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总结提升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总结提升【体系建构】一、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通史整合】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士族制度形成、发展,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确立并完善,出现盛世局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江南地区得到开发;隋唐时期,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封建经济空前繁荣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数学和农学等为代表的科技水平继续领先世界,佛教广泛传播,思想活跃,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唐朝时期,佛教、道教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复兴,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民族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交往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历时近400年,期间,战乱频繁,国家分裂,但国家在动荡中前进。1.民族交融的趋势:蜀国发展同南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吴国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东汉以来五胡内迁,以及十六国混战,都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朝统一提供了条件。2.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屡遭破坏,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大批人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同南方汉族人民以及从山区迁出定居的少数民族一起,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古代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3.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这其中有三国鼎立时期的局部统一,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前秦、北魏、北周对北方的三次统一。三、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表现政治上国家统一、富强。政治清明,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国际性大城市民族关系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各民族进一步交融,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唐时期疆域空前辽阔对外关系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实行开放政策,交通发达文化上辉煌灿烂,全面繁荣。科学技术世界领先,诗歌繁荣,艺术多姿多彩;出现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中华文化圈形成【命题材料】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素养拓展】命题主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问题设计】(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命题视角】(1)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度分析:本题难度中等。(3)选材形式:本题通过教材外的相关史料进行考查。

【解题策略】(1)解题角度:注意材料中考查的相关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明确相关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2)解题步骤:首先通读材料,明确材料考查的相关知识点;其次对每段材料进行分析,准确把握材料的要点;最后整理相关信息,形成答案。(3)方法技巧:解答材料题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是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的能力,要求能够学以致用;另一个是对材料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要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提取相关信息。对某一制度的评价一般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制度:察举制。说明:崇贤使社会关系更加和顺,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