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相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湖泊相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湖泊相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湖泊相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湖泊相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陆源碎屑湖泊相湖泊相第1页第一节湖泊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聚集地域。现在大陆表面上湖泊总面积只占全球陆地面积1.8%,我国当前也仅有1%陆地面积被湖水所覆盖。然而在中一新生代时期,湖泊是非常发育。湖泊是沉积物沉积主要场所,也是油气聚集主要场所。

一、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

1.环境特点

(1)湖泊水动力特征主要为波浪和岸流等作用。湖泊缺乏潮汐作用,这是与海洋主要区分之一。湖泊相第2页1.环境特点

(1)湖泊水动力特征①湖浪作用在风力直接作用下,湖泊水面可形成较强波浪,称为湖浪。风成波浪是湖泊动力一个主要原因。通常把相当于湖浪1/2波长水深界面称为“波浪基准面”,简称为“浪基面”或“浪底”。普通说来,湖泊面积比海洋小,湖浪规模也小于海洋,浪基面深度也就小得多,经常不超出20m。湖泊相第3页湖浪所引发水体波动振幅随水体深度增加而减小,当到达湖浪波长1/2水深时,水体质点运动几乎等于零,故常把相当于湖浪波长1/2水深界面称为“浪基面”。浪基面以下湖水成为静水环境。风暴浪活动期间,浪基面要比平时低得多,这一浪基面可称为”风暴浪基面”。湖泊相第4页湖浪作为一个侵蚀和搬运动力,在浪基面以上滨浅湖地域表现得尤为显著。当湖浪推进方向与湖岸斜交时,可形成沿岸流。湖浪和沿岸流冲刷和搬运作用可形成各种侵蚀地形和沉积砂体,如浪蚀湖岸以及湖滩、砂坝、砂嘴、堤岛等。浪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湖浪干扰,成为静水环境。

③河流作用湖泊四面紧邻陆地,常有众多河流注入,不但有大量碎屑物质倾入湖盆,而且河道在湖底能够继续延伸,从而改变砂体分布情况,所以在河流入湖河口地域,不但有湖浪作用,还有河流影响,河流作用往往超出湖浪和岸流作用。

②岸流作用湖泊相第5页④湖流作用湖流是湖水水团大规模、有规律、流速迟缓流水。按其成因可分为定向风连续作用产生风生流;河水注入作用引发河水穿流;地球自转、密度、温度等引发湖流。湖泊相第6页(2)湖泊物理化学条件

①温度分层,妨碍水循环湖泊对大气温度改变较为敏感,因为水密度在4℃时最大,气温改变使处于此温度水体沉降至湖底,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造成了表层水与底层水地球化学条件差异。

湖泊相第7页(2)湖泊物理化学条件②含盐度改变大湖水含盐度改变较大,由小于1%至大于25%,这与含盐度普通为3.5%海水显著不一样。③化学成份差异显著且改变较大湖泊聚集了来自不一样源区河流流水,故湖水化学成份改变较大。湖泊地球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源区物质和盆地气候条件改变。湖泊中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海洋也有一定差异。如湖泊中18O/16O,13C/12C比值比海相中低,而海相碳氢化合物硫同位素34S/32S比值较为稳定,湖相中改变大。微量元素B,Li,F,Sr在淡水湖泊中含量比海洋中少,Sr/Ba比值在淡水湖泊沉积中常小于1。湖泊相第8页(3)生物学特征湖泊环境中常有发育良好淡水生物群,生物种类和数量与气候条件相关。如淡水腹足类、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以及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另外还常发育有轮藻、蓝藻等低等植物。

2.湖泊分类①按照含盐度分可将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并以正常海水含盐度3.5%作为它们分界限;另一方案分四类(吴萍、杨振强等,1979):淡水湖(含盐度<0.1%);微咸水湖(含盐度0.1~1.0%);咸水湖(含盐度1.0~3.5%)盐湖(含盐度>3.5%)。湖泊相第9页②按照沉积物特征分为:碎屑沉积湖和化学沉积湖。前者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后者以化学盐类沉积为主。二者之间亦常有许多过渡类型。③按照湖泊所处地理位置分为:近海湖和内陆湖,④按地貌分为:高原湖和平原湖。⑤按照湖泊成因分为:结构湖(断陷湖,拗陷湖);河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火山湖(如长白山天池);岩溶湖;冰川湖等。

湖泊相第10页⑥综合分类(吴崇筠,1992)

