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硐煤矿顶板管理细则_第1页
焦硐煤矿顶板管理细则_第2页
焦硐煤矿顶板管理细则_第3页
焦硐煤矿顶板管理细则_第4页
焦硐煤矿顶板管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焦硐煤矿顶板管理(暂行)细则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顶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及规定,结合集团公司的文件要求和本矿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第2条本矿各单位、各部门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细则。第3条矿成立以生产矿长、矿总工程师为组长,采掘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部;各基层队的班组,均要设立安全检查员;各基层队应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工作面地质预报,对月度顶板关键提出管理计划,并有总结。第4条建立健全各级顶板管理的责任制:1、生产矿长对本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有关人员及部门对顶板管理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组织制定岗位责任制,主持召集顶板管理办公会及工作会议,及时作出决策和下达指令。2、矿总工程师对本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审查作业规程,审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按时组织召开顶板分析会。负责配备技术力量,确定岗位责任、开展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组织编制顶板管理、矿压观测计划,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3、矿采掘副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督查各级顶板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各项措施,不断改进顶板管理工作,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4、矿安全监部对本矿的顶板管理工作负监察责任,健全和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监察责任;安监人员要按三大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工作及规程措施的执行情况,严格把关。5、矿技术部负责顶板管理技术指导;负责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定期分析顶板变化动态,有针对性地控制重点、难点;6、矿生产部是顶板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制定并落实集团公司顶板管理措施;协助矿井组织学习推广顶板管理先进经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做好顶板管理的质量标准化工作;组织基层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7、采煤、掘进、准备、延深队队长对本单位的顶板管理负全面责任。负责落实三大规程及有关规定和措施,经常分析本区队的顶板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顶板变化及顶板管理工作情况。8、采、掘、准队技术负责人对本队的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编制顶板管理措施、指导措施的实施,协助队长定期分析顶板情况,检查和落实三大规程及有关顶板管理的文件、规定和措施,针对顶板变化及时修改作业规程和措施。9、基层队的班组长和工人对所在岗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责,按规程措施要求完成本职任务。10、加强各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设计部门要把好设计关,设计方案要有利于顶板管理;地质部门要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预测预报,摸清地质变化,及时提供地质条件变化资料,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顶板管理措施;技术部要把顶板管理及推广新技术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计划,对重大课题组织攻关;供应部门要及时按质按量提供顶板管理所需的设备及材料;安监部门要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顶板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第5条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及集团公司等颁发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施工和检查验收,不合格工程必须立即整改。第二章回采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条矿必须成立矿压观测机构,负责编制矿压观测设计及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及时为编制采区设计和工作面作业规程提供矿压观测资料。第7条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和管理,必须符合上级有关文件和法规的规定。矿总工程师或矿分管副总工程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作业规程的复查,并附有复查意见。