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策略与境界萧县中学陈崇洲关键词:侍坐对话策略境界内容摘要: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话教学的某些策略,感悟到一种对话的高妙境界。对话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对话教学应该立足于文本,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并且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共鸣。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与文本作者、和教师实现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正文站上三尺讲台,面对一群年轻的生命,我该怎样和他们对话?是居高临下,口若悬河,传道授业;还是平等相处,坐而论道,以心交流?这让我想起了令人神往的两千多年前的“课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老师自然是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这段开场白真是循循善诱!一下子就消除了“子路们”的疑虑,让他们畅所欲言,各述其志。而尤以曾皙的发言最精彩,也最受老师孔子的欣赏。不过,我最关心的是孔子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曾皙在子路等人发言后,颇有疑虑。孔子则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才引出了曾皙的精彩发言,而令孔子喟然叹息。我也一直在参悟这段文字的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我觉得,在“这节课”里作为老师的孔子和作为学生的曾皙们的关系体现了真正的平等,师生间的对话真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老师孔子不就是所谓“首席发言人”吗?——这不就是我们呼唤的对话教学吗?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侍坐”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和同学们对话、交流。一场“雷雨”,一次顿悟——对话的策略《雷雨》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可是虽教读数遍,却一直令我头痛不已。为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我曾排演课本剧,然后组织演员和其他同学座谈。希望在交流表演心得和观剧感受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构建富有个性的作品意义。奈何每次都是表演“轰轰烈烈”,座谈却演员茫然,观众昏然,谁也说不清所以然。最后我只好照本宣科,把我的阅读体会和观剧感受宣讲一遍,草草收场了事。又到了教读《雷雨》的时间。这一次,我决心改变教学策略,以“侍坐”风格教读此篇。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推敲,最终决定围绕“周朴园和鲁侍萍有着怎样的灵魂”这一中心话题和同学们展开一场平等而深入的对话。课堂上,我对同学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心中也都会有一个周朴园鲁侍萍。”我鼓励同学们对作品作大胆而有个性的的解读,并坦言我不会把我自己的观点或者教参的观点强加给他们。教学过程中,围绕“周朴园的灵魂”这一中心话题,我设计了这样几个话题和同学们展开对话:一、周朴园有哪些往事?二、周朴园对待往事的态度怎样?三、周朴园关于逼走梅侍萍的自我表白和三十年来的实际表现一致吗?四、二人相认后,周朴园是怎样解决他与侍萍的感情纠葛的?由于阅读教学的特殊性,不可能像“侍坐”那样自由访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必须从文本出发,关注语言,关注形象,体会情感,品味思想。故此在对话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涵泳体味剧作语言。通过分角色朗读、重点品读、情感美读等多种方式,在阅读剧作的同时,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与剧作人物的对话,也努力实现和文本作者的对话。通过对话,同学们都深刻地体会到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他沉湎于“无锡好时光”,沉湎于“旧日的世界”(旧衬衣、旧雨衣、旧家具、旧习惯),确实体现了他对“梅侍萍”的脉脉温情。面对两鬓斑白的“鲁侍萍”,他企图用金钱赎清罪孽,买断情债,却又暴露了他冷酷自私的丑恶嘴脸。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阅读积极,探究深入,对话热烈。通过《雷雨》一课的教学,我领悟到,对话不应只是变宣讲为倾听,而应该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和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对话不应是架空的漫谈,而应是立足文本,走近形象,亲近作者,沟通师生思想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深入交流。对话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平等。从阅读的角度说,教师的阅读和学生的阅读应该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不能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否则课堂就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哪里还谈得上对话呢!要鼓励学生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首先就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停止沾沾自喜的宣讲,以坦诚的心态和学生交流阅读作品的感受,承认学生解读文本的独立性、合理性,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在倾听、评价的同时和他们亲切深入的交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通过教读《雷雨》,我认识到对话首先应该立足于文本。师生共同品读文本,涵泳体味文本语言,走进文本深处,和作品创造的形象对话,和作者对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理解作者。也因为师生在共同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彼此以自己的阅读感受、生活体验相互激发,才也可能丰富作品的形象,丰富文本的意义。比如,学生在品读《雷雨》生活化的人物对白的过程中,通过对周鲁二人对话时的语气、体态、心理的揣摩,对台词中提到“旧雨衣”“旧衬衣”“洋火”等物品之作用的体察,对“关窗”“撕支票”等动作的模仿,都让他们(应该是“我们”)恍若置身于那个幽闭沉闷压抑至极的厅堂,与周朴园鲁侍萍呼吸相闻,和形象对话也就顺利实现了。对话教学还应该努力调动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感受的强烈共鸣。