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_第1页
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_第2页
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_第3页
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_第4页
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7HYPERLINK"/"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基于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摘要: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山东省85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总体空间分布和区域内部空间分布两方面,对山东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景区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趋于聚拢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依据旅游景区分布率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个层级。关键词: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山东省旅游景区是旅游业赖以进展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业的布局、规模等空间属性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区域旅游业的进展战略,系统、科学地分析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总结旅游景区的分布规律,对构建区域旅游业有效空间模式、指导区域旅游业合理规划开发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宏观尺度,以全国范围内的某类型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如吴必虎等揭示了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与客源市场的距离分异特征,为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方法[1];马晓龙等研究发觉我国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经济和都市进展水平有较强的空间耦合性[2];卞显红测定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和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类型[3];谢志华等分析了我国资源型景区与都市的空间分布关系[4],指出我国资源型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专门低,省际差异较大[5];朱竑等则探讨了全国A级旅游景区内在的空间分布规律性,并对其分布格局现状缘故进行了分析[6]。中微观尺度上省市级区域范围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申涛等分析了海南岛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时期和模式[7];黄远水等分析了福建省旅游景区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界定了其空间结构类型[8];袁俊等分析了武汉都市圈56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总体格局与分异特征[9]。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范围,借鉴相关研究方法对省域内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1山东省旅游景区概况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理坐标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省内地形地貌结构多样,集海岸、岛屿、山地与平原城乡于一体,山水风光优美,海岛景色秀丽,齐鲁文化昌达,近现代文明辉煌,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且类型多样。在优越的资源和经济、区位、交通等条件的支撑下,山东省旅游景区得到长足进展,开发已具一定规模,景区质量、效益等明显提升,截止至2010年9月,山东省17地市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323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分不为烟台市蓬莱阁景区、济宁市明故城(三孔)旅游区和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82个,3A级旅游景区125个,2A级旅游景区109个,A级旅游景区4个,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省内多处旅游景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与知名度,在此选取85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进行空间分析。表1:山东省国家级旅游景区分布概况地市国家级旅游景区(个)合计(个)分布率(%)分布密度(个/千km2)A2A3A4A5A济南市06790226.812.75青岛市210241104714.554.21淄博市071160247.434.02枣庄市08550185.573.94东营市05610123.721.51烟台市11511913711.462.69潍坊市05990237.121.44济宁市04961206.191.79泰安市07411134.021.67威海市01660134.022.28日照市0234092.791.68莱芜市1322082.483.56临沂市01413903611.152.09德州市06320113.411.06聊都市012520195.882.18滨州市0030030.930.33菏泽市0440082.480.66全省41091258233231002.062山东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在省域范围的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家级旅游景区可抽象为点状要素,空间上通常呈现聚拢分布、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三种类型的分布格局。加拿大旅游学者斯蒂芬•L.J.史密斯在描述旅游地区特征时指出:“一个能较为准确并客观地确定布点格局情况的方法确实是最近邻分析法”[10],吴必虎、马晓龙等多位国内旅游学者也均采纳了最近邻分析法定量刻画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1-3,5,7-9]。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测算地理空间中每个点状要素与其最邻近点状要素之间的直线距离,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即为表示该地理空间中点状要素邻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简称最邻近距离)。在上述点状要素的三种分布类型中,均匀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最大,随机分布次之,聚拢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最小。当地理空间中的点状分布为随机型(Poisson分布型)时,其理论上的最邻近距离可用公式表示为:,其中为理论最邻近距离,为研究区域面积,为点状要素个数。最邻近点指数定义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当,即时,点状要素分布为随机型;当,即时,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即时,点状要素趋于聚拢分布。山东省域面积157126km2,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85处,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依照理论最邻近距离公式,计算出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理想随机分布的理论最邻近距离为:。结合图1,运用GIS技术测算各旅游景区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分不得出各旅游景区与其最邻近的旅游景区之间的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求取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为:。因此,最邻近指数,即实际最邻近距离小于理论最邻近距离,表明山东省85处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趋于聚拢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凝聚型分布格局。图1: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图在此通过测算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thecoefficientofvariation,CV),检验最近邻分析法对山东省旅游景区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Voronoi图是一种差不多几何结构,因能有效解决点集或其它几何对象与距离有关的问题而在计算几何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Voronoi图依据对象集合中元素的最邻近原则将对象空间剖分成许多单元区域,是一种有效测度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国内已有学者将其运用于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9,11]。现在Arcgis9.3环境下,基于图1,以山东省85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质心,生成一般Voronoi多边形(图2)。图2: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Voronoi图CV是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反映了Voronoi多边形在空间上的相对变化程度,当质心点集在空间上均匀分布时,其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化较小,CV值低,反之当点集聚拢分布时,CV值高。CharlesDuyckaerts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三个CV值:当点集随机分布时,CV值为57%(包括33%~64%之间的值);当点集聚拢分布时,CV值为92%(包括>64%的值);当点集均匀分布时,CV值为29%(包括<33%的值)[12]。