第二节顶板分类第8条根据原煤炭部关于试用《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板分类》方案,结合本矿煤层顶板条件和矿压观测资料,把本矿煤层顶板按老顶分为四级,即:Ⅰ级老顶来压不明显,Ⅱ级老顶来压明显,Ⅲ级老顶来压强烈,Ⅳ级老顶来压极强烈;直接顶分为四类,即:1类为不稳定顶板,2类为中等稳定顶板,3类为稳定顶板,4类为坚硬顶板。第三节支护第9条长壁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可采用3-4排、3-5排或4-6排控顶。其支护密度必须经过顶板控制计算,保证控制顶板需要的最大支护强度。第10条倾斜和缓倾斜煤层长壁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应采用走向棚支护,其中薄煤层的4类顶板可选用戴帽点柱。第11条基本支柱的架设必须做到及时、牢固、迎山有劲,迎山角度3~5°,严禁退山,并支设在实底上,松软底板支柱必须穿铁鞋或其它材质的高强度鞋,其钻底量不超过100mm。穿鞋后钻底量仍超过,应加大柱鞋尺寸或采取其它措施。第12条回采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视为空顶作业:1、在无支护的情况下,从事与支护无关作业者;2、不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规定的支护、回柱程序及支护质量要求进行作业者;3、在回采过程中,遇顶板破碎工作面,作业时无临时支护者;4、接顶不实或联网不严者。第13条倾角≥25°的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必须设挡煤板,防止煤(矸)窜出刮板输送机(或溜槽)伤人;煤壁机道上方每隔10m必须设挡板;人行道每隔20m设挡板,档板高度不得低于0.6m,且能便于行人通过;下出口在运输顺槽正对工作面运输机头处必须设挡板或挡网,防止煤矸滚落伤人。在倾角≥25°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工作面所有支柱必须连防倒钢丝绳,有防倒柱措施。第14条长壁工作面放炮必须分段进行。分段距离依据顶板岩性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放炮崩倒的棚柱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不准继续放炮。第15条回采工作面出口必须有超前维护。不论两巷采用什么支护方式,都必须从煤壁线往外单排棚至少10m,双排棚至少20m,往里至切顶线,采取加强支护措施。采用铰接顶梁架棚支护时,铰接顶梁圆销大头朝向巷道两帮。若架棚梁和原梯形棚梁均为金属材料时,必须有防滑措施。所有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并有防倒措施。出口高度和宽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其断面必须满足通风的要求,出口内无杂物,并且留有不小于0.7m宽的人行道。回采工作面两道超前加强支护、替棚、回柱方式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且其规定不得与上级机关规定相悖。第16条使用铰接顶梁支护的工作面,圆销小头必须沿工作面倾斜向上,铰接顶梁大头应在煤帮侧;靠煤帮侧一档的顶梁上要打齐水平楔;工作面挂梁时,必须使用水平楔;顶梁应铰接使用,铰接率必须大于90%,不得出现连续不铰接顶梁(不包括工作面调面时的茬档处和断层面处)。采用齐梁直线柱支架布置方式的工作面,不准采用倒悬臂支护形式。第17条使用铰接顶梁支护的工作面,爆破后要及时挂梁支护。炮采工作面铰接顶梁梁端到煤壁的距离(即端面距)不得大于200mm,否则必须采取支护措施,其支护方式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第18条回采4类(含4类)顶板煤层时,可采用戴帽点柱支护,但支护密度必须保证满足顶板压力需要的最大支护强度,切顶线侧必须补打密集支柱,且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煤壁侧爆破后必须及时支设临时柱,其间距在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第19条回采期间,工作面所有支柱都要实行全承载支护;全承载支柱的支设方法和要求,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20条长壁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其上、下端头使用四对八根长钢梁或双楔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并覆盖运输机电机减速箱区域。对于上下端头逐步延长或缩短工作面、上下端头过断层等地质构造、工作面输送机尾处未安装电机减速箱或使用滑行运输的倾斜煤层工作面、采高小于1.3m的薄煤层戴帽点柱工作面,其端头可不使用四对八根长钢梁或双楔金属铰接顶梁,但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使用长钢梁支护时,必须保持一梁三柱、成对交替迈步使用,对棚净间距不得小于0.2m,以防挪移时挤手,对与对之间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上端头上方第一架棚及下端头下方第一架棚与巷道支架的距离不得大于0.5m。若两巷采用定型棚支护,上下出口各扶一对长钢梁或一趟双楔梁托住定型棚梁头,使用方法同端头长钢梁。长钢梁要有花边,严禁侧向使用,挪移长钢梁要使用托梁器。使用双楔梁支护时,楔的斜面与弧形槽的斜面相吻合,两楔应对打,并打紧打实。覆盖运输机电机、减速箱区域的双楔梁,梁上必须有双楔。不得出现二根悬梁,悬梁间柱与柱间距不得超过2m。第21条工作面使用木垛作为特殊支架时,其木垛料必须是方木、不变质、不损坏,木垛的规格尺寸、数量、支设、拆除方法及防倒措施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在下列情况下单体支柱工作面必须架设木垛或液压切顶丛柱:初放期间;中厚煤层断层落差超过1m、薄煤层断层落差超过煤厚1/2;过老巷;上下端头悬顶面积超过规定、顶板压力异常区等。初放期间木垛(液压切顶丛柱)间距不得大于15m,过断层木垛(液压切顶丛柱)应在上下盘支设;过老巷时木垛应支设在老巷口所处的切顶线侧。