中国石油工作者最常采取湖泊分类方案是综合考虑结构作用、气候和地理位置及含盐度进行湖泊分类,比如近海断陷淡水湖、内陆拗陷盐湖等。⑦按控制原因分类湖泊沉积类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物质起源,所以,库卡尔(Kukal,1971)等依据气候干旱程度、地理环境、沉积物类型及其供给充分程度,首先划分出永久性(稳定性)湖泊和暂时性(间歇性)湖泊。永久性湖泊深入划分为陆源碎屑沉积型、化学沉积型、生物沉积型、湖沼沉积型等四种湖泊类型。暂时性湖泊又可深入划分为干盐湖沉积型和盐沼沉积型两类。

湖泊相第11页2.湖泊分类ABCDEFA.永久性陆源碎屑沉积湖;B.永久性化学沉积湖;C.永久性生物沉积湖;D.永久性湖沼沉积湖;E.暂时性干盐湖;F.暂时性盐沼湖(内陆萨布哈)物源增加湖泊相第12页二、湖泊碎屑沉积作用1.深水沉积作用①悬浮物沉积作用:湖盆深部碎屑几乎都是以悬浮方式沉积。沉积物由地表水供给,其分布取决于湖水密度分层和河流补给物密度。总体上较粗物质首先沉积,极细沉积物将远离河口。在咸水湖内,粘土絮凝作用能够加速沉积物沉降。

②重力流沉积作用:在河水密度大于湖水条件下可形成沉积物重力流。重力流可散布于全部湖底,也可在河口前沿形成水下浊积扇,水下扇也含有河道、天然堤及朵体等部分。在湖泊内,还会形成滑塌成因浊流。重力流是湖泊深水区事件性沉积,悬浮物沉积是正常沉积。湖泊相第13页1.湖泊深水沉积作用湖泊相第14页

③深水沉积基本特征递变层是重力流常见层理;悬浮沉积常含有水平层理(纹层)及韵律层理,这是物源受季节控制或可能是因为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生产力改变所引发,洪水周期性产生也可形成韵律层。

当深水底部呈还原状态时,沉积物能够有较高有机质含量,同时可有硫化物矿物沉积(或因为硫化物还原细菌作用沉淀下来)。在含氧底层水体能够使底栖动物群生存,沉积物纹理可能受到掘穴生物扰动。

1.湖泊深水沉积作用湖泊相第15页2.边缘沉积作用

(1)边缘沉积类型湖泊三角洲:沉积湖泊边缘沉积作用,集中在河口周围,形成湖泊三角洲。河口沉积作用取决于悬浮负载和底负载相对主要性,以及河水与湖水密度关系。

湖泊相第16页当河流入湖时,受湖浪和湖水顶托作用可在河口地域堆积成三角洲。当河水以悬浮负载为主时,可形成类似海洋环境中河控三角洲。当河水以底负载为主时,沉积物快速在河口堆积,可形成“吉尔伯特型三角洲”。这种三角洲含有经典三层式结构,即三角洲由下而上可分为底积层、前积层和顶积层。在地形起伏大地方,冲积扇可能直接入湖形成“扇三角洲”。假如湖岸斜坡很陡地伸入深水,河流又以底载荷为主则极难在湖岸堆积成三角洲,而形成水下重力流沉积。湖泊三角洲沉积湖泊相第17页湖相三角洲沉积经典三层式结构底积层由缓倾斜泥、粉砂层组成,是在较深水下沉积。前积层由砂及细砾组成,是湖泊三角洲主体,含有较陡坡角,可到达10o~20o,顶积层以砾为主,为三角洲河道沉积,在湖泊三角洲中粒度最粗垂向上,由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组成了向上变粗、变厚层序湖泊相第18页2.边缘沉积作用

(1)边缘沉积类型滨浅湖滩坝沉积:湖泊边缘沉积作用集中在河口边缘,其它地方是湖浪及其所派生沿岸流作用,可形成湖滩、砂嘴及障壁,这些过程和产物与海洋对应过程和产物略有不一样。在湖泊里,普通较低波浪能量和经常发生水面涨落所形成沉积物与海滨沉积物相比,分选性和成份成熟度均稍差(但常优于河流环境沉积物)。湖泊相第19页三、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

湖泊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与气候条件亲密相关。1.高纬度地域湖泊高纬度地域普通严寒而干燥,所以其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均十分微弱。仅在一些北极或亚北极区湖泊边缘沼泽地域,尤其是紧靠河流注入河口部位,堆积了褐铁矿(有些人认为是由细菌活动造成(Harder,1919)),它经常呈豆石状,向湖中心逐步降低。在一些北极湖泊内,硅藻在整个湖相沉积物中都是一个主要组分。湖泊相第20页

