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习目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目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原始社会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自主学习: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概括中国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具体表现。(1)多元起源(2)以华夏族为核心,(3)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形成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春秋战国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思想:①核心:“仁”关爱他人。②“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③“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④“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推动私学发展◆影响:开创儒家学派,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2)面对礼崩乐坏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2、春秋战国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派别人物思想主张道家庄子齐物论、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儒家孟子仁政、性善论、浩然正气荀子礼法并施、性恶论、天行有常法家韩非子依法治国、中央集权、变法革新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兵家孙膑《孙膑兵法》(3)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3、秦汉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1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西汉刘向《〈战国策〉序》(2)汉朝:(1)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比较艰难的一个时期。《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处处有寺,江南佛寺之盛,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句为证;道教的行为规范,承袭儒家伦理道德,显示了本土宗教的色彩,借用了佛教的制度仪式,超越了民间信仰的有限格局。东晋时,道教的一支——天师道盛行于滨海地区,高门如王羲之的家族,都世奉天师道。——摘编自许倬云《万古长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随着佛教传入和道家兴起,佛道盛行,传统儒学受到挑战。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材料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念,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摘编自《中国历史纲要.上册》(2)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材料2: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1:汉魏之际,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古佛学传播渐广。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重大变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唐宋之后的诗、书、画的发展,常常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史料解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佛道盛行的原因,说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原因: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佛教的理论满足世人心理需求,且与玄学有相同之处;佛教吸收中国文化日益本土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2)影响: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推动理学兴起;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艺术。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5.宋朝人物:朱熹地位:理学集大成者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材料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①吸收佛道思想;②哲学化、思辨化③世俗化理学特点:(1)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材料1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历史理解: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理学的认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5.宋朝材料2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在异族强权及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①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情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②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6、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顾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①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②主张: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
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7、近代中国(1)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新文化运动,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知识小结】概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代阶段时间概况起源远古时期多元一体;以华夏族为核心奠基先秦形成华夏认同观念;孔子创立儒学;百家争鸣源头、奠基发展秦汉统一多民族;汉武帝时,儒家确立了正统地位,文化主流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融通;儒学受到挑战;文化灿烂宋理学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束缚精神世界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传承与转折明中后期(陆王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批判理学,抨击专制,经世致用清康雍乾文字狱禁锢中华文化发展,思想受到钳制
近代冲击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主流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与民主走向复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小组合作:阅读教材并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史料,谈谈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并分析其意义。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第五小组第六小组第一小组◆意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到政治思想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从人与社会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史料:◆价值:第二小组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达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意义:◆史料:◆价值:第三小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意义:史料:价值: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贡献力量。第四小组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君子》古之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尚贤》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史料:◆价值:第五小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意义:◆史料:◆价值:第六小组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朋党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第三十章》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张载《正蒙·太和篇》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意义:◆史料:◆价值:内涵依据意义以人为本人本思想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提倡爱国、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爱人”孔子“苛政猛于虎也”;孟子“仁政”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西周末年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国家共同体的认同,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知识小结】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材料: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和唐朝佛学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但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了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摘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1)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材料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材料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4)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素养提升】材料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谈谈你对中华文化优秀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①为马义中国化提供文化沃土和精神底蕴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方向③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利支撑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思想源泉⑤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多元起源、源远流长儒家正统、创新发展近代救亡、马义指路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课堂小结】历程内涵特点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物流的智能化升级与供应链管理挑战
- 2025年度贝壳中介服务合同范本:房地产投资咨询代理
- 物流仓库防火减灾措施及应急处置
- 关于调整办公时间的内部通知及实施计划
- 五年级下学期体育安全管理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展览插画设计合同
- 医疗救援队物资储备与调配计划
- 科技企业孵化协议
- 九年级英语自学能力提升计划
- 科技、教育与环保的交汇点绿色能源汽车产业报告
- 2025年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矿业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抽水蓄能辅助洞室施工方案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7 Searching
- 护理核心制度及重点环节-PPT课件
- 夹套管现场施工方法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形近字组词参考
- 第三章走向混沌的道路
-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 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资标准表及套改表2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21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