第22条单体液压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试验支柱和下井支柱必须建立台帐,在供应部门(或机修车间)进行保存,以备查;新出厂支柱必须标注厂名和生产日期(永久标志),否则不准下井,使用中发现有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及时更换,同批量下井支柱在24小时内失效支柱占5%以上时,队必须及时汇报,由安监部门组织追查分析。第23条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柱径为100mm的不得小于90kN,柱径为90mm的不得小于75kN,柱径为80mm的不得小于60kN。对于软岩条件下初撑力确实达不到要求的,在制定措施、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必须报公司审批。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的支柱比例不得小于85%,严禁出现连续三根及以上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低于规定值。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最低不得小于50kN,并有专职补液工二次补液,其泵站压力不得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压不得小于30MPa,初撑力不小于规定值的80%。测压时无压力显示的单体液压支柱视为失效支柱,必须立即更换。第24条使用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其采高都不准超过其允许的最大高度和低于允许的最小高度。第25条1、2类顶板应选用有伸缩前梁的液压支架,采高超过3m或易片帮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有护帮装置。综采、综放工作面上下端头必须安装端头支架或过渡支架。移设液压支架必须做到少降、快拉和及时,对l、2类顶板应实行超前移架。第26条输送机电机减速箱在煤壁侧的回采工作面,其上下端头应做超前,超前的长度、宽度及工序安排应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具体规定。第27条小阶段爆破法采煤时,应严格掌握阶段长度,下一茬回采严禁超前上一茬,顶眼管理及顶眼的安全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严禁进入无支护区作业。第28条工作面要有一定数量且合格的备用支护材料,其品种、规格、数量、存放地点及管理办法,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29条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先检查后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断层面、老巷口、地质变化等特殊地段时,应在同一个现场组作业。第30条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损坏或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在改换支柱时,必须严格按先支后回的顺序进行。第四节切眼支护(初上)与初次放顶第31条工作面切眼要有设计,施工前要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回采工作面安装措施中对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切眼安装程序及顶板监测方法等进行规定,机械化工作面切眼煤帮侧支护应使用金属锚杆或树脂锚杆加强支护,减少刷帮难度。第32条必须对切眼的顶板活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顶板活动异常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进行安装、刷大或初放。第33条炮采或风镐采工作面切眼采用架棚支护的,安装切眼必须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将原支护替掉,否则不得进行刷面和初放。锚梁网支护的切眼刷面支护形式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但不得出现新支设的铰接顶梁与原切眼锚梁网支护范围相脱节的现象,初放时,应将顶板锚杆螺母、锚索锁具卸掉。第34条架棚支护的切眼替料前或工作面切眼刷大前要组织施工单位开好切眼掘进、替料安装、刷面的现场会,在专业会上,掘进施工单位要对切眼掘出时间、切眼内地质构造变化、顶板状况、冒顶高度、范围、冒顶区接顶状况、有无煤层错层等情况如实汇报,并移交掘进写实记录和切眼状况图,施工单位针对切眼实际情况编制和落实施工安装措施。第35条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要制定初放措施,并成立以生产矿长为组长的初放领导小组。初次放顶前,初放领导小组要组织有关人员现场会审,在确认现场条件符合放顶要求时,方可按措施进行初次放顶。初放期间必须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分三班现场把关,并有初放记录。初放结束要由初放领导小组现场认定,批准后方可结束初放工作。第36条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初放期间,从切眼刷面起,必须做到新支设的支柱初撑力根根符合规定要求,必须按要求架设木垛或液压切顶丛柱,中、厚煤层工作面还必须架设倾斜架棚。初放工作面的支护情况要在每天的调度会上通报。第37条采煤队技术负责人应至少在工作面初次放顶前2天将初次放顶台帐报矿生产技术部。在初次放顶期间,矿生产技术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和队的技术人员应及时掌握工作面顶板变化,队技术负责人填写初次放顶记录,及时补充修改措施;矿调度室对初次放顶要有专门记录,每天必须向生产矿长汇报。第38条当直接顶悬露跨度超过初次垮落步距时,队技术负责人应根据邻近或相似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确定是否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或加强支护措施。采用垮落法控制顶板的坚硬顶板工作面初放时,应采取强制放顶措施。