王珪进见唐太宗时,唐太宗指着身边一个美人说:“庐江王太不道德了,竟将这个女子的丈夫杀死,把她据为己有。像他这样,哪有不灭亡的?”王珪说:“臣听说,古时候齐恒公到郭国去,问那里的人说:‘郭国为什么要灭亡啊?’人们说:‘因为他喜好善行,厌恶恶行。’齐恒公说:‘照你们这么说,郭君还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会灭亡呢?人们说:‘他喜好善行,但并不身体力行;他厌恶恶行,但自己的恶行又不去掉,所以最后灭亡了。’现在庐江王既然因恶行而亡了,可是他的妻妾又被安置到这里。臣以为陛下这是知恶、厌恶,可是又不能去恶呀。”
唐太宗听了,称赞王珪说的很好。王珪谏太宗出美人97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中将出降,敕有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981、“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思考题1、“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答:“十思”是“积99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二.总结历史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出警告提出十思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善始实繁克终盖寡三.反面正面居安思危一.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二.总结历史比喻论证对100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提出“十思“的具体建议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盈……乐盘游……忧懈怠……虑壅蔽……惧谗邪……恩所加……罚所及……(正)(反)取江山守江山结构图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101十思的现实意义魏征指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积聚德义,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厉行十思。
在我看来,魏征所提出的通过“积德义”实现长治久安的纲领性意见,所强调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安国良策,以及通过“十思”自戒和选贤任能的干部政策,从而达到“垂拱而治”战略构想,对今天我们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惜,更多的干部领导愿意去崇洋媚外,也不愿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十思的现实意义魏征指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102《古文观止》点评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得也。魏公十思之论,剀(kǎi)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mógào,君臣谋议政事的文体)并传。魏征的谏议中你认为今人最值得铭记的有哪些?说说理由。《古文观止》点评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德义”上看出。世103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论证方法:1)正反对比论证
2)比喻论证【写作特色】语言特点: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论证方法104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言基础知识归纳通假字105【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
2.载舟覆舟覆,使动用法3.则思知止而安人安,使动用法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动用法宏,使动用法
6.何必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
7.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动用法5.宏兹九德【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2.载舟覆舟覆,使动106【词类活用】8.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9.惧谗邪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0.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1.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3.貌恭而不心服貌,名词做状语
14.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名词活用做动词12.择善而从之
15.乐盘游乐,意动用法【词类活用】8.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9.惧谗107
【通假字】振之以威怒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振通震无通毋【通假字】振之以威怒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振通震无通毋108
【古今异义】根本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虚心使心虚,今,谦虚的美德以为以之为,今,认为【古今异义】根本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放109【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10【一词多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疑问副词项王曰:”沛公安在?”什么,疑问代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养人治垂拱而治治理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1【一词多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111信信者效其忠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神孚福也忌不自信诚实信任信用相信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PVC卷材/片材地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荆芥籽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创业企业股权转让居间代理合同
- 2025年度数字经济领域技术人员职业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合同
- 2025年度家庭生活家庭保险全面保障合同
- 2025年度文化产业过桥资金借款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塔吊租赁合同书(含安全操作规范)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号灯安装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塔吊租赁及材料供应合同范本
- 2025届天津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八校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微项目 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 水产品冷冻加工原料处理与加工技术考核试卷
- 全新保密协议模板公安下载(2024版)
- 财务管理学(第10版)课件 第1章 总论
- GB/T 4008-2024锰硅合金
- 《鼻咽癌的诊治》课件
- 2024年天津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植物工厂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