湿润温暖温带湖泊中,当陆源物贫乏且盐度不高时,生物常繁茂生长,主要发育生物沉积作用及与生物相关化学沉积作用(清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常见是钙质沉积物(岩);一些大型植物叶和茎能沉淀出由低镁方解石组成表层包壳;更主要是蓝藻活动有很强沉淀和粘结碳酸钙作用,从而形成颗粒外壳,进而发育成核形石。较深湖底,常形成泥灰岩层与富含有机质层成纹层状互层;在许多温带湖泊里,发觉有厘米级大小铁锰结核,常与砂砾底质伴生。

2、温带地域湖泊湖泊相第21页3.干旱地域湖泊干旱地域内陆水系湖泊,通常是大量化学沉积物沉淀场所,常形成蒸发盐岩沉积,盐种类与湖泊化学成份、蒸发条件及湖泊演化相关,盐类沉积次序普通遵照化学分异规律。按盐湖演化特征可分为干盐湖和多年盐湖。后者可能是较浅,比如犹他州大盐湖(约12m);也可能是较深,比如死海(约400m)。假如气候发生改变,较浅盐湖也可能很快变成干盐湖。比如,在一个非碱性湖里,因为不停蒸发可能产生以下沉积序列:

湖泊相第22页(1)石盐十少许石膏十痕量碳酸盐;(2)石膏十少许碳酸盐(比如现在死海);(3)碱性土碳酸盐;(4)淡水相生物化石(或许含有边缘咸水湖相生物化石)。在硫酸盐浓度高湖泊里,硫酸钠可能在湖底和边缘沉淀。犹他州大盐湖,在低温条件下芒硝(Na2SO4·1OH2O)可溶性比石盐小,在冬天芒硝在石盐之前沉淀;在夏天干热环境中,芒硝脱水变成无水芒硝(Na2SO4),但在较高纬度湖泊里依然是芒硝。内陆水系湖泊对气候极小改变也十分敏感,尤其是表现在沉淀作用程度上,浅内陆水系湖泊时常轻易完全干涸,而且多年湖泊化学沉积物与干盐湖成因沉积物互层。

湖泊相第23页第二节湖泊沉积模式

依据沉积岩颜色、成份、结构、沉积结构、厚度等沉积标志以及洪水面、枯水面、浪基面位置,将湖泊划分为深湖、半深湖、浅湖、滨湖、扩张湖等亚相类型。

一、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1、亚相类型湖泊相第24页1、亚相类型

依据平均高湖面、平均低湖面、浪基面以及氧化界面位置,通常将湖泊划分为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等四个亚相。平均高湖面平均低湖面浪基面氧化界面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岸平均低湖面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岸平均高湖面浪基面氧化界面湖泊相第25页位于湖泊氧化界面以下水体最深部位,波浪作用已完全不能包括,水体平静,地处还原环境,底栖生物完全不能生存。(1)岩性:粒度细、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泥岩和页岩为主,并可发育有灰岩、泥灰岩、油页岩。黄铁矿菱铁矿是常见自生矿物。(2)结构结构:多泥质结构;层剪发育,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常见,没有浅水暴露结构。(3)生物:无底栖生物,常见介形虫等浮游生物化石,保留完好。(4)岩层分布:横向分布稳定,沉积厚度大,是最有利于生油相带。(5)在许多深湖相带中,发育有湖泊重力流沉积,能够形成浊积扇或湖底扇。2、深湖(亚相)沉积特征湖泊相第26页3、半深湖(亚相)沉积特征位于浪基面以下至氧化界面水体较深部位,地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是浅湖相带与深湖相带过渡地带。沉积物主要受湖流作用影响,波浪作用已极难影响沉积物表面。(1)岩性特征:以粘土岩为主,常含有粉砂岩(或含粉砂)、化学岩薄夹层或透镜体,粘土岩常为有机质丰富暗色泥、页岩或粉砂质泥、页岩。(2)结构结构:泥质结构和含粉砂泥质结构;水平层剪发育,间有细波状层理。(3)生物特征:化石较丰富,浮游生物为主,保留很好,底栖生物不发育,可见菱铁矿和黄铁矿等自生矿物。当湖盆面积较小时,常难以区分半深湖与深湖亚相,可将二者合称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湖泊相第27页湖泊相第28页4、浅湖(亚相)沉积特征