第39条回采工作面严禁反向回采,严禁带采两巷煤柱。第五节回柱第40条长壁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悬顶面积应小于(2×5)m2,超过规定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或人工强制放顶措施。工作面两巷采用锚杆支护的,切顶线处要采取卸锚措施,卸锚超前距离不得超过新切顶线。上下出口切顶线后悬顶面积超过(3×5)m2时,需采取放顶或加强支护措施。第41条回撤工作面两巷的棚柱和使用人工回柱的工作面遇有顶板变化、离层、大面积悬顶、高冒区等地点,必须使用机械回(柱)料。采高小于1.3m的薄煤层工作面、采高≥2.3m或倾角≥25°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都应使用长把工具回柱和勾料,长把工具或系绳长度不得小于1.5m。第42条实行人工分段回料的工作面,其分段长度不得小于15m,分段接茬处应安排在无地质变化、无悬顶、无老巷等情况的顶板完整地段。遇有周期来压,采空区悬顶、压力集中和合拢门处,回料前必须清除障碍,找好退路,打好替棚或替柱后再进行。回柱工进入现场必须先检查,对作业点的单体液压支柱进行二次补液,确保工作阻力符合要求;整改不合格的支护;回柱工必须在有支护顶板下作业,回撤最后一根或一组支柱时,要支设好护身柱后再回撤。第43条使用回柱绞车回料的工作面。回柱绞车必须安装牢固,安全设施齐全可靠,信号畅通清晰,回柱机不得反向使用,压柱和戗柱必须牢固有力,绳路不裹柱,需改变绳路方向的,必须使用滑轮,挂滑轮支柱必须支设牢固,禁止滑轮直接挂在基本支柱上。第44条回料地点上下15m,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先处理后回柱。1、特殊支架不齐全或未移设到规定位置;2、输送机未移好;3、后路不畅通,无关人员未撤离;4、悬顶超过规定;5、网下开采,网破未补好;6、有缺棚、缺柱、失效支柱和空顶未接实;7、回柱人员未进入安全地点;8、挡矸栏没设好。第45条正常回柱应执行由下而上,由采空侧向煤壁侧依次回撤的顺序。特殊情况下的回柱顺序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规定。第46条严禁任何人进入采空区和无支护区作业。回柱放顶时,必须有人监视顶板动态,严禁单人作业,回柱地点上下15m范围内,人数最多不得超过4人。采煤工作面遇下列情况之一现场施工人员应先撤离,并向当班队、班长和调度室汇报:工作面控顶区内顶板发出响声、掉碴、煤壁片帮增多、顶板出现裂缝、离层、漏顶、瓦斯涌出量增加、顶板淋水量明显增加。第六节特殊条件下的管理第47条当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老巷、断层、陷落柱、高冒区、含水钻孔、原有煤柱、留顶煤或托伪顶开采、停产以及调面时,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队干部应跟班把关,并组织有经验的工人进行操作。第48条综采工作面的液压支架顶梁与顶板应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并接顶严实,在处理支架上方冒顶、倒架以及更换支架或拆修支架顶梁、立柱、座箱等大型部件时,都必须制订专门措施,报矿分管副总工程师批准。第49条开采有冲击地压的工作面,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六节执行,并制定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措施。第七节安装与拆除第50条新工作面开采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巷道及生产系统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不准移交生产。新工作面掘进应给回采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留下隐患。第51条长壁工作面的刷面必须挂线,按线扶棚、打柱。炮采刷面进入煤壁的第一、二排以手镐为主或以小炮助镐。第52条综采工作面安装、拆除,切眼必须采用锚梁网和锚索支护形式。切眼断面、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破碎顶板,应采取分段刷大切眼,分段安装支架的方法,防止顶板冒落。井下组装峒室的位置、断面、支护要按设计施工验收。凡下井安装的综采设备必须达到完好。在井下换工作面而不升井的设备,在进新工作面安装前,也必须逐台进行一般性能的动作试验,不合格的不准安装。下井前所有液压件的液孔外露部分要用专用塑料盖扣罩,不准用棉纱、布类堵塞。工作面安装支架时,必须定好第一架的位置。安装的支架要符合质量标准规定,保证支架上、下成一条直线。当工作面倾角大于10°时支架的安装应从下往上依次进行。安装和调架时要有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负责观察顶板变化,及时维护好顶板,要注意牵引钢丝绳张紧时不能碰倒棚腿点柱,以免顶板掉落发生伤人事故。支架位置调好后,立即接通供液管路,及时支撑顶板,严禁液压系统在敞口情况下供液。第53条液压支架安装一般应自下而上,若由上向下安装,在支架运输调向、接液压管路和升架过程中,必须有防倒措施,在安装地点必要时可设双趟架棚支护,人员应躲到安全地点。第54条综采工作面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并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第55条综采设备拆除前,矿领导小组要组织一次对工作面质量和设备状态的全面检查。停采时的煤壁必须平直,采高及宽度不准低于设计规定。工作面推进离停采线10~20m前,支架顶梁上要铺设单层或双层金属网,上钢丝绳,钢丝绳两端要固定好,第一趟网在支架尾部矸石压实后停采,扩大棚时根据顶板情况决定采取锚梁网、锚索或与大棚联合支护方式,接实顶、背好帮。通道和架间浮煤及矸石等要清理干净,设备状态要保持良好,数量核对清楚。在拆除支架过程中应随时扶临时棚或打好临时点柱,也可用液压支架作为掩护架进行拆除,以控制顶板,采用人工强制放顶的采煤工作面,在撤架前应及时放好顶。降柱时,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拉架时,需要替换的支柱,应严格做到先补后回。并要指定有一名老工人观察顶板变化,防止发生意外,拆除的支架要及时外运,不准堆积在切眼内。