运用GIS技术测算图2各Voronoi多边形面积,计算得CV值为110.53%,即点集呈现明显的聚拢分布态势,验证了上文的测定结果。山东省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凝聚型分布格局,有利于旅游线路空间组织,促进旅游景区联动整合开发,形成特色鲜亮的旅游专区,提升相对省区外的综合旅游竞争力。3山东省旅游景区区域空间分布山东省地形地貌结构多样,境域包括山东半岛和内陆两部分,陆地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00多公里,省内各区域自然、人文和经济环境均存在差异,17地市旅游景区数量与分布也有所不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1,5,9],引用相关方法对山东省旅游景区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3.1旅游景区分布集中程度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现用其测算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各地市分布的集中程度,以反映山东省旅游景区区域空间分布状况,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为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为山东省第i个地市的旅游景区数量,为山东省旅游景区总数,为山东省地市总数。取值范围为0~100,值越接近100(时),旅游景区分布越集中,值越小,则旅游景区分布越分散,假如山东省85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平均分布于各地市,即每市拥有旅游景区85/17=5个,则值为24.25。依照表1分不统计山东省17地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通过上述公式得山东省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值为29.83,29.83大于24.25,表明从市区尺度分析,山东省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3.2旅游景区分布均衡程度基尼系数(Gini)能够用于刻划空间要素的分布,也能够对两个空间要素的分布进行对比,进而推断其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理论上,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均匀程度越低。现引用基尼系数推断山东省旅游景区在各个地市中分布的均衡状况,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第i地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占山东省总数的比重,为山东省地市数即17,为分布均匀度。依照表1数据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景区在17地市中呈集中分布特征,且分布均匀程度专门低,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3.3旅游景区市际分布分异特征地理集中指数与基尼指数测算结果表明,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依照表2数据分析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各地市分布的空间洛仑兹曲线(图3),仅青岛、烟台、济南、潍坊和临沂5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就已达到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加济宁、淄博、威海和枣庄4市后,9个地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已占到全省总量的85%。表2:山东省17地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统计地市数量(个)分布率(%)累积分布率(%)青岛1112.9412.94烟台1011.7624.71济南910.5935.29潍坊910.5945.88临沂910.5956.47济宁78.2464.71淄博67.0671.76威海67.0678.82枣庄55.8884.71日照44.7189.41泰安22.3591.76莱芜22.3594.12德州22.3596.47聊城22.3598.82东营11.18100.00滨州00.00100.00菏泽00.00100.00图3: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空间洛仑兹曲线依据表2与空间洛仑兹曲线,可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个层级(图4),第一层级为青岛、烟台、济南、潍坊和临沂市,5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率均大于10%,累计景区数量48个,占全省同级景区总量的56.47%;第二层级为济宁、淄博、威海和枣庄市,4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率位于5%~10%之间,累计景区数量24个,占全省同级景区总量的28.24%;第三层级为日照、泰安、莱芜、德州、聊城和东营市,6市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率均低于5%;第四层级为滨州市和菏泽市,两地市内均无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由景区分布层级图可知,除省会都市济南外,高分布率的地市多位于东部沿海区,西部内陆地市景区分布率相对较低。图4: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分布层级图现以各地市行政中心为缓冲点,分不生成半径为50km与30km的缓冲区(图5),以此分析山东省旅游景区相关于地市行政中心的空间分布状况,推断旅游景区集中类型。依照图5分析,在最大缓冲半径50km的区域内,共有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66个,占全省总量的77.56%,在半径30km的缓冲区内,共有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43个,占全省总量的50.59%,可知山东省旅游景区多集中分布于都市中心及周围附近地区;具体来看,除临沂市外,拥有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14地市在行政中心50km的缓冲区内均有其50%以上的旅游景区,其中泰安、聊城、济南、青岛、日照、淄博、莱芜、枣庄和东营9市所有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均位于其行政中心50km的缓冲区内,且泰安市和聊都市所有景区均位于其行政中心30km的缓冲区内,济南、青岛和日照市均有75%以上景区位于其行政中心30km的缓冲区内。临沂市除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山东省政府旧址位于其行政中心50km的缓冲区边缘处外,其余4A级旅游景区均为自然型景区,因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决定,均集中分布于临沂市北部地区。图5:基于地市行政中心的旅游景区分布缓冲图4结论以山东省85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综合上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山东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最邻近指数,同时由各旅游景区为质心生成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值为110.53%,表明山东省旅游景区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趋于聚拢分布;其次,山东省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与基尼指数分不为29.83和0.8913,表明山东省旅游景区在市区尺度上呈非均衡的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程度专门低;此外,依据旅游景区分布率可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个层级,且除临沂市自然型旅游景区集中分布市区北部外,其他各地市旅游景区多集中分布于都市中心及周围附近地区。参考文献[1]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5.[2]马晓龙,杨新军.中国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713-720.[3]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07,27(1):157-160.[4]谢志华,党宁,张歆梅.中国资源型景区与都市空间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7):29-33.[5]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6):748-753.[6]朱竑,陈晓亮.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7]申涛,田良.海南岛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基于41家高等级旅游景区(点)的分析[J].热带地理,2010,30(1):96-100.[8]黄远水,陈刚华,伍弦.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7):1195-1199.[9]袁俊,余瑞林,刘承良,蒋永业.武汉都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0,30(2):324-328.[10]斯蒂芬•L.J.史密斯(南开大学旅游学系译).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254.[11]张红,王新生,余瑞林.基于Voronoi图的测度点状目标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3):422-426.[12]CharlesDuyckaerts,GillesGodefroy.Voronoitessellationtostudythenumericaldensityandthespatialdistributionofneurons[J].JournalofChemicalNeuroanatomy,2000,20:83-92.ResearchonSpatialStructureofTouristAttractionsinShandongProvince——BasedontheNational4ALevel-AboveTouristAttractionsAbstract:Basedonthemethodsofmathematicalstatisticsandspatialanalysisofgeography,byapplyingGISTechniques,thepaper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