浅湖亚相位于平均低湖面以下至浪基面以上浅水地带,水体比滨湖区深,沉积物受波浪和湖流作用影响较强,普通为氧化环境,少见菱铁矿、鲕绿泥石等弱还原条件下自生矿物。(1)岩性: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可夹有少许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陆源碎屑供给充分时,可出现较多细砂岩,砂岩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2)结构结构:分选和圆度很好;层理类型多以水平、波状层理为主,水动力强度较大浅湖区具小型交织层理,砂泥岩交互沉积时,可形成透镜状层理。有时层面可见对称浪成波痕。(3)生物:化石丰富,保留完好,以薄壳腹足、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为主,亦有介形虫和鱼类化石等。湖泊相第29页湖泊相第30页4、浅湖(亚相)沉积特征

(4)分布形态:若湖底地形平缓,砂质供给充分,在宽敞浅湖地带可形成具席状展布砂质浅滩或局部砂质堆积加厚砂坝沉积。它们常出现于湖成三角洲两侧,沿湖岸呈线状分布,多是因为湖流对三角洲改造使碎屑物质沿岸再分配形成,组成三角洲一滩坝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也可分布于水下隆起和岛屿周围。在沉积层序上常表现为下细上粗反旋回沉积。湖泊相第31页

5、滨湖(亚相)沉积特征

滨湖亚相位于平均高湖面与平均低湖面之间湖盆边缘,其沉积环境特点是:(a)距岸最近,接收来自湖岸粗碎屑物质;(b)水动力条件复杂,击岸浪和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改造作用强烈。(c)水体很浅,沉积物靠近水面,时而出露珠面,氧化作用强烈。

(1)岩性:沉积物类型多样。普通陆源碎屑物质供给充分,可形成砂质湖滩沉积。若湖岸较陡、滨湖水动力作用较强,击岸浪对湖岸侵蚀产生粗碎屑,或近物源河流有粗碎屑物质充分供给,则滨湖地域也可形成砾质湖滩沉积。若湖滨地形平缓,水动力较弱,波浪作用不能涉及岸边,物质供给以泥质为主,则可形成泥质湖滩或泥坪,沉积物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湖泊相第32页湖泊相第33页5、滨湖(亚相)沉积特征

(2)结构结构:碎屑物质成熟度增高,分选、圆度好,由岸边向湖心,粒度由粗边细;沿湖岸附近常出现重矿物富集带;砂岩中可出现倾角平缓向湖倾斜中小型交织层理。

在泥坪内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季节性韵律层理和块状层理,并见干裂、雨痕、垂直潜穴、生物扰动结构,以及植物根、叶、枝干等化石碎片。

湖泊相第34页5、滨湖(亚相)沉积特征

(3)生物化石:

经常出现由湖浪从浅水地带搬运来底栖生物化石碎片,有时可集中而形成介壳滩。注意:在研究古代湖相沉积时,因为浅湖和滨湖往往缺乏显著亚相判别标志而难于区分,故通常也可笼统地称为滨浅湖亚相。湖泊相第35页6、扩张湖(亚相)沉积特征扩张湖或称为洪水漫湖亚相,是指枯水期湖面与洪水期湖面之间沉积地带。扩张湖沉积物主要在洪水期发生堆积,此时河水能量大,输入大量泥砂沉积物。湖水逐步收缩至枯水期,扩张期沉积物逐步暴露于地表,河流规模变小甚至断流,泥滩受到暴晒产生大量干裂并氧化成红色。所以在地层剖面上表现为河流砂砾岩、泥质岩与分布稳定湖相杂色泥岩、泥灰岩频繁互层。大面积扩张湖沉积物多形成于气候干旱、沉降迟缓、地形平缓、面积较大拗陷型盆地,断陷湖泊不易发育扩张湖沉积。

湖泊相第36页湖湾是指湖泊近岸地域因受某种阻隔而与湖内广大湖区湖水交流不畅而呈半封闭水体地带。湖湾形成常是因为近岸砂坝、砂嘴生长,三角洲砂体向前延伸,水下隆起遮挡等作用造成。主要为暗色粉砂质泥页岩,中夹薄层白云岩或油页岩;气候温湿时,水生植物生长繁盛,可发育成泥炭沼泽,形成炭质页岩和薄煤层,富含黄铁矿晶体;水平层理和季节性韵律层剪发育,有时则形成块状层理,可见干裂、雨痕、生物潜穴。泥岩颜色较暗,有时见少许特殊浅水生物,如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湖湾沉积中出现有拟田螺、土星介、轮藻等化石。气候干旱地域,湖湾中可发育膏盐和白云岩沉积。在物源为碳酸盐岩湖湾地域,可发育泥灰岩、鲕状灰岩、生物灰岩及白云岩。

