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第三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第四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一)含义
——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2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通常是以“教育方针”的规定来表述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工作的总任务;国家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联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4二、教育目的的结构1、内容结构
一是身心素质。即对教育对象应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如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的要求和规定。二是社会角色。即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如培养“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的规定。二、教育目的的结构5
2、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
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2、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6层级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点
举例一级(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或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
学科专家
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童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三级
(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
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7三、教育目的的特点1、强制性2、宏观性3、历史性4、理想性
三、教育目的的特点8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类型
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的类型1、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2、从教育目的实现与否: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和现实的教育目的;3、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4、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分为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等。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类型
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的类型9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0第三节教育目的的选择
与确立一、教育目的的选择教育目的选择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三节教育目的的选择
与确立一、教育目的的选择11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一个事物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是视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程度的大小。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12(一)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从而使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一)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教育目的的个人本13教育无目的论
——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主张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统一。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教育无目的论14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依据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依据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依据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依据历史发展的进程。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教育目的的确立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依15
(一)教育目的确立的各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2、教育目的确立要依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的需要。3、教育目的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教育目的确立的各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16
三、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与教材教学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三、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教育价值观17教育价值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教育价值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18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繁、难、窄、旧简、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19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实践活动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20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答辩、制作知识、技能、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被动评价自我反思区分排名、推动学习淡化区别、个人隐私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21结论: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一味强调个人的内省;结论: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22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依据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制度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认识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第四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我国的教育目的2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
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片面发展24(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尽可能”是指在考虑社会条件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差异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主观努力,尽其可能的多方面的去发展。“多方面”是指发展的广泛性和全面性。这六个字充分表明了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发展的广度。(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充分”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两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对发展的深度和程度的要求和规定。“自由”首先是指个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其次是指个人的发展有不屈从于外界的客观条件。所以,质的方面的充分与自由不是在否定量上的尽可能与多方面,二者是统一的。(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统一”的含义包括两个要点:第一,统一于个体;第二,统一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的过程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分工的历史指明,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是否统一于个体或者统一于劳动生产的过程当中,是区分发展性质是片面还是全面的根本标志。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本质和核心:(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本质25二、我国教育目的历史回顾
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每个时期的教育目的都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面貌。
1、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忠君尊孔2、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三民主义——《1946年宪法》“教育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人格、科学及生活智能。”二、我国教育目的历史回顾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26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12月,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12月27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新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28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培29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0年12月30日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教育目的明确表述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30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31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述上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所在。2、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32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33
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智育34
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体育的任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技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为国家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
。
体育35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和兴趣。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美育36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劳动技术教育37
五、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同义说”: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涵义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同义语,提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搞文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观点可称作。
“排斥说”: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含义完全不同,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否定。五、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关系:“同38
“具体化说”: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即不是同义反复,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我国的教育目的过于概括和具体化,很难操作,教育目的本身存在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者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等多种层次,其价值判断难于转化为事实判断,在贯彻教育目的的实践中易于出现混乱和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教育目的具体化,素质教育正是这种具体化的形式。“具体化说”: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即不是同义反复39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辨证理解和处理红与专的关系。——辨证理解和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关系。——辨证理解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辨证理解和处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辨证理解和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辨证理解和处理红与专的关系40
七、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1、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制定的理论依据:
第一、实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方针是“三个面向”。第二、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第三、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本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的人必须走出目标单一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一培养目标深刻的反映了现时代的价值观,是新的时代精神对人的发展的要求的集中展现。七、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41
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追求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1)公民意识;(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1)着眼于学生个性的整体发展。(2)强调终生教育的基础性。(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追求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42本章小结1、教育目的探讨教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2、教育目的具有强制性、宏观性、历史性和理想性的特点。3、教育目的有不同的价值取向。4、教育目的有激励、指导和评价功能。5、我国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上。6、认识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本章小结1、教育目的探讨教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43学用结合
1.调查中小学生的情况,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谈谈你的看法。
2.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欠缺什么?我们的教育呼唤什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看法。学用结合1.调查中小学生的情况,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44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第三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第四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一)含义
——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46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通常是以“教育方针”的规定来表述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工作的总任务;国家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47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联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48二、教育目的的结构1、内容结构
一是身心素质。即对教育对象应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如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的要求和规定。二是社会角色。即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如培养“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的规定。二、教育目的的结构49
2、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
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2、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50层级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点
举例一级(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或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
学科专家
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童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三级
(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
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51三、教育目的的特点1、强制性2、宏观性3、历史性4、理想性
三、教育目的的特点52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类型
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的类型1、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2、从教育目的实现与否: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和现实的教育目的;3、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4、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分为学生的教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等。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类型
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的类型53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二、教育目的的功能54第三节教育目的的选择
与确立一、教育目的的选择教育目的选择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第三节教育目的的选择
与确立一、教育目的的选择55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一个事物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是视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程度的大小。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56(一)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从而使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一)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教育目的的个人本57教育无目的论
——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主张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统一。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成与发展新的文化。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教育无目的论58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依据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依据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依据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依据历史发展的进程。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教育目的的确立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依59
(一)教育目的确立的各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2、教育目的确立要依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的需要。3、教育目的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教育目的确立的各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60
三、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与教材教学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三、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教育价值观61教育价值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教育价值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62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繁、难、窄、旧简、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63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实践活动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64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答辩、制作知识、技能、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被动评价自我反思区分排名、推动学习淡化区别、个人隐私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65结论: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一味强调个人的内省;结论: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66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依据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制度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认识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第四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我国的教育目的6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
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片面发展68(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尽可能”是指在考虑社会条件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差异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主观努力,尽其可能的多方面的去发展。“多方面”是指发展的广泛性和全面性。这六个字充分表明了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发展的广度。(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充分”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两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对发展的深度和程度的要求和规定。“自由”首先是指个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其次是指个人的发展有不屈从于外界的客观条件。所以,质的方面的充分与自由不是在否定量上的尽可能与多方面,二者是统一的。(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统一”的含义包括两个要点:第一,统一于个体;第二,统一于物质生产的劳动的过程当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分工的历史指明,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是否统一于个体或者统一于劳动生产的过程当中,是区分发展性质是片面还是全面的根本标志。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本质和核心:(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本质69二、我国教育目的历史回顾
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每个时期的教育目的都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面貌。
1、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忠君尊孔2、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三民主义——《1946年宪法》“教育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人格、科学及生活智能。”二、我国教育目的历史回顾教育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70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12月,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服务。”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年12月71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新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72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培73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0年12月30日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教育目的明确表述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义务74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75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述上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概括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所在。2、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在基本内容表76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77
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的任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智育78
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体育的任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技能技巧,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为国家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
。
体育7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段内的交通组织方案及保障措施
- 财务管理制度及报销制度和流程
-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 2025最详细APP开发制作完整流程
- 教育规划课题答辩
-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管理方案
- 企业员工餐厅装修方案
- 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服务合同
- 餐饮店各岗位工作流程
-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合同
- 云应用系统开发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表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国开2023年春《人文英语4》机考网考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 DB3716-T 27-2023乡镇级应急物资配备指南
- 员工食堂承包合同、考核细则、考核评分表
- 小学生相声剧本(10篇)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胶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测试题
- 人力资源专员招聘笔试题
- LY/T 164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 GB/T 7531-2008有机化工产品灼烧残渣的测定
- GB/T 13586-2006铝及铝合金废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