在拆除设备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后路畅通,以保证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人员能迅速撤离现场。倾角大于10°的工作面拆除支架时,一般要自下向上拆除,工作面内上运支架时,工作面内人员要躲到安全地点,工作面同一地点内拆、运支架不准同时作业。第56条长壁工作面选择结束线应避开断层、老巷、高冒区、顶板破碎带和周期来压。结束前必须保持所规定的最小控顶距,并经生产矿长和有关部门检查验收、批准。第八节支护质量及顶板动态监测第57条各矿井必须建立由生产部、技术部、安全部、质标办、采煤队等组成的工作体系。生产、技术、安全、质标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的实施及监督检查,采煤队负责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第58条每一工作面必须班班进行支护质量及顶板监测,并负责收集基础资料,质标办负责数据处理,打印结果交有关人员,并负责资料整理存档。第59条监测中,监测点一般沿工作面倾斜方向,每10m布置1个监测点,遇断层、老硐等地质变化带要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一般应包括:支柱初撑力、支柱工作阻力、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顶板来压预报等项目,同时还要对煤壁片帮、采空区悬顶、支柱钻底、支柱(立柱)漏液、安全阀开启等支护质量状况进行监测统计。第60条矿、生产、技术、安全部门及基层队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接到监测结果后,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监测结果中反映出的一般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责成采掘队实施。对监测结果中反映的重大问题,如老顶初次来压、支护质量差等,生产矿长或生产副总工程师要组织生产、安全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对监测中发现的紧急情况,如大面积支柱阻力上升较快,安全阀开启卸载,顶底板移近量突然大面积增加等,监测人员要立即通知当班班长采取措施并向调度室汇报,必要时先将工作人员撤出危险区。第61条每个工作面结束后,矿压组要提交矿压报告,报矿技术、安监部门。第九节机械化工作面顶板管理第62条采煤机司机严禁一人操作,司机要随时注意观察顶板、煤壁及刮板输送机运转情况,发现意外时,应立即停机处理,停机时要使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停电闭锁。第63条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到煤壁直、底板平,不留伞檐,采高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第64条割煤时,煤机上下5米范围内,不准行人或进行其它作业。斜切进刀要有足够长度,以前滚筒为准不少于25m。工作面运输机运转和采煤机割煤时,任何人严禁在煤壁侧作业,如需作业时,必须停机闭锁。第65条工作面遇断层、变薄带、夹矸、老巷、顶(压)底(鼓)构造时,必须有采煤机通过的补充措施。岩石厚度0.5m以上且岩石普氏硬度系数f=4以上时,严禁使用采煤机直接截割,必须采用爆破的方式破碎岩石。采用爆破作业时要补充加强顶板和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第66条工作面发生冒顶,严重片帮事故,必须停止割煤,处理时,要使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停电闭锁。第67条工作面调斜时,应使支架侧护板处于可伸缩状态,并指定专人移架,及时调正支架。调斜时,移架、推溜工作应协调及时。拉架、推溜后,应达到“三直一平”。调斜端部的顶板应加强管理,要及时拉架,做好临时支护工作。第68条顶板较破碎、断层处、老硐口、易片帮冒顶处必须超前移架。第69条割煤后应尽快移架,及时维护新暴露出来的顶板,不论顶板好坏,禁止全工作面割完后才拉架。第70条采煤机割煤后,要追机移架,移架距离采煤机后滚筒4~6架,若移架速度赶不上采煤机运行时,可采取间隔移架,若顶板破碎,必须停机移架或拉超前架,以控制顶板。移架后护帮装置及时支护,防止煤壁片帮。有伸缩梁的支架,要及时伸出伸缩梁,防止冒顶事故发生。第71条在已发生片帮的地段,要及时移超前架,若端面距还大于规定值,要停止割煤,立即采取撅棚或扶棚等措施,加强端面维护,防止因片帮增加端面空顶面积而发生冒顶。第72条已发生冒顶处接顶时,要首先处理松动矸石及不安全因素,打上临时支护,然后再进行接顶工作。接顶过程中,班(队)长要在现场组织指挥。第73条综采面移架操作时,移架工应站在架箱内,面向煤壁操作,禁止脚蹬在底座前。移架时,架前方、下方,不得有任何人作业或停留。第74条支架邻架操作,尤其是下架操作上架时,作业人员必须注意顶板从架间掉矸伤人。第75条移架时,支架可下降150~200mm之间,以可移动支架为标准。在破碎顶板条件下,必须带压移架,移架过程中,应随时调正支架。第76条升架时,要注意侧护板伸出情况,防止升架损坏侧护板或出现咬架、爬架现象,相邻支架不得出现落差,但当煤层倾角大,支架迎山支护时,可以存在落差,但不得超过侧护板高度的2/3。工作面严禁超高,使支架不接顶或接顶不实而造成倒架或达不到规定初撑力。同时也要防止因采高过低而压死支架和采煤机过不去。第77条移架过程中,如发生掉顶、抽顶、严重片帮时,必须及时接顶,加强超前临时支护,在接顶、做临时支护时,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必须停电闭锁,必须有专人监护。第78条升架时,应给支架以足够的初撑力,与顶板严密接触。移架全过程完成后,必须将操作手柄打到零位,任何人不得随意乱动。第79条严格掌握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平、直”,遵循顺序推溜的原则,不准任意分段或由两端向中间挤推,工作面输送机必须安设能发出停止或启动信号装置,间距不超过15m。第80条人工清理机道时,必须有专人监护,若顶板破碎,必须进行临时支护。第81条移转载机前,应检查机头处巷道两帮及顶板情况,还要注意电机接线嘴和电缆距煤壁的距离,若有擦帮碰顶现象,必须提前处理,禁止硬移。