7.湖湾(亚相)沉积特征湖泊相第37页一个理想陆源碎屑湖泊沉积模式含有沉积物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分布特点,即从湖岸至湖盆中央大致依次出现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然而,实际情况要比理想湖泊沉积模式复杂得多,这是因为湖泊沉积物发育往往受湖盆大小、湖底地形、湖岸陡缓、距源区远近、陆源物质供给充分程度以及气候条件等原因控制。比如,湖盆面积小、靠近物源、碎屑物质供给充分,湖盆中央亦可被砂质充满;若定向风盛行,湖滨砂砾沉积仅可见于湖泊一侧;若湖岸陡,滨湖沉积即可完全消失;假如湖泊中有浊流作用,在深湖地域亦可发育粗粒物质浊流沉积。二、湖泊沉积模式1、理想模式湖泊相第38页我国青海湖就是一个以碎屑沉积为主微咸水湖泊,沉积物含有显著分带性。砾石沉积仅在湖南北有零星分布,砂从滨湖至水深12m浅湖区呈环带状分布,水深12~29m湖底均为各种淤泥沉积,砂岛一带有鲕粒砂和风成砂。湖泊相第39页湖泊相第40页

2.滩坝沉积类型及沉积模式依据古地理位置、物源供给条件以及形成滩坝水动力条件,可把陆相湖盆中发育滩坝划分为四种成因类型:①砂嘴:位于湖岸凸出处砂质砂嘴、及生屑质砂嘴、鲕粒砂嘴;②水下古隆起上生物滩、鲕粒滩及砂质滩坝;③三角洲侧缘砂质滩坝;④开阔浅湖区砂质滩坝及生物滩、鲕粒滩。下面依据湖盆发展演化特点,对上述四种成因类型滩坝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分析。湖泊相第41页砂嘴砂嘴沉积模式A.砂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湖泊形成条件:湖岸线波折,凸出处形成砂嘴,湖浪和沿岸流作用较强,碎屑物质供给较充分。湖泊相第42页A.砂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①

平面上砂嘴呈长条状垂直、斜交或平行岸线展布,剖面上呈透镜状;②

沉积物由成份和结组成熟度均较高砂岩和粉砂岩以及砂质泥岩组成;③

发育各种浪成交织层理、生物钻孔以及植物根等沉积结构;④

常显示下细上粗反韵律,韵律下都为砂嘴外缘沉积,由粉砂岩和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含有水平纹理和波状交织层理;中部为砂嘴主体,由分选、磨圆好中-细砂岩组成,含有大型低角度交织层理;上部为砂嘴内缘沉积,由粉砂岩和灰绿色泥岩互层组成,含有水平纹理。湖泊相第43页B.水下古隆起上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形成条件:因结构活动、火山喷发或连续继承性古地形在湖盆内形成孤立隆起,湖浪和岸流作用较强,气候温湿,生物较繁茂。湖泊相第44页B.水下古隆起上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①此种滩坝形态与古隆起形态相关;②沉积物多为鲕粒灰岩和生物(屑)灰岩,组成鲕粒滩和生物滩;③正常鲕和表鲕关键多为陆源碎屑,生物灰岩多含螺化石和介形虫化石(碎屑),含量高达95%,生物灰岩中厚层,可见波状层理及交织层理;④在垂向上,下伏层多为浅灰色砂岩、粉砂岩,上覆层为灰色泥岩,整体组成湖进沉积序列。湖泊相第45页C.三角洲侧缘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形成条件:有河流入湖并形成小型三角洲,湖浪及岸流能量较大,岸坡坡度较缓。湖泊相第46页C.三角洲侧缘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①此种滩坝平面上呈长条形,位于湖泊三角洲两侧,平行岩线展布,剖面上呈透镜状;②多由灰绿色粉、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组成。③粉细砂岩成份和结组成熟度均高,常含有鲕粒,发育波状交织层理和小型槽状交织层理。概率图为跳跃总体含量达70%以上两段式。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化漏斗形和宽幅对称指形,地震剖面上多呈丘形反射。④这种滩坝垂向序列整体显示下细上粗反韵律,其中砂岩厚度可占整个韵律厚度70%~80%。湖泊相第47页湖泊相第48页开阔浅湖滩坝沉积模式D.开阔浅湖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形成条件:湖底较平缓,陆源碎屑供给充分,湖浪触及湖底,形成升浪和碎浪,促使粗粒碎屑沉积下来。湖泊相第49页D.开阔浅湖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①多由浅灰色粉、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组成;②砂粒分选和磨圆均很好,有时可见一些鲕粒;③常有各种层理类型;④在湖退序列中开阔浅湖滩坝自下而上总体显示泥岩颜色由灰色变为棕褐色、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细、砂岩厚度由薄变厚再变薄复合反韵律。开阔浅湖滩坝沉积模式湖泊相第50页