唯有师生俱醉心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与文本塑造的形象同歌哭、共悲喜,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教师与学生思想相通,方可真正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深入交流。在分角色朗读二人在客厅相见一节时,聆听周鲁二人似乎忘情的回忆,我们都能感觉到“无锡好时光”似乎在他们心中温馨再现,心中都产生了难言的感动莫名的遗憾。这时师生因阅读作品而生出共同的感触,这份感触也与剧中人物息息相通,与作者的心灵有着某种感应。隐隐中,读者(师生)、形象、作者似乎走到了一起。这是因为情感体验可以跨越文本的界限时空的界限而交融在一起。戏剧如此散文也不例外。品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浓重的悲凉意绪必会传染给沉浸在作品中的读者。即使只是朗读,听众也能感受到朗读者的情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教读蕴蓄强烈情感的作品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进入文本营造的情感氛围当中去,而调动这种情感体验自然能够引发师生共鸣,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共鸣。一起“登楼”,一起超越——对话的境界“语文味”曾是我孜孜以求的课堂教学的品格。寻章摘句,旁征博引,带领年轻的生命在文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让他们愉悦、兴奋甚至神往,亦曾令我乐此不疲,踌躇满志。可是有时我也觉得这样未免有些“形而下”了。我可曾真正把学生视为情感丰富、思想灵动的生命个体?我的课堂可曾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交流、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是否应该超越基于文本的“形而下”的对话,去追求超越所谓“语文味”的“形而上”的品格呢?该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了。这是辛弃疾的名作。在我看来,它不只是一首写景苍凉壮阔、抒情慷慨沉郁的词作;它更是一位胸怀伟大抱负却又壮志难酬的英雄的浩叹,是辛弃疾生命的呐喊!我没打算视其为“文本”,我决定抛弃对词作文本意义上的繁琐分析,想借助它引领学生和千年前的词人伟大的英雄作穿越时空的对话——精神的对话,生命的对话!首先,我以崇仰感佩的语气追述辛弃疾“锦襜突骑”渡江南奔的英雄业绩;追述他南渡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凄凉愤懑;追述他虽遭弃置,仍怀廉颇之志的不灭雄心。我希望用语言塑造这位千载以下犹凛然有英雄之气的词人,去感染面前的年轻生命!接着,我和同学们深情朗诵词人以生命写就的作品;引领同学们领略词人的眼中景、心中情,一同挥洒词人深秋登临、触目伤怀的英雄之泪。师生一起与词人眼中的壮美河山对话,和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词人对话。课堂上,品味典故意蕴,体会词人情怀,我和同学们仿佛都能聆听到词人深沉不屈的呐喊:我不愿学张翰见秋风而思归;我不愿学许汜求田问舍,平庸度过一生;我仰慕刘备那样才气纵横的英雄!可惜啊,流年似水,一事无成;神州沉陆,收复无望!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课堂上,我鼓励同学们就辛弃疾的遭遇发表自己的感想。一位同学的发言意味深长:“辛弃疾生在末世,想做挽救颓局的英雄,却只能做‘江南游子',只能用笔书写抱负,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们身处盛世,决不能不思进取、甘于平庸。我们应当向辛弃疾学习,发奋图强。做时代的英雄!”听到这样的发言,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想来辛弃疾在历史的时空中听到,也必会仰天大笑吧!教读此篇,我颇有感触。诵读涵泳中自有想象飞腾,思接千载;想古人所想,感古人所感,不啻是精神的洗礼、生命的对话,不就可以实现对纯文本意义上对话的超越吗?如果只是对这样饱蓄情感的作品作纯技巧的分析解读,在写景技巧、典故含义、篇章结构等方面条分缕析,纵然再准确精到,也只是掌握了作品的形,而未得作品的“心”。设若师生暂时忘却作品作为“文本”的存在,一起穿越千年,与古人同游,那江山胜景、落日余晖、断鸿声声岂不尽入我心了吗?那景象宏阔、气象苍茫、深秋衰飒岂不尽传其情了吗?如能引领学生沉浸在作品营造的情感氛围中,反复诵读,作者的情怀不也就能够悉心领悟了吗?这样,虽未刻意讲析技巧,而技巧自得;不煞费苦心讲解篇章结构,而篇章结构自然明了。在诵读中接受古人崇高精神的洗礼,在感悟中实现与古人的生命对话。也许,“对话”或“有言”“有形”,也可能“无言”亦“无形”。情动于中的语言宣泄或能引得台下学生的心驰神飞,而有时一颦一笑俱无言的体态笑貌也可能带给他们某种默默的启发。关键在于教师当以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作品,以更深刻的生命感悟启迪学生。此时,我又想起“侍坐”中孔子的那一“哂”一“叹”。正是这一“哂”一“叹”,师生之间悠然神会,心灵相通!这无言的交流(一句赞叹、一声感慨、甚或一“哂”的失望)也许都能给对面的年轻生命以心灵的震动啊!此等对话的境界当然不是刻意经营所能追求到的,唯有深得作者言外的丰富意蕴,真正领悟作品蕴含的生命价值,深受感动,而又对面前的年轻生命深怀眷顾,方可在不经意间实现。我教《水龙吟》,因感怀辛弃疾的雄心抱负无由实现,对同学们则满怀期望,故而愿意和他们一起在词作创设的悲壮氛围中与作者同饮一杯苍凉悲愤的酒!我们应该把这种对话的境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重读《侍坐》,重读《颜渊季路侍》诸章,深感“课堂”气氛的融洽温馨。千载而下,犹能感觉到春风拂面。更让人感慨的是“课堂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看似随口说出却又意味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通关必做强化训练试题库300题及详解
- 财税知识详解
- 游泳救生员初级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件 第四单元学习资料
-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三模拟统一测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4月白酒酒醅淀粉含量监测代理数据协议
- 责任道德讲堂课件
- 遗产处理委托协议
- 集成灶点火开关总成结构
- 建筑工程合同变更程序
- 基础类隐患排查清单
- 人教版八下物理难题专练(尖子生专用)
- 计算机控制技术于海生课后答案
- 清华大学介绍
- GB/T 41771.1-2022现场设备集成第1部分:概述
- Unit 9 Lesson 1 To Clone or Not to Clone 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GB 29518-2013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AUS 32)
- 联合瑞文智商测试
- 2023年柳州银行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第5章 三角函数【知识导图 】 高考数学复习思维导图(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一、渗透作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