第82条综采工作面预防咬架、挤架、歪架、倒架等技术措施,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83条扶架作业区内禁止行人与停留,无关人员应在离作业点5m以外的正常支架箱内,防止发生伤亡事故。第84条扶架前,应清理扶架间底座上的障碍物。若顶板破碎时,应加强顶板的维护,安全可靠时方可扶架。第85条处理倒架拉不动时,不得强行操作,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防止损坏设备,当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辅助扶架时,应远距离供液。第86条处理压架需放炮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方可作业。第87条遇顶板破碎,采用挑顶、卧底处理压架时,首先应在支架两侧架设临时走向棚,防止局部冒顶伤人。第十节工作面两巷维护第88条工作面生产过程中,两巷最小的净断面尺寸,必须符合安全规程规定。第89条两巷的维修管理应有专职人员负责,其维修措施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90条回收支柱和梯形支架要有专人指挥、专人监护。每回收一架后,要立即把顶接实,以防矸石掉落。第91条回、替棚子应由里向外,依次进行,在维修现场有空顶时,必须留有专人进行监护。第92条对两巷中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要有防倒措施。第三章掘进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93条井巷的开凿和支护必须按设计的支护形式、作业规程所规定的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第94条凡掘进巷道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由分管副总工程师或副总以上负责生产技术领导组织召开现场会,研究掘进及支护方案,并形成纪要。1、巷道过向、背斜轴部区域,且构造应力较大的。2、巷道在30m范围内连续遇2条及以上断层的。3、巷道沿大断层掘进(H≥10m),且掘进巷道中又遇见断层的。4、巷道过陷落柱的。5、巷道顶板离层超过规定或巷道顶板有明显离层的。第95条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工作面迎头在落煤(岩)后必须设置临时支护,其临时支护方式、技术要求、操作程序应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并经矿(处)总工程师批准。第96条在敲帮问顶、找掉危岩活矸时,班组长必须指定专人监护顶板。找顶工作应在有正规支护的条件下进行,找顶顺序应由外向里、由顶向帮使用长把工具进行。危岩活矸找掉后,应首先设置好临时支护,然后方可进行其它工作。对大面积离层岩块或大岩块的找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第97条未进行敲帮问顶、找危岩活矸时;炮掘架棚支护巷道迎头10m范围内没有设置整体加固棚器时;掘进工作面空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留有伞檐时,均不准打眼、装药、放炮。爆破结束且达到规定的等炮时间后,班组长和放炮员应先行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顶帮支护和爆破相关情况,如有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处理。第98条巷道掘进时,即将贯通的2个工作面相距20m前地测部门必须下达贯通通知单,给定贯通点位置。施工单位必须编制贯通措施,报矿(处)总工程师或副总批准,方可施工贯通。第99条临时停头时,永久支护必须紧跟迎头。凡变更施工队伍或停头掘进7天以上而又复工的掘进工作面,必须重新贯彻作业规程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第100条巷道掘进时,作业规程中必须编制预防巷道冒顶堵人的安全技术措施。第101条掘进巷道过地质构造带、过老硐、岩巷揭露煤层区域都应制定针对性措施,及时加强支护,而且这些区域巷道及前后20m范围内原则上不得施工硐室;确需施工硐室的,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第102条掘进工作面的循环进尺必须依据现场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地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及时补充措施并调整循环进尺,锚杆支护巷道永久支护到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1/2个锚杆排距。第103条锚杆支护巷道落煤(岩)后,迎头达到可以进行顶板锚杆支护的高度时,必须立即进行顶板支护,巷道顶板锚杆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施工,不得为了网的压茬而使迎头一排锚杆虚设。顶板锚杆必须按照逐排由外向迎头顺序施工,每排锚杆必须按照由中间向两帮顺序施工,必须采用快速安装工艺钻孔、搅拌、安装,应尽可能减少顶板空锚时间,严禁采用一次性将所有钻孔打好,再安装锚杆的方法施工。严禁将回收、修复后的金属锚杆,应用于巷道顶板主体支护。第104条锚杆孔施工规定:1、顶板锚杆孔宜采用功率大、性能优越的锚杆钻机(MQT-130/2.0—A)钻孔,煤、半煤巷帮锚杆宜采用功率大、性能优越的帮锚杆机或风煤钻钻孔。2、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做好标记。3、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00mm。施工时严格控制巷道高度和宽度,巷道超高、超宽达到1/2个锚杆间距以上时,应增加锚杆进行支护,具体要求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4、锚杆角度误差不超过设计的±5°。5、锚杆孔深度误差范围为0~50mm。6、施工锚杆孔所用的钻杆长度不得大于所用锚杆的长度。锚杆必须推到孔底,螺母外锚杆丝扣长度应在10~40mm之间。安装顶部锚杆螺母丝扣外露应在30~40mm,以便安装顶吊环。顶吊环使用螺母厚度不得低于25mm,安装时必须上满丝。螺母不得加封板,且螺母必须穿透吊环,环状钢箍体要满焊,确保焊接强度和质量。7、锚杆孔内的煤岩粉必须吹干净,不得有积水。