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量的调查研究_第1页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量的调查研究_第2页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量的调查研究_第3页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量的调查研究_第4页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量的调查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量的调查研究〔〕:

摘要:阅读经典名著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开展,经典名著阅读逐渐被大学生淡化。针对此现状,本文以河北省某大学为例开展调查,理解大学生群体对经典名著的喜欢程度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分析当前大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本次调查结果为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调查

随着"国学热";的出现,传统经典名著阅读的问题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王荣〔2022〕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经典阅读状况进展了研究,发现大学生阅读状况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强,不能做到全面开展。张筠〔2022〕提出在市场化时代与后现代语境下经典名著阅读出现偏离经典的现象导致阅读效果不明显韩田鹿〔2022〕等人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就古文学阅读情况进展了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途径受限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开展,经典名著阅读逐渐被大学生淡化。目前,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人均读书时间短、经典名著阅读量减少、读书目的性强、过于迷恋网络泡沫文学无视国学经典等。为了改善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本文以河北省某重点大学为例开展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方案的整体设计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河北省某重点大学在校本科生经典名著阅读状况并得出相关结论。

调查对象:选定的河北省某重点大学全体在校本科生。

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分为两局部:经典名著的阅读现状和对国学经典的认知。

预调查及样本量确定:

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30,标准化后为0.834,大于0.7,说明量表的信度很好,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由输出结果可知:KMO值为0.820大于0.7,可认为数据通过了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说明问卷的构造效果良好。

预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43份,其中有2份问卷因答复不完好被视为无效,有效率为95.56%。

第一步:利用预调查的数据,通过SPSS计算可得最大方差为S2=1.720,相对误差不超过10%,置信程度为95%。

第二步:该大学在校约20220人,采用公式n=2,得到初始样本量n0=172.29。

第三步:根据多阶段抽样设计效应deff约在2-4之间,最终确定取deff=2,对样本量进展调整:n1=344.58。

第四步:根据预调查问卷的有效答复率r=95.56%,对样本量进展再调整:n2=n1=360.59。

学无视第五步:以上为概率抽样下的样本量。实际操作时,由于被调查对象的分布和时间限制,最终将问卷数量调整为n=384。

调查施行:制作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抽样对该大学全体在校生进展调查。第一,按等比例分配原那么对22栋宿舍楼〔除去留学生、研究生宿舍楼〕进展分层抽样。第二,在已经抽出的宿舍楼的每栋宿舍楼里随机抽取确定的层数。第三,在每层宿舍楼里随机抽取确定的人数进展调查。

二、问卷数据的整体分析

〔一〕描绘性分析

1.被调查者年级情况2.被调查者的阅读情况

〔1〕经典名著阅读量。通过调查得知,48%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不想读国学经典;33%的学生想读但却没有读过;只有11%的学生读过1-3本。出现此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大学生刚刚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习惯发生了宏大变化,由教师全方位指导直接过渡到学生自学为主,这对学生的自学才能是一个宏大的挑战。二是社会及学校对于学生个人潜在的压力,迫使学生将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日常作业或考试,无视了经典名著阅读。

〔2〕经典名著的阅读时间。对每月大学生经典名著的阅读时间调查得知,有63.8%的大学生每月阅读在8小时左右,有25.8%的大学生阅读时间为8-15小时,只有7.5%的大学生阅读时间为15-30小时。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时间普遍较少。

〔3〕大学生理解经典名著的方式。调查得知,有45%的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理解,有20%的大学生通过教材理解,有12%的大学生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理解,只有9%的大学生是通过主动阅读理解到经典名著。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加青睐电子产品带来的快感,较少从以前课堂和教材中得到经典名著。

〔二〕穿插列联分析

1.年级和经典名著阅读量穿插分析

由图1〔见附图〕可以看出,各年级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几乎都不想阅读经典名著,可能的原因是学校对此没有硬性要求或大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还有很多大学生集中在"想读,但没读过";上,这说明大学生对个人综合才能素质提升的主动意识不强。

2.年级和经典名著阅读目的穿插分析

由图2〔见附图〕可知:大一学生阅读经典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作业、考试得高分;大二、大三以及其他类别大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是消遣。这说明当代大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目的性过强,掺杂功利性。出自兴趣爱好、为获得知识而阅读经典的大学生占比拟低。

三、结论

一是经典名著阅读具有短期的功利性.当前阅读主要目的是完成作业、考试、个人消遣。这折射出大学生的经典阅带有一定急躁性,不能合理长远地对自己的将来进展规划。二是经典阅读数量、时间偏少。"快餐式";阅读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多为粗略读、根本读完、只读考试重点等,较少的学生对于喜欢的书目仔细读或者反复读。

四、建议

一是高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将经典名著适当列入必修课,让学生更多地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扩大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为大学生讲授经典名著的知识,解答大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走出对经典名著的认识误区,带着大学生更深化地理解经典名著的深沉底蕴。

三是不定期举办经典名著阅读活动,激发大学生阅读国学的热情,在兴趣丰富的竞赛中体会古典文化之美。

四是改变大学生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的阅读倾向,培养兴趣阅读。在引导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同时,还应挖掘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承受。

五是催促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相关的活动,引导大学生良性阅读安康阅读。

参考文献:

【1】王荣.当代大学生传统经典著作阅读现状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2〕.

【2】韩田鹿,林琳,贾彬,唐绎涵.当代大学生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情况调查[J].出版发行研究,2022〔6〕.

【3】张筠.经典阅读现状的应对途径:回归原典[J].图书情报工作,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