开阔浅湖滩坝可细分出近岸滩、坝、远岸滩等三个次级单元。

近岸滩临近湖平面,薄层砂岩中发育浪成交织层理,在垂向上,与棕褐色泥岩薄层间互,组成厚0.4~2m反韵律。坝砂以发育厚层槽状交织层理、平行层理为特征,在垂向上常与灰绿色块状泥岩组成下泥上砂、厚约3m反韵律。远岸滩靠近浪基面分布,发育透镜状层理、砂泥交互层理及丰富生物扰动结构,在垂向上与灰色、灰绿色泥岩互层,组成厚约2m反韵律。开阔浅湖滩坝沉积模式湖泊相第51页

三、湖泊沉积序列1、湖泊沉积平面序列

经典坳陷湖盆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组合大致是依次出现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湖和浅湖二分之一深湖一深湖和重力流沉积。但因为受湖盆结构背景、湖底地形、陆源物质供给充分程度等各种原因影响,沉积相序常不完整。在断陷湖盆缓坡一侧,或沿湖盆长轴,常组成河流三角洲-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在辽阔滨浅湖地带,沿三角洲侧缘或平行湖岸可发育滩坝沉积,形成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在断陷湖盆陡坡一侧或沿湖盆短轴,陆上和水下地形坡度大,近物源,滨浅湖相带较窄,不出现三角洲和滩坝沉积,河流相缺失或极少,有时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扇三角洲或形成近岸浊积扇。湖泊相第52页1、湖泊沉积平面序列湖泊相第53页1、湖泊沉积平面序列湖泊相第54页1、湖泊沉积平面序列湖泊相第55页2、湖泊沉积垂向序列湖泊相沉积垂向组合受地壳升降运动控制。任何湖泊不论其发育背景怎样,其发展总趋势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退缩、充填而告终。所以,湖泊相垂向组合,往往是以较深湖或深湖亚相开始,向上递变为滨湖和河流相沉积,组成下细上粗反旋回垂向层序。当然自下而上出现河流相-湖泊相-河流相这么完整旋回垂向组合也是有。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其总趋势是以滨湖和河流沉积作用作为旋回结束。湖泊相第56页2、湖泊沉积垂向序列在湖盆发展演化过程中,在湖盆下陷扩张期,半深湖、深湖亚相及重力流沉积最为发育;在湖盆抬升收缩期,滨浅湖、三角洲及滩坝沉积发育。在一个地质时期内湖盆屡次地沉降和抬升,组成了湖泊相发育多旋回性,而且在每个一级旋回背景上还可发育次级旋回。

所以,湖泊沉积垂向序列以向变粗变厚反旋回最常见,也常有自下而上为细-粗-细完整旋回及多旋回。湖泊相第57页第三节古代湖泊判别标志及其与油气关系

一、湖泊沉积判别标志

1.岩石类型较单一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砂岩与河流相相比矿物成熟度高、石英含量可达70%以上;与海相相比成份较复杂,成熟度较低。砂岩粒度比河流相细,分选也很好,因而与海相较难区分,其粒度概率曲线也与海相成因近似。

粘土岩在碎屑湖泊中广泛分布,且向湖中心增多。深水还原环境湖相粘土岩常富含有机质,成为良好生油岩系。我国油气田生油岩系大多为湖相成因粘土岩。碎屑湖泊沉积中也可出现类型多样化学岩和生物岩,如石灰岩、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等,其沉积厚度及分布范围较为局限。

湖泊相第58页2.沉积结构多样层理类型多样,但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因为湖泊范围有限,浪基面深度小,湖泊广大地域多处于浪基面以下,故在此地域粘土岩多发育水平层理,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