8、由于帮锚杆孔含水或湿润对树脂锚杆的锚固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帮锚杆孔可采用干打外喷方式施工,但必须确保外喷降尘效果。第105条安装锚杆规定:1、锚杆托板与螺母之间必须拧紧。2、螺母的拧紧必须采用气动锚杆安装机等机械设备进行,且必须对锚杆螺母进行二次紧固,以保证螺母扭矩符合规定要求。螺母扭矩按锚杆直径分,Φ≤16mm,100N·m≤扭矩≤150N·m;Φ=18mm,120N·m≤扭矩≤150N·m;二次紧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Φ16mm,150N·m≤扭矩≤200N·m;Φ18mm,200N·m≤扭矩≤250N·m;其螺母扭矩大小、二次紧固时间应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3、托盘应紧贴钢带、网或巷道围岩表面,锚杆托板处及周围50mm范围内的浮煤矸必须找掉、找平、找实。4、网的规格、联网方式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采用压茬联接方式的压茬宽度应保持在100~200mm范围内,并用铁丝双排扣联接,且将网拉紧压实,紧贴巷道围岩表面。有条件用锚杆托盘压网的必须采用锚杆托盘压网;采用不压茬联接方式的,其网与网之间必须通过自身联接或用铁丝单排扣联接形成整体。联网材料应采用不低于14#的双股铁丝联接,联接点间距不大于200mm。第106条锚杆托盘、螺母等配件必须与锚杆强度匹配,Φ16mm的锚杆螺母外接圆直径不得小于38mm;Φ18mm锚杆螺母外接圆直径不得小于40mm;发现断锚杆或托板穿孔等原因造成锚杆失效的必须及时补打,并分析原因,确定是否要改变支护锚杆规格以提高支护强度。第107条遇顶板淋水、帮部渗水的巷道实施锚杆支护时,应及时在该区域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以确定锚固剂对该区域的适应性,并根据试验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第108条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施工应遵守的规定:1、必须采用锚索钻机或锚杆钻机钻孔。2、锚索孔深度误差-100~0mm。3、锚索应垂直于顶板或巷道轮廓线布置,角度误差不超过±5°。4、锚索间排距误差不超过±150mm。5、钢绞线必须推到孔底,尾部露出锁具不得小于150mm,不得大于250mm,距巷道底板小于1.8m时应加防护套(胶管)。6、锚固外端至锁具的钢绞线自由段长度不小于6m。7、锚索施工后,必须适时对锚索进行检查,发现预紧力不足应及时进行二次张拉。8、采用树脂锚固的锚索,其锚固位置不得选择在含水层中。9、锚索必须滞后迎头4-5个排距布置,但距迎头最大距离不得超过2个锚索的排距。第109条锚索的设计锚固力不小于240kN。Φ15.24mm的小孔径预应力锚索预紧力不得小于100kN,不大于120kN;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锚索预紧力应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第110条顶板锚杆抗拔力试验一般不采用破坏性试验,但不得小于锚杆理论极限载荷的50%(一般对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而言,Φ18mm锚杆试验抗拔力不小于60kN,Φ20mm锚杆试验抗拔力不小于80kN)。第111条锚杆抗拔力试验,巷道每掘进30~50m,或锚杆在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1组;300根以上,每增加1~300根,相应多取样1组;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1组,每组不少于3根。同时,抽查一组锚索,每组不少于2根。喷射混凝土强度试验,一般巷道每30~50m,取样不少于1组,试块每组3块,芯样每组5块,应在与井巷类似的条件下养护。材料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行取样。试块或芯样按2008年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标准要求进行做样、制样压力试验,并做好检查和试验记录,其抗压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第二节 岩巷锚喷支护第112条岩巷锚喷支护必须采用先光爆初喷、后锚网、再复喷的施工工艺。其主要施工工序为:光爆——敲帮问顶、找掉——临时支护——出矸——打护顶锚杆——初喷——打锚杆眼(挂网、钢带等)——安装锚杆——锚杆螺母二次紧固——复喷——养护。第113条锚杆布置方式,正顶布置一根锚杆,然后向两侧均匀布置,墙基锚杆距底板不大于300mm,并以一定向下倾角施工,其倾斜角度应在支护设计中作出规定。倾斜锚杆必须与异形托板配套使用,以提高锚固效果。第114条凡采用锚喷支护的巷道,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后的巷道要成形规整,轮廓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眼痕率应达到50%以上。第115条锚杆必须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其长度、杆径符合规程、措施要求。金属网宜采用菱形金属网。第116条锚喷支护的巷道,遇下列情况:易风化潮解剥落的松软岩层;各类破碎岩层;断层破碎带;陷落柱;迎头围岩有淋水、滴水,采取了封、堵、截、导等治水方法,仍无法继续施工的;当巷道穿层距煤层法线距离小于等于5m时,应采取加强支护或改变支护形式的措施。第117条其它有关要求:1、初喷厚度30~50mm,应在喷层凝固后进行锚杆施工工序的操作。2、复喷厚度20~40mm,复喷必须覆盖网、钢带、锚杆托板。喷浆成巷后锚杆端部可以适当外露,但应喷一层砂浆封闭外露部分,以防生锈。3、喷浆总厚度以不超过100mm为宜。4、加强对喷层进行洒水养护,对迎头一定范围内的巷道(相当于该头月进尺)进行洒水养护,每班不少于2次,确保养护时间达到28d,以提高喷体强度。5、迎头至少15m不得复喷,以便于进行二次紧固螺母和质量检测等工作,复喷距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30m。6、复喷前必须适时对螺母进行二次紧固,并视锚索预紧情况,确定是否对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以确保螺母扭矩、锚索张拉力达到规定要求。第三节 煤巷锚杆支护第118条顶板支护:顶板必须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进行支护。Ⅰ~Ⅱ类围岩顶板宜采用端头锚固,Ⅲ~Ⅴ类围岩顶板宜采用加长锚固。靠巷道两帮的顶锚杆宜向煤帮倾斜,其倾斜角度与锚杆长度应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其它顶锚杆应尽可能与岩层层面垂直,顶锚杆不得沿岩层层面布置。巷帮支护:Ⅰ~Ⅴ类围岩巷道巷帮必须支护。煤层巷道巷帮必须使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的试验抗拔力不小于60kN。回采巷道靠工作面一侧巷帮宜优先采用易拆卸的锚杆。第119条锚杆布置方式:顶部永久支护锚杆必须紧跟迎头,且逐排向迎头施工,距离迎头的最大控顶距离不得超过1个循环进尺的距离。每个循环支护工作完成后,紧靠迎头的一排顶部锚杆,距迎头的最大控顶距离不得大于1/2个锚杆排距,不得小于200mm;巷道顶板最外侧锚杆距帮不大于300mm,不得小于200mm;两帮最上端锚杆距顶不大于300mm,不小于200mm;第120条Ⅲ~Ⅴ类围岩巷道在基本支护形式的基础上,必须另加锚索支护,其支护形式、支护参数必须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第121条巷道掘进应严格按设计断面施工。技术人员在编制规程、措施时必须明确锚杆支护施工顺序,操作要领、工程质量标准。第122条若两帮稳定、不片帮,帮锚杆施工可适当滞后一段距离,但滞后最大距离和最大空帮时间必须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第123条局部掉顶、片帮时,宜优先采用锚杆进行支护,并采用“掉到哪里,锚到哪里”的支护方法,不得瞒顶、瞒帮。第124条锚杆支护巷道临时支护,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采用前探梁做临时支护时,前探梁选用不小于9#工字钢或强度相当的其它材料制作。每根前探梁固定吊环不少于2个,靠碛头一个吊环挂在碛头向外的第1排锚杆上,第二个吊环挂在第3排或第4排锚杆上。吊环拧入锚杆丝扣的长度不低于30毫米。前探梁长度不低于3.5米,前探梁平行对称布置在巷道中心的两侧,前探梁之间的间距为1.2~2米,距两帮的距离不大于0.5米,前探梁悬臂长度不超过2.2米。前探梁上必须背护木背板,木背板间距不大于一排锚杆的间距,木背板与顶板间必须接实,保证接顶有效。严禁使用失效吊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顶梁(钢梁或木板)作临时支护时,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小于5吨,间排距不大于1米,并编制专门施工措施。不得使用摩擦支柱做临时支护,严禁使用木支柱作临时支护。第125条锚杆支护巷道,应使用大扭矩风扳机进行螺母的紧固,确保有足够的初始预紧力,不得采用普通扳手紧固。顶部锚杆的预紧力不得小于300牛·米,锚索的张紧力不得小于10吨,顶部锚杆的直径不得小于18毫米,其他技术参数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锚杆支护有关技术要求。第126条锚杆支护巷道至少配备锚杆搅拌机2台,大力矩风动扳手2把。第四节 架棚巷道第127条凡架棚巷道必须使用金属固棚器。其固棚方式、规格尺寸、数量、排列方式必须在施工技术措施中明确规定。炮掘工作面迎头至少10m范围内的支架必须进行整体加固,加固装置必须是刚性材料,并能适应棚距的变化。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及时修复,修复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情况,并且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扶棚时,要有专人监护顶板。第128条支架腿窝必须找到实底,遇到煤岩松软时,必须穿鞋,鞋的材料规格必须在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第129条铺设金属网护帮顶或塑料网护帮顶时,所用金属网、塑料网的质量、规格要求及压茬宽度必须在作业规程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规定。第130条巷道交岔口采用抬棚支护,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必须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施工措施和施工大样图;两巷相交的岔口,必须使用双抬棚;抬棚梁腿必须使用抬棚固棚器紧固,并上紧、卡牢;抬棚施工前,必须对其岔口抬棚附近2m范围内的支护,进行有效加固;架设抬棚必须有队干现场跟班;抬棚施工完后,必须经生产、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作业。第131条架棚巷道掘进工作面配备前探梁不少于3根,每根前探梁配备金属抱箍不少于5个。金属扣撑配备满足支设长度不小于12米。第132条架棚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和金属扣撑支护作临时支护,且满足以下要求:前探梁长度不得低于4米,且悬臂长度不得超过其总长度的1/3。每根前探梁使用抱箍数量不少于4个。抱箍必须牢固可靠,且在非探梁段应均匀布置,碛头第一个抱箍必须卡在碛头后第一架支架上,最末端的一个抱箍距前探梁末端不大于一个棚距。前探梁距两帮支架腿子的距离不得大于0.5米,前探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2米,不得大于2米。架棚巷道迎头外10米范围支架梁腿结合部必须支设金属扣撑。第133条架棚支护巷道棚子间必须支设扣撑。扣撑的数量不少于5根,其中梁子中间1根,两帮腿子各不少于1根,两肩窝处各1根。第五节 裸体(点柱)巷道第134条全岩裸巷岔口开口施工前,岔口顶板岩石稳定性及支护方式由矿生产科(部)长组织现场确认。岩石稳定性差或未确认的,其岔口及前后2米范围必须进行锚杆支护,并经生产、安全部门验收确认后方可开口施工。第135条掘进工作面至少配备2根长度不小于1.5米以上、直径不小于20毫米的找顶专用工具。在掘进过程中,如遇顶帮岩性改变或